目的 探讨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预防治疗剖宫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择期剖宫产产妇106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即刻宫壁注射催产素10 IU,同时静脉滴注催产素10 IU.实验组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10 IU,同时莫非管静脉滴注卡贝缩宫素100μg,术毕肛门纳入卡前列甲酯栓2mg.观察2组术中、术后2h及24h出血量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手术中、术后2h及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杜荷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90%以上由人类疱疹病毒引起,5%~10%由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弓形体、腺病毒等所致.该病变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主要特征为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部分患儿可出现皮疹.近年来IM发病呈逐年增多趋势,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且临床表现多样化,少数甚至可进展为致命性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1].为了更好地认识本病并给予尽早治疗,减少误诊、漏诊几率,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3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董志勇;何长宏;赵海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可导致小儿过敏性紫癜(HSP),我院儿科近年来共收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122例,其中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者4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英;纪秀照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直肠内注气CT检查在直肠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的直肠内注气CT表现.评价直肠内注气CT在直肠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5例患者直肠乙状结肠全部充分扩张,肠腔内极低的空气密度与中等密度的直肠周围脂肪结构和相对较高密度的肠壁形成鲜明对比.直肠内注气CT对直肠肿瘤的敏感性100%,总准确性95%;影像对病理DuKes分期,准确性分别是A期90%,B期95%,C期96%,D期100%.结论 直肠内注气CT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可获得肛检和内窥镜难以得到的信息.直肠内注气CT与DuKes病理分期有较高的一致性,是直肠癌术前不可缺少的检查.
作者:刘文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产后恶露不绝的主要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5例产后恶露不绝患者采用补气养血法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用补气养血法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有效率为97%.结论 气虚是导致产后恶露不绝的主要病因,运用补气养血法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效果显著.
作者:陈玉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糖化血清白蛋白(GA)检测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1例确诊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50g筛选试验(GCT)、GA测定,计算其阳性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FBG阳性率56%,GA阳性率9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GCT阳性率75%,GA阳性率9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A测定方便、简单、经济,且阳性率高,可有效诊断GDM,减少漏诊.
作者:余红梅;李雪锋;孙明谨;刘雪琴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葡萄胎行预防性化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处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葡萄胎行预防性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行预防性化疗的患者第2次刮宫病理检查均未见到绒毛组织,葡萄胎清除后2~4周宫体大小恢复正常.距离第1次刮宫后3个月内血HCG全部降到正常.28例行预防性化疗的患者中出现轻度恶心、厌食、呕吐19例(68%),轻微口腔溃疡5例(18%),Ⅰ度骨髓抑制6例(21%),Ⅱ度骨髓抑制4例(14%),毒副反应在停药1周后全部逐渐消失.化疗组:侵蚀性葡萄胎2例,恶变率为8%.未化疗组:侵蚀性葡萄胎2例,绒癌1例,恶变率为18%.低危组:侵蚀性葡萄胎1例,绒癌1例,恶变率为12%.结论 预防性化疗对防止葡萄胎恶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盆底松弛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征,并探讨盆腔紧固术及穴位埋线对本病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64例诊断为盆底松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分析,并行标准化盆腔紧固术加穴位埋线,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结果 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为排便困难、排便不全、会阴坠胀、排便时会阴下凸、子宫后倾及直肠松弛.肛肠动力学检测有静息压、收缩压下降,收缩时间缩短,直肠感觉功能减退.排粪造影示盆腔多种松弛性变变同时存在.术中可见结肠、直肠、子宫的固定松弛及腹膜腔位置降低.术后57例症状完全消失;7例明显改善.结论 盆底松弛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征是以盆腔脏器为主的多部位、多系统、多脏器松弛性改变.盆腔紧固手术及穴位埋线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永志;王海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系统的评价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全面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NKI、CBM、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纳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试验组)对比常规(对照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分析,对同质性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显效率和心电图疗效显效率都有显著性差异:RR=1.33,95%CI(1.12,1.58),P=0.01、RR=1.54,95%CI(1.16,2.05),P=0.003.结论 基于目前临床证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作者:刘光先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补气活血方配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气虚血瘀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在饮食控制和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B1和甲钴胺,治疗组同时予补气活血方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气活血方配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作者:任丽萍;郑陇军;刘淑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B1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血清雌孕激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早期自然流产患者30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绒毛和蜕膜组织中CyclniB1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流产日患者血清中雌孕激素的水平,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CyclniB1的表达与雌孕激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CyclinB1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水平与血清中雌孕激素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雌孕激素可通过下调CyclinB1表达参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
作者:唐莉;宿凌云;董云华;师义;雷毅;林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PPAR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湖北汉族人群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测定66例GDM孕妇(患者组)及69名正常健康孕妇(对照组)PPARγ基因Pro12Ala(rs1801282)SNP多态性,分析其与GDM的关系.基因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结果 患者组SNPs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患者组中rs1801282 AB+BB基因型总胆固醇(TC)、血糖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AA基因型(P均<0.01);rs12636454AA基因型三酰甘油水平高于AB+BB基因型,rs11128597AA基因型血糖水平高于AB+BB基因型(P均<0.01).结论 PPARγ基因与湖北汉族人群GDM无直接相关,但可能参与GDM的血糖水平和脂质代谢的调节.
作者:杜娟;谢飞;解晓琴;刘跃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儿童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改变及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对患儿FMD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且未经治疗并排除其他疾病的中、重度OSAS患儿54例为试验组,35例PSG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测定2组FMD水平,试验组接受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6个月复查PSG及FMD.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FMD明显降低((9.5±2.8)%VS(16.2±4.9)%,P<0.01),且接受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6个月FMD较术前明显改善((13.7±3.7)% VS (9.5±2.8)%,P<0.01).结论 儿童中、重度OSAS患儿FMD减弱,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可改善FMD.
作者:杨海波;王英;董明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CD4+T细胞与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后高危型乳头瘤病毒(hrHPV)消退的关系.方法 对因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电环切除术120例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hrHPV的阳性率为91.67%,术后6,12,18,24个月hrHPV清除率分别为81.82%,90.91%,94.55%,96.36%,术前hrHPV阳性者CD4+T细胞的表达率为37.84%,术后6个月CD4+T细胞阳性者hrHPV消除率显著高于CD4+T细胞阴性者.结论 宫颈电环切除术后2a hrHPV基本消退,T细胞免疫可能与术后hrHPV的消退有关系.
作者:黎华文;张丽凡;邓鹏飞;冯家成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前备皮与否对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需要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手术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术前备皮方法按经腹手术范围及常规方法进行,对照组只清洁脐孔.观察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2组腹部切口感染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可改进传统备皮方法,只清洁脐孔更能体现人性化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凤雄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分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期康复护理模式.观察比较2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MBI评分,观察组为(59.80±7.54)分,对照组为(54.70±6.92)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观察组为(9.79±1.16)分,对照组为(6.34±1.09)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8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分期康复护理能明显减轻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志贤;吴淑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术后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可以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乔建华;黄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行PCI术绿色通道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AMI患者经绿色通道行PCI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对照组AMI患者从急诊科入导管室的时间平均为38.3min,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平均住院时间15d,病死率为17%,术后再梗死率为8%;实验组从急诊科入导管室的时间平均为26.8min,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平均住院时间10d,病死率为8%,术后再梗死率为3%,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临床采用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救治AMI患者可以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
作者:蒋晓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部分脾栓塞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部分脾栓塞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对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观察2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贯穿于术后护理的全过程,有效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对解除术后疼痛、发热、排尿困难等不适和改善患者睡眠等有积极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焕芝;郭德礼;朱云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产科护士门诊的设立对提高孕产妇的健康素养水平,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围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等的效果.方法 开设护士门诊,对实验组100例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制订具体就诊及病情监测计划,开具护理处方,实施对孕产妇护理诊治;另选92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比较2组患者知识性健康素养的变化.结果 管理后孕产妇相关知识性健康素养正确持有率显著高于管理前.结论 开设护士门诊可提高孕产妇知识性健康素养,利于孕产妇掌握基本保健技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高玉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全期护理的效果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方法 实验组120例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全期护理,对照组120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压、心率、紧张焦虑程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全期护理的实施使患者在手术室产生的心理压力明显减轻,可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的焦虑和紧张,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云;钞俊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咳嗽性哮喘或隐匿型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1].由于几乎没有喘息或呼吸困难症状,易与支气管炎、慢性咽炎、咽源性咳嗽、支原体肺炎引起的慢性咳嗽相混淆,故常被漏诊、误诊、误治.CVA目前的西医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茶碱类药物和β2受体激动剂为主,疗效尚可,但停药后咳嗽易复发,且不良反应较多.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其疗效好而不良反应小,已被接受和重视;在缓解期的治疗及防止复发方面尤其具备优势和特长,应联合其辨证论治之优势治疗本病[2].笔者现将CVA中医中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邓书童;尹新中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危害巨大.近年来手足口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并呈现季节性流行和全年散发趋势,我国于2008年5月将其规定为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中医药治疗本病已有多年历史,一般情况下,只要患者的吸收功能好,药物在胃液或肠液中性质稳定,采用口服的方式,具有简便易行、依从性良好等优点.笔者查阅了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的23种口服中成药防治手足口病的应用情况,现综述如下.
作者:陶红;张韬;林庆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以气道炎症、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病情往往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现代医学在本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多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但始终存在不良反应明显、治疗依从性差等缺点.中药在治疗哮喘方面疗效肯定.但是由于儿童口服中药困难,服药后常导致呕吐,疗效受到影响.近年来,中医药发挥外治的优势,在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现将此方面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董莉;孙喜山;李爱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员园泽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死亡,圆个人被诊断为新发糖尿病,平均每源缘园名儿童中就有员个为员型糖尿病患儿.糖尿病是全球第源位致死性疾病,在中国是第猿位致死因素.中国已经取代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鉴于糖尿病的危害之大及难于治疗,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糖尿病及其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成玮;张鹏超;王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60岁以下成年内外踝骨折择期行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所有手术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试验组于麻醉前30min缓慢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稀释为5mL).对照组术前30min静脉给予生理盐水5mL.2组术后均使用PCIA镇痛,记录2组术后1h、4h、8h、16h、24h VAS评分,患者术后0~1h,1~4h,4~8h,8~16h,16~24h自控按压PCIA次数,以及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术后1h、4h、8h、16h、24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术后0~1h,1~4h,4~8h,8~16h,16~24h各时间段自控给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发生率低,无显著性差异,2组中均无心血管意外发生.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用于骨科内固定手术可提高PCIA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康立星;陈光;王晶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中药洗剂对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酵母相及菌丝相的抑制敏感性.方法 应用中药洗剂对外阴阴道的假丝酵母菌进行体外抑制试验,观察中药洗剂对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和从酵母相向菌丝相转变的影响.结果 中药对四种酵母菌的敏感性顺序为:白色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近平滑假丝酵母.结论 中药洗剂在外阴阴道常见的假丝酵母菌的临床治疗中有明显意义,对其余3种酵母菌亦有临床意义.
作者:鄢玲;陈宜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当归多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当归多糖低剂量组、当归多糖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组后即开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当归多糖氯化钠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5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使用生理盐水.于第5天腹腔注射1h后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动物缺血3h后再灌注24h取材.其间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行为的变化,检测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相对于模型组,当归多糖处理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明显减轻,脑组织的SOD、GSH及GSH-PX活性明显增高,而脑组织的MDA含量明显减少,而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当归多糖能够减轻脑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作者:李云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