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作为乳腺癌术后一线辅助化疗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初治乳腺癌术后患者190例随机分成2组,NP组101例给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TEC 组89例给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切口愈合情况、化疗全身毒副反应。结果2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均无切口延迟愈合,2组切口愈合时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P 组心脏毒性发生率为7.9%,TEC 组为23.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组白细胞下降率为72.3%,TEC组为4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组发热的发生率为5.0%,TEC 组为3.3%,2组比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P 组血小板下降率为23.8%,TEC组为9.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组脱发发生率为8.9%,TEC组为76.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P 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72.4%,TEC 组为60.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滨联合顺铂方案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心脏毒性、骨髓抑制、脱发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TEC组。
作者:谢勤丽;厉红元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猫爪草胶囊对肺结核(初治)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20例肺结核(初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2H3 R3 Z3 E3/4H3 R3)顿服进行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猫爪草胶囊4粒口服3次/d。对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2个月未满疗程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1%和83%,满疗程痰菌阴转率分别提高到100%和98%;治疗2个月末影像学有效率分别为65%和48%,满疗程影像学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8%;2组痰菌阴转率及影像学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猫爪草胶囊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初治)短期治愈率升高,终治愈率无明显差异,但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玲;王开金;李升锦;桂天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均采用改良全层皮肤切除感染法造模。造模成功后,A组给予复方四黄液联合 VSD治疗,B组给予复方四黄液治疗,C 组给予 VSD 治疗。在治疗后第5,10,15天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WBC)及 C 反应蛋白( 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创面外观并行组织学观察,计算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及新生毛细血管数。结果治疗后第5天开始,A 组WBC、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 B 组和 C 组(P 均﹤0.05),并持续降低。治疗后第5天,A组 PCT明显低于 B组和 C组(P 均﹤0.05),治疗后第10天与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 C组(P均﹤0.05)。创面外观评分各个时间段 A 组均优于 B 组和 C 组(P 均﹤0.05);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新生毛细血管数 A组﹥B组﹥C组,且各组内在第10天时测得值高。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 VSD 治疗感染创面疗效更优,其机制可能在于二者联用能抑制病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降低 IL -6、TNF -α水平,刺激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生长。
作者:郑臣校;梁武胜;刘思景;李绪松;苏培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急性肺损伤患者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临床作用。方法将84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与右美托咪定组42例,2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镇静。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抽取2组患者外周肘静脉血,检测血清T细胞分化亚群( CD4+、CD8+、CD4+/ CD8+)、免疫球蛋白指标( IgG、IgA、IgM )以及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变化,观察治疗14 d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第7天,2组血清 T 细胞分化亚群、免疫球蛋白与炎性反应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均﹤0.05),2组间血清 T 细胞分化亚群、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美托咪定组 CRP、IL -6、PCT、TNF -α水平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P均﹤0.05)。咪达唑仑组镇静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但低血压、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均﹤0.05),停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2组患者7 d脱机率、14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第7天,咪达唑仑组谷草转氨酶、血清肌酐值均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均﹤0.05),14 d脱机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14 d 临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住院费用及 ICU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急性肺损伤 ICU 有创机械通气镇静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各脏器炎性损伤,有助于患者临床结局的良好转归。
作者:郑红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神经突起生长导向因子( Netrin -1)受体 UNC5C 广泛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结合重亚硫酸盐限制性内切酶法( COBRA)检测54例散发性大肠癌组织及其相关正常黏膜组织以及52例大肠腺瘤组织中 UNC5C 启动子的2个区域(区域1和区域2)中 UNC5C甲基化情况,分析 UNC5C 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广泛 UNC5C甲基化(区域1和区域2均甲基化)及部分甲基化(区域1或区域2甲基化)在大肠癌组织、腺瘤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分别占59%(32/54)和87%(47/54),8%(4/52)和38%(20/52),0%(0/54)和9%(5/54)。无论广泛还是部分 UNC5C 的甲基化率大肠癌组织均明显高于腺瘤组织及正常组织(P均﹤0.05)。UNC5C 基因在Ⅰ~Ⅱ期以及Ⅲ~Ⅳ期的甲基化水平均显著高于未甲基化水平,Ⅰ~Ⅱ期甲基化水平与Ⅲ~Ⅳ期甲基化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UNC5C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病呈显著正相关(r=0.856,P ﹤0.05),但广泛甲基化与肿瘤的分期并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Netrin-1受体 UNC5C甲基化及其范围与大肠癌发生具有紧密联系,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孙冬生;贾凤杰;刘宁;王刚;李海洋;高春艳;王志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比较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化疗及单纯培美曲塞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既往治疗失败的Ⅲ~Ⅳ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应用培美曲塞化疗同时加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培美曲塞化疗,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Karnofsky评分、体质量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 Karnofsky 评分、体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增效减毒、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体质量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邓新娜;赵淑芳;李阳;吴海江;田溢卿;刘淑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 HER-2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 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8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的 HER -2蛋白表达情况,综合分析检测结果与患者的随访资料以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HER -2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的包膜部分,且其表达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78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HER-2(IHC)的表达率为12.38%,HER-2(IHC)的表达率为5.79%,Her-2在正常胃癌组织中无表达。Her-2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均﹥0.05),而与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分期以及是否远处转移相关(P 均﹤0.05)。结论 HER-2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以及预后有着紧密联系,为今后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方向。
作者:蒋继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人miR-155对HepG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为 miRNAs治疗乙型肝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 HepG2.2.15细胞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人 miR-155前体序列,双酶切连接到 pmR-mCherry质粒,构建 pmiR -155真核过表达载体,并转染到 HepG2.2.15细胞。设重组组( pmiR -155质粒)、空载组( pmR -mCherry 质粒)、转染试剂组和空白组。转染后24 h、48 h、72 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 miR-155表达量和 HBV DNA拷贝数,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 HBsAg和 HBeAg变化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重组组 miR -155表达量明显提高。化学发光法结果示在转染后48 h,过表达的 miR -155对上清培养液所分泌 HBsAg、HBeAg 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率分别为(83.96±1.52)%和(79.60±8.71)%。定量PCR检测示过表达的miR-155对HBV DNA拷贝数的抑制率分别为(51.87±0.36)%、(43.67±1.51)%和(68.21±6.02)%。结论 miR -155对 HBV 蛋白的抑制作用具特异性,呈负相关,在体外可抑制 HepG2.2.15细胞中 HBV的复制和表达。
作者:蔡启茵;任广立;张卫云;马恒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头花蓼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ACD)小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头花蓼低浓度组、头花蓼中浓度组、头花蓼高浓度组及地塞米松组6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诱导小鼠 ACD模型。造模成功第2天后,头花蓼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灌胃2.5%,5%,10%头花蓼溶液0.4 mL,地塞米松组灌胃0.4 mL地塞米松溶液,均连续7 d。观察各组小鼠皮损形态、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7d后,头花蓼低、中、高浓度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的皮损形态和组织病理结构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头花蓼低、中、高浓度组和地塞米松组右耳厚度、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血清 IL-4和 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 P 均﹤0.05),但血清 IFN -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结论头花蓼对 ACD小鼠有显著治疗作用,可能与降低 IL-4和 TNF-α水平有关。
作者:张伟;余珊珊;陈爱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三参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 AT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和尿内皮素-1(ET -1)的影响,探讨三参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养+链脲佐菌素注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只,另选10只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大鼠作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灌胃厄贝沙坦,治疗组灌胃三参汤,灌胃3周。治疗前后酶免法检测4组大鼠血清 ATⅡ、VEGF、血浆和尿 ET -1浓度,化学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血糖浓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大鼠血清 ATⅡ、VEGF和尿中 ET-1浓度及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三参汤可能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发挥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
作者:陈贵海;陈娟;唐爱华;夏猛;蓝丽霞;连利军;何清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循证护理模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分别行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对比2组预后情况、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率、病死率与不良情绪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护理满意率与症状改善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护理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纪云;周晓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施护措施,主要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和中药穴位贴敷等。治疗4周后,比较2组的心功能,评价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指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2组 NYHA心功能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 ﹤0.05或 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生活质量( QOL)指标方面,对照组除肌体疼痛( BP)、社会功能( SF)外其他各项目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各项目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观察组 QOL 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8.5±0.7)%和(90.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提高了生活质量,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知识价值,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对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姚静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对体检血脂异常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8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在体检后均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给予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系统干预,干预6个月后,再次进行体检,检测血脂水平,干预前后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评价2组自我效能水平。结果干预组一般自我效能得分提高,TG、TC、LDL -C 水平均降低,HDL -C 水平提高,干预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自我效能理论对体检血脂异常患者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有效降低血脂。
作者:赵慧玉;李冬静;张胜强;邢凤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住院患者2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比较2组疗效,焦虑、抑郁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干预后焦虑量表SAS评分以及抑郁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5%(P ﹤0.05);观察组在术后第7天活动距离以及活动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77%(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方法应用于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可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明先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恐惧、焦虑、抑郁状态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恐惧、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P 均﹤0.05),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肺结核咯血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娜娜;李玉琢;张涛;白洁;王建梅;刘玉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细菌性角膜炎属于临床主要致盲性的眼科疾病,发病机制为因细菌感染造成角膜的上皮缺损、缺损区的下角膜相关基质坏死化脓性的角膜炎,且临床疾病的致病菌大部分属于杆菌。细菌性角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双眼灼热、发烫、眼红肿、畏光、流泪,存在分泌物等症状,且临床发病比较急,大部分发生于夏秋季,如果不能予及时的救治,极易出现角膜的溃疡穿孔,严重者甚至致盲。现阶段临床细菌性角膜炎疾病主要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需结合患者致病菌及病情等因素综合分析,以期能够制定合理、规范且安全的抗生素用药方案。
作者:王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肾脏囊性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410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经产前超声检查,筛查出35例肾脏囊性病变胎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5例肾脏囊性病变胎儿中,18例在娩出后进行超声检查或在引产后进行尸检,检查结果均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一致,其余17例胎儿因7例在孕中、10例引产后未进行尸检而无法证实。孕前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妊娠结局:引产13例、孕中10例、分娩12例。10例为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肾病,10例为单一肾囊肿,15例为双肾婴儿型多囊性肾病。双肾婴儿型多囊性肾病胎儿同时合并脑膜脑膨出,2例左肾肾囊肿胎儿分别合并马蹄肾,全前胸畸形和肝腹水、肿大,且均存在染色体异常,1例右肾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胎儿也存在染色体异常。结论产前进行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胎儿肾脏囊性病变,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不同类型的肾脏囊性病变,会对胎儿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在评估胎儿预后时,应对其染色体检查及全身筛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评估的合理性、准确性。
作者:张又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征与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动脉硬化发生率与斑块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动脉管腔光滑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个动脉的 IMT厚度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部位主要为下肢远端的中小动脉血管(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有效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病变,可以对血管病变位置与严重程度进行有效判定,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璠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MSCT)在胃癌患者术前 TNM 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胃癌患者82例,均在术前行 MSCT影像学诊断,行平扫与动态三期扫描,行多平面容积重组处理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2例患者行 MSCT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为77%,进展期胃癌诊断符合率为96%。手术前胃癌 TNM 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71%,80%。结论 MSCT增强动态三期扫描能够有效诊断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对术前 TNM 分期有较高的诊断作用,适合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伏红超;周慧;梁凯轶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姜黄的抗癌、抗氧化等活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方法采用微波提取、蒸馏法、醇提水沉法、柱层析等方法对姜黄中的抗癌、抗氧化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在姜黄中,CUR -1、CUR -2以及 CUR -3的含量比较均明显不同(P均﹤0.05)。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在100μg/mL的条件下,其3种物质对于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含量均明显不同(P均﹤0.05)。并且在姜黄中发现许多抗氧化、抗癌的活性成分,如α-姜黄烯、α-姜烯、芳姜黄酮、α-姜黄酮等。结论姜黄诸多的抗癌和抗氧化等活性成分在医疗界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临床上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和推广。
作者:陆小元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茎叶主要成分的动态变化,确定其佳采收期。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黄芩叶主要成分的动态变化,色谱柱为 Phenomenex -C18(250 mm ×4.6 mm,5μm),检测波长为276 nm,流动相为甲醇-水-2%磷酸梯度洗脱。结果随采收期的不同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与黄芩苷的含量也不同,野黄芩苷在5月份开花前含量高,黄芩苷在4月发芽期含量高。结论黄芩茎叶采收期定于5月份开花前采收,此时野黄芩苷含量高。
作者:吕维红;王洪斌;吴俊平;王晓琦;陈丽洁;张文岭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王淑玲主任医师为全国第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勤于临床,苦研经典,博采众方,学验俱丰,已从事临床、教学工作50余载。笔者有幸成为其经验继承人,师从于王老师,承老师全心教诲,受益匪浅。《景岳全书》中即提出“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的理论,任何脏腑的阴虚或阳虚日久均会累及肾之阴阳。肾为先天之本,其精气是机体生命之源,肾阴及肾阳为各脏腑阴阳的根本,基于此,王淑玲老师重视人体的先天之气,擅用补肾法以“治病求本”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现将老师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高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慢性功能性便秘以大便排出困难、便质多干硬、排便时间延长为临床主症,不仅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痛苦,而且易引起痔疮、肛裂等肛肠疾患,也是心脑病患者心肌梗死、脑出血等的诱发因素,长期便秘还可导致结直肠癌、乳腺癌等[1]。便秘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国外发病率年轻人为3%,中年人为8%,老年人为20%[2],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便秘患病率为11.5%[3],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陆金根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博士生导师、著名肛肠病专家,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师承中医外科名家、全国著名中医外科学家顾伯华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肛肠科医教研工作四十余年,擅长中药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陆师认为本病属于中医“虚秘”范畴,以气阴两虚为主,气虚致肠道推动无力、阴虚则肠道失养而发为便秘,采用益气养阴为主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4]。笔者作为其学生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彭军良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