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优化式急诊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予以优化式急诊护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ESSS)评估2组神经功能情况,脑梗死影响量表(SIS)评价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比较2组功能结局,包括护理干预后2d与3d MESSS评分、急救结局、日常生活能力、SIS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抢救时间、分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脑梗死再发率、后遗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干预后2d与3dMES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随访6个月后S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优化式急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急救结局,提高急救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野;勾洋;王颖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基于调控NADPH氧化酶/氧化应激探讨二苯乙烯苷延缓DN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分为4组:正常组、正常+二苯乙烯苷组、DN组、DN+二苯乙烯苷组,DN组、DN+二苯乙烯苷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DN组给予饮用水2mL/只灌胃,DN+二苯乙烯苷组给予二苯乙烯苷20mg/kg灌胃.正常组、正常+二苯乙烯苷组给予柠檬酸盐缓冲液腹腔注射,然后正常组给予饮用水2mL/只灌胃,正常+二苯乙烯苷组给予二苯乙烯苷20mg/kg灌胃.灌胃24周后检测肾功能,分离肾组织检测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分离肾小管组织用Western-blot 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α-SMA、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并对肾小管间质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纤维化情况.以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刺激大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TEC),二苯乙烯苷干预后观察NADPH氧化酶及氧化应激变化.结果 体内实验:DN组大鼠24h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并随着病程的进展肾功能损害明显加剧;DN+二苯乙烯苷组干预后12,18,24周24h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DN组(P均<0.05).DN组肾组织ROS和MDA水平及肾小管中cleaved Caspase-3、α-SMA、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及INT%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DN+二苯乙烯苷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DN组(P均<0.05).体外实验:AGEs组ROS水平、MDA水平和NADPH氧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AGEs+二苯乙烯苷组ROS水平、MDA水平和NADPH氧化酶活性均明显低于AGEs组(P均<0.05).结论 二苯乙烯苷可延缓DN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肾小管NADPH氧化酶/抗氧化应激通路有关.
作者:梅劲春;梁碧婵;侯伟俊;叶飞凤;刘伟敬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在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凝血系统和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及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产妇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康复情况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卵巢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出血量、术后2~24h出血量、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宫缩持续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5d子宫下降高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宫腔积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3d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D-D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结扎术后3个月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雌二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基础上,给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能够减少产妇出血,促进子宫恢复,改善凝血功能及术后卵巢功能.
作者:张丽芸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补肾解郁清心汤治疗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解郁清心汤治疗,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症状、抑郁及焦虑程度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内分泌激素及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AMD、HAMA及M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DA、NE、5-HIAA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E2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FSH和 LH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补肾解郁清心汤通过改善更年期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甲状腺轴功能状态,提高体内单胺类物质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李克建;郭娟;陈云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轴蛋白(Axin)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2例卵巢上皮细胞癌、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标本中β-catenin和Ax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β-catenin、Axin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卵巢上皮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P<0.05),Axi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P<0.05);β-catenin和Axin在卵巢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442,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和Axin阳性表达率与卵巢上皮细胞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而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 β-catenin、Axin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β-catenin、Axin可作为预测卵巢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艳;马玲;张伊莉;蒋涛;毕国斌;邵晨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合并呼吸衰竭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分析、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APACHE Ⅱ评分、6min行走距离(6MWD)、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治疗24h后心率、RR、二氧化碳分压[p(CO2)]、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和呼吸困难评分均明显下降,氧分压[p(O2)]、pH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均明显上升(P均<0.05),而对照组直至出院前上述指标才出现显著改善(P均<0.05),出院前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6MWD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13例插管患者APACHE Ⅱ评分明显高于100例未插管患者(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可以更快、更好地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但对于APACHE Ⅱ评分较高的危重患者选择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更为适宜.
作者:邱志红;朱明华;刘华;那奕文;刘海涛;王建新;何敬堂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益气利水活血方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凝血功能及心肌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利水活血方剂治疗,疗程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微炎症状态、凝血功能及心肌结构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有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Q-T间期(QTd)、Q-T间期离散度(QTcd)、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重量指数(LVMI)、血清B型脑钠肽(BNP)水平均有降低(P均<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二尖瓣口大血流速度之比(E/A)均有升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自拟益气利水活血方能够显著抑制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并改善患者机体内高凝状态,从而有利于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程延娜;安智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肾阴虚型、肝气郁结型及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妇女血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代谢组学特征,探讨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在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肾阴虚型、肝气郁结型、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妇女及健康同龄妇女各25例的血浆样品进行UPLC-QTOF/MS检测,建立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比较不同证型更年期综合征妇女血浆代谢物谱的差异,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 OPLS-DA分析表明,不同证型更年期综合征及健康同龄妇女血浆UPLC-QTOF/MS代谢物谱能够被明确区分,鉴定出包括氨基酸、脂肪酸、磷脂、糖类、酯类以及醇类等16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在3组中存在明显差异.与健康同龄妇女相比,不同证型更年期妇女血浆内3种氨基酸含量异常(P<0.05),8种脂肪酸及有机酸类含量异常(P<0.05),磷脂、醇类、酯类、酮体及糖类各1种含量异常(P<0.05),不同证型更年期妇女发生明显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磷脂代谢、能量代谢以及糖代谢等代谢紊乱.结论 不同证型更年期综合征妇女血浆UPLC-QTOF/MS代谢物谱存在显著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确定其特异生物标志物,据此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更年期综合征的不同中医证型.
作者:王燕;翟琪;佟玉静 刊期: 2017年第26期
便秘(constipation)是儿童常见的排便功能障碍症状之一,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大便燥结,或排便过程中出现疼痛.儿童便秘包括功能性便秘(functinal constipation,FC)和器质性便秘(oganic constipation,OC).据国外报道,慢性便秘发病率为0.3%~8%,儿童便秘占儿科门诊的3%~5%,在儿童胃肠专科中高达25%[1-2],占心理门诊的3%~6%[3],男女比例约2:1[4].FC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暂时的,也有报道示5%的儿童便秘症状持续大于6个月[5].中西医对儿童便秘有着不同的认识,在疾病治疗上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治疗或许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现将两种不同体系对于治疗儿童便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蔡翊鸿;吴晔明 刊期: 2017年第26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认为该病发病与感染、遗传、免疫异常、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1].UC病变常始于直肠,逆行而上,可累及全结肠与末端回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2],以腹痛、腹泻、黏膜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西医治疗UC常给予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方法进行治疗,但存在治疗周期长、价格昂贵、效果不理想、不良反应较多等不足[3].中医治疗该病具有独特优势,但也存在规范化程度低、临床用方过杂、药理研究匮乏等不足[4].鉴于UC病因不明、治疗难度大、病程较长、容易复发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联系确切,具有顾本求源、维持治疗、预防复发、毒副作用小等方面优势明显.本文以近五年的文献资料为主要参考,从病因病机、基础研究、临床治疗等方面着手综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干丹;韩昌鹏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麻黄碱与参附注射液对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择期骨科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麻醉准备,观察组50例在常规麻醉准备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1mL/kg和麻黄碱0.15mg/kg静脉滴注.统计2组进入手术室时,麻醉时以及麻醉后5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的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记录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入室与麻醉时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其他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寒战、低血压发生率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麻黄碱能够有效稳定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的血液循环系统,同时减少术中血压的波动,有效预防低血压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海涛;王明明;刘虎军;张东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地佐辛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麻醉诱导中的效果及佳剂量.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分为Ⅰ、Ⅱ、Ⅲ、Ⅳ组各20例,Ⅰ组用舒芬太尼5μg/kg,Ⅱ组用地佐辛0.1mg/kg,Ⅲ组用地佐辛0.2mg/kg,Ⅳ组用地佐辛0.3mg/kg,观察比较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2min(t4)、插管后5min(t5)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动脉血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皮质醇(Cor)浓度,比较各组一次插管成功时间和呛咳发生率.结果 t1时间点:Ⅳ组患者的MAP、HR均低于Ⅰ、Ⅱ、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t3、t4、t5四个时间点:Ⅳ组患者的MAP、HR及NE、E及Cor浓度均低于Ⅰ、Ⅱ、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次插管成功时间Ⅳ组明显少于Ⅰ组、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Ⅳ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Ⅲ组,Ⅰ组分别与Ⅲ、Ⅳ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采用地佐辛0.3mg/kg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钱宁;朱根勤;费杭模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术中选择常规单肺通气,观察组40例在单肺通气中选择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包括小潮气量(VT)、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低吸入氧浓度[Fi(O2)],观察2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1)、单肺通气1h(t2)、单肺通气2h(t3)、术后2h(t4)的血气分析指标以及氧合指数,检测t1与t4时点肺泡灌洗液IL-6与TNF-α水平,统计2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t2、t3、t4时点的p(CO2)、pH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t2、t3、t4时点的OI明显低于t1时(P均<0.05),而观察组t2与t3时点的氧合指数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2组t4时点肺泡灌洗液IL-6与TNF-α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t4时点肺泡灌洗液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胸手术中采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可以有效减轻肺部炎性,增强肺通气效果,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学琴;张彦博;田玉红 刊期: 201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