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影响因子:1.77
  • 创刊:1992
  • 周期:旬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167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河北省科技期刊版面设计奖(第六届)
  • 中医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7期文献
  • 脱水淫羊藿素与金雀异黄酮对MCF-7、MDA-MB231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研究

    目的 比较脱水淫羊藿素与金雀异黄酮对受体状态不同的人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 运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的脱水淫羊藿素与金雀异黄酮对MCF-7、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182,780和雌激素受体激动剂DPN、PPT为工具药来评价脱水淫羊藿素和金雀异黄酮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ERs)的关系.结果 脱水淫羊藿素和金雀异黄酮终浓度为10-13~10-7 mol/L时,MCF-7细胞株增殖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而各受试药物任何浓度对MDA-MB231细胞株均无显著增殖效果.加入终浓度为10-8 mol/L的ICI182,780时,MCF-7细胞增殖作用被拮抗,MDA-MB231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加入终浓度为10-8 mol/L的ERα 受体通路激动剂PPT时,MCF-7细胞增殖率明显增高(P<0.05),MDA-MB231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加入终浓度为10-8 mol/L的ERβ受体通路激动剂DPN时,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脱水淫羊藿素与金雀异黄酮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均有雌激素样作用,两者作用相当,体外实验促进MCF-7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主要是由ERα 介导,而非ERβ 介导.

    作者:朱华宇;李玉洁;吴元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白藜芦醇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4组,分别采用0 mmol/L、50 mmol/L、100 mmol/L、200 mmol/L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对数生长期的甲状腺癌SW579细胞.干预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干预72 h后,Real Time PCR法检测各组bax mRNA和bcl-2 mRNA表达情况.结果 50 mmol/L组、100 mmol/L组、200 mmol/L组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0 mmol/L组(P均<0.05),而bcl-2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0 mmol/L组(P均<0.05);100 mmol/L组、200 mmol/L组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50 mmol/L组(P均<0.05),而bcl-2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50 mmol/L组(P均<0.05);200 mmol/L组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100 mmol/L组(P均<0.05),而bcl-2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100 mmol/L组(P均<0.05).结论白藜芦醇有诱导甲状腺癌SW579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调节bcl-2及bax表达有关.

    作者:李碧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磺胺嘧啶银联合三黄生肤油对糖尿病大鼠末梢循环障碍及足溃疡的保护性研究

    目的 研究磺胺嘧啶银联合三黄生肤油对糖尿病大鼠末梢循环障碍及足溃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80只健康Wistar大鼠进行糖尿病造型,将造模成功的70只大鼠随机分为末梢循环障碍组与足溃疡组,每组35只.将造模成功的末梢循环障碍大鼠32只与足溃疡大鼠34只分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大鼠均给予磺胺嘧啶涂抹患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三黄生肤油涂抹患处,均连续给药35 d.给药期间(1,2,3周)记录末梢循环障碍大鼠足底皮温、疼痛阈值,记录足溃疡大鼠溃疡面愈合情况及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末梢循环障碍组中,2组给药前2周大鼠足底温度均低于给药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给药3周皮温高于给药前及对照组(P均<0.05),而对照组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鼠的痛阈随着给药均逐渐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给药后各时间点痛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足溃疡组中,观察组给药2周和给药3周溃疡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给药后各时间点外周血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给药前(P均<0.05),且观察组给药后各时间点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磺胺嘧啶银联合三黄生肤油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末梢循环障碍引起的温度及痛觉迟钝,同时能通过提高VEGF的表达促进足溃疡大鼠溃疡面愈合.

    作者:侯雨杉;张晓启;胥学冰;李青;张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Quadrant微创疗法与常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Quadrant微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 以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Quadrant微创术及常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相关指征.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27例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微创组27例行Quadrant微创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各指标情况及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镇痛药物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均<0.05),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均<0.05),手术时间、术中射线面积剂量、射线暴露时间、患者皮肤入射剂量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2组术后3 d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和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微创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05);微创组术后1,3,5 d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05),且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微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常规TLIF术比较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刚;杨坤;梅求安;张琼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针灸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后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减重步行训练单用及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康复治疗训练分成4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康复锻炼,针灸组45例在常规康复锻炼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训练组48例在常规康复锻炼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治疗,联合组53例在常规康复锻炼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和减重步行训练,观察4组间治疗前后下肢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步态分期,统计4组临床疗效.结果 4组治疗后FAC和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均<0.05);4组治疗后Holden分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Holden分级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P均<0.05);4组治疗后患侧支撑期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针灸组、训练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双侧支撑期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步态分期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P均<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中医针灸与减重步行训练联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改善下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价值优于中医针灸、减重步行训练单用.

    作者:张琳君;周青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MDA水平和ET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SOD、NO、FMD、NMD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血脂、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军;徐春;孙小萌;闫赋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手术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的铁代谢变化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行全身麻醉手术后体内铁代谢的变化,探讨铁代谢异常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120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表评估术前1 d和术后1,3,7 d的认知功能,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术前1 d和术后1,3,7 d检测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F)、转铁蛋白饱和度(T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术前1 d比较,POCD组术后1,3 d MMSE评分、SF含量和TS均显著降低(P均<0.05),TF含量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 MMSE评分、SI、TF含量和TS已接近术前1 d(P均>0.05).非POCD组术后1,3和7 d MMSE评分、SF、TF含量和TS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POCD组比较,POCD组术后1,3 d MMSE评分、SF含量和TS均显著降低(P均<0.05),TF含量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 2组MMSE评分、SF、TF含量和TS测定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与术后认知障碍患者MMS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手术及麻醉后可导致部分老年患者发生POCD,铁代谢异常可能与POCD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魏砚砚;张月朋;耿玉兰;周长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补阳还五汤对慢性肾脏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性肾脏病(CKD)大鼠的肾保护作用.方法 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选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不予任何药物干预;其余大鼠使用0.5%腺嘌呤饲料饲养建立CK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1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补阳还五汤组和复方 α-酮酸片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4周,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检测各组大鼠灌胃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24 h尿蛋白水平;并采用HE和PAS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 灌胃4周后,模型组大鼠BUN没有明显变化(P>0.05),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补阳还五汤组大鼠SCr、BUN和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灌胃前、模型组和复方 α-酮酸片组(P均<0.05);复方 α-酮酸片组大鼠灌胃前后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和复方 α-酮酸片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表现均有明显改善,肾小球数量显著增加(P均<0.05),肾小管间质病理评分明显下降(P均<0.05),且补阳还五汤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复方α-酮酸片组(P均<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保护CKD大鼠的肾功能,改善肾组织病理学表现.

    作者:张娥铿;邓聪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水飞蓟素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脂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水飞蓟素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扩血管、改善脑血流及脑代谢西药治疗,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水飞蓟素胶囊420 mg/d口服,治疗随访观察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IL-6、TNF-α 及CRP)、颈动脉血管彩超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后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颈动脉斑块无明显消退(P均>0.05),但IMT厚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IM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6、TNF-α 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水飞蓟素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脂症患者血脂水平,有助于阻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斑块形成和发展,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且有较好抗炎效果,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吴佳;任雨笙;张璐定;张治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自我效能护理干预措施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我效能护理措施,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自我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及其他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干预组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依从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各项认知功能、患肢运动能力及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提高程度显著(P均<0.05).结论 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认知及运动能力.

    作者:杨雪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阶段性干预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阶段性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筛选优质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阶段性干预法,具体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以及呼吸功能锻炼等,预后指标主要包括肺功能、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在2组患者干预4个月后测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2组生活质量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进行评估;抑郁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随访时间为1年,统计分析2组急性发作次数.结果 干预组患者预后相关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肺功能指标、SGRQ中疾病影响部分与总分、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肺功能指标FEV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1年发现干预组COPD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阶段性干预对COPD患者的护理具有针对性,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抑郁程度、生活质量等,可作为优质方案予以应用.

    作者:刘梅;滕敬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Hoffa骨折的治疗进展

    股骨髁冠状面的骨折称为 Hoffa骨折,Friedrich Busch在1869年首次描述此种类型的骨折,直到1904年 Hoffa详细描述股骨髁外侧髁骨折并命名[1],随着时间发展,临床上逐渐把股骨内外髁冠状面的骨折都归于 Hoffa骨折.Hoffa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常伴髌骨、半月板、交叉韧带、副韧带及胫骨平台的损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此型骨折的发生率极低,在股骨远端骨折中不足 1%,一般发生在外侧髁[2].此型骨折在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很少,对其治疗方法也存在争议.

    作者:刘永佳;孙玉鸣;焦建宝;陈涛平;姜源涛;薛金伟;郭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项僵硬、功能受限以及上肢麻木、酸胀等.伴随电子产品的普及、工作模式的改变以及饮食环境的失衡,CSR 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1],且有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不仅导致了人体生理功能的缺失,而且还加重了心理方面的负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将近年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及其在现代治疗技术等方面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欧国峰;董博;刘继华;朱峰峰;刘鑫;李小群;袁普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采用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联合的指标 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血清标志物形成不同的组合,以ROC曲线评价不同组合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ERA)的价值.方法 收集病程<2年有关节症状的患者213例,健康对照10例.参与的每一位试验者必须检查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血清标志物形成不同组合,计算每一指标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并用Z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CCP+RF+CRP组合ROC曲线下面积大,CCP+ESR组合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CCP+RF+CRP组合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除CCP+RF组合与CCP+RF+CRP组合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与CCP+RF+CRP组合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CP+RF+CRP组合是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佳组合,能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王志刚;吕学海;赵素斌;赵阳;冯丽娟;李守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胸腔积液和外周血T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胸腔积液及外周血T细胞斑点试验(T-SPOT)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患者47例,采用T-SPOT检测方法对入组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进行检测,比较二者的诊断灵敏度;计算胸腔积液和外周血T-SPOT的联合诊断灵敏度;分析胸腔积液和外周血T-SPOT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胸腔积液T-SPOT测定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外周血T-SPOT检测的灵敏度(P<0.05),联合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胸腔积液T-SPOT测定灵敏度(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胸腔积液及外周血T-SPOT检测结核性胸膜炎灵敏度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胸腔积液T-SPOT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联合外周血T-SPOT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灵敏度;年龄是胸腔积液和外周血T-SPOT检测灵敏度的共同因素,为T-SPOT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薛芳芳;徐金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