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影响因子:1.77
  • 创刊:1992
  • 周期:旬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167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河北省科技期刊版面设计奖(第六届)
  • 中医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13期文献
  • 补肾强督祛湿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及对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肾强督祛湿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0例给予补肾强督祛湿法治疗,西药组40例给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及上清中MMP-9、TIMP-1水平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沉(ESR),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MMP-9、TIMP-1、CRP水平及ESR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中药组血清MMP-9、TIMP-1水平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中药组上清中MMP-9水平和腰骶臀胯僵痛、颈项脊背僵紧疼痛、四肢关节冷痛、四末不温、口不渴、大便溏泄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西药组仅腰骶臀胯僵痛、颈项脊背僵紧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且中药组上清中MMP-9水平和四肢关节冷痛、四末不温、口不渴、大便溏泄评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中药组控显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强督祛湿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更好、更安全,可能与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有关.

    作者:李远峰;宋寒冰;徐炜明;张大鹏;姜益常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VSD)影像学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及CSV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60例经脑MRI证实的CVSD患者按具体病情分为单纯腔隙性脑梗死(LI)组、LI+脑白质疏松(WML)组、LI+脑微出血(CMB)组、LI+WML+CMB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蒙特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与脑MRI阴性的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各CVSD组MMSE评分和MoC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纯LI组、LI+WML组、LI+CMB组间MMSE评分和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3组均明显高于LI+WML+CMB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各组MMSE评分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877,P=0.000).CVSD各组均以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为著,其中LI组、LI+WML组、LI+CMB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均明显低于LI+WML+CMB组(P均<0.05).CSVD各组时间定向、注意计算、语言理解及图像描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LI+CMB组、LI+WML+CMB组短程记忆评分和LI+WML组、LI+WML+CMB组语言表达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P=0.009,OR=31.087)、糖尿病(P=0.049,OR=16.849)与CSVD密切相关.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脑微出血均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三者并存时为明显,且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为主,其认知功能损害以时间定向、注意计算、短程记忆、语言理解、言语表达及图像描述为主.高血压、糖尿病均与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CSVD密切相关.

    作者:张学艳;樊峰萍;苑聪聪;张丽;赵晓红;周瑾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替米沙坦联合川芎嗪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川芎嗪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进入实验的158例肾功能正常的早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83例,2组患者均给予降压(替米沙坦)+降糖(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改善循环(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治疗,连续治疗3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FPG、2hPG、SBP、DBP、BUN、Cr、GFR、AER、UACR、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BUN、Cr、GFR、AER、UACR、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间FPG、2hPG、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BMI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观察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组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低血糖、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早期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加用川芎嗪能明显提高降压效果,改善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马盼;庞雪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自拟益气养阴祛瘀汤辅助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疗效及对血浆8-iSo-PGF2α、VEGF、D-二聚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养阴祛瘀汤辅助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对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养阴祛瘀汤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血糖指标、各亚组中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相关指标、血浆8-iso-PGF2α、VEGF、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和HOMA-IR水平、血浆8-iso-PGF2α、VEGF、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中DN患者血清CysC、尿液UAER、β2-MG水平和DR患者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视野灰度值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中DN、DR患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均显著升高,RI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参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中DN、DR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养阴祛瘀汤辅治能够显著调节血糖代谢异常状态,保护受损的肾脏及视网膜功能,并调节以上脏器的血流动力学,从而逆转或延缓病情发展,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8-iso-PGF2α、VEGF、D-二聚体水平有关.

    作者:李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英夫利西单抗联合自拟行气活血汤保留灌肠对中重度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免疫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英夫利西单抗(IFX)联合行气活血汤保留灌肠对中重度小肠克罗恩病(CD)患者免疫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中重度小肠C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IFX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行气活血汤保留灌肠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记录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生化检查指标、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及免疫炎性、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腹痛腹泻、发热、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积分及CDAI、SES-CD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2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Th1/CD4 +比例、Th1/Th2比值、TNF-α水平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血红蛋白(Hb)、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 IFX联合自拟行气活血汤保留灌肠治疗中重度小肠CD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并促进小肠黏膜愈合,可能与二者联合应用调节Th1/Th2淋巴细胞平衡,并抑制高凝状态有关.

    作者:孙俊;王宏志;汪毅;计春燕;屈银宗;薛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膝三脏汤合并中药外洗对膝关节炎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VAS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膝三脏汤合并中药外洗对膝关节炎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膝关节炎患者共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中药外洗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另服用膝三脏汤.运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视觉模拟积分(VA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3个月后的膝关节功能和症状,并进行2组间比较,同时对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接受相应治疗后,2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均<0.05),随访3个月2组患者的Lynsholm评分有所回落,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仍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但治疗后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研究组的VAS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VAS评分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三脏汤联合中药外洗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辉文;戚子荣;丘青中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老年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麻维持中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的量效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全麻维持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均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全麻诱导方法均相同.全麻维持分为恒速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0~10%)部分(简称BR法)和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部分(简称RB法).BR法共3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泵速1.0 mg/(kg· h)组(B1.0组)、1.5 mg/(kg· h)组(B1.5组)、2.0 mg/(kg· h)组(B2.0组)、2.5 mg/(kg· h)组(B2.5组)、3.0 mg/(kg· h)组(B3.0组),每组6例.瑞芬太尼起始泵速均为30 μg/(kg· h),如瑞芬太尼用量增加到60 μg/(kg· h),MAP降低未达预设范围,丙泊酚用量增加0.5 mg/(kg· h),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如此反复直至降压达到预设范围;如瑞芬太尼用量降到零,MAP仍低于预设范围,降低丙泊酚用量0.5 mg/(kg · h),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如此反复直至降压达到预设范围.RB法共9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泵速60 μg/(kg· h)组(R60组)、55 μg/(kg· h)组(R55组)、50 μg/(kg· h)组(R50组)、45 μg/(kg· h)组(R45组)、40 μg/(kg· h)组(R40组)、30 μg/(kg· h)组(R30组),每组15例.丙泊酚起始泵速均为2 mg/(kg· h),调节丙泊酚用量在25 min内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全部11组控制性降压均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结果 ①BR法中B1.0组有3例,B1.5组、B2.0组、B2.5组各有2例能够按原计划丙泊酚用量完成全麻维持;有18例需增加或减少丙泊酚用量后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完成全麻维持,这其中还有3例丙泊酚用量大于3.0 mg/(kg· h)才能完成全麻维持;还有3例按照原计划丙泊酚用量用药,但需在输入多巴胺的同时输入瑞芬太尼完成全麻维持.②RB法各组均可较容易的把全麻维持中的MAP控制到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的范围,BIS值均维持在35~60,6组间维持MAP平稳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用量与丙泊酚用量呈负相关(r=-0.94,P<0.05),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正相关(r=0.95,P<0.05).R30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大于R60组、R55组、R50组、R45组(P均<0. 05).R60组、R55组、R50组睁眼时间相对较短.③全麻维持效果评级:R55组、R50组达Ⅰ级,R60组、R45组达Ⅱ级,R40组达Ⅲ级,R30组达Ⅳ级.结论 BR法很难把血压调控平稳,不适合老年人临床全麻使用;RB法较容易把血压调控平稳,其中以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 μg/(kg · h)和55 μg/(kg· h),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全麻维持效果评级好,清醒快,拔管无呛咳躁动发生,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刘焕结;刘华;罗芬;吕东森;袁承城;康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弧刃针刀结合手法治疗中度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弧刃针刀结合手法治疗中度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弧刃针刀结合手法治疗,弧刃针刀2周1次,共治疗2次;手法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结合手法治疗,穴位注射2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手法治疗同治疗组.采用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定量表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34.3 ±0.4)分、(29.3 ±0.4)分和(34.5 ±0.2)分,对照组分分别为(30.4 ±0.3)分、(23.3 ±0.2)分和(28.3 ±0.1)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弧刃针刀结合手法治疗中度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程少丹;葛程;张洋;王学昌;刘猛;鞠申丹;庞海莉;席智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补肾通络方对膝骨关节炎大鼠氧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肾通络方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过氧化脂质(LPO)的影响.方法 将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成药组、补肾通络方低剂量组、补肾通络方中剂量组、补肾通络方高剂量组,每组6只.正常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其余组大鼠按照膝关节内注射药物的方法复制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4周后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SOD、MDA、LPO含量.结果 各给药组血清MDA和LPO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西药组和中成药组SOD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补肾通络方各剂量组SOD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补肾通络方各剂量组血清MDA、LPO、SOD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补肾通络方高剂量组血清MDA含量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LPO含量明显高于西药组和中成药组(P均<0.05).结论 补肾通络方可以通过抑制血清中MDA、LPO的含量及增加SOD的含量,起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

    作者:杨帆;侯秀娟;袁芳;朱跃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早期综合护理对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手术术后予以患者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其对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后对2组采用简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SF-36)评估生活质量情况,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比较2组患者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为61.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生活质量各项因子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在术后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李莉;李玫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8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饮食、肛门排气、排便和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可建立亲密护患关系,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娟;史雪莲;崔金医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对动脉硬化类疾病的影响

    收缩型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s)是一种处于低分泌状态的分化型细胞,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管的收缩性能.由于VSMCs的表型具有可塑性,在受到生物刺激或机械损伤后,表型会由收缩型转变成合成型,又称去分化型.合成型VSMCs分泌能力较强,可以大量地增殖、迁移,产生细胞外基质蛋白,导致功能性紊乱、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顺应性降低和血管重塑.表型转变成合成型是VSMCs增生的前提,能否有效控制这种表型的转变,是预防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关键之一.

    作者:程大艳;吴美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术后谵妄的预防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术后谵妄是一种手术应激导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术后急性、非特异性的意识水平、注意力、认知能力改变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1].相关研究表明,术后谵妄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以老年人常见,发病率为30% ~50%[2].Rudolph等[3]研究表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处于前三位的手术方式分别是髋部骨折(35%~65%)、腹主动脉瘤(33%~54%)、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7%~52%),可见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高.由此可见,在骨科手术中,尤其是老年人手术,术后谵妄的预防与治疗是极其重要的.但术后谵妄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主流学说集中在以下几点:①大脑缺血性损害,尤其是较高浓度的S-100β蛋白以及术中微小血栓所导致的术中脑梗死[4];②周围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对大脑的影响[5];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5 -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5].由于术后谵妄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目前尚没有一种学说能完全解释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了尽可能降低该病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恢复程度,临床上往往会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及必要的治疗.现对术后谵妄的预防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戴春岗;谢林;席志鹏;徐文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的肠道功能紊乱和排便功能障碍又称为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是S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合并便秘、大便失禁、腹部疼痛和腹胀[1].NBD症状会由于SCI 类型和节段的差异而不同,何种患者会出现何种症状,以及症状程度如何是相异的,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参与和生活质量[2-4].因此为SCI患者重新建立安全、有效的排便规律,对改善便秘、大便失禁、大便时机不适宜、自主神经过反射等现象意义重大[5].

    作者:樊晓晨;朱昭锦;韩吉龙;郭浩;朱毅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