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40例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2组术前、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凝血指标及患肢肿胀周径的变化,并记录2组 DVT发生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术后7 d,观察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PT、APTT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均 <0.05),患肢髌骨上缘10 cm、内踝上缘15 cm的周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髋部周围骨折术后 DVT形成,且有助于减轻患肢肿胀,并可有效避免再出血的发生.
作者:段明明;周煜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 A、B、C 3组.A组59例给予常规西医联合丹参多酚盐治疗,B组61例给予常规西医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C组 61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盐和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血浆 β -内啡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评价 3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C组腰痛、腿痛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 A组和 B组(P均 <0.05),B组腰痛、腿痛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 A组(P均 <0.05);C组 IL-6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 B组(P均 <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 C组 β-内啡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 <0.05),但 B组与 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 A组和 B组(P均 <0.05),B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 A组(P<0.05).结论 电针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和炎症反应程度,提高血浆 β -内啡肽含量,临床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尧;张劲新;林新源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改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治疗1组(n =28)、治疗2组(n =26)和对照组(n=29),均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治疗1组在液体复苏治疗6 h内给予 HVHF治疗,治疗2组于液体复苏治疗 6 h之后给予 HVHF治疗.比较 3组患者器官功能改善效果、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 1组、治疗 2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0.05),血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压调整性心率(PAR)、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治疗1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治疗2组(P均 <0.05),血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PAR、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 2组(P均 <0.05).治疗后 24,48,72 h,治疗 1组和治疗 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且治疗1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2组(P均 <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在液体复苏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HVHF可显著改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器官功能,降低病死率,且早期进行 HVHF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张健峰;张碧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青藤碱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家兔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IL-17和骨生长分化因子2 (GDF2)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先将36只雌性家兔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4周后再采用剪断 L1 -5椎体前缘的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模型,成模后分为模型组、青藤碱A组和青藤碱B组.青藤碱A组和青藤碱B组分别用10%青藤碱按2 mL/(kg·d)和4 mL/(kg·d)剂量灌胃,模型组灌等体积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灌胃1个月.于灌胃10,20,30 d拍摄骨痂 X射线片对骨痂生长情况进行评分;灌胃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耳缘静脉血 IL -1β、IL -17水平;灌胃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骨折处骨痂组织中 GDF2表达水平,采用 RT -PCR法检测骨折处骨痂组织中 GDF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灌胃20,30 d后,青藤碱 A组和青藤碱 B组骨痂生长良好,断层边缘逐渐模糊或消失,骨密度增大,综合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模型组(P均 <0.05),青藤碱 A组和青藤碱 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灌胃结束后,青藤碱 A组和青藤碱 B组血清 IL-1β、IL-17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 <0.05),GDF2、GDF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 <0.05),青藤碱 A组和青藤碱 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青藤碱可通过抑制IL-1β、IL-17介导的炎性反应,提高GDF2诱导成骨分化和骨形成能力,从而促进骨痂生长而加速骨折愈合.
作者:胡熙耀;万超;许明军;刘敏娟;陈德森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联合山莨菪碱对严重多发伤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及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和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严重多发伤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 +山莨菪碱治疗,连续治疗 48 h.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 h、12 h、24 h、48 h循环系统和组织灌注氧代谢、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和早期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6 h、12 h、24 h、48 h的 Scv(O2)、乳酸、pH值均显著改善(P均 <0.05),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细胞比容及血浆白细胞介素 -6(IL -6)、IL -10、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 <0.05);2组治疗后 24 h、48 h的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 <0.05),尿 N-乙酰 -β -D氨基酸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在治疗后6 h、12 h、24 h、48 h均显著降低(P均 <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山莨菪碱能够提高严重多发伤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对损伤的肾脏组织具有保护效应.
作者:黄仁春;周世泰;马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补肾复元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补肾复元汤治疗, 15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脑损伤特异性生化指标(S100B蛋白、NSE水平)、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脑损伤特异性生化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相应治疗后,2组 hs-CRP、TNF-α、IL-6、S100B蛋白、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2组治疗后 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补肾复元汤可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早期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脑损伤及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林永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奥拉西坦联合脑心通胶囊合醒神开窍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对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 -18(IL -18)、干扰素 -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给予多奈哌齐 +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合醒神开窍针法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长谷川简易智能评定量表(H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IB)、Livin、VEGF、IL-18及IFN-γ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 MMSE评分、HDS评分、ADL评分、Livin及 VEGF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 <0.05),HCT、全血黏度、FIB、IL-18及 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多奈哌齐、奥拉西坦联合脑心通胶囊合醒神开窍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显著提高患者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质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Livin、VEGF、IL-18及IFN-γ水平,且安全性符合临床要求.
作者:杨超群;张俊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白细胞介素 -6(IL-6)、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只 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染毒组、干预组,每组36只.干预组造模后给予血必净注射液4 mL/kg腹腔注射,对照组、染毒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组分别在干预后1,3,7,14,21,28 d各处死6只大鼠,检测肺组织中 SOD活力、MDA含量及 IL -6、TGF-β1表达量.结果 染毒组大鼠肺组织中 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IL -6和TGF-β1蛋白表达增强,干预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干预组干预后各时间点 SOD活力均明显高于染毒组(P均 <0.05),但干预后1 ~14 d SOD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干预后1 ~21 d MDA含量和各时间点 IL-6、TGF-β1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染毒组(P均 <0.05),但干预后1 ~14 d MDA含量和干预后各时间点 IL -6、TGF -β1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氧自由基和细胞因子 IL-6、TGF-β1均参与百草枯所致肺损伤,而血必净注射液能够通过调节这些指标表达而减轻染毒大鼠肺组织损伤.
作者:赵艳霞;付贇;王鑫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综合性护理在 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6例 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记录2组 MODS发生及死亡情况、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护理前后患者心理变化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 MODS发生率、病死率、护理后SAS与SDS评分、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 <0.05),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 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及 MODS发生率,且对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缩短ICU住院时间等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阚翠娥 刊期: 2018年第19期
近年来,新的观点认为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受到损伤后可以再生,这一理论已逐渐被人们接受,这为CNS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带来了希望.因此,学者们不断寻求促进CNS再生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神经发生过程中受生理、病理、药理刺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1],即使可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结构的再生,但功能恢复却是又一难题.
作者:马丙祥;张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北宋时期,心与小肠藏象辨证论治理论进一步完善,临床经验得到发展与总结.北宋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心与小肠病证的病因病机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使心与小肠病证的病因病机理论取得了承上启下的进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治则与治法.同时,临床上治疗心与小肠病证的方药不断推陈出新,该时期创制的许多名方至今临床仍广泛应用.本文对北宋时期心与小肠病证证治特点与传世名方进行总结、归纳,希望对现代疾病的治疗有所启示.
作者:杨柳;严世芸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