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脑电图特点,为早期诊治老年人脑血管病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方法:总结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经临床确诊的95例老年人脑血管病的临床及脑电图.结果:脑电图正常24例(25.3%),异常71例(74.7%).其中,轻度异常18例,占异常的39.4%,中度异常以上7例(9.9%),局灶性异常36例,占异常脑电图的50.7%.结论: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脑电图变化与病因的种类、程度、病程、脑电图检查的时间及检查时有无意识障碍及障碍的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脑电图的动态观察对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均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珉;孔峰;藏玉萍;成春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皮质电脑监测下手术治疗颅内结构性损害伴癫癎(EP)发作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四川智能公司ECoG监测仪,术前、术中、术后将8根银球状电极,按单双数分成两组,置于暴露的脑域上或用条状及网络状硅橡胶电极,将电极放置在手术野皮质表面,将每个脑回逐个仔细探测,记录,寻找EP放电灶,然后将不同部位的癎波仔细比较,确定原发灶和继发灶,标明记号,显微镜下将病变切除后再行ECoG检查,寻找致癎灶.癎灶切除首先从癎波明显处开始,如此反复,直至于术野内棘波等病灶清除为止.结果:32例患者,ECoG监测均有癎样放电,其中棘波、棘-慢综合波22例,尖-慢综合波6例,棘波、尖波混合放电4例,阳性率100%.术后,患者抽搐倒地等症状28例消失,4例偶有发作,但持续时间较前明显缩短,1~2min缓解,逐渐自行恢复如常.全部病例生活均能自理,28例患者能重返自己的工作、学习岗位及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结论:ECoG术前、术中、术后监测定位是进一步确定癎灶和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
作者:张朝凤;谢竹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Objective: To make and study computed system for external cardiac massage, monitor of heart and body temperature and observe its clinical effect. Method: The system was made and applied. Result: The effect of system was obvious. Conclusion: The system was an effective clinical equipment in treatment of patient with cardiac arrest.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疗价值.方法:对46例患儿治疗前后做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异常率为100%,其中轻度异常6例(13.4%),中度异常31例(67.39%),重度异常9例(19.59%).结论: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疗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熊利华;李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MS的患者进行VEP、BAEP、SE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2例MS患者中VEP异常15例(68.2%),BAEP异常9例(40.9%),SEP异常12例(54.5%),异常中VEP有53.3%、BAEP有44.4%、SEP有58.3%的患者,临床有相应症状.结论:VEP、BAEP、SEP的检测有助于MS诊断以及亚临床病灶的发现.
作者:林丽丽;毛晓梅;陈菁华;郑朝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婴儿痉挛脑电图的临床意义及变异类型.方法:结合临床分析80例婴儿痉挛患者的脑电图.结果:80例患儿的脑电图72例异常,其中典型高度节律紊乱39例(39/80),变异型高度节律紊乱32例(32/80),局限性异常5例(5/80),异常率占90%(72/80).结论:脑电图对婴儿痉挛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淑娟;刘英高;刘佩云;张贵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癫癎发作后常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在癫癎发作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癫癎患者50例,非癫癎性发作患者30例,分析发作后症状及脑电图表现.结果:38例癫癎患者和4例非癫癎患者发作后头痛、疲劳、嗜睡;脑电图(EEG)第一次检查异常38例,第二次异常44例,非癫癎发作后EEG异常8例.结论:癫癎患者有发作后症状,对癫癎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胡华章;严国平;林艳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监测与动态脑电监测对癫癎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诊为癫癎200例患儿,进行了24h视频脑电监测和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在200例拟诊为癫癎患儿中,视频脑电监测异常者132例(66%),24h动态脑电监测异常者121例(60.5%).结论:视频脑电监测比动态脑电监测对癫癎的诊断更准确.
作者:王民;王金凤;孙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头痛、头痛型癫癎与脑电图(EEG)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发作性头痛的患儿,在头痛间期进行了常规EEG及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并对其临床与EEG改变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单纯发作性头痛而无癫癎发作或癫癎家族史,若EEG有典型癫癎样放电、抗癫癎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诊断为头痛型癫癎;单纯发作性头痛而无癫癎发作或癫癎家族史,尽管EEG有典型癫癎样放电,但一般药物治疗有效,应诊断为偏头痛或血管性头痛更为合适.结论:EEG检查可为头痛与头痛型癫癎的筛选、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王翠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瘫儿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9例脑瘫儿EEG、BAEP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EEG、BAEP检测在脑瘫儿早期诊断中的意义.结果:EEG正常14例(35.9%),异常25例(64.1%).BAEP正常8例(20.5%),异常31例(79.5%).结论:BAEP异常率较EEG异常率高,说明BAEP对脑瘫儿早期诊断,估计预后,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莫仲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冠心病患者及60例健康人进行心电向量T环改变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在QRS/T值、QRS-T夹角、T环的L/W比值、T环角度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T环转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向量环改变对冠心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姜晓霞;于晔;罗国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80多年来,脑波判读的方法及其应用,基本上被局限在神经解剖、神经生理学和神经病理学的范畴之内.分析尽管越来越细,但却一直是定域地、孤立地、不相关地进行着.除去以85%的可信度诊断脑部疾病外,对于其他,几乎是空白的.
作者:闫宝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颅内脑电图(Intracranial electroencepholography IEEG)主要包括术前侵人性评估,是指通过颅骨钻孔或立体定向仪把深部电极安放到脑的深部组织,如海马、杏仁核等部位,直接记录这些部位的脑电活动,和通过颅骨钻孔或开颅手术,将条型或网络状电极安置在脑表面(硬膜外或硬膜下)记录脑各个不同部位的发作间期以及发作期的脑电活动.
作者:周昌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脑电图(EEG)常应用于昏迷患者,尽管很难从临床上判断昏迷患者的皮层功能,但EEG可以对皮层及皮层下脑功能作出迅速的判断,且EEG经济,安全,方便易行.
作者:李培媛;张栩;刘佩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心血管病随着人们预期寿命延长将会增多,因此有利于心血管病诊断的科学技术必然是目前医务工作者关注的事.在各种心电信息检测技术中,心电图仍然是描记分析心脏电活动重要方法.因为心电图波形简结,尤其它是一项价廉且无创伤性检查,迄今为止没有一项检查能替代心电图检查.
作者:郑瑞凤;张丽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全头型脑磁图(whole~headed 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设备作为一种新的无创伤性脑功能成像设备已经应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通过超导量子干涉仪(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 device,SQUID)精确地测量大脑产生的微弱的电磁波信号[1,2].
作者:吴杰;吴晶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