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疑难病杂志

疑难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 国际刊号:1671-6450
  • 国内刊号:13-1316/R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2002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187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疑难病杂志   2017年6期文献
  • 深在性囊性胃炎7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在性囊性胃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治深在性囊性胃炎患者7例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内镜及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无胃部手术史,1例既往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病史,1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史.表现为上腹疼痛3例,腹胀1例,其他3例无典型症状.7例内镜下均表现为单发隆起病灶,分别位于贲门、胃底、胃体及胃窦,其中3例行超声胃镜检查.7例患者影像学检查,2例无特异表现,1例为囊性密度灶,其余均为胃壁增厚.病理学结果除深在性囊性胃炎典型表现外,伴有轻度肠上皮化生4例,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7例患者中5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 深在性囊性胃炎临床症状及内镜表现均不典型,超声内镜结合CT检查有利于疾病诊断,治疗上单发病灶以内镜下治疗为主.

    作者:谭韡;周巍;罗和生;于红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诊治资料,2组患者均于发病3 d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并进行常规治疗,其中42例术后行常规腰椎穿刺术引流作为对照组,42例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颅内压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头痛缓解时间,记录2组治疗期间并发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价其预后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流速(Vm).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48%(χ2=11.02,P<0.01);观察组颅内压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头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2.62±2.24)d、(11.74±2.1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的(16.85±2.46)d、(14.88±2.68)d(t=8.23、5.90,P均<0.01).观察组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GOS评分及Vm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可较好地改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其疼痛,并改善其预后,同时并发症少.

    作者:刘炎;杭春华;茅磊;纪祥军;李桃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心力衰竭1例

    患者,男,73岁,因胸闷憋喘5 于2016年4月12日入院.入院前3d出现腹泻、发热(T38.7℃)、咳嗽、咯痰症状.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及相关家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心悸、胸闷发作史,否认吸烟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双下肺叩诊浊音,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浊音界扩大,HR 100次/min,心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肠鸣音减弱,2次/min.双下肢轻度水肿,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双侧病理征(-).

    作者:贺旭建;王厚清;燕宪亮;许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精索静脉曲张致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精索静脉曲张(VC)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其形成的因素常与解剖因素和精索静脉先天发育异常相关.曲张的精索静脉导致精索静脉抗返流作用减弱或消失,静脉血返流进入睾丸,对睾丸引起一系列的损害,终导致不育.引起不育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睾丸局部温度升高、睾丸组织缺氧、氧化应激、肾上腺及肾脏代谢产物返流入睾丸、睾丸激素分泌的异常、免疫异常等相关.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等.对于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不同的手术方式各有利弊.本文对VC致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少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引起离子紊乱的研究进展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对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类药物可引起离子紊乱如低镁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早期症状因不够典型而容易被忽视.EGFR较多的表达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而抗EGFR单克隆抗体抑制了离子在肾髓袢升支粗段的重吸收,从而使镁离子在尿中的排泄增多,低镁血症继而引起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不同的靶向药物以及不同肿瘤发生部位所出现的离子紊乱情形各有不同.低镁血症发生的风险与治疗时间、患者年龄及基础血清镁值相关.低镁血症倾向于可作为预后较佳的预测因素.3级或4级低镁血症需要延长靶向治疗间隔时间,同时静脉补充离子治疗,通常低镁血症是可逆的.该文参考既往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讨论离子紊乱的发生率、机制、危险因素、治疗以及疗效预测.

    作者:黄乐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研究现状

    脑卒中是当今全球成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5%~85%.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约1/3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狭窄引起.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脑血循环,减少卒中发生率,自1954年Eastcott完成首例CEA以来,CEA已有6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文章对颈动脉狭窄的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估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杨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的研究进展

    研究证实血糖控制欠佳和糖尿病患者不断恶化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联系,根据临床和非临床研究,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和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极有可能改变大脑功能和结构.认知缺陷加剧了老年患者的功能障碍,增加的抑郁症的患病率,反复发作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也较高,对坚持治疗的依从性也较差,后导致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不佳.在大多数年老虚弱的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治疗策略应该包括控制血糖,以减少代谢功能紊乱,并避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采取教育措施,主要提供维护患者的自主权,避免住院,这些措施应该根据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不断调整.

    作者:杨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来源Exosomes表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来源Exosomes表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心内科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NC组)34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组)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58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等情况),分析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术中留取外周静脉全血,使用抽提试剂盒提取Exosome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11c表达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不同组之间Exosomes表型CD11c水平的差异并与Gensin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CK、CK-MB、Gensini评分、外周血CD11c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UA组和NC组(F=3.671、4.263、2.971、3.162,P<0.05).外周血CD11c水平与Gensini积分CK、CK-MB呈正相关性(r=0.844、0.513、0.571,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D11c为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1,P=0.000).结论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来源Exosomes(即CD11c阳性表型)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s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

    作者:楚扬;王丽岩;牛文豪;伍锋;梁鑫;贺治青;丁茹;梁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血流感染血培养常见的革兰阳性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5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2 063份,分离革兰阳性菌株,并采用低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实验,按2015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指导原则的标准判定实验结果,计算出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R)和敏感率(S).结果 血培养分离出革兰阳性菌1 051株,其中葡萄球菌754株(71.74%),肠球菌属96株(9.1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47.86%、65.00%;MRSA对阿米卡星、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四环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在55%以上,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2%,但对复方新诺明、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保持着较好的敏感性;MRSCN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良好,为0~3%;屎肠球菌(EFM)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EFA).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及氯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对复方新诺明、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及氯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属.结论 血流感染血培养中革兰阳性菌存在严重耐药,MRSA、MRSCN、屎肠球菌耐药情况尤为严峻,应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合理用药.

    作者:李瑞云;查干;吴小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联合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8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4年2月-2016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90例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阿托品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长托宁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给药次数、总用药量、灌流次数、ChE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短于对照组(χ2=10.628、10.723、4.072、7.510、3.887,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7%(χ2=3.887,P=0.049);观察组患者Ch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0.067,P=0.000);心电图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IL-18、hs-C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374、2.089、9.287、4.373,P<0.05);观察组患者肌痛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χ2=4.735,P=0.030),而2组患者乏力、消化道反应及肝功能异常情况的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χ2=2.532、1.707、4.750,P>0.05).结论 采用血液灌流联合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疗效高,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促炎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小.

    作者:蔡雪;刘鑫;韩雪;张鹏思;王鸾;赵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20例CHB患者(CHB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2组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和血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水平,并将对CHB患者进行纤维化分期,应用Spearman单因素分析血清纤维化标志物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在CHB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HB组血清纤维化标志物(HA、LN、PⅢP、CⅣ)及肝功能指标(TBil、DBil、ALT、AS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HB纤维化分期S3~S4级血清纤维化标志物(HA、PⅢP、CⅣ)及肝功能指标(TBil、DBil)均高于S1~S2级(P均<0.05),而随着纤维化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下降,纤维化分期S3~S4级低于S1~S2级(P<0.05),而各分级中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A、PⅢP、CⅣ与ALT、AST均呈负相关(P<0.05),而LN与TBil、DBil、ALT、AST无相关性(P>0.05),HA、PⅢP与TBil、DBil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分析可见,ROC曲线下面积(AUC)CⅣ> HA>PⅢP>LN,血清HA、CⅣ联合诊断早期肝硬化(S1~S2)的价值较单一指标诊断价值高.结论 血清纤维化标志物与CHB患者肝功能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血清HA、CⅣ可作为肝纤维化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萍;王丽;胡蓉;毛创杰;陈治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HMGB1、NF-κB和TNF-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HMGB1、NF-κB和TNF-α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科诊治的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进行三联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记录并观察2组患者血清HMGB1、NF-κB和TNF-α水平变化,治疗结束4周后胃镜复查溃疡愈合情况,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4%(χ2=7.516,P=0.006);2组血清HMGB1、NF-κB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对照组:t=14.188、24.420、3.925;观察组:t=26.885、38.865、7.715,P均<0.01),且观察组下降优于对照组(t=14.807、12.903、4.078,P<0.01);2组胃泌素与BAO水平均降低(t=4.965、7.041,P<0.01;t=12.002、13.126,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t=9.049、7.307,P<0.01);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χ2=4.865,P<0.05).结论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降低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邵海燕;刘洁;王佳瑞;张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紧密连接蛋白-1、3、4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3、4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病理科标本,其中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均81例,分析claudin-1、3、4与乳腺癌患者年龄、部位、大小、激素受体状态、Ki67增殖活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claudin-1、3、4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claudin-1在癌组织的表达(79.0%)与癌旁组织的表达(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5,P>0.05).claudin-3、4在癌组织中的表达(54.3%、77.8%)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85.2%、9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290、7.043,P<0.01);claudin-3、4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82.8%、93.1%)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的表达(42.3%、61.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65、0.322,P<0.05);claudin-3在临床分期亚组的表达(16.7%)与II/III亚组中的表达(4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284,P<0.05);claudin-1的表达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laudin-3、4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癌瘤发生、发展及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骆丽;马国荣;刘凤阁;刘彤;胡艳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胱抑素C的影响

    目的 观察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胱抑素C(Cystatin C)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和阜外医院2015年8月-2016年2月就诊的病情稳定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接受心力衰竭标准治疗心率仍不能<70次/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患者予以伊伐布雷定治疗,初始剂量每次2.5 mg,每日2次,根据心率调整用量,大剂量至每次7.5 mg,每天2次.控制患者静息心率在60次/min左右,不低于55次/min,连续用药3个月,记录给并检测用药前后心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Cystatin C水平,比较NYHA心功能分级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3个月后心率、血浆NT-proBNP和Cystatin C水平显著降低(t=6.009、3.234、5.530,P均<0.01),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增加(t=7.792,P<0.01),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LVEDD、LVEF明显改善(t=7.269、-7.039,P<0.01),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9例(17.3%),且无因此停药患者.结论 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有助于控制静息心率,降低NT-proBNP和胱抑素C水平,提高运动耐量.

    作者:黄觊;钱海燕;胡志成;李志忠;李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流敏感散相-稳态自由激发序列对小腿动脉成像准确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流敏感散相-稳态自由激发序列(FSD-SSFP)对小腿动脉狭窄评估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6例患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均进行下肢动脉核磁血管造影(MRA)检查,包括FSD-SSFP、增强MRA(CE-MRA).所有患者在MRA检查前均进行超声检查,MRA检查结束1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由2名具有5年心血管图像诊断经验的医生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价.用Kappa检验分析MRA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比较FSD-SSFP MRA、CE-MRA、CE-MRA 联合 FSD-SSFP MRA (CE+FSD MRA)以及超声等4种检查方法诊断血管狭窄病变的准确度.结果 以DSA为参照,以DSA为参照,FSD-SSFP MRA和CE-MRA均存在过度评价狭窄程度,超声低估狭窄程度.用DSA做参照标准,ROC曲线分析显示CE+FSD MRA曲线下面积大(0.929),超声曲线下面积小(0.860).狭窄划界值为2时能够获得大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在患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小腿动脉的无创检查中,FSD-SSFP MRA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诊断图像,无需对比剂,是CE-MRA良好的补充手段.CE+FSD MRA能够提高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度.

    作者:刘家祎;张楠;罗南;刘东婷;王文川;李宇;温兆赢;范占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hs-CRP、SAA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并行PCI术的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积分标准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是否存在支架血管直径狭窄≥50%分为再狭窄组(ISR组)34例和非再狭窄组(NISR组)8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析IS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合并症等)、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数量和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术后hs-CRP、SAA升高明显高于NISR组(t=3.825、3.723,P<0.05),其余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水平的hs-CRP、SAA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1、1.058,P<0.05).结论 PCI术后hs-CRP、SAA水平越高,发生再狭窄的风险越大,高水平的hs-CRP、SAA可能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杨礼文;夏豪;田国卫;郑雅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游离脂肪酸、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糖耐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及脂联素(APN)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三科诊治2型糖尿病(DM组)、糖耐量减低(IGT组)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NGT组)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NF-α、FFA及APN等指标的检测,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血清TNF-α、FFA水平比较:NGT组IGT组>DM组(F=3.014,P=0.011).DM组中TNF-α、FFA 与TG、FPG、FINS、HOMA-IR、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410、0.274、0.428、0.490、0.400,P均=0.000;r=0.420、0.350、0.370、0.480、0.410,P均=0.000),APN与TG、FPG、FINS、HOMA-IR、HbA1c呈显著负相关 (r=-0.410、-0.370、-0.370、-0.490、-0.400,P均=0.000).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血压、HOMA-IR、TNF-α、FFA、APN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1.739(1.286~2.353)、1.486(1.096~2.016)、1.743(1.290~2.356)、2.302(1.707~3.104)、1.624(1.135~2.321)、1.212(1.081~1.359)、0.665(0.500~0.884)].结论 TNF-α、FFA及APN可能在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应加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脂代谢及相关脂肪因子的早期干预.

    作者:陈凯庭;郝亚楠;董学勤;高颖;谭宓;刘一然;张晓青;李红岩;安艳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结肠癌患者平均血小板容积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结肠癌患者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武汉市汉阳医院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首次诊断为结肠癌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15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MPV的差异及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MPV的差异;同时分析MPV与结肠癌不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分析MPV诊断结肠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结肠癌组MPV、PL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9.446、2.792,P<0.01),而Hb却低于健康对照组(t=-2.990,P<0.01).术后MPV(11.3±1.0)fl、PLT(194.8±61.0)×109/L均低于术前(11.8±1.0)fl、(204.5±57.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7、1.696,P=0.001、0.033).有脏器转移者MPV水平高于无脏器转移者,Ⅲ~Ⅳ期高于Ⅰ~Ⅱ期患者(t=2.009、2.438,P<0.05).MPV水平与脏器转移、TNMⅢ~Ⅳ期呈正相关(r=0.561、0.599,P<0.05),而与肿瘤是否侵及肌层、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r=0.060、-0.116、0.115,P>0.05).MPV预测结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0.727~0.832,佳截断值为11.95 f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和61.1%.结论 结肠癌患者MPV水平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PV可能是结肠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作者:汪勇强;吴小微;王计;彭华军;周中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生长抑素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胃肠激素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胃肠激素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4例肝硬化EGV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首先静脉滴注生长抑素0.25 mg,继而静脉微泵以0.25 mg/h速度持续滴注,维持24 h;对照组首先静脉滴注特利加压素2 mg,继而静脉微泵以0.5 mg/h速度持续滴注,维持24 h;2组均连用3 d.记录2组患者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后12 h(T1)、治疗后24 h(T2)、治疗后48 h(T3)、治疗后72 h(T4)比较2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门静脉压(PVP)、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C)、生长抑素(SS)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825,P=0.036),2组患者输血量、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VP呈降低趋势,至T4时降低至低点,治疗后各时段PVP与T0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时段CVP、P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MTL、GAS、GLC、SS等胃肠激素均呈降低趋势,GAS、SS至T3时降低至低点,MTL、GLC至T4时降至低点,治疗后MTL、GAS、GLC、SS各时段与T0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时段MTL、GAS、GLC、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低钠血症、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162,P=0.041;χ2=3.945,P=0.047;χ2=6.198,P=0.013).结论 生长抑素和特利加压素治疗EGVB止血效果均较好,门静脉压显著降低,对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生长抑素止血速度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EGVB价值更高.

    作者:祝沛沛;彭雷;范才波;陈海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芪苈强心胶囊改善心肌纤维化及对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纤维化(MF)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012年4-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实验.取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余60只建立大鼠CHF模型,8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和芪苈强心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给药4周后检测血浆脑钠肽(BNP)的含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天狼猩红染色(PSR)观察左室心肌胶原形态,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法检测心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NP、LVMI、Ⅰ/ⅢCVF、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t=9.75、2.04、9.59、8.57、9.23,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依那普利组、芪苈强心胶囊各剂量组BNP、LVMI、Ⅰ型CVF、Ⅲ型CVF、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芪苈强心胶囊低、中剂量组BNP除外,芪苈强心胶囊低剂量组Ⅲ型CVF和Ⅰ/ⅢCVF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依那普利组比较,芪苈强心胶囊中、高剂量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能减轻CHF大鼠的心室肥厚,抑制MF和改善心功能,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3信号转导有关.

    作者:张丽;徐旭;万勇;葛颖;王大庆;周建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神经调节蛋白-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的保护效应研究

    目的 观察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 2014年9-12月在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实验.将1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6)、心肌梗死组(n=6)、NRG-1干预组(n=6);以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NRG-1干预组于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每天经鼠尾静脉给予NRG-1(0.01 μg/g)干预,连续7 d;心肌梗死组则给予生理盐水干预,假手术组仅开胸切开心包膜不结扎冠状动脉.所有大鼠均于术后7 d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交感神经重构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心肌梗死组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TH、GAP43的mRNA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而NRG-1干预组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TH、GAP43的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P<0.05).与TH、GAP43的mRNA水平变化一致,心肌梗死组TH、GAP4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而NRG-1的干预明显降低了TH、GAP43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 NRG-1可降低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有利于稳定心电活动,改善心功能,是其发挥心肌保护效应的机制之一.

    作者:孔荆荆;来欣;魏雅念;沈成;王龙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