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疑难病杂志

疑难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 国际刊号:1671-6450
  • 国内刊号:13-1316/R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2002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187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疑难病杂志   2018年3期文献
  • 以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4例分析

    目的 分析以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表现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确诊4例颅内SA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48~58岁,均以头痛为主诉,发病时伴腰背部疼痛1例.3例患者头颅CT显示出血位于三、四脑室及桥前池,头颅CT未见异常1例.瘘口位于颈髓患者3例,瘘口位于胸腰髓患者1例.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供血动脉为左椎动脉3例,脊髓DSA显示供血动脉为腰动脉1例.4例磁共振成像(MR)示髓周血管流空信号或髓内异常信号.手术患者2例,随访后无复发,余2例拒绝手术,失访.结论 以颅内SAH为表现的SDAVF患者,临床症状轻,瘘口多位于颈髓,位于胸腰段者罕见.出血与合并引流静脉迂曲扩张有关,易误诊.临床上需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避免误诊漏诊.

    作者:高俊华;李务荣;郑博文;王芳;黄宇明;许东梅;伍文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8例临床资料,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后,观察患者转归情况.结果 18例中男15例,女3例,有基础疾病者15例.所有患者白细胞均明显升高,高的达26.38×109∕L.18例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原发疾病、营养支持和中药治疗等.18例中放弃治疗2例,治愈16例.16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6d,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发展迅速,进展快,病死率高,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等全身综合性治疗,可获良效.

    作者:李梅岭;何洪芹;张秀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PTTM)的认识.方法 对2017年7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临床诊断PTTM病例进行报道,并对国外报道的27例生前确诊PTTM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文献报道的27例PTTM病例中,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22例(81.5%),伴有肺动脉高压18例(66.7%),干咳16例(59.3%),低氧血症17例(63.0%).D-二聚体升高10例(37.0%),肿瘤标记物升高5例(18.5%),有凝血功能障碍4例(14.8%).胸部CT中,表现为肺部多发小结节13例(48.1%),可见磨玻璃影10例(37.0%),有小叶间隔增厚6例(22.2%).患者单用化疗或联合抗凝、降肺动脉压或伊马替尼治疗10例(37.0%),单独使用降肺动脉压、糖皮质激素、抗凝或联合以上治疗7例(25.9%),单用伊马替尼治疗3例(11.1%),单用奥马珠单抗治疗1例(3.7%),使用其他对症支持治疗6例(22.2%).在2周内死亡8例(29.6%),生存期为2周~3月10例(37.0%),生存期为3~12月7例(25.9%),生存期超过2年1例(3.7%),治疗好转后出院1例(3.7%),未进一步随访.结论 PTTM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及干咳,多伴有肺动脉高压,可有D-二聚体升高、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肿瘤标记物升高,胸部CT主要表现为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及小叶间隔增厚,CTPA为阴性,其确诊依靠病理.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针对原发肿瘤化疗或伊马替尼治疗可能获益.

    作者:酆孟洁;邱晨;冼志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的肺外结核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以不明原因发热(FUO)为首发表现的肺外结核(EPTB)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FUO患者23例临床资料,均以FUO为首发临床表现,且出院时均确诊为肺外结核,总结临床特征及诊断策略.结果入院后查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7例,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检测18例中阳性13例,抗结核抗体检测16例中阳性5例、结核菌素试验14例中强阳性8例、影像学检查16例患者中病灶部位结核相关改变6例、病理学检查8例中阳性5例.23例患者中,泌尿系结核3例(13.0%),淋巴结结核3例(13.0%),结核性心包积液3例(13.0%),腰椎结核2例(8.7%),肠结核、腹膜结核、结核性脑膜脑炎、髋关节结核、女性盆腔结核、肾结核、胸壁结核各1例(各4.3%),肺外结核(感染部位不明)5例(21.7%).23例患者中,经抗结核药物治疗21例,其中二联抗结核治疗(HE或HZ方案)7例,三联抗结核治疗(HRE方案)9例,四联抗结核方案(HRSE、HRZE或HRZS方案)5例;未予抗结核治疗2例,直接转入专科医院治疗.结论以FUO为首发表现的肺外结核具有发病隐匿、病因多样、病程长、确诊困难等特点.对FUO患者给予经验性抗感染疗效欠佳时应考虑肺外结核的可能.

    作者:石苗;王超;黄光伟;王鹤;苏艳丽;胡岚;苗彬;齐文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伴脊髓病变的脑膜癌病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伴脊髓病变脑膜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伴脊髓病变脑膜癌病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15~57(42.3 ± 16.6)岁.临床表现头痛3例,头晕2例,复视3例,视力下降2例,癫痫2例.7例患者均行腰穿检查,CSF白细胞均升高,蛋白升高6例,葡萄糖降低5例,IgG升高7例.7例患者均行头颅及脊髓MR检查,均可见脊髓白质异常信号,脊膜强化4例,脑膜强化3例.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对症治疗,经随访所有患者均于明确诊断后2~5个月死亡.结论 脑膜癌病除常引起脊膜、脊神经根受累之外,也可发生脊髓内病变.加强髓内病变发生机制认识有利于对脑膜癌病的理解.

    作者:矫黎东;宋旸;杨延辉;王宪玲;陆慧;王向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脑外伤后巨大血管周围间隙1例

    患者,男,43岁.因头晕、眼胀伴失眠10余天于2015年12月30日入院.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语言及肢体活动障碍,无发热、抽搐,无意识障碍.10岁时有脑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入院时查体:血压158/74 mmHg,意识清楚,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和感觉检查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 -).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62×109/L,中性粒细胞0.38,ALT 51 U/L,AST 40 U/L.血液肿瘤标志物:AFU 43.82U/L(正常参考值14.3~39.9 U/L),cPSA/tPSA 0.75(正常参考值<0.75),FER 386.10 ng/ml(正常参考值22~322 ng/ml).血糖、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脑脊液检查:白细胞1×106个/L,淋巴细胞0.72,单核细胞0.28,抗酸和墨汁染色阴性,血吸虫、肺吸虫、囊虫、旋毛虫抗体阴性,寡克隆带阴性,脑脊液培养阴性.眼压正常.颅脑CT示:右侧胼胝体、扣带回及额顶叶近中线区见条片状低密度影,近似于脑脊液密度,截面大小约1.9 cm×7.3 cm,邻近脑沟、脑裂加深增宽,大脑纵裂区钙化灶(见图1A).颅脑MR示:右侧胼胝体、扣带回、顶叶见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截面积约4.7 cm× 6.8 cm,中线结构居中(见图1B、C、D).住院期间,未给予特殊治疗.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作者:胡丹;熊婧;张振涛;张兆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雌激素受体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及意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雌激素在EM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通过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Ra和ERβ介导的基因或非基因传导通路发挥生物学效应.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减少凋亡,增加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及血管生成能力,使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促进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红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评估吸烟对动脉血管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吸烟是公认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血管的弹性则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有力证据.中国作为世界上大的烟草消费国,60%男性和3%女性是吸烟者,吸烟人数高达350万人,所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高危者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对减轻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预后及诊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心血管疾病早期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动脉管壁弹性会随病程进展而逐渐降低,动脉弹性的改变早于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所以检测血管的弹性可以评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从而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应用超声检测动脉的弹性既方便、无创,又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血管弹性的评估在临床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目前国内外对吸烟是否影响血管弹性展开了很多相关研究,本文对国内外应用超声技术研究吸烟对血管弹性影响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

    作者:李想;罗春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肝癌术后复发转移原因及治疗现状

    肝癌术后复发转移是肝癌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困扰.现从临床角度解读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治疗以及预后、预防措施等,以期更加充分地理解和监控肝癌术后复发转移,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刘双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多受体途径联用药物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托特罗定、多沙唑嗪及丙咪嗪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黄石市中心医院和恩施州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难治性OAB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对97例患者给予多药联用治疗的方法,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 mg口服,每日2次;甲磺酸多沙唑嗪片4 mg口服,每晚1次;盐酸丙咪嗪片25 mg口服,每日1次.3种药物联合服用60 d后结束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60 d后分别行OABSS评分及尿动力学检查,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治疗60 d后,总有效率为87.6%(85/97).联合治疗前后OABSS总评分分别为(11.8 ± 2.8)分及(6.4 ± 1.7)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P<0.01);尿动力学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平均大膀胱容量(MBC)由(189 ± 93)ml增加到(301 ± 39)ml(t=3.02,P=0.003),膀胱初始尿意容量由(123 ± 57)ml增加至(272 ± 75)ml(t=2.98,P=0.004),逼尿肌无抑制收缩波个数由(4.1 ± 2.7)个降低到(0.9 ± 1.1)个(t=3.47,P=0.001),峰值由(64.1 ± 22.8)cm H2O下降到(40.4 ± 17.2)cm H2O(t=2.91,P=0.005).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23例(23.7%),便秘3例(3.1%),一过性血压下降2例(2.1%),无尿潴留发生,无患者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退出.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王瑜;陈小刚;赵纯雄;姚兵;韩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胸壁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胸壁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2月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行肺切除手术的NSCLC患者998例,根据患者是否行胸壁切除术将患者分为胸壁切除术组(研究组)106例,非肺壁切除术组(对照组)892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2组患者应用1:1邻近匹配法,得到组间变量均衡的样本,2组终纳入各106例.比较2组患者的累计病死率、并发症发病率与住院时间,评价2组患者基线期、术后6、12个月常规肺功能检查(PFT)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基线期、术后1、6个月肺癌症状量表(LCSS)评分的变化.结果 在围术期,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12.86 ± 3.17)d vs. (8.92 ± 2.56)d,t=9.956, P<0.01].2组患者第6、12个月常规肺功能(PFT)值均较基线期显著降低(P均<0.05),同时研究组患者FVC、F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13.580、15.069,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食欲、疲劳、咳嗽、气促与疼痛评分在术后1个月均较基线值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基线期、治疗后1个月与6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L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当肿瘤组织侵犯胸壁的NSCLC患者必需进行胸壁切除术时,胸壁切除术不会使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恶化.

    作者:赵夏;黄云;唐波;丁雪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科门诊及住院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88例作为研究组(HF-PEF组),无心力衰竭的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NHF组).记录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超声指标,并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HF-PEF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 与 NHF 组相比,HF-PEF 组 IL-6、TNF-α、CRP 明显升高(t =21.825、20.678、39.609,P均 =0.000),且随着 NYHA分级的增加,IL-6、TNF-α、CRP水平逐渐升高(F =866.396、593.579、2429.233,P均 =0.000);IL-6、TNF-α、CR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917、0.911、0.904,P均=0.000).HF-PEF组患者LA高于NHF组,LVEF低于NHF(t=5.019、6.651,P均=0.000).结论 血清IL-6、TNF-α、CRP水平与HF-PE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度相关,可作为HF-PEF患者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郭衍楷;徐洁;曹桂秋;王贵鹏;骆小梅;周莉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痰培养结果及其相对应的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解放军第180医院重症病房COPD合并VAP老年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留取患者入院后24 h内痰液标本,同时收集使用机械通气后48 h后出现肺炎,或者拔管、脱机48 h内出现肺炎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病原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比2组的病原学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98例患者共196份痰标本进行病原学培养,分离出致病菌151株;患者入院时培养出细菌61株,阳性率为62.2%,前3位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肝炎克雷伯杆菌;发生VAP 后培养出细菌90株,阳性率为91.8%,前3位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肝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2,P=0.01).致病菌对普通β-内酰胺类具有较高耐药率.结论 老年COPD合并VAP患者的致病原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因此治疗时经验用药要覆盖常见的致病菌,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洪林杰;黄种杰;范洪涛;洪原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效果及对肾纤维化、肾功能等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效果及其对透明质酸(HA)、纤维连接蛋白(FN)、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等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诊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9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行血液透析治疗,每次透析时间4 h,每周1~3次,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观察组透析前后HA、C-Ⅳ、PC-Ⅲ、FN、BUN、SCr、Alb水平及肾功能分期变化.结果 观察组HA、C-Ⅳ、PC-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N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39、27.399、10.969、20.289,P均=0.000);透析后观察组HA、C-Ⅳ、PC-Ⅲ水平明显低于透析前,FN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前(t=18.628、21.371、22.564、22.640,P均=0.000);观察组BUN、SCr、Alb水平明显低于透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937、14.953、12.398, P均=0.00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UN、SCr、Alb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17、4.283、11.973,P均=0.000);透析后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损伤均得到改善,其中Ⅰ期、Ⅱ期、Ⅲ期患者肾功能损伤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2、4.000、4.383, P<0.05).结论 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纤维化及肾功能指标,降低肾功能分期.

    作者:庄新鸿;陈文;庄乙君;李丽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纳米碳注射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纳米碳注射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7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常规手术组40例和纳米碳注射组35例.常规手术组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淋巴结进行常规清扫,纳米碳注射组在注入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后10 min对黑染淋巴结清扫.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率及手术治疗前后的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纳米碳注射组的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组短(t=6.815,P<0.01),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3、0.245、0.975,P=0.420、0.403、0.166);纳米碳注射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常规手术组多(t= -14.260,P<0.001),2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P=0.637);2组手术前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66、-0.244,P=0.474、0.404),术后纳米碳注射组的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高于常规手术组(t= -9.568、-2.384,P=0.012、0.039);2组喉返神经损伤和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注射组的肢端麻木发生率低于常规手术组(χ2=4.688,P=0.030).结论 纳米碳甲状腺注射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缩短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更加彻底,对甲状旁腺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哈力木拉提·木尔提扎;宝尔江·阿斯哈尔;哈尔满·阿吉汉;艾则孜·阿布都热依木;田野;罗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免疫科诊治小儿支气管哮喘9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哮喘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3 + ?CD4 + ?CD8 + ?CD4 + / CD8 + )?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12)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4%高于对照组的75. 6% (χ2 = 5.414, P=0.020);2 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显著(t=24.930?40.131?44.086?21.018, P 均= 0. 000);观察组患者的CD3 + CD4 +?CD8 +?CD4 + / CD8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t = 5. 303?7. 365?7. 454?5. 615, P 均= 0. 000),而对照组患者未发生明显变化( t = 1. 520?1. 193?1. 646?0. 885, P = 0. 066?0. 118?0. 052?0. 189);2 组患者的IL-1β?IL-12?CRP?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显著( t =22. 994?11. 401?15. 163?5. 263, P 均=0. 000 );2 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生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布地奈德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中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免疫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加以推广.

    作者:杨敏;李林瑞;孟燕妮;陈艳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N-BiPAP联合牛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经鼻双相正压通气(N-BiPAP)联合牛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7年6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及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牛肺磷脂注射液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研究组予以N-BiPAP联合牛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血气分析、炎性因子、内皮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12.854、11.306,P均=0.000);治疗后,2组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白细胞介素-10(IL-10)、一氧化氮(NO)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912、4.882、4.576、3.947,P均<0.01);2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4.502、7.651、8.065、6.762,P均=0.000);2组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肺出血、肺气漏发生,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P=0.447).结论 N-BiPAP联合牛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血气状态,减轻炎性反应及内皮功能损伤,促进患儿恢复.

    作者:刘东;关浩峰;王方方;司徒聘婷;谭宝莹;许小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哮喘患儿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免疫指标等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哮喘患儿的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过敏性哮喘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参照GINA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粉尘螨滴剂1~4号舌下含服,1~3 min后吞服,1次/d.第1周采用1号,粉尘螨总蛋白浓度1 μg/ml;第2周采用2号,浓度为10 μg/ml;第3周采用3号100 μg/ml;剂量依次为1、2、3、4、6、8、10滴,40 μg/滴;第4周含服4号滴剂,3滴/次,40 μg/滴维持治疗.2组患者疗程6个月.比较2组患儿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IgA、IgE、CD3 +、CD4 +、CD8 +、CD4 +/CD8 +)、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肺功能(FEV1、FVC、PEF)水平,并对2组患儿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控制率93.6%明显高于对照组80.9%(χ2=4.374,P=0.036);治疗后,观察组IgE、CD3 +、CD4 +、CD4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IgA显著低于对照组(t=3.371、4.699、4.915、2.633、9.609,P均<0.001),而CD8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2,P=0.302);观察组IL-2明显高于对照组,IL-4显著低于对照组(t=6.925、5.353,P均=0.000);观察组FEV1、FVC、P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5.319、22.233、7.856,P均=0.000).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皮肤瘙痒、食欲减退、流涕、头晕、头痛、困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319、0.234、0.319、0.255、2.272、0.781, P>0.05).结论 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哮喘患儿,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血清白细胞介素、免疫球蛋白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会荣;孙婷;洪兰;韦登飞;苏华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流向量技术评估高血压病左室心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索血流向量技术(VFM)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了解VFM在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室心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经安丘市人民医院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8例作为高血压组,并选取无高血压及相关性疾病的健康体检者10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受检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径(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径(IVST)、左房前后径(LAD),计算左室心肌质量(LVM) =0.8 ×1.04[(IVST+LVEDD+PWT)3-(LVEDD)3] +0.6,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 =LVM/体表面积,左室相对室壁厚度(RWT) =(IVST +PWT)/(LVEDD).测量二尖瓣环于长轴的平均峰值舒张速度(Em)、平均舒张期峰值应变率(Esr)和平均峰值收缩速度(Sm)、平均收缩其峰值应变率(Ssr).左室心尖段、中间段和基底段的等容收缩期(IVCT)、收缩早期(ES)、收缩中期(MS)、收缩晚期(LS)、等容舒张期(IVRT)、舒张早期(ED)、舒张中期(MD)、舒张晚期(LD)的涡流值.结果 高血压组的LVEDD、LVPWT、IVST、LAD、LVEF及LVM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心尖段ED、MD和LD的涡流量、中间段LS涡流量及基底段MD涡流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级高血压组心尖段MS和LS,中间段的IVCT、ES、MS和ED、MD,基底段的IVCT、ES、MS和IVRT、L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Em、Esr、Sm、Ssr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各亚组Em、Esr、Sm和Ss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FM能够准确量化心腔内血流状态,能够在无创性可视化条件下研究心腔血流动力学情况.测量的Em、Esr和Sm、Ssr能够准确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在评估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仁翠;刘典美;马桂凤;尹忠民;刘建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Ⅱ和胡索酸-3-氨基丙腈联合诱导小鼠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的特点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胡索酸-3-氨基丙腈(BAPN)联合诱导小鼠建立腹主动脉瘤(AAA)模型的特点和可行性.方法 实验于2017年1—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将30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A组和模型B组,每组10只.模型A组小鼠皮下植入微量渗透泵持续泵入Ang Ⅱ (1 μg·kg-1·min-1) 28 d,同时食用含0.25% BAPN饲料饲喂28 d;模型B组小鼠食用含0.25% BAPN饲料饲喂27 d,第28天皮下泵入AngⅡ24 h;空白对照组皮下持续泵入生理盐水,食用普通饲料.动脉瘤破裂死亡小鼠立即取材,第29天仍存活小鼠处死取材.取材后,测量小鼠腹主动脉直径,冰冻切片进行活性氧(ROS)染色,石蜡切片进行弹性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结果 模型A组小鼠AAA发生率为70.0%,高于模型B组小鼠AAA发生率22.2%(P<0.01),模型B组腹主动脉直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A组腹主动脉直径大于模型B组(P<0.05);ROS染色显示模型A、B组比对照组腹主动脉组织中ROS表达增多;弹性纤维染色显示模型A、B组与对照组比较弹性纤维有断裂及排列紊乱;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模型A、B组比对照组MMP-2表达增多.结论 通过血管紧张素Ⅱ持续皮下泵入和BAPN联合可以诱导建立小鼠AAA模型.

    作者:孙静媛;高凌;叶迎春;罗登;阳恒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地奥司明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自噬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奥司明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自噬作用的影响.方法 实验于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n=8)、模型组(I/R组,n=8)、地奥司明组(D+IR组,n=8).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缺血30 min,再灌注4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穿线后不结扎.再灌注4 h后,以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水平,以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Beclin1表达.结果 与SO组比较,I/R组大鼠血清中LDH和CK含量均显著升高(t= -13.401、-16.988,P均<0.01),心肌组织SOD水平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t=6.314、-11.821,P均<0.01),心肌组织自噬蛋白LC3Ⅱ及Beclin1表达显著增强(t= -12.385、-19.386,P均<0.01);与I/R组比较,地奥司明组血清中CK及LDH含量明显降低(t=9.624、8.695, P均<0.01),心肌组织SOD水平增加、MDA水平下降(t= -5.816、7.632,P均<0.05),LC3Ⅱ及Beclin1表达明显减少(t=6.917、9.282,P均<0.01).结论 地奥司明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过度自噬,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文艳;胡钢英;马瑞松;陈素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通心络联合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促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通心络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促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8月于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药理实验室进行实验.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冰块降温和液氮冷冻,诱导大鼠糖尿病足溃疡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通心络组、干细胞组、通心络+干细胞组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通心络组给予通心络0.8 g/kg灌胃,1次/d;干细胞组给予干细胞移植治疗;通心络+干细胞组给予干细胞移植同时给予通心络0.8 g/kg灌胃,1次/d,于给药7 d后处死动物取材进行指标检测.ELISA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RT-PCR法测定组织局部VEGF mRNA、RAGE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间比较血清VEGF、AGE、RAGE有显著差异(F=28.675、18.018、35.946,P均=0.000),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组、干细胞组及通心络+干细胞组血清VEGF显著增加(P<0.05),AGE、RAGE显著降低(P<0.05);与干细胞组比较,通心络组血清VEGF显著增加(P<0.01),AGE、RAGE降低(P<0.05),通心络+干细胞组血清VEGF显著增加(P<0.01),AGE、RAGE显著降低(P<0.01);与通心络组比较,通心络+干细胞组血清VEGF增加(P<0.05), AGE、RAGE降低(P<0.05);各组间溃疡局部组织VEGF mRNA、RAGE 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F=8.152、7.650,P=0. 000),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组增加溃疡局部VEGF mRNA表达,降低RAGE mRNA表达(P<0.05),通心络+干细胞组显著增加溃疡局部VEGF mRNA表达,降低RAGE mRNA表达(P<0.01),干细胞组溃疡局部组织VEGF mRNA、RAGE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干细胞组比较,通心络组显著增加溃疡局部VEGF mRNA表达(P<0.01),降低RAGE mRNA表达(P<0.05),通心络+干细胞组显著增加溃疡局部VEGF mRNA表达(P=0.002),显著降低RAGE mRNA表达(P<0.01);与通心络组比较,通心络+干细胞组增加溃疡局部VEGF mRNA表达(P<0.05),降低RAGE mRNA表达(P<0.05).结论 通心络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提高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血清和溃疡局部组织中VEGF水平,降低AGE、RAGE水平,促进血管新生.

    作者:李晓琳;高怀林;李彬;王海荣;刘焕;王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百里醌联合5-氟尿嘧啶对胃癌HGC-2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百里醌(TQ) 联合5-氟尿嘧啶(5-Fu) 诱导对胃癌HGC-27细胞发生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9月—2017年8月在武汉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以TQ 50 μmol/L(TQ组)、5-Fu 75 μg/ml(5-Fu组)及 TQ 50 μmol/L + 5-Fu 75 μg/ml(联合组)刺激胃癌HGC-27细胞24 h后,CCK-8检测其对增殖的影响,Hoechst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 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 CCK-8结果显示,百里醌可抑制胃癌HGC-27细胞的增殖,联合组对细胞的抑制率高于5-Fu组及TQ组( F =767.05,P<0.01).Hoechst结果显示,联合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5-Fu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对照组的凋亡率为(2.26 ± 0.17)%,TQ组、5-Fu组及联合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76 ± 0.44)%、(6.24 ± 0.19)%及(9.76 ± 0.25)%,联合组的凋亡率高于TQ组和5-Fu组( F =449.58,P<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联合组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均较(TQ组或5-Fu组)升高( F =58.803,P<0.01),且抑凋亡蛋白Bcl-2较TQ组或5-Fu组降低( F =67.203, P<0.01).结论 百里醌联合5-氟尿嘧啶可抑制胃癌HGC-27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百里醌可增加胃癌HGC-27细胞对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作者:胡雪;马静静;李娇;田山;董卫国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