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16
  • 国内刊号:13-1073/R
  • 影响因子:1.23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49
  • 全年订价:5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先后荣获历届河北省优秀期刊奖、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优质产品奖及中华医学会银奖
  • 外科学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年9期文献
  • 地氟醚在小儿吸入麻醉中的应用及苏醒特点

    地氟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吸入麻醉药,它的特点是血气分配系数低,故麻醉诱导、麻醉深度和清醒速度更易于调控.本研究拟观察地氟醚在小儿吸人麻醉维持中的应用及苏醒特点,以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龙波;吴秀英;陈卫民;张秉钧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三甘氨酰基赖氨酸加压素对肝肾综合征病人肝移植术中肾功能的影响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脏疾病根本的治疗手段.在这类病人中,合并肝肾综合征(HRS)的并不少见,手术过程中肾功能的维护与改善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夏杰华;陈秉学;黄文起;黑子清;徐康清;朱艳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影响异丙酚麻醉诱导剂量的多因素分析

    异丙酚全麻诱导剂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研究是对单一影响因素的探讨,很少同时考虑多种临床因素.为了能正确估计诱导剂量,做到用药个体化,本研究拟选用常用的麻醉诱导方案,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几种可能影响异丙酚麻醉诱导剂量的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黄科昌;殷玉水;王秀莹;景龙年;卢光林;张成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不同静脉麻醉对脊柱手术病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及唤醒试验的影响

    脊柱手术存在脊髓或神经损伤的危险.术中如能连续监测神经和脊髓功能,及时发现神经系统的损伤,即时采取处理措施,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目前,较为普遍的监测方法是术中行诱发电位监测和唤醒试验.本研究采用两种不同静脉麻醉方法用于脊柱手术,比较其对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唤醒试验的影响.

    作者:吴强;彭书崚;钟亮;李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不同年龄儿童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儿童因其身、心发育不成熟,在围术期会经历从心理到生理的一系列应激反应,不仅影响麻醉诱导及手术的平顺,还会造成儿童术后不同程度的心理及行为异常.

    作者:李梅;范雪梅;李天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0.5%重比重布比卡因溶液用于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不同给药方式麻醉效果的比较

    与连续硬膜外阻滞相比,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起效快,且小剂量分次给药可达到预期的麻醉平面,麻醉效果满意,能满足长时间手术的需要,而且避免了全脊髓麻醉、局麻药入血、中毒等风险.

    作者:贺民;郭曲练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维库溴铵靶控输注与间断单次静注肌松效应的对比

    目的探讨维库溴铵靶控输注的肌松效应.方法选取40例择期全麻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靶控组各20例,设定肌松水平为T1/Tc=25%.对照组当T1/Tc恢复至25%时静脉推注维库溴铵负荷剂量的1/4;靶控组则启动维库溴铵动态靶控和反馈程序,反馈指标为T1/Tc>25%.结果肌松平均水平对照组为(14.0±2.2)%,靶控组为(22.9±1.8)%;肌松水平的平均偏移对照组为(-0.4±0.1)%,靶控组为(-0.1±0.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恢复指数、维持肌松水平期间用药量和总药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维库溴铵靶控输注能达到设定肌松水平并维持该肌松水平的恒定,肌松的稳定性明显优于传统给药方式;靶控输注对维库溴铵恢复时间和用药量没有影响.

    作者:赵芸慧;王俊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异丙酚效应室靶控输注与血浆靶控输注的比较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手术使用效应室靶控输注异丙酚时的药效学变化,并与血浆靶控输注比较.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成效应室靶控(E)和血浆靶控(B)两组,给予芬太尼1μg@kg-1后分别以4 μg@ml-1(E组)和6 μg@ml-1(B组)的靶浓度输注异丙酚,观察起效时间、恢复时间、脑电频谱(BIS)值以及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E组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 01),而BIS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E组的SpO2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效应室靶控和血浆靶控同样适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并且起效快、恢复快,但同时应注意其呼吸抑制作用.

    作者:王庚;吴新民;曲元;宋琳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骨骼肌TNF-α和IL-8 mRNA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期间腹直肌TNF-α、IL-8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1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分别于劈胸骨和关胸时在胸部正中切口下缘取腹直肌2g,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以RT-PCR测定TNF-α、IL-8 mRNA表达量,并分别在麻醉前、劈胸骨、CPB15 min、开放升主动脉后5 min、关胸时取静脉血以酶联免疫放射法测定TNF-α和IL-8的含量.结果与劈胸骨时相比较,关胸时患者TNF-α、IL-8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CPB 15 min、开放升主动脉后5 min、关胸时患者血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结论体外循环中患者骨骼肌TNF-α、IL-8mRNA表达明显升高,血TNF-α、IL-8含量也增高,这些变化可能在CPB期间全身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黑飞龙;胡强;龚箐;龙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复合异丙酚全麻中麻醉深度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复合异丙酚全麻中麻醉深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择期手术患者18例,行血压、心率、脑电、心率变异性监测,并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调整异丙酚的泵注速度,使收缩压(SBP)的波动幅度≤20%基础值,双频谱指数(BIS)维持在30~60之间.结果异丙酚血药浓度与BIS、平均动脉压(MAP)有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程度为BIS>MAP,心率(HR)与MAP呈正相关(P<0.01);心率变异性低频(LF)、高频(HF)与HR均有负相关关系(P<0.01),LF与HF有正相关关系(P<0.01),LF、HF与MAP、BIS、异丙酚血药浓度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LF、HF可反映心脏交感、迷走张力的活动变化,而不能反映麻醉的意识状态.可通过BIS、平均动脉压来调整异丙酚血药浓度.

    作者:陈学新;涂继善;施伟忠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评价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小板激活程度和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骨科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ES)组和乳酸钠林格溶液(LR)组,每组10例.于静脉麻醉诱导后以25 ml/kg的剂量和30m1@kg-1@h-1的速率分别输入HES和LR.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诱导前(T1)、AHH前(T2)、输注开始后15min(T3)、30 mir(T4)和45 min(T5)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量.结果HES组T3、T4和T5的CD62P表达水平较T1有显著性增高(P<0.05或0.01),较T2有非常显著性增高(P<0.01);两组T2的CD62P表达水平较T1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各时点的CD63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HES术前、术中行AHH能明显增强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促进血小板活化.

    作者:单闯;吴国荣;张顺;楼尉;王春晓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异丙酚对离体气管纤毛摆动频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离体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频率(CBF)的影响.方法从8例喉癌病人气管造口手术中获取离体气管标本,每例标本分离出4块纤毛摆动活跃的组织块.生理盐水稀释异丙酚,终浓度分别为0.01、1、10、20μg@ml-1,组织块依上述浓度分为4组,每块标本随机加入一种浓度异丙酚,在加入前及加入后5、10和20min,使用相差显微镜及成像分析技术测量纤毛上皮的CBF.结果0.01μg@ml-1组及1μg@ml-1组,CBF在各时间点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0μg@ml-1组和20μg@ml-1组,CBF在各时间点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间的CBF基础值差异不显著(P>0.05);在其他时间点比较,异丙酚浓度增加,CBF也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增加离体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频率.

    作者:印春铭;王俊科;崔泽实;李春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基因表达谱芯片用于检测脓毒症小鼠肺组织基因表达的改变

    目的筛选脓毒症小鼠肺组织中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并作初步功能分析.方法在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引起小鼠的脓毒症模型上,采用含有2 201个小鼠基因cDNA克隆的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并分析脓毒症小鼠肺组织在CLP后6 h、12 h的基因表达变化并以计算机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CLP后6 h和12 h,共筛选出80个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出现差异表达的已知功能基因,其中表达上调和下调者各40个;聚类分析发现其中包括免疫相关基因、急时相反应与热休克反应相关基因、抗氧化反应基因、细胞骨架相关基因以及多种细胞代谢和信息传递相关基因.结论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涉及到一系列与炎症、免疫、应激、抗氧化、能量代谢与细胞骨架相关的基因表达异常;采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有利于全面揭示脓毒症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快速高效地发现新的研究目标和基因治疗途径.

    作者:李明强;曾邦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鞘内注射孤啡肽对不同小鼠所致痛觉超敏的比较

    目的比较鞘内注射孤啡肽在Swiss albino和C57 BL两种小鼠中所引发的痛觉超敏的特点.方法以随机、双盲、画笔轻触法,观察鞘内注射孤啡肽50 min内两种小鼠痛觉超敏反应.结果在Swiss albino小鼠中,孤啡肽引起的痛觉超敏持续50min,在5fmol~50 pmol的剂量范围内,没有观察到量效关系.在C57 BL小鼠中,孤啡肽引起的痛觉超敏持续30 min,在10fmol~1 nmol的剂量范围内,呈现出钟形的量效曲线.结论鞘内注射孤啡肽的作用有小鼠种系间的区别.

    作者:孟美金;Ting Wee Lee;Michel George Ricos;吴新民;Lee Tat Leang;Tachibana Shinro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模拟紧闭环路内不同的碱石灰对地氟烷分解反应的比较

    目的研究模拟紧闭环路内三种成分不同的干燥碱石灰与地氟烷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的差异.方法选用钡石灰、国产钠石灰及Sofnolime.在麻醉机的Y-piece端接一贮气囊做为模拟肺.二氧化碳(CO2)以200ml@min-1的流速通入环路.设定分钟通气量6 L@min,呼吸频率(RR)12次/min,使PETCO2在35~45 tmm Hg.根据碱石灰的种类不同将实验分为三组,每组实验重复三次.向环路内通入二氧化碳及氧气的同时开启蒸发罐,洗入期开始,当呼气末地氟烷浓度达9%时关闭蒸发罐及新鲜气流,紧闭环路,继续机械通气直至180 min.监测PETCO2、重复吸入CO2分压、地氟烷的吸入、呼出浓度及上下罐反应温度.用气相色谱仪测定CO浓度.结果三种碱石灰分解地氟烷生成CO的峰浓度及平均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钡石灰、Sofnolime及国产钠石灰.钡石灰组CO达峰浓度时间明显快于其它两组(P<0.05).与上罐相比下罐温度上升时间延迟.国产钠石灰组洗入时间较其余两组短.在温度上升期钠石灰组上罐温度上升速度快而钡石灰组下罐温度上升速度快.结论在模拟紧闭环路内,使用钡石灰发生CO中毒的危险性要高于钠石灰.但仅仅去除钠石灰中的KOH,不能减少吸入全麻药的分解,相反生成CO的量可能增多.

    作者:丁文刚;李恩有;杨宝峰;郑方;李文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心肌梗死急性期痛觉干预对家兔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家兔心肌梗死急性期痛觉干预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5~3.0 kg健康家兔21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7只.对照组:单纯结扎冠状动脉左对角支;曲马多组:于结扎冠脉前10 min静脉注射曲马多4 mg/kg,并于结扎后3 h等量补充;吗啡组:与曲马多组同时点静脉注射吗啡0.4 mg/kg.各组均行左股动脉穿刺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并分别于结扎前(基础值)、结扎后3 h、6 h抽取颈外静脉血,测肌钙蛋白(TnI)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MAP:结扎冠脉后1、2、3、6 h对照组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曲马多组与基础值差异无显著性,吗啡组MAP的变化同曲马多组;曲马多组在结扎冠脉后1、2、3 h MAP高于对照组(P<0.05),吗啡组在结扎后各时点MA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nI:结扎冠脉前基础TnI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扎后3 h和6 h曲马多组和吗啡组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曲马多组和吗啡组之间各时点差异不明显.NE: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使用曲马多和吗啡实施痛觉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家兔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潘芳;郭政;张瑞林;陈丽;李文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四种静脉麻醉药物对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四种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对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模型,设立对照组、缺氧缺糖损伤组、药物加损伤组,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定量比色方法,评价氯胺酮、异丙酚、咪达唑仑和硫喷妥钠对脑片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随着缺氧缺糖损伤时间的延长,皮层脑片TTC染色程度明显降低,TTC染色反映的组织损伤百分率与孵育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比活性呈正相关(r=0.9609,P<0.01).对于缺氧缺糖损伤所致脑片TTC染色降低,不同浓度氯胺酮均能完全抑制;与损伤组比较,大剂量硫喷妥钠和咪达唑仑(400μmol@L-1和10μmol@L-1)A值明显升高(P<0.01或0.05);小剂量异丙酚(1 μmol@L-1)对脑片TTC染色降低无作用,大剂量(100μmol@L-1)加重TTC染色降低(P<0.01).结论对于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四种静脉麻醉药物作用效果各不相同:临床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咪达唑仑和硫喷妥钠在超过临床使用范围的大剂量时有部分保护作用;大剂量异丙酚会加重大鼠皮层脑片的缺氧缺糖损伤.

    作者:薛庆生;于布为;王泽剑;陈红专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异丙酚早期给药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保护效应

    目的观察不同时点给予异丙酚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静脉给予脂多糖(LPS)8 mg@kg-1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雄性Wistar大鼠76只随机分5组:对照组(A组);LPS组(B组);C、D、E组为异丙酚+LPS组,分别于LPS注入前1 h、LPS注入即刻、LPS注入后1 h,均静注异丙酚5 mg@kg-1,继以10mg@kg-1@h-1持续泵注.观察动物MAP、PaO2、p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浓度,肺组织TNF-α及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并比较各组存活率.结果与B组比较,C、D组可不同程度地逆转MAP、PaO2、pH的下降,抑制血清TNF-α、NO水平及肺组织TNF-α、MDA、MPO水平的升高,动物存活率提高(P<0.01或0.05).E组上述指标改善较C组、D组弱.结论异丙酚早期给药对内毒素休克起保护效应.

    作者:高巨;曾邦雄;周罗晶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缺血神经元持续钠电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缺血神经元持续钠电流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通过低氧和无糖法制备神经元缺血模型,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异丙酚对缺血神经元持续钠电流的影响.结果神经元缺血5 min后持续钠电流显著增强.异丙酚10μmol/L和100μmol/L均能明显抑制缺血引起的持续钠电流增强(与0μmmol/L组比,P<0.01),此作用为异丙酚100μmol/L较10μmol/L更强(P<0.05).结论异丙酚能够抑制体外脑缺血时海马神经元持续钠电流,这可能是其产生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士雷;庄心良;李士通;焦志华;张一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鱼精蛋白对肝素抗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

    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研究中,目前研究发现采用肝素进行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心肌I/R,改善心肌舒缩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拟探讨鱼精蛋白和肝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心肌I/R的影响.

    作者:王莉莎;曾因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小儿重症外伤的麻醉管理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儿童的活动频率和活动范围急剧增加,因此,儿童创伤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在美国,外伤仍然是1岁以上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一般情况下,麻醉科医生虽未亲临现场,但参与抢救的整个过程.因此,深刻理解创伤的机制和清晰认识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生理差异是治疗的基础.本文试图对小儿外伤麻醉管理进行综述.

    作者:荣健;黄文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恩纳对小儿气管导管耐受性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全麻患者苏醒过程中对气管导管的不能耐受仍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小儿全麻患者.本研究拟观察恩纳用于气管导管表面对小儿患者苏醒期异氟醚清醒MAC(MAC-awake)以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贾瑞芳;谭玲;徐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术中自体血回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对输库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的认识,临床上自体血的使用呈增长趋势.但有报道大量自体血回输后仍可能发生凝血障碍、血小板功能不全等并发症[1].本研究拟观察术中创伤性出血的病人进行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后凝血功能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术中血液回收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以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李晓琳;田鸣;岳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围术期低体温

    术中低体温(<36°C)并非罕见,有报道显示,轻度低温发生率为50%~70%.低体温在某些时候对机体可能是有益的(低灌注时的器官保护),但多数情况下,将产生不良影响[1].现将在临床遇到术中低体温的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小颖;吴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