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205
  • 国内刊号:13-1209/R
  • 影响因子:0.67
  • 创刊:1960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31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1996年获河北省优秀期刊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1年1期文献
  • 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与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对国内、外有关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手术治疗与肝动脉化疗拴塞(transcatheter arteral chemoembolization,TAC)疗效比较的单项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方法 Meta分析步骤包括收集相关文献、确定纳入和排除Meta分析文献标准、相关文献的质量评定、选择统计学处理方法进行资料综合。结果 HCC手术与TAE疗效对比研究的1年、3年生存率合并率差95 %可信区间分别为-0.08941~0.1177和-0.1380~0.0672,均包括“0”。结论 HCC手术与TAE的长期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何杰;刘树贤;刘殿武;杨俊英;徐宝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罗红霉素胶囊体外溶出度考察

    目的 对国内4厂家罗红霉素胶囊进行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体外溶出度,并对溶出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厂家生产的罗红霉素胶囊溶出度参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建议厂家对产品进行溶出度检查,以控制其内在质量,保证临床疗效。

    作者:王淑梅;赵树藩;王川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胸腔手术时肺循环的右向左分流

    目的 探讨胸腔手术时肺循环的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transpulmonary shunt fraction,Qs/Qt)。方法 直接测定肺泡气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tension difference,A-aDO2)和Qs/Qt,观察26例胸腔手术对Qs/Qt的影响。结果 由平卧位到侧卧位A-aDO2和Qs/Qt无明显变化,开胸后A-aDO2和Qs/Qt增加,开胸1 h Qs/Qt达 (12.16±5.57) %,动脉血气分析未发现缺氧情况。结论 胸腔手术开胸后肺循环的右向左分流增加,并随手术时间延长有加重趋势。

    作者:汪正平;李士通;庄心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方法及MTT法检测56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TC)亚群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性,并与38例正常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 术前患者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CD+8细胞增高(P<0.01);术后20天,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恢复,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Borrmann Ⅰ、Ⅱ型与Ⅲ、Ⅳ型比较,淋巴结未转移与淋巴结转移者比较,术后外周血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的消长有密切关系,TC亚群和NK细胞活性可作为疗效和判定预后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作者:艾军;任金荣;何兰欣;张雪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附34例报告)

    Mirizzi综合征是以胆囊颈或胆囊结石嵌顿及其并发症所引起的胆总管狭窄或梗阻,从而导致胆管炎、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少见原因。1948年Mirizzi首先报道,Baer[1]认为其发病率在 0.7 %~1.1 %。我院自1982年11月~2000年5月共收治34例,均经手术证实,约占同期单纯胆囊结石的 0.8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0例,女性24例;年龄32~74岁,平均56岁。胆囊结石病程2~22年,平均 6.5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黄疸、部分患者出现胆管炎症状,其中伴急性胆囊炎20例,慢性胆囊炎14例,急性胆管炎9例,3例并发肝硬化。实验室及特殊检查中,血清胆红素、GTP、AK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AKP升高较明显。

    作者:王炜;马德强;景生虹;徐强;陈志宏;姚宝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X线分析(附24例报告)

    我院自1989~1998年经住院治疗24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现将其X线表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23~65岁,平均44岁。糖尿病病史长16年。多饮、多尿、多食20例,消瘦16例,咳嗽、气喘18例,盗汗、乏力14例。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16例,余8例经临床常规抗结核治疗,病灶明显吸收。双侧肺16例,单侧肺8例。2 X线表现2.1 双肺病灶:16例中2例双上肺局限性病灶,边缘清楚,无活动;14例病灶分布广泛,有活动性,分布于上、中肺野不等。病灶呈不规则斑片状及大片状,内见条索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其中2例并发纵隔淋巴结肿大,形成纵隔增宽。2.2 单肺病灶:8例,左肺3例,右肺5例。病灶呈大片及斑点状,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仅1例呈局限性病灶,位于右锁骨下区,密度较高,无活动性。

    作者:郑春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肺部感染61例

    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动物、水、牛奶中。近来,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感染明显增多[1],应引起重视,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作者对3年来确诊的61例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分析评价,探讨其临床特征。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1例均系1997年3月~2000年3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5例;年龄27~83岁,平均60.3岁,≥60岁44例,占72.1 %。96.7 %(59/61)患者有各种基础疾病,主要病种:活动性肺结核4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呼吸衰竭21例,其它有糖尿病、晚期肺癌、心力衰竭等,仅2例60岁以上女性患者无基础性疾病,因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肺炎而入院。62.3 %(38/61)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激素治疗、恶性肿瘤、全身衰竭等因素所致。

    作者:王宇;沈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改良式经腹子宫全切术式探讨

    近年来,受新式剖宫产的启发[1],作者对因妇科良性疾患入院需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采用改良式经腹子宫全切术。此种术式的特点:采用改良式Joel-cohen开腹方法及独具风格的关腹法,不缝合脏层及壁层腹膜,筋膜内子宫切除,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自1998年10月~1999年5月,将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等妇科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全切术,子宫大小在妊娠3个月以内,无明显粘连,年龄38~60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手术指征、营养状态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张文真;陈铎;吴燕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附60例报告)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70 %经受疼痛的折磨,其中50 %以上癌痛未能得到满意的治疗[1]。按WHO三阶梯镇痛疗法的原则,当非阿片类及弱阿片类镇痛药无效时,应用强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因此强阿片类药物被视为晚期癌痛的主要治疗手段[2]。经皮给药是一种较新的治疗癌痛的方法,芬太尼透皮贴剂(商品名多瑞吉)是第一个经皮给药的强阿片类镇痛药。作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60例晚期癌性疼痛,副作用较小,取得较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9年8月~2000年8月,对预计生存期>2个月、以姑息治疗为主的晚期癌症患者167例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治疗,其中60例治疗超过30天进入本研究。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23~72岁,平均 57.4 岁。住院患者17例,门诊患者43例。

    作者:冯威健;姜达;刘巍;史健;倪家骧;任玉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利百多与化疗协同治疗晚期癌症78例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的防治作用已显而易见,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和肯定,且合适的给药时间对肿瘤化疗起着更好的作用。本文对1998年10月~1999年10月应用利百多(国产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肿瘤化疗时同步使用和化疗后再使用的不同作用及其不良反应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入组78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既往曾接受化疗并有白细胞下降(<3.5×109/L),且末次化疗停止1个月以上并需要化疗者。一般情况好(KPS评分>60分),白细胞计数≥4.0×109/L,中性粒细胞≥0.70,血小板≥100×109/L;心、肝、肾功能正常,无骨及脑转移,预计可存活3个月以上,并取得患者合作。

    作者:刘巍;冯威健;胡色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唇切斜导面矫治儿童前牙反牙 合127例临床分析

    儿童反牙 合是常见的错牙 合畸形,且大多数为前牙反牙 合[1]。儿童前牙反牙 合不仅影响前牙的正常发展,导致前牙的功能下降或丧失,而且还可以影响颌骨及面形的正常发育。由于儿童年龄小,戴矫治器难以配合等特点,深入开展并采用简单而行之有效的适合儿童生理特点的方法及时进行矫治,是非常必要的。采用唇切斜导面矫治儿童前牙反牙 合,符合上述宗旨,与其它矫治方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我科近5年采用该方法矫治儿童前牙反牙 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7例,男性53例,女性74例,男女之比为1∶1.4;年龄2~12岁。共409个牙齿,其中乳牙占 55.7 %,恒牙占 44.3 %。本组病例中反覆牙 合反覆盖程度重达5 mm,后牙近中牙 合关系者44例,约占35 %。

    作者:刘群英;孟丽萍;张巧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8例

    虹膜角膜内皮(iridocorneal endothelial,ICE)综合征为进行性虹膜萎缩、Cogan-Reese综合征和Chandler综合征的统称,是一组较罕见的眼病,主要表现为角膜、房角和虹膜的异常,现将我科诊治的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33~60岁,平均(47±8.3)岁;发病年龄32~57岁,平均(45.4±8.1)岁。右眼2例,左眼5例,双眼1例。进行性虹膜萎缩4例,Cogan-Reese综合征及Chandler综合征各2例。除眼部情况外,全身无其它异常。患者视力、房角、视野、眼压、瞳孔及一般情况见表1。

    作者:李素芬;王长龄;王建民;郭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T测量主动脉宽径对选择Judkins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的价值

    选择合适型号的Judkins导管是应用Judkins方法成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关键之一。既往研究表明,升主动脉宽度对冠状动脉造影时导管大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1]。电子束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医学影像手段,其对冠状动脉钙化的检出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在检查冠状动脉钙化的同时,可提供升主动脉宽径。本文探讨CT测量主动脉宽径对选择Judkins导管型号的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男性142例,女性39例;年龄34~72岁,平均(54.58±9.48)岁。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子束CT平扫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种检查间隔1~30天。

    作者:崔炜;戴汝平;蒋世良;吕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29例临床观察

    采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29例,旨在观察其有效剂量、给药方法、安全性及影响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并无溶栓禁忌证,具体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1]。男性104例,女性25例;年龄28~79岁,平均(57.64±10.04)岁。前壁为主梗塞68例,下壁为主梗塞61例。溶栓距起病时间≤6 h 107例,占82.9 %;6~12 h 22例,占17.1 %。1.2 方法: A组77例,尿激酶(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50万U,30 min内匀速静脉滴注; B1组15例,尿激酶200万U,30 min内匀速静脉滴注; B2组37例,尿激酶100万U,5 min 内静脉注射后,100万U 25 min 匀速静脉滴注。

    作者:张楠;姜荣生;彭闯;熊为国;逯春鹏;黄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阿尼西坦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阿尼西坦是γ-内酰胺类脑功能改善药,化学名为1-(4-甲氧基苯酰基)-2-吡咯烷酮,它可以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细胞,保护大脑功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临床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后的记忆减退和老年性痴呆症等。Cumin[1]等报道,阿尼西坦与同类药物吡拉西坦相比,具有起效快、作用强、毒性低等优点,对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记忆障碍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阿尼西坦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1 药代动力学  阿尼西坦的药代动力学在动物和少量志愿者中已有研究[2,3],国外以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浆中阿尼西坦及其主要代谢物对甲氧基苯甲酰氨基丁酸(4-P-anisamidobutyric acid,ABA)的浓度[4]。

    作者:王川平;苏春平;孙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胞膜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自Noma 1983年发现在豚鼠心室肌存在ATP敏感性钾通道以来,大量研究显示在胰腺β细胞、骨骼肌细胞、血管和其它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内皮细胞以及肾上皮细胞等多种组织中均有此类通道。它们主要受细胞内ATP浓度的调控[1],这类通道被命名为ATP敏感性(或依赖性)K+通道(KATP通道)。该通道在上述组织生理活动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1991年Inoue等应用膜片钳(patch clamp)技术首次发现在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内膜上有对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2]。而后,又有实验证实牛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也有KATP通道[3]。令人感兴趣的是,线粒体的KATP(mitoKATP)通道除具有与胞膜KATP(cellKATP)通道相似的一些特性和作用外,对组织细胞还有某些特殊意义。本文就cellKATP和mitoKATP通道生理特性和作用以及它们的心肌保护效应作一综述。

    作者:尹彤;何瑞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河北汉族人群D2S1328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基因组DNA多态性的研究,对人类进化和群体遗传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可靠的依据。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属微卫星DNA序列,重复单位2-7bp。STR位点在人类基因组中含量丰富,它是绘制基因组物理图谱和遗传连锁分析的理想标记。近年来,随着STR-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了微量检材的分析问题,扩展了DNA分析在遗传学、人类学以及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作者从正常健康人血液中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并结合银染的方法,对中国河北省181名汉族无关个体进行了调查,首次获得了D2S1328基因座群体遗传数据,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血样:181名汉族健康无关个体的枸橼酸钠抗凝血由河北省中心血站提供。1.2 DNA提取:按刘菽秋等人的方法有所改进。

    作者:闫玉仙;丛斌;彭郁葱;姚玉霞;王俊霞;尤红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河北汉族人群D11S2010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及基因外区域的编码区及非编码区含有2-4bp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又称微卫星DNA序列。目前STR位点遗传多态性已成为人类学、医学、法医学各界广泛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已陆续报道了不同的STR位点,但D11S 2010位点的报道国内尚未见到。为了解中国大陆人群D11S 2010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并结合银染的方法,对中国河北省168名汉族健康无关个体进行了调查,首次获得了河北省汉族人群D11S 2010基因座群体遗传数据,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血样:168名汉族无关健康个体的枸橼酸钠抗凝血由河北省中心血站提供。1.2 DNA提取:按刘菽秋等人的方法有所改进。

    作者:闫玉仙;丛斌;彭郁葱;姚玉霞;王俊霞;尤红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腺苷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作用研究

    内源性神经介质系统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腺苷(adenosine)则是其中一种作用较强的神经调节因子。本实验利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腺苷在该损伤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以及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氧自由基损伤的关系,以探讨腺苷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1 材料及方法1.1 动物分组:新生7日龄SD大鼠86只,体质量11~17 g,随机分为9组:①正常对照组(8只),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断头取脑;②假手术组(12只),局麻下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也不行低氧处理,2 h 后断头取脑;③缺氧缺血组(66只),制备缺氧缺血模型,局麻下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再将动物置于恒温密闭玻璃容器中,通以8 %氧与92 %的混合气体,2 h后取出。按缺氧缺血后即刻、1、2、4、12、24 h以及4 d共7个时间点断头取脑,分为7个亚组,每组8或10只。

    作者:张少丹;蔡宝萍;井丽娟;丁春华;凌亦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皮微波凝固肺组织的实验研究

    经皮微波凝固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深部脏器恶性肿瘤的新方法,治疗肝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了探索经皮微波凝固疗法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作者进行了微波凝固肺组织的影像学、病理学以及安全性的实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设备:CT为SIEMENS SOMATOM CR型。微波治疗机为“Microtaze HE-8M”型,频率2 450 MHz,大输出功率65 W。针式单极微波辐射天线为MD-16CBL-10/150,直径 1.0 mm, 长150 mm,引导针为14 G。针式单极微波辐射天线完全插入套管针后,尖端伸出20 mm,距尖端10 mm处的绝缘部是微波凝固的中心。

    作者:冯威健;刘巍;李彩英;时高峰;王小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马凡综合征并发主动脉夹层1例

    患者,女性,39岁。1年前一般体力劳动即感胸闷、乏力,2个月来胸闷乏力加重,不能从事任何体力劳动,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恶心、呕吐、腹胀,无胸痛及晕厥。既往无肝炎病史,其父身材瘦高,死于心脏病突发。查体:T 36.8℃,P 90,R 18,Bp 160/50 mmHg,身高183 cm,双手外展指距190 cm。耻趾距>头耻距,手指和脚趾细长呈“蜘蛛样”,腕征和拇指征阳性,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头窄而长,腭弓高而深,鸡胸。双肺呼吸音清晰,于胸骨右缘每二肋间可触及震颤,心界向左扩大,心音低钝,律齐,心率90次/min,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5/6级收缩期杂音,呈乐音、向颈部传导,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大肋缘下8 cm,肝颈静脉回流征(+),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甲床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大动脉枪击音及水冲脉均存在。

    作者:吴会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气囊导管经气管介入治疗支气管胸膜瘘1例

    患者,男性,28岁。右侧脓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后2个月。2个月前因CO中毒后昏迷72 h,经抢救清醒,同时出现高热、咳嗽、气短和右胸痛。X线检查:右侧大量脓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出大量灰白色恶臭脓液和气体,给予抗生素及一般支持疗法。2个月后右侧胸腔仍排出大量气体和脓液,症状无明显改善而住我院。既往体健。查体:T 38.7 ℃,P 105,R 22,Bp135/75 mmHg。贫血貌,消瘦。右胸呼吸动度下降,右下肺叩浊,呼吸音弱,可闻及湿性音。实验室检查:WBC 17×109/L,N 0.92,L 0.08,RBC 2.8×1012/L,血沉87 mm/h,血浆白蛋白27 g/L。X线检查:右侧脓气胸,胸腔置管术后。治疗经过:经静脉滴注抗菌药物、输血及胸腔灌洗等治疗,10天后仍有发热,咳脓痰,胸腔内注射美蓝后,咳出紫蓝色痰液,诊断为支气管胸膜瘘,行气囊导管经气管介入支气管胸膜瘘治疗术。

    作者:金普乐;李朝霞;金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房性早搏伴完全性B型预激综合征1例

    患者,男性,58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悸8年,自觉有心跳间歇,来我院就诊。心电图:①窦性心动过速(124次/min);②房性早搏伴预激综合征(B型)呈三联律(图1)。心电图特点:正常的窦性激动,P-R=0.14 s,QRS波群形态正常,Ⅱ导可见P′波倒置,P′-R=0.08 s,QRS波群宽大畸形,起始部出现δ波,代偿间歇不完全;且2个正常窦性激动后,即有早搏出现,同一导联早搏形态相同。服用维拉帕米40 mg,3次/d。7天后,复查心电图:①窦性心律,②正常心电图。  讨论 少数健康人除正常心脏传导系统外,还有附加传导束,心脏激动通过附加束提前到达心室,使部分(或全部)心室肌预先激动,在心电图上于QRS波群起始部有δ波,从而使P-R间期缩短<0.12 s,而QRS波群增宽。当激动沿旁路附加束逆行传导时,即可构成折返途径,易发生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

    作者:田俊芝;张荣;吴玲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胆道疾病患者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假阳性1例

    患者,女性,35岁,肝内胆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 3 年。肝胆B超:左、右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左、右肝内胆管残余结石,胆囊缺如。肝功能正常。心电图:窦性心率,正常心电图。因心前区不适、胸闷、气短行常规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静脉注射99Tm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99Tmc MIBI)740 MBq,于1.5 h 行常规静息心肌断层显像,仪器为SOPHY公司DST型SPECT,滤波反投影法重建断层影像。结果:心肌下壁有明显的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疑下壁心肌缺血。隔日以相同条件和方法,分别于给药后 2和 3 h行静息心肌显像,3 h图像见心、肝界线分明, 原下壁的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消失。结论:心肌血流灌注正常。在原始图像上选择前位影像, 于心肌大摄取区勾划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在肝右叶(避开胆囊及特殊放射性浓聚区)设置相同的ROI,各时相ROI的大小相同,位置一致 ,分别计算各时相ROI的总计数,求得各时相放射性心/肝比值。结果:1.5、2和 3 h分别为 1.11、1.40 和 3.57,随着时间延长,心/肝比值明显增加。

    作者:张秀梅;魏玲格;杨新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心肌梗塞2例

    例1,男性,64岁。主因乏力、食欲不振、黄疸3天,意识障碍 3 h入院。查体:T 35.5 ℃,P 67,R 20,Bp 130/90 mmHg。意识不清,查体不合作,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压眶反射存在,瞳孔对光反射存在,肺肝界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肝脾未触及,腹水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330 U,谷草转氨酶220 U,总胆红素240 μmol/L,白蛋白/球蛋白34/31,抗HEV阳性,抗HEVIgM阳性,HBVM全部阴性,抗HCV阴性,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4%,血氨142 μmol/L。诊断:病毒性肝炎戊型,急性重型。给予综合性治疗,白蛋白、新鲜血浆等支持疗法,脱氨药、促肝细胞生长素、日达仙等。住院后第3天意识转清,能回答问话,病情趋于好转。住院后第13天患者突然出现心前区不适, 呼吸困难。查体:意识清楚,痛苦表情, 呼吸急促。R 26,Bp 80/60 mmHg,四肢未梢发凉,心电图提示:V1~V4导联ST段呈弓背型抬高,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孙谢文;马万林;王玉华;段银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以反复肺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支气管类癌1例

    患者,男性,33岁。因咳嗽、咳痰伴间断畏寒、发热、周身酸痛、多汗1年余,黄色粘痰,约150 ml/d,体温38℃左右,以晨起及上午为著。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下肺炎”,反复抗感染治疗,因效果欠佳,转入我院。查体:T37.5℃,R 20,Bp 120/60 mmHg。意识清楚,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肺呼吸音稍减弱,无干湿性音;心脏、腹部、四肢末见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10×109/L, N 0.80, L 0.20,血沉 22 mm/h;痰培养:卡他布兰汉氏菌,甲型链球菌。胸部X线片: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肺纹理粗乱,有斑片状模糊影。肺部CT平扫:右肺门影增大,右中间支气管变窄,右中下叶有小斑片状影,肺纹理增粗,交织如网状,纵膈末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纤维支气管镜:右下支气管见一桑椹大小新生物,局部粘膜充血水肿。病理报告:成片的上皮性细胞,大多数胞浆透明,核居中,细胞大小较一致,血窦比较丰富,部分区域细胞呈小团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S100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5 %左右,细胞角蛋白(-)。

    作者:郭晓明;郭爱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文字和标点符号

    1 汉字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除特殊需要外,不得使用已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2 标点符号的用法应以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为准。根据科技书刊的习惯,建议:①浪纹号“~”用于表示数值范围;②一字线“”用于表示地域范围、走向、相关、递进等;③半字线“-”用于表示复合名词;④外文中的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⑤外文的缩写和转行应遵循有关规则。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