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205
  • 国内刊号:13-1209/R
  • 影响因子:0.67
  • 创刊:1960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31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1996年获河北省优秀期刊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4年5期文献
  • 大肠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horseradish peroxidase,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48例大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MMP-9的表达,并进行电话随访0.5~2年.结果48例大肠癌组织MMP-9阳性率8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5.4%)(P<0.05);而且MMP-9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MMP-9阳性者的术后肝转移率明显高于MMP-9阴性者.结论MMP-9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抑制MMP-9活性将为预防大肠癌转移开辟新途径.

    作者:赵春芳;魏艳静;卞红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唾液酸化Lewis-X和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唾液酸化的Lewis-X抗原(sialyl Lewis-X,SLeX)和CD44v6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敏感性的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7例早期胃癌和78例进展期胃癌组织进行SLeX抗原和CD44v6蛋白检测,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胃癌中,SLeX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3%和82.1%.SLeX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在进展期胃癌明显高于早期胃癌(P <0.05);SLeX和CD44v6表达水平具有一致性,均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SLeX和CD44v6表达与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检测SLeX和CD44v6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谷化平;周翠玲;尚培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苯氟嗪小鼠急性毒性及体内致突变毒性评价

    目的考察双苯氟嗪(dipfluzine)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体内致突变毒性.方法小鼠灌胃给予双苯氟嗪,计算LD50;微核实验设6组:空白对照组(水)、溶剂对照组(5 g/L羧甲基纤维素钠)、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和双苯氟嗪3个剂量组(2.8、1.4和0.7 g/kg),于给药24 h后取骨髓,计数各组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小鼠给药与分组同微核试验,分别于给药12、24、48 h后取骨髓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小鼠灌胃给予双苯氟嗪LD50为(5 681士650)mg/kg;剂量分别为2.8、1.4和0.7 g/kg时,微核实验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中,各给药组骨髓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也无剂量反应关系,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双苯氟嗪在小鼠体内无致突变作用.

    作者:齐亚娟;贾庆忠;王永利;许彦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生儿脐血中flt-3配基含量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目的测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分娩的新生儿脐血flt-3配基(flt-3 ligand,FL)含量以及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探讨脐血FL含量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32例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分娩新生儿脐血中FL含量,并分类计数新生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结果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FL(69.9士9.5)ng/L较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60.0士6.7)ng/L含量增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与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比较,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重度并发先兆子痫FL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轻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FL含量增高不明显(P>0.05).③新生儿脐血中FL含量与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x=-0.552,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分娩的新生儿脐血中FL含量升高,其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且与新生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

    作者:金江;宋玉娥;刘翠平;郝增来;霍岩岩;王利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补肾合剂对牙周炎大鼠外周血中IL-1β含量的影响及牙周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合剂对牙周炎大鼠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牙周炎的机理.方法选用60只10月龄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F组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其中B组为造模对照组,C、E组为补肾合剂治疗组,C组治疗4周处死,E组治疗12周处死,D、F组为补肾合剂治疗对照组,分别与C、F组同时处死.采用酶联免疫法测量血清中IL-1β水平,同时观察各阶段大鼠的生活状况及牙周炎造模处牙周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补肾合剂治疗组大鼠外周血中IL-1β含量在实验的各阶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大鼠的全身状况及牙周组织均好于相应对照组.结论补肾合剂可以降低实验性牙周炎大鼠外周血中IL-1β含量,从而进一步改善牙周局部及全身状况.

    作者:关晶;周秀青;杜兆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膜芯片技术快速鉴定分支杆菌菌种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分支杆菌菌种鉴定方法.方法通过16S rDNA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分析鉴定140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设计与合成用于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的16S rDNA寡核苷酸探针,制作膜芯片,与待测菌株生物素标记的16S rDNA基因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结果140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经16SrDNA PCR-SSCP初步鉴定,133株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7株为非结核分支杆菌.经膜芯片杂交分析,133株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7株非结核分支杆菌中,1株鉴定为戈登分支杆菌,1株为土分支杆菌,1株为偶发分支杆菌,1株为胞内分支杆菌,另3株与分析探针杂交阴性.分析28种分支杆菌标准菌株和9种非分支杆菌菌株,结果显示寡核苷酸探针是特异的.结论16S rDNA PCR-膜芯片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可用于鉴定分支杆菌菌种.

    作者:梁建琴;吴雪琼;张俊仙;李洪敏;雷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波姆光治疗宫颈糜烂480例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病理改变,与若干病毒及沙眼依原体感染有关,也是诱发宫颈癌因素之一,应予以积极治疗.我院应用波姆光治疗宫颈糜烂48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东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人术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监测

    动态心电图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已被临床广泛采用,我院从1997~2002年对术前262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彦卿;李英;李增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3例原发性肝癌并发动-静脉瘘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

    原发性肝癌并发动-静脉或动-门脉瘘可加重患者的门静脉高压症状,且易造成门静脉的肿瘤转移.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介入治疗23例,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张帆;苏建辉;暴云峰;蔡玉琴;郜利会;靳福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侧方淋巴结清扫及自主神经保护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多位于肠壁外、盆腔内,其中近一半出现在侧方区域.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尽管已成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金标准,但无法清扫超出直肠系膜的侧方转移淋巴结.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另一项有争议的、可减少局部复发的侧方淋巴结清扫(lateral lymphnode dissection,LLD)并盆腔自主神经保护(pe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技术[1~4].为探讨该项技术的效果及意义,现将我科2003年8月~2004年4月开展的17例报告如下.

    作者:韩杰;吕柏楠;耿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剂量强度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转移性骨肉瘤1例

    骨肉瘤是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以能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20%,每年发病率在(1~3)/100万人,75%的患者年龄在10~30岁,是严重影响青壮年心身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主要在四肢骨,常发生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

    作者:张雪莉;丁国谨;张运清;闫振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自2002年3月~2003年6月对100例开胸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醚麻醉,术后施行硬膜外镇痛.为评价其优缺点,对其中30例与单纯吸入异氟醚麻醉进行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艾华;徐贯杰;邢玉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运动对高血压患者卡维地洛血药浓度的影响

    β受体阻断剂作为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卡维地洛(carvedilol)为第3代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在非选择性阻断β1、β2受体的同时,还具有α1受体阻断活性[1],高质量浓度尚有钙拮抗作用,同时具有心肌保护及血管保护作用,是一新型有多种药理活性的抗高血压药物[2].

    作者:杜彦梅;周月绵;侯海妮;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肾小球阴电荷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肾小球的阴电荷主要有2种成分组成:多阴离子和阴离子位点.许多临床和动物模拟实验都证实阴电荷屏障的存在.过去认为基底膜尤其外疏松层的阴离子位点是电荷屏障的主要组成,多阴离子则维持肾小球的正常结构和孔径屏障的完整性;但近发现白蛋白滤出的后屏障是足突间的裂隙膜,认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决定肾小球选择性滤过[1],电荷屏障和孔径屏障的破坏是蛋白尿形成的主要机制.本文将目前常用的阴电荷检测方法及意义综述如下.

    作者:邢玲玲;傅淑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香草酸受体的研究进展

    香草酸受体(vanilloid receptor subtype 1,VR1)是离子通道中瞬时感受器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家族成员之一,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内,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可被辣椒素、H+和伤害性热刺激(>43℃)激活,现已确定其化学结构并进行了克隆.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它与其配体(如辣椒素,capsaicin)结合后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本文仅综述近年来有关这一受体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浩;何瑞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非产褥期子宫内翻1例

    患者,女性,49岁,已婚.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0个月,阴道脱出肿物3天入院.既往月经规则,量中等.近10个月月经不规则,(5~14/10~30)天,量不多.3天前阴道脱出一拳头大小肿物,伴阴道脓血性分泌物,恶臭,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查体: T 37.6℃,P 78,R 21,Bp 120/80 mmHg.

    作者:卢士燕;赵屹;邢盈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慢性胰腺炎致脾动脉壁、脾部分钙化1例

    患者,男性,55岁.上腹部胀满不适7个月,间断性疼痛伴腰背部麻木感1个月.查体:T 36.2℃,P 68,R 16,Bp142/82 mmHg.一般情况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压痛.腹部平软,上腹部及脐周轻微压痛,左侧腹及左侧腰背部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均未触及,腹部叩诊鼓音,肠音正常存在.余未见异常.

    作者:唐瑞峰;张凤瑞;王顺祥;彭利;肖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钩状效应引起HIV1+2抗体假阴性1例

    患者,男性,40岁.间断发热2月余,高体温39℃,伴咳嗽、咳痰、气短.在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静脉滴注10余天后好转,1月前症状再次加重,给予红霉素、先锋霉素、菌必治等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患者否认药物过敏史、输血史以及不良性行为史.

    作者:冯忠军;刘竞争;尹乃宁;张金华;庞英;李津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抗纤Ⅰ号复方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

    体内外研究表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收缩和舒张可调节肝微循环,Ca2+在介导肝星状细胞舒缩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测抗纤Ⅰ号复方药物血清(简称中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内Ca2+的影响,从肝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探讨抗纤Ⅰ号防治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

    作者:肖永红;刘殿武;李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剂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肿瘤侵袭和转移机制的研究发现,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降解是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关键的一步,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 MMPs)在这一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多种肿瘤组织中存在MMPs的高表达和高活性现象.

    作者:赵鹏;李秉慧;韩梅;温进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拇长伸、屈肌腱移位治疗拇外翻的系列研究

    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欠佳,且易复发、外形不美观等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作者对拇外翻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进行了探索,提出通过切断拇内收肌,并行拇长伸、屈肌腱移位治疗拇外翻,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基础、生物力学、临床疗效的系统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英泽;宋朝晖;韩久卉;张奉琪;赵立力;吴昊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中阿昔洛韦的含量

    阿昔洛韦(aciclovir)又名无环鸟苷,是二核苷类抗病毒药,其作用机理为对病毒DNA多聚酶产生抑制作用,阻止病毒DNA的复制.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带状疱疹、皮肤及生殖器疱疹.其含量测定方法报道较多,本实验参考中国药典[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阿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含量,此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能满足阿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冯玉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ppm,pphm,ppb,ppt的英文全称及原义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表示混合物组成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的量和单位名称与符号对照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