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属植物资源丰富、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二萜生物碱是乌头属植物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按结构可分为C-18型、C-19型、C-20型和双二萜生物碱,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活性.本文旨在综述临床中广泛使用的乌头属药物中几种主要二萜生物碱,包括草乌甲素(C-19型)、雪上一枝蒿甲素(C-20型)、高乌甲素(C-18型)及乌头碱(C-19型)的镇痛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乌头炮制的药理学依据.草乌甲素、雪上一枝蒿甲素、高乌甲素和乌头碱在多种疼痛模型和临床研究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系通过Gs/cAMP/PKA/p38β/CREB信号通路,刺激脊髓背角的小胶质细胞释放强啡肽,随后作用于神经突触后膜神经元上的κ-阿片受体而产生.乌头碱经炮制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毒性降低,治疗指数增加.此外,多种乌头属二萜生物碱和乌头提取物均不产生镇痛耐受作用,并能有效抑制吗啡的镇痛耐受,亦与它们的镇痛作用机制有关.
作者:黄茜;孙明丽;李腾飞;王永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对中药防治中枢神经系统衰老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发现中药通过信号分子Wnt、β-catenin、TCF/LEF、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细胞色素C(cytochrome,Cyt-C)、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家族蛋白、Caspases酶等,调节Wnt/β-catenin、PI3K/Akt、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发挥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脑缺血等衰老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作用.该文着重从以上三条信号通路,对中药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防治现状做一阐述.
作者:张丽娜;张欣;薛娟;张丹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牛蒡苷元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联合阳性药(甲磺酸溴隐亭或盐酸苯海索)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牛蒡苷元和阳性药处理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评价牛蒡苷元和阳性药对PD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并通过CompuSyn软件计算两药的联合药物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结果:牛蒡苷元、甲磺酸溴隐亭和盐酸苯海索均可显著提高鱼藤酮损伤PC12细胞的存活率(P≤0.01),周-特氏联合指数法表明,牛蒡苷元与甲磺酸溴隐亭(比例1:4和1:2)、与盐酸苯海索(比例1:1和2:1)联合使用时的CI均大于1,即表现为拮抗作用.结论:牛蒡苷元与甲磺酸溴隐亭、牛蒡苷元与盐酸苯海索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模型的无协同保护作用,反而呈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
作者:张娜;窦德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抑郁症是一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慢性、易复发的常见精神心理疾病,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MicroRNA(miRNA)是一类近年发现的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的长约22个核苷酸的新型微小非编码RNA.它通常是通过与靶mRNA的3'UTR结合,抑制mRNA翻译或调节mRNA降解来调控生物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神经元突触传递与可塑性等发生改变,基因表达增加,而miRNA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该文就近年来miRNA在抑郁症中调控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认识和治疗抑郁症带来新的启示.
作者:任倩;王真真;陈乃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及日常交往能力.结构影像学技术主要用于测量大脑结构,为AD的诊断提供支持,但早期AD患者结构影像学并无特征性改变,其协助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而脑功能成像检查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同时也可探索AD的病理生理机制.该文综述了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c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弥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等目前常用于AD脑研究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作者:白彦昌;贾艳丽;宋亚雪;王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炎症诱导的小鼠抑郁症模型,评价FCPR03对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同时利用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作为体外神经炎症模型,探讨FCPR03的抗神经炎症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①采用抑郁症行为绝望模型中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初步明确FCPR03的抗抑郁作用.②建立LPS诱导小鼠抑郁样行为模型,对小鼠腹腔注射1.2 mg·kg-1 LPS作为炎症诱导的小鼠抑郁症模型,评价FCPR03对LPS诱导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③利用1μg·mL-1 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模拟体外神经炎症模型,评价FCPR03的体外抗神经炎症作用.结果:①和正常组相比,对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FCPR0330 min后,在旷场实验中的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均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在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小鼠不动时间则显著降低,表明FCPR03具有潜在的抗抑郁作用.②对小鼠腹腔注射1.2 mg·kg-1 LPS 24 h后,小鼠体重显著降低,同时在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小鼠不动时间显著增加,糖水偏嗜度明显降低,而连续7 d灌胃给予FCPR03后,能够降低行为学中的不动时间,增加小鼠的糖水偏嗜度,提示FCPR03可以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FCPR03可能是通过上调cAMP/PKA/CREB信号通路,增加皮层和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降低p38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的磷酸化水平,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中枢的神经炎症,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结论:FCPR03能够上调cAMP/PKA/CREB信号通路,降低p38和JNK的磷酸化水平,抑制NF-κB的活化,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中枢的神经炎症,进而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同时,FCPR03具有较低的致呕吐潜能,提示FCPR03是一个潜在的抗抑郁候选药物.
作者:邹征强;程玉芳;汪海涛;周中振;陈佳佳;冯红方;徐江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考察罗氟司特对脓毒血症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相关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刺的方法建立脓毒血症小鼠模型.造模前7 d开始对小鼠灌胃给予罗氟司特(0.3、1.0、3.0 mg·kg-1),每天1次.①造模后连续7 d,记录小鼠死亡时间,观察存活率变化;②造模后24 h,收集血液和肝组织,检测血浆和肝匀浆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③检测血浆中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④对肝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⑤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中NF-κB通路相关蛋白(IκB-α、全蛋白NF-κB p65、胞浆蛋白NF-κB p65、胞核蛋白NF-κB p65)、STAT3通路相关蛋白(p-JAK1、JAK1、p-JAK2、JAK2、p-STAT3、全蛋白STAT3、胞浆蛋白STAT3、胞核蛋白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假手术小鼠没有出现死亡,模型组小鼠存活率显著下降,罗氟司特给药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小鼠存活率;②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浆和肝匀浆中的TNF-a和IL-6含量均显著升高,罗氟司特给药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其水平;③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浆中的AST、ALT和LDH含量均显著升高,罗氟司特给药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其水平;④模型组小鼠肝脏HE切片出现明显的肝细胞变性、中性粒细胞浸润、中央静脉和肝血窦充血,罗氟司特给药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这些形态学变化的发生;⑤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IκB-α降解、NF-κB p65核位移、JAK1、JAK2、STAT3磷酸化、STAT3核位移均显著增强,罗氟司特给药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这些蛋白的变化.结论:罗氟司特能够提高脓毒血症小鼠存活率,改善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和STAT3通路活化有关.
作者:冯红芳;陈佳佳;邹征强;汪海涛;徐江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①研究积雪草苷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创面修复的作用;②探索积雪草苷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的效应机制;③观察给药后大鼠创面愈合率与病理结构的变化.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体质量(280±10)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72小时后血糖值达到16.7 mmol·L-1即为糖尿病造模成功.按照全程皮肤缺损的办法在大鼠背部剪4个直径1.8 cm的圆形创面,自然暴露一天,视为糖尿病溃疡模型建立成功.分别用高中低三种剂量的积雪草总苷干预创面,于3D、7D、14D、21D观察创面愈合率及皮肤病理组织变化,各脏器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PCR检测创面的生长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种剂量积雪草总苷均可以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结论:积雪草总苷可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的愈合.
作者:张涵;聂绪强;石秀君;赵久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新型PDE4抑制剂FCPR16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①以LPS(1 mg·mL-1)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模拟体外神经炎症模型,以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以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NF-α和iNOS的表达水平,评价FCPR16体外抗神经炎症的作用;②采用行为绝望模型评价化合物FCPR16的抗抑郁潜能;③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样小鼠模型,CUMS应激6周后,以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和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评价造模效果,灌胃给予小鼠FCPR16(1.4 mg·kg-1)3周并伴随持续刺激.3周后,以体重、糖水偏爱实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新奇抑制摄食实验(novelty suppressed feeding test,NSFT)、FST、TST评价FCPR16的抗抑郁作用.结果:①给予FCPR16后可显著降低上清液中TNF-α的含量,细胞TNF-α和iNOS的表达水平;②在行为绝望模型中,各组小鼠在旷场实验(OFT)中的水平得分与垂直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在FST和TST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FCPR16(0.35 mg·kg-1、0.7 mg·kg-1)的不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FCPR16(1.4 mg·kg-1、2.8 mg·kg-1)的不动时间显著降低.③CUMS造模后,给予FCPR16(1.4 mg·kg-1)可使小鼠体重有所增加,但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FCPR16(1.4 mg·kg-1)小鼠在FST和TST中的不动时间以及在NSFT中的潜伏期均显著降低,在SPT中的糖水偏爱度显著提高.结论:新型PDE4抑制剂FCPR16可降低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可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表明FCPR16可能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作者:钟秋萍;钟佳宏;余汇;程玉芳;汪海涛;徐江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C57BL/6J老年性聋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变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月龄(青年)组和12月龄(中年)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小鼠听功能,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海马和听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p-TrkB的蛋白表达.结果:12月龄小鼠4 kHz、8 kHz、16 kHz和24 kHz的听阈值与3月龄组比较明显上升(P<0.01),提示听功能严重损失.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从训练的第3天开始直到第5天,12月龄组小鼠潜伏期均高于3月龄组(P<0.01,P<0.05),12月龄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低于3月龄组(P<0.01),提示12月龄组小鼠有明显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与3月龄小鼠比较,12月龄小鼠海马和听皮层BDNF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TrkB蛋白表达降低.结论:12月龄C57BL/6J小鼠即显示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其早发的老年性聋有一定关系,海马和听皮层TrkB蛋白的磷酸化可能是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方仪德;何祖燕;陈丹;陈圣敏;楚敏;隋璐;董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情绪调节差异对正常中老年人基本认知能力的影响.国内外研究发现,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遗传、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社会心理等因素都会导致中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而且不同因素之间还有相互作用,但是关于情绪方面的研究尚存不足.本课题组前期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负性情绪(发怒、郁怒等)使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唤醒水平增高,长期负性情绪应激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那么情绪调节不良是否会加速中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进程,使其提前进入认知功能障碍状态.方法:本次研究方法采用量表和软件检测正常中老年人认知能力和情绪特质.①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在郑州市多个社区筛选出总体认知功能正常(MoCA得分≥26分)的中老年人(46~65岁).②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评估被试情绪特质,并根据其神经质(N)维度得分进行分组,N维度得分>(x+s)=56.7为情绪不稳定组、分值<(x-s)=43.3为情绪稳定组,选出符合标准的被试按照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进行1:1匹配.③借助《基本认知能力测验》软件检测其反应速度、心算效率、空间表象、工作记忆和记忆再认五个方面的基本认知能力水平,反应速度测验被试的感觉运动速度,是加工速度的基本的层次,心算效率反映被试的思维速度,空间表象反映心理旋转效率,工作记忆反映工作记忆的能力,而字图再认反映再认记忆能力.结果:情绪不稳定组较情绪稳定组整体认知能力差(总得分P<0.05),分测试方面,情绪不稳定组在反应速度低于情绪稳定组(P<0.05);工作记忆低于情绪不稳定组,差异有边缘显著性(P=0.051),心算效率、空间表象、字图记忆方面统计结果无差异.结论:长期情绪调节不良虽无明显病变,但易引发焦虑、抑郁、冲动状态,使人的生活适应能力降低,这类个体的高度焦虑状态和易受干扰信息影响的特质对其任务表现造成了不利影响,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加速机体正常衰老进程,并引发学习记忆障碍、痴呆、抑郁症、免疫力低下等多系统疾患.本次研究中主要表现为动作迟缓,不能胜任需要快速反应的工作,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比较吃力.长期情绪调节不良会加速正常中老年人基本认知能力的衰退进程,甚至可能使其提前进入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状态.
作者:吕茹;詹向红;刘永;闫国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预处理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活小胶质细胞的NLRP3炎症小体是否有调节作用,鸡豆黄素A(BiochaninA)是否抑制其作用.方法:将常规培养的BV2细胞分为5组:Control组、CORT(50 ng·mL-1)组、LPS(10μg·mL-1)组、LPS(10μg·mL-1)+CORT(50 ng·mL-1)组、LPS(10μg·mL-1)+CORT(50 ng·mL-1)+BiochaninA(5μmol·L-1)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先加入CORT(50 ng·mL-1)孵育2 h,然后各组加入相应浓度的LPS(10μg·mL-1)和BiochaninA(5μmol·L-1)共同孵育36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DCFH-DA探针法检测ROS;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5-HTT、ASC、Caspase-1、NLRP3、IL-6、GR、IL-1β、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RT(50 ng·mL-1)组和LPS(10μg·mL-1)组比较,CORT(50 ng·mL-1)+LPS(10μg·mL-1)组细胞活力增加,ROS的表达量也更高;与CORT(50 ng·mL-1)+LPS(10μg·mL-1)组比较,CORT(50 ng·mL-1)+LPS(10μg·mL-1)+BiochaninA(5μmol·L-1)组细胞的活力降低,ROS的表达量也较低.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CORT(50 ng·mL-1)组和LPS(10μg·mL-1)组比较,CORT(50 ng·mL-1)+LPS(10μg·mL-1)组细胞的5-HTT、ASC、Caspase-1、NLRP3、IL-6、GR、IL-1β、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与CORT(50 ng·mL-1)+LPS(10μg·mL-1)组比较,CORT(50 ng·mL-1)+LPS(10μg·mL-1)+BiochaninA(5μmol·L-1)组上述蛋白表达量低.结论:CORT预处理对LPS激活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有上调作用,而BioA可以降低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
作者:王俊;杨丽;李维祖;尹艳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慢性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海马神经元NLRP-1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及在慢性GCs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到第5天,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DEX(0.1、1.0、5.0μmol·L-1)组,RU486(5.0μmol·L-1)组和DEX(5.0μmol·L-1)+RU486(5.0μmol·L-1)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情况;Hoechst 33258染色测定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LRP-1、ASC、Caspase-1、IL-1β的蛋白表达变化;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的含量变化;Q-PCR检测NLRP-1、ASC、Caspase-1、IL-1β的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EX 1.0、5.0μmol·L-1处理3 d能明显增加细胞上清液中LDH的含量和凋亡.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EX 1.0μmol·L-1和5.0μmol·L-1处理5 d海马神经元MAP2的表达明显降低;DEX 0.1,1.0和5.0μmol·L-1处理3 d能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GR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DEX 0.1,1.0和5.0μmol·L-1处理3 d能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GR的表达以及明显增加NLRP-1和ASC的表达;DEX 0.1μmol·L-1处理3 d能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DEX 5.0μmol·L-1处理3 d的海马神经元caspase-1和IL-1β表达明显增加;DEX 1.0μmol·L-1和5.0μmol·L-1处理3 d可明显下调海马神经元NF-κB的表达;与DEX 5.0μmol·L-1组比较,RU486能明显抑制DEX诱导的海马神经元caspase-1和IL-1β表达增高.ELISA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DEX 1.0和5.0μmol·L-1处理3 d能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IL-18的含量,而RU486能明显减少IL-1β和IL-18的释放.结论:慢性DEX暴露可能通过下调海马神经元GR表达,激活NLRP-1炎性小体,增加海马神经元的炎症反应和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
作者:张耀东;张碧琼;吴文宁;徐谈震;尹艳艳;张俊艳;黄大可;李维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人参茎叶总皂苷对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中MMP-2、MMP-9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茎叶总皂苷(TG-40,80,160 mg·kg-1)组及醋酸泼尼松(prednisone 5 mg·kg-1)组,每组10只,采用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的方法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制模次日开始连续灌胃给药28天.计算小鼠肺系数,右肺下叶进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肺系数明显升高,病理形态呈现明显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存在大量的胶原沉积,MMP-2、MMP-9蛋白质表达显著上调.给予人参茎叶总皂苷及醋酸泼尼松治疗可降低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的肺系数,不同程度改善小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的程度,并能够下调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人参茎叶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MMPs中MMP-2及MMP-9蛋白质的表达而改善BLM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肺纤维化.
作者:陈盼盼;罗敏;杨露;邓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亨廷顿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舞蹈样症状、认知和精神障碍.目前尚无有效延缓病程的治疗措施,以对症治疗为主.小檗碱是从小檗科植物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也可人工合成,安全性高.因其易于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也得到了广泛研究.研究发现,小檗碱可以显著抑制HD转基因小鼠脑内mHtt的表达.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调控HD神经细胞生存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小檗碱是否可以通过影响PKC及其下游激酶,进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对抗HD进程是本研究的重点.方法:本实验采用小鼠纹状体注射喹啉酸(quinolinic acid,QA)模型,通过转棒实验、抓力测试、Y迷宫、新物体辨别等行为学方法,考察小檗碱对QA致小鼠运动障碍和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通过TTC染色考察小檗碱对纹状体损伤面积的影响;通过生化试剂盒和Elisa试剂盒考察小檗碱对纹状体炎症因子、谷氨酸含量、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SDH)活性的影响;通过WB考察小檗碱对PKC及其下游激酶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小檗碱显著延长转棒实验潜伏期,提高抓力水平;Y迷宫和新物体实验结果表明,小檗碱显著提高小鼠的自发交替反应率和优先指数,提示小檗碱可以改善QA致小鼠运动障碍、肌肉无力、空间记忆和工作记忆障碍.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小檗碱显著降低TTC阳性染色面积,提高纹状体PSD95和SYP蛋白表达,提示小檗碱可以改善QA致小鼠纹状体细胞损伤.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小檗碱显著降低纹状体谷氨酸、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提高S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含量;Elisa结果表明,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小檗碱显著降低纹状体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18水平,提示小檗碱可以对抗QA致小鼠纹状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释放.WB结果表明,小檗碱激活纹状体PKC及其下游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抑制激酶GSK3β表达.结论:盐酸小檗碱对纹状体注射QA致小鼠的运动障碍和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KC及其下游激酶ERK、CREB,抑制激酶GSK3β,对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作者:吴兰;李王;董文靓;张瑞婷;刘鹏;邹莉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广州城区正常老年人认知功能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方法:基线时(2011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广州城区随机抽取一个社区的老人为研究对象,应查人口660人,实查341人.以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成套神经心理测试(neuropsychologicaltestbattery,NTB)为调查工具,对60岁及以上老人进行测查,一年后对完成基线调查,五年后对完成了第一次随访的老年人进行随访.第一次(2012年)随访时应查老人341人,实查283人,失访58人,应答率83%;五年后(2016年)随访时应查283人,实查210人,失访73人,应答率74%).用混合线性模型(校正受教育程度后)对基线期(2011年)、随访1(2012年)、随访2(2016年)数据进行合并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探究正常老人随着年龄增长部分认知功能维度变化的规律.结果:①随访1同基线期相比,总体观察及男性和女性分别比较,听觉词语学习的均分均有所升高.在韦氏填图中,总体观察时均分有所升高(P<0.05),女性组亦有所升高(P<0.05),但男性组无显著性变化.其余各项测试中两次的均分差异无显著性.②随访2同基线期相比,MMSE,MoCA中,总体观察及男性和女性分别比较,均分均有所升高(P<0.05).数字广度,韦氏填图测试总体来看均分均有所下降(P<0.05);男性组均有所下降(P<0.05),女性组则无显著性变化.听觉词语中,总体观察时均分有所上升(P<0.05);女性组均分则有所上升(P<0.05),而男性组无显著性变化.③随访2同随访1相比,总体观察时,MMSE,MoCA,数字广度,视觉辨认功能,韦氏填图测试中均分均有所下降(P<0.05).两性分别比较,女性组数字广度测试均分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组差异无显著性;男性和女性组视觉辨认功能均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而韦氏填图则男性和女性组均分的下降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纳入观察老人的总体认知功能量表(MMSE,MoCA)分数在第一次随访至第二次随访期间均有显著下降,但NTB及其余各维度的量表分呈不同规律的变化轨迹.②男性和女性分别的总体认知功能变化(MMSE,MoCA分)同整个群体的下降趋势一致;但在NTB分维度的认知测试中变化轨迹不一致,且有的同整体变化趋势相异.③第一次随访相对于基线,整体及男女两性老人听觉词语测试分均较基线显著升高.第二次随访相对于基线,总体观察时,测试分依然显著升高;按性别观察时,男性组无显著性变化,女性组仍显著升高.提示正常认知功能老年人群中女性的事件记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年龄增长有所改善,而男性老人无此现象,且更易受学习效应的影响.④韦氏填图的测试分在第一次随访时,整体及男女两性老人均比基线评分有显著升高.而第二次随访时评分,整体及男性老人相对于基线评分均有显著下降,而女性老人虽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提示男性老人视觉空间结构功能较女性下降更明显.
作者:董洁;唐牟尼;苏婵;张若曦;李建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其导致的认知障碍病人也越来越多.中药单体黄连素已经被发现可以缓解糖尿病和糖尿病脑病,但是其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本研究采用db/db小鼠模型,试图揭示黄连素是否通过SIRT1/ER stress通路防治糖尿病脑病.方法:16周龄的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正常给药组(黄连素50 mg·kg-1),db/db模型组,db/db模型加给药组(黄连素50 mg·kg-1),连续给药10周后进行学习记忆相关的行为学测试(Morris水迷宫、Y迷宫和恐惧),取材,检测相关指标(脂代谢、糖代谢、神经相关因子、神经炎症及SIRT1/ER stress通路相关分子).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黄连素提高了db/db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黄连素同时也促进了db/db小鼠的脂代谢水平、增加了其对胰岛素的敏感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黄连素缓解了db/db小鼠海马的神经退行性变和神经炎症水平、促进了SIRT1的表达、减轻了高血糖导致的ER stress水平(PERK,IRE-1α,eIF-2α,PDI and CHOP).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SIRT1/ER stress通路可能是黄连素防治糖尿病脑病的一个重要的机制.
作者:章时杰;李宏英;王奇;陈云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慢性地塞米松对海马神经元损伤及NLRP-1炎症小体激活的机制.方法: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测定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炎症相关蛋白(NLRP-1、ASC、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 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BK)表达的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18的含量变化.Q-PCR检测NLRP-1、IL-1β、BK的mRNA表达变化.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BK通道电流变化情况.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结果:慢性地塞米松(5 mg·kg-1,3 d)治疗能明显促进海马神经元LDH的释放,促进神经凋亡和减少MAP2的表达;能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NLRP-1、ASC、caspase-1、IL-1β、IL-18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NLRP-1、IL-1β、BK通道mRNA的表达;地塞米松处理能明显增加BK通道的电流,随着K+外流导致细胞内[K+]i浓度降低,进而激活了NLRP-1炎症小体,BK通道抑制剂IbTx对地塞米松的上述作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慢性地塞米松暴露可通过BK-NLRP1信号通路激活NLRP1炎症小体导致神经炎症,促进海马神经元损伤.
作者:张碧琼;张耀东;吴文宁;徐谈震;尹艳艳;张俊艳;黄大可;李维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对检测认知功能具有极高敏感性且无创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研究轻、中度抑郁症患者ERPs认知相关成分的改变,探索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相关脑区电生理变化的敏感指标.方法:研究流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筛选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及根据年龄性别进行匹配的正常对照,采用oddball范式采集行为学及脑电数据,分析两组被试间行为学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差异.两组被试行为学结果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300潜伏期及波幅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组间因素为组别,组内因素为电极位点.检验水准α=0.05.结果:①患者行为数据与正常对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被试均成功诱发出P300成分,PZ点诱发出的P300成分明显.③P300潜伏期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F组间(1,26)=3.990,P=0.056,η2=0.133),电极位点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F电极位点(3,78)=1.930,P=0.150,η2=0.069),但两组被试的组别与电极位点存在交互作用(F组别*电极位点(3,78)=3.675,P=0.028,η2=0.124),简单效应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组在PZ和OZ位点潜伏期长于正常对照组;④P300波幅组间效应有统计学差异(F组间(1,26)=13.064,P=0.001,η2=0.334),电极位点间有统计学差异(F电极位点(3,78)=25.364,P=0.000,η2=0.494),正常对照组P300波幅大于抑郁症患者组;组间与电极位点间无交互作用(F组别*电极位点(3,78)=2.102,P=0.136,η2=0.075).结论:本研究希望通过观察Oddball范式诱发出的P300波,发现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细微变化,结果显示患者虽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学差异,但ERPs检测结果显示出P300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降低,提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尽管外在行为学表现改变不明显,其对刺激的辨别分类加工进程已经受到影响,认知加工能力已开始下降,而这种下降可以通过ERPs检测早期发现,故可将ERPs结果作为检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早期辅助预警指标,以更早发现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并进行适当干预.
作者:詹向红;刘永;宋萍;韩贺云;潘玉颖;孙前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原地区有氧运动健康老年人的血管相关的血液指标测定来探讨慢性缺氧对长期参加体育运动的高原地区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来自青海西宁地区(海拔≥2260 m)50岁及以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退休职工健康老年人60例.分为运动组30例:每天有氧的健身运动(如:跳锅庄舞、慢跑、快走、太极拳和爬山等)的总时间不少于2 h,坚持时间5~40年.缺乏运动组30例:每天有氧的健身运动的总时间少于0.5 h,坚持时间小于5年.美国指脉氧仪(nonin medical,Inc.)测量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xygen,SO2)的测定.采用ELISA法进行人运动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l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同型半胱氨酸(Hcy)、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like protein1,FSTL-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慢性缺氧相关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等血管相关因子水平的测定.结果:通过两组之间SO2、PGC-1α、HIF-1α、VEGF、FSTL-1和Hcy比较,结果显示,与缺乏运动的老年人比较,长期坚持跳锅庄舞、慢跑、快走、太极拳和爬山等有氧运动的高原低氧环境汉族老年人血HIF-1α、VEGF和Hcy水平降低,血清FSTL-1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2在缺乏运动组低于有氧运动组(P<0.01);PGC-α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度长期跳锅庄舞、慢跑、快走、太极拳和爬山等有氧运动能有效提高缺氧环境下中高海拔地区老年人SO2含量和血清FSTL-1水平,可降低血清中血管相关因子HIF-1α和VEGF的水平来反映机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和发挥抗内皮细胞凋亡的功能.
作者:朱爱琴;黄郁玲;李国峰;冀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一种处于正常和痴呆之间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个体有轻度的超出正常年龄和教育水平范围的认知损伤,但没有达到痴呆的程度.而目前对于MCI的研究方法、检测工具、诊断标准等尚不统一,对MCI的病因病机和防治,中医各家均有研究,但仍不明确,治疗的长期效果也需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对MCI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临床分型、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
作者:吕茹;詹向红;刘永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青藤碱(sinomenine,SN)对戊四唑致痫大鼠癫痫行为、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亚惊厥剂量戊四唑(35 mg·kg-1)每隔一天腹腔注射一次,建立慢性点燃癫痫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变化;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连续给予戊四唑处理15次后,约70%大鼠完全点燃,癫痫发作级别随时间逐渐升高,潜伏期缩短,持续时间延长;而每天给予不同剂量SN(20、40、80 mg·kg-1)处理后可显著降低癫痫发作级别和点燃率,延长发作潜伏期,缩短持续时间;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戊四唑致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而给予不同剂量SN(20、40、80 mg·kg-1)处理后显著改善癫痫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戊四唑导致海马CA1、CA3区神经元损伤,出现核浓缩、嗜酸性变、核深染、排列紊乱等形态学变化,而给予不同剂量SN(20、40、80 mg·kg-1)处理后明显减轻神经元的损伤;同时,不同剂量SN(20、40、80 mg·kg-1)也能明显抑制戊四唑诱导的海马CA1、CA3区神经元的凋亡;另外,和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戊四唑致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Bax和活化的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Bcl-2表达显著减少,而给予不同剂量SN(20、40、80 mg·kg-1)处理后明显减少Bax和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增加Bcl-2表达.结论:青藤碱能抑制戊四唑致癫痫大鼠的癫痫发作,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神经元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高博;吴玉;董坤;吴文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在许多药理研究中发现认知障碍模型实验动物发病过程中常常伴随抑郁样症状的发生,而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是否会引起认知障碍样症状,例如是否患有学习记忆障碍还未有研究.本实验探讨抑郁动物模型建立的经典方法强迫游泳不同次数模型小鼠应激情况,并对应激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考察.方法:80只ICR小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20)、模型1组(n=20)、模型2组(n=20)、模型3组(n=20),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分别对应强迫游泳1次、3次、5次诱导应激模型.强迫游泳实验应用圆柱玻璃装置,水深10 cm,测试前24 h放入水中适应游泳15 min,测试时记录小鼠强迫游泳6 min中后4 min小鼠进入绝望状态的次数与累积时间.模型建立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应激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池壁四个象限贴不同形状标记物,每只小鼠训练时随机顺序,随机象限,面壁入水,训练时间为90 s,上下午各训练一次,连续训练5天,并记录小鼠逃避潜伏期.各实验小鼠实验后立即取出擦干,以防低体温应激造成干扰.实验结束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检验,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各模型组后一次强迫游泳实验中,与模型1组(强迫游泳1次)相比,模型2组(强迫游泳3次)、模型3组(强迫游泳5次)小鼠的绝望次数显著增多,累积绝望时间显著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模型2组与模型3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游泳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训练的第2天与第4天,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增加(P<0.01)并延续至第五天(P<0.05).但模型组3个组组间比较时各天逃避潜伏期均未发现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随强迫游泳次数的增加,小鼠绝望次数与累积绝望时间增加,但当次数大于3次时,随强迫游泳次数增加,小鼠绝望次数与累积绝望时间将无显著变化;强迫游泳建立的应激模型小鼠可引起学习记忆障碍,但与强迫游泳的次数无关.
作者:李佳丽;杨寓迪;吴梦婷;李岳婷;孙竺;刘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认知障碍广泛存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是一种独立于阳性和阴性症状之外的另一大核心症状,其特点是学习、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不足,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技能、就业能力等密切相关.认知障碍通常在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之前出现,与不良的药物依从性和首次发作精神病患者的复发倾向相关,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在疾病的进程中相对稳定,影响着精神分裂症的整体预后,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与正常健康人相比,几乎所有的患者在疾病早期的认知测试中,都表现出认知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了解决精神分裂症中的认知功能障碍,有研究者开发了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的测量和治疗研究(MATRICS)计划,将初级认知域中的处理速度、语言学习和记忆、关注和警惕、推理和解决问题、视觉学习和记忆、社会认知和工作记忆等几个方面,作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模型中新药疗效及评估预后的指标.精神分裂症目前广泛应用的测评方法有: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认知能力筛查量表(CASI)、数字划销测验(NC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isconsin card sort test,WCST-M)、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测试评估受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精神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应结合临床加以评估.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从初关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缓解,逐渐增强到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社会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提高上,认知功能的恢复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有着很重要意义.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认知障碍疗效欠佳.而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在改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的同时,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其认知障碍,且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少.改善认知障碍的机制包括:与5-HT、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组胺等受体的结合,保护神经元、调节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元电生理的活动,调节神经递质,促进髓鞘修复,改善脑白质病变等.在开发新药和新疗法的过程中,了解精神分裂症认知损伤的机制及药物改善认知的机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争宇;李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肝气逆证、肝气郁证经前焦虑性障碍(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患者抑制控制能力,为两证中枢神经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双选择oddball范式下采集分析PMDD肝气逆证和肝气郁证患者任务完成的行为学数据,同时记录被试脑电,分析其任务差异波以考察被试抑制控制能力.结果:①行为数据表明,PMDD肝气逆证、肝气郁证被试经前、经后偏差刺激反应时均长于标准刺激,且正确率低于标准刺激.②组间比较:经后肝气逆证组P2差异波波幅大于肝气郁证组,经前、经后肝气逆证组P3差异波波幅均小于肝气郁证组;(经前、经后)自身比较肝气逆证组被试经后P3差异波波幅小于经前.结论:在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下,PMDD肝气逆证和肝气郁证患者经前行为抑制能力明显增强,其中以肝气郁证为甚;经后两证均有改善,但以肝气逆证行为改善明显.
作者:刘永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①通过比较正常青年和正常中老年被试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的差异,寻找正常脑老化的部分机制.②通过研究肝气郁结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肝郁型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认知损害的神经电生理改变,进一步探讨肝郁型MCI认知功能过速老化的原因,为认知功能过速老化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①筛选被试采用统一的调查量表(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全面衰退量表(global deterioration scale,GD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dailyliving scale,ADL)、肝气郁结证筛查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等评估出肝郁型MCI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为条件进行1:1匹配,选取与肝郁型MCI患者相匹配的正常中老年组被试.再以性别为匹配条件,选取和正常中老年组相匹配的正常青年组被试.②神经电生理学检测采集各组被试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的数据,考察各组被试间ERPs成分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e,MMN)和新异P3a的差异.结果:①与正常青年组相比,正常中老年组P3a潜伏期明显延长(F(1,36)=7.717,P=0.009,η2=0.177),波幅明显下降(F(1,36)=12.681,P=0.001,η2=0.260);两组间MMN潜伏期(F(1,36)=2.111,P=0.155,η2=0.055)和波幅差异无显著性(F(1,36)=0.873,P=0.356,η2=0.024).②与正常中老年组相比,肝郁型MCI组MMN潜伏期明显延长(F(1,36)=7.453.P=0.010,η2=0.172),波幅明显下降(F(1,36)=4.467,P=0.042,η2=0.110);肝郁型MCI组P3a潜伏期明显延长(F(1,36)=4.901,P=0.033,η2=0.120),波幅降低,差异呈边缘显著性(F(1,36)=3.578,P=0.067,η2=0.090).③与正常中老年组相比,肝郁型视空间与执行、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得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意得分下降呈边缘显著性(P=0.078);两组间命名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注意力朝向困难是正常脑老化的神经电生理机制之一.②视空间与执行、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能力的衰退是肝气郁结型MCI患者的主要行为学变化.③察觉能力减弱和注意朝向困难,是肝郁型MCI认知功能加速衰退的原因之一.
作者:丁莹;詹向红;刘永;侯俊林;闫国立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