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全国326所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及侵权事件进行问卷调查,对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与防范措施.
作者:郑雪倩;邓利强;陈春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对5个地区(县)医院骨科10年来发生的医疗纠纷作回顾性调查,结果提示日益增高的医疗纠纷中骨科占了相当高的比例,究其产生因素非医源性高于医源性.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做好医疗纠纷防范工作是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和对策.
作者:杨新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解放军总医院在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工作中,认真学习、贯彻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解放军总医院维护患者及其亲属知情同意权实施办法>,该<办法>对患者知情、同意的范围、实施方式,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实践,有效地预防了因知情同意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其做法被总部转发全军医疗机构.作者还就在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方面应处理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钟光林;张宝珠;李泽平;朱士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立法思路,坚持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开放式的处理渠道;事故技术鉴定与行政处理分开;建立技术鉴定专家库;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以及医疗事故的赔偿.
作者:宋瑞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经正式颁布,并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医学领域法制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法制建设也不断深入,但医疗事故的处理矛盾日见突出,成为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因此,改革现行的医疗事故处理的体制和机制,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作者:王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确保科学公正处理医疗纠纷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制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意义,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说,1987年,国务院曾经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医疗纠纷的处理,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法制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原办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制定这个条例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朱玉;王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通过对全省246名县以上医院领导问卷调查,发现医院领导已基本具备了年轻化、知识化条件,但多数是从临床专业转换到管理岗位,缺乏医院管理知识.急需加强对医院领导的医院管理知识培训,以建设一支职业化医院管理队伍,实现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泉森;马伟杭;王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减轻社会经济负担,节省社会医药资源,是广泛的社会性问题.为了解我院近几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存在问题,以利于为更好地加强管理及合理应用提供经验,对1997年至2000年每年随机100例,总计400例出院病人病案进行了调查.
作者:汪丽芬;刘庆华;纪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围绕上海医政工作方式的三个转变,即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依法行政转变、由事务性的直接管理向宏观的间接管理转变、由单纯的业务管理向全局性的系统管理转变,介绍了上海医政管理近几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经验.
作者:颜世洁;晏波;赵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医院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决定了医院必须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对医院的观念进行重新认识,转变传统的医院观念--医院独立体观,树立现代的医院观念--医患共同体观,在了解患者需求的前提下,确定医院的工作任务.医院要把患者放在首位,进而强化各项建设,向患者宣传介绍医院,完善指示服务,锻造服务梯队,缩短服务流程,健全服务设施,规范服务价格,落实服务制度,净化服务环境,使患者获得应享有的医疗服务,使医院获得应该有的长足发展.
作者:王共全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洪昭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