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分散式管理下出入院服务中心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描述性分析分散式管理下出入院服务中心的实施过程,比较分析其成立前后患者办理入院时间、各项检查等待时间、术前等待时间等变化.结果:通过软件改进,流程优化,增加营养评估、心理疏导、术后跟踪随访,完成出入院服务中心建设,患者术前各项检查等待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散式管理下出入院服务中心有减少术前待床日、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的作用,是提升医院医疗护理服务品质的重要途径.
作者:赵慧丽;姚莉君;胡龙军;周丹青;侯冷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通过对国内外住院一站式服务发展由来、适宜病种范围、主要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上海市级医院实践提出住院一站式服务的内涵及适用范围,以期为国内其他地区住院一站式服务开展提供参考借鉴.同时指出,各地区在开展住院一站式服务过程中,要考虑与当地社会环境、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相适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确定服务范围和主要功能,不断优化及丰富服务内涵,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作者:王清江;常健;杨丽;赵蓉;侯冷晨;李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通过对上海市级医院“住院一站式服务”探索实践进行回顾和总结,分别探讨了当前已开展、拟开展和未开展住院一站式服务的3类市级医院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包括床位调度、床旁结算、场地及人员有限、信息支撑不足和缺乏管理规范等问题,提出住院一站式服务的适宜模式是集中式管理与分散式管理模式相结合.建议医院可重点聚焦基于重点病种及病种难度的床位调配机制、完善出院随访转介及出院后延伸医疗服务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床位使用效率,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作者:王清江;杨丽;常健;赵蓉;李群;侯冷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了解上海市级医院住院一站式服务开展现状和初步成效,采用现场调研、文献研究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上海市级医院开展住院一站式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及分析.至2017年底,上海已有12所三级医院开展住院一站式服务,年服务患者合计8.04万人次,服务病种范围涵盖日间手术病种、医院重点病种、全院内外科室或所有手术科室等.市级医院结合医院服务场所条件和患者需求,因地制宜形成了3种不同管理模式,提高了床位使用效率,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并优化了临床人力配置.同时,相关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有所差异,需要加强指导和交流,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的规范开展.
作者:杨丽;王清江;常健;赵蓉;李群;侯冷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传统住院模式出入院流程复杂、手续繁琐,患者无效住院时间长,诊疗效率低下.为改善医疗服务,上海市胸科医院通过创新工作机制,设立出入院服务中心,面向胸外手术患者引入住院服务的集中式管理模式.通过出入院手续集中办理、入院检查集中完成、标本数据集中传送和信息报告集中获取等举措,优化流程,提升管理,集约整合各类住院诊疗服务.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医院床位使用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和术前等待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对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是个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娄洁琼;侯旭敏;王懿;李波;王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国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相关制度的推进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比较2011-2015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控制情况,比较分析不同药物类别的使用量、使用强度以及不同省、市、自治区的使用强度及其变化趋势.结果: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用药频度大的抗菌药物类别始终是三代头孢菌素、二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等;三代头孢菌素和二代头孢菌素年消耗量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在抗菌药物使用控制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作者:尹畅;陈江芸;闽锐;张旭东;方鹏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影响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因素.方法:使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三级公立医院患者安全文化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美国AHRQ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HSOPSC)对深圳市11所三级医院进行随机调查,共回收1 621份有效问卷;使用SPSS v22和HML v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问卷整体Cronbach's α为0.873,信度良好;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929,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著性P<0.05,变量间偏相关性非常强;分层线性模型数据分析显示,影响患者安全文化的变量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科室间合作、科室内合作、不良事件报告频率、是否为主管;主管身份与患者安全文化呈负相关.结论:分层线性模型在分析较大样本且具有嵌套结构特征的患者安全文化数据时更加精准;研究结果为医院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李婷;郝宏恕;李智民;姚乐;林辉;张曼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以1997-2017年国内学者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日间手术的文献为数据源,对日间手术研究的基本概况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图分析对国内日间手术研究的文献数量分布、被引次数、关键词、期刊以及科研机构展开学术评价.结果:2017年10月11日以“日间手术”为关键词搜索CNKI数据库,获得有效分析文献728篇,2015年开始,国内相关相关主题的发文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在《华西医学》《临床麻醉学》《中国医院》等杂志发表了数量较多的代表性论文,排名前20位的医疗机构平均发表论文11.4篇,34个非日间手术高频关键词平均出现17.9次.关键词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图研究发现,高频主题集中在麻醉技术、特定手术、质量与安全、护理、管理等多个领域.医疗质量与安全主题是当下研究者围绕日间手术展开研究的重点关注领域;腹腔镜胆囊手术与日间手术相关的研究趋于成熟,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结论:日间手术相关文献数量近年呈较快增长趋势,研究范围的广泛性逐步拓展,区域研究中心逐渐形成,该领域研究正渐进高潮.
作者:毕琪;骆华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市顺义区相关镇、村卫生院/室通过成立中医医联体,建立了一整套市、区、镇、村一体化中医医联体管理机制、专家团队的逐级下沉、基层人才的分层级培养、医技科室的一体化管理、协助基层医院开展特色专科建设等实践,有效地提高了顺义区基层社区中医服务能力,促进了顺义区中医药资源优化配置.
作者:董杰昌;刘清泉;陈豪;杨国旺;魏青;邱新萍;张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推进对于新医改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差异化医保政策能够对患者就医流向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作者在总结部分国家和地区通过差异化医保政策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内部分分级诊疗试点地区差异化医保政策进行比较,并着重分析北京市相关政策的效果及影响,从差异化医保政策的视角提出推进分级诊疗的政策建议.
作者:邓宛青;杨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中医院患者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3所公立三甲中医院患者展开中医护理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对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饮食指导、情志护理、中药调护、康复护理、养生保健、中医护理技术等6个方面;中医护理服务需求与年龄、性别、职业、住院费用承担情况、经济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化程度和自理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理能力是中医护理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理能力越好,对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就越大.结论:患者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具有个性化、多样性特点,应提倡“互联网+中医护理”,合理利用社会医疗资源,全面满足患者中医护理服务需求.
作者:王迪;方秀萍;左宜;柏亚妹;宋玉磊;朱静;钟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2008-2018年器官捐献认知研究领域发展趋势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热点及发展趋势变化,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公众器官捐献认知与意愿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CiteSpace统计分析CNKI核心数据库中该领域的346篇文献.结果:国内对器官捐献认知与意愿研究不多,新疆医科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发文量较高.“器官捐献、移植”“态度”“影响因素”“认知”“大学生”“医学生”是高频关键词,“推定同意”“遗体捐献”“登记系统”也有增加趋势.结论:国内学者器官捐献认知领域研究与西班牙、美国学者相比成果较少,研究深度不够,研究对象比较局限,从内容广度与深度距离国际研究差距较大.
作者:李雨泽;曹立波;姚宁;房慧莹;焦明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以高血压、糖尿病2种典型病种,对武汉市硚口区慢性病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探索有效的慢性病管理措施.方法:2013年、2017年分别在武汉市硚口区按年龄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2000余人,通过资料前后对照研究设计比较武汉市硚口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血压、糖尿病2种常见慢性病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后,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的一系列慢性病管理措施,武汉市硚口区社区慢性病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自报率分别由2013年的16.88%、5.79%增加到2017年的23.71%、9.94%;实际患病率分别由2013年的33.71%、8.54%变为2017年的33.54%、10.84%;控制率分别由2013年的22.22%、15.83%提高到2017年的51.09%、46.27%.结论: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以来,武汉市硚口区采取的多样化、综合性、适合社区的慢性病管理措施取得较好成效,建议继续实施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策略.
作者:张晗;熊巨洋;管文博;蒋明珠;沈晓;马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院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是助力医院发展、实现医院总体战略的有效管理方式.以北京市某大型三甲医院为例,通过分析PDCA与绩效管理流程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将PDCA引入医院绩效管理,从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及改进4个阶段开展工作的具体实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医院取得的成效,并对加强医院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有关建议.
作者:兰茜;陈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自成立以来近5年的媒体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媒体构建的医联体形象与医联体开展的实际工作具有一致性.媒体详细记录了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从区域医联体转变为专科医联体的过程;展示了医联体的主要功能;报道突出了该院呼吸、疼痛、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等优势学科的特色;引证了社会对医联体的正面评价;但对基层医院和基层患者报道不足,尚未体现出医联体建设“强基层”的效果.研究认为,医联体核心单位及成员单位加强与媒体合作、营造有利于医改的舆论氛围,对医联体建设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尹琳;王燕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构建适应并促进医院发展、满足外部监管需要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是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迫在眉睫的需求之一.中日友好医院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及落实、全过程闭环管理、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加强内控信息化建设、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威慑作用等举措强化医院内控管理,促进内控制度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分析了医院内控工作的不足,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公立医院内控工作提出推行“一把手”工程、明确牵头部门和职责、引入外部力量、培养人才、持续改进等建议.
作者:毕春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调查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对秦皇岛地区3所三级综合医院537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得分为(112.7±25.66)分,其中自身成长维度得分高,正向职业感知维度得分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绩效方案、家庭功能、满意的职业发展规划、培训和考试、自感工作压力、人格特征是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可根据其主要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制定提高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的措施.
作者:陈晓敏;彭旺;郑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在医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积极调整发展规划,自2016年起构思带组医生项目,在主诊医生负责制下衍生出独具特色的床位带组医生管理模式.分析了院科两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床位带组医生管理模式的实践举措,并就床位带组医生管理模式对于医院科学管理的积极作用展开讨论.
作者:周丹青;张戟;杨佳芳;费鸿翔;王清江;宋花花;叶红梅;宋舒婷;侯冷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在新加坡“3H”国际医疗管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提出“5H”医疗管理服务模式,注重医疗技术与质量,关注医疗服务与文化,以人为本,从细节入手,以专业医院技术服务、五星级酒店式礼仪服务、家庭式温馨服务、用心周到细节服务、和谐愉悦的诊疗环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专业治疗及优质服务.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肿瘤中心试点实施“5H”医疗管理服务模式后,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专科,就医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颜霏;汪平;姜昊声;顾倩;丁罡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通过信息化建设,在规范实名制管理、精细化管理号源、实行电子病历、推进安全用药、合理检验检查和医疗质量监管方面不断探索,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同时,突破传统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自助服务、电子地图导航服务、分时段就诊、报到排队系统及二次分诊系统、温馨提示推送服务,改善就诊体验.结果显示,信息化建设助力门诊医疗质量的监管和改进,门诊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作者:姚峥;孙雪梅;刘德海;刘琳;刘妍妍;杨军;崔晓辉;王香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抗菌药物的出现和发展对人类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抗菌药物滥用所导致的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所关注的公共卫生难题.通过文献荟萃分析方法研究国内外细菌耐药性现状,了解和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和细菌耐药性所引发的影响.
作者:赵颖波;闵锐;陈江芸;方鹏骞;叶全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通过文献分析研究国内三甲医院医疗纠纷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两轮德尔菲法筛选指标,构建一套包括患方因素、医务人员因素、疾病诊疗因素和医院管理因素4个一级指标以及35个二级指标的科学有效的医疗纠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医疗纠纷预防管理的基础.此次研究发现患方既往纠纷史、心理健康状况、医院里有无熟人、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等是医疗纠纷的影响因素.医院管理者应该重视相关管理,如进行沟通培训、重视病历质量、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等,将医疗纠纷阻拦在前端,进行有效的预防,创建良好的就医环境,维护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
作者:周益萍;刘庭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