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医疗系统质量改进的目标为“安全、有效、以患者为中心、及时、效率和公平”,其中“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首要问题和基本的要求.通过从建立学习型组织、推进教学培训、重视安全研究,鼓励患者参与及强化系统保证5个方面阐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实践情况,以期与同行探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策略,有效促进患者安全实践.
作者:李跃荣;滕苗;徐玲;赵庆华;肖明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护理工作在患者安全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患者安全不良事件非惩罚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分析发现“人为因素”与风险管理存在量化关系,通过改进风险管理方法和干预“人为因素”从而提高患者安全.有研究表明,医疗领域中护士注意力被分散的时长占工作时长的10%~25%.以往研究错误地认为被分散与医疗差错高度相关,而事实证明,差错发生的原因在本质上是同质的.以往研究认为护士配置与患者安全之间存在明显关系,而新的研究证明,不能仅仅关注护理人力资源相应配置,还应关注护理工作需要一套多学科、客观的沟通工具,并更好地给护士定位,提高护士的专业性和自主性.
作者:康简;董慕欢;杨润丽;谢微波;熊芳芳;武倩;赵庆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分析现行主流医院评审评价标准中患者安全的内容,得出患者安全已成为评价医院全面质量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通过比较部分国家和地区主流医院评审评价标准与现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有关患者安全条款的异同,明确患者安全在医院评审评价中的重要性.
作者:滕苗;吕富荣;徐玲;陈力;郑双江;吴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回顾、总结南京鼓楼医院的人文医院建设过程和患者安全工作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中国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患者安全教育的缺失、医疗整体化概念的缺乏、患者安全文化建设的忽视、非惩罚性文化推行的缓慢是目前亟待解决的4个问题.如何将医院文化建设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标的方向推进,提出提高管理者自身安全文化修养并积极推进、学习国内外患者安全推广教育经验、结合各级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患者安全工作方案、加快推进非惩罚文化建设等建议,强调终必须达成视安全为第一要务的共识,甚至以牺牲生产和效率为代价;全体员工对待患者安全工作的普遍态度,所有从业者的共同信仰、价值取向和行动目标至关重要,此即患者安全文化的精髓所在.
作者:刘志坚;孙蓉蓉;韩光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2002年WHO呼吁各成员应当重视患者安全,并于2004年成立了世界患者安全联盟,提出一系列有关患者安全的行动计划和解决方案.作者从政府支持与立法、患者安全目标、第三方机构、患者安全报告系统、医院评审评价、医疗保险、教育研究、健康信息技术、患者安全文化9个角度分析国内患者安全工作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以促进国内患者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作者:肖玲;赵庆华;滕苗;李跃荣;肖明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在试行按病种分组付费以来,医院神经内科脑缺血性疾病病组亏损严重.为了改进现有的问题,医院通过科研基金支持对该病种临床路径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制定并细化相应的临床路径并实践应用,与对照组对比,总费用得到了控制,费用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医院DRGs和临床路径管理提供了依据.
作者:魏俊丽;李阳;杜琨;蔡桂兰;韩燕飞;孙晶晶;赵冠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根据数据分析国内城市二、三级综合医院的各类重症监护病房在收治病人数及病死率等方面的数据差异,结果显示全国各地区普遍在重症病人的分级诊疗方面趋于合理化.建议可通过建立医疗联合体,以三级医院带动二级医院,在区域内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作者:裴冬梅;郭启勇;郑黎强;王毅;王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全媒体时代医院舆论危机的产生、发展及应对均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加大了医院舆论危机公关的难点.医院如何在全媒体时代下,有效地进行舆论危机公关成为全新的课题.笔者从全媒体时代医院舆论危机的特性人手,指出适合医院的舆论危机公关处理的原则,结合对舆论危机生命周期特性,从加强舆论危机管理,建立应急预案;舆论危机潜伏期,着力化解危机;舆论危机爆发期,主动发布信息;舆论危机持续期,引入第三方佐证;舆论危机消退期,重塑医院形象等方面提出全媒体时代医院舆论危机公关的策略.
作者:杜孟凯;王蕾;张国君;张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为提高医院高值耗材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医院基于HRP系统实施高值耗材条码化闭环管理,打通和HIS系统的收费接口,达到对医用高值耗材从入库到使用等环节的条码化监督以及从采购到发票核销、付款的全流程闭环追溯管理.该管理措施不仅提升了医院高值耗材物流管理效率,而且使得对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精细化,也达到了规范管理、方便临床使用的目的.
作者:王晨亮;李先锋;巩清源;许健;李劲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三级专科医院医疗考核评价体系.方法:综合运用文献检索、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方法确定评价框架和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结果:确定了包括医疗质量、工作量、工作难度、临床能力、工作态度、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的多维度医疗考核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维度、12个二级维度、26个三级维度指标体系及其相应权重.结论:医疗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关注医师工作质量和临床能力相关指标,能够为医院评聘和晋升等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侯旭敏;汪刚;吴东进;张晓丽;刘媛;范小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资培训是有效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笔者通过对新疆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的做法,介绍了集中理论授课模块、网络自学授课模块、规范教案编写模块、考试考核模块等4个教学模块的培训方式.同时分析了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提高各方认识,增强培训动力;严格准入标准,强化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组织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作者:徐培兰;王琲;王文星;董卫;孙晓莉;马国芳;金兰新;张向阳;孙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干部考核具有导向、激励和鞭策作用,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指挥棒”.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党委在对业内中层干部考核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医院中层干部量化考评体系,并着力开发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考核平台,以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对临床、医技、职能部门进行差异化考评.
作者:温静;余飞;范理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建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顺利推进医改的关键.笔者以亚当斯公平理论为视角,阐述了公平理论与医务人员薪酬激励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公立医院薪酬激励存在的总量偏低、公平性缺失、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后从政府、公立医院、医务人员3大维度提出了优化公立医院人力资源薪酬激励的路径选择.
作者:蔡滨;鞠永和;吴永仁;王静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医师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职称的晋升,在医院里扮演的角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完成了毕业后医学教育,医师大多数处于中、高级职称,进入医学继续教育阶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针对中、高级职称医师,按照岗位角色的不同进行分级培训,即初、中、高级医师多元化的专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同时配套建立完善的领导监督体系,科学的管理模式,形式丰富的培训内容,以医疗工作为本的培训模式和考核办法,为医院培养出基础知识过硬、业务技能系统、综合素质全面的医疗人才.
作者:汪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对医疗卫生专业退休人才的再就业现状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了政府、社会、个人3大因素对医疗卫生专业退休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从加强引导,营造互利共赢的和谐医疗卫生公共秩序;政策配套,健全卫生行业退休人才再就业保障工作机制;因人而异,以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培养医疗卫生专业退休人才;创新突破,搭建卫生专业技术银色人才库等方面提出了医疗卫生专业退休人才建设对策.
作者:顾璟;王丹;潘晨;徐长江;朱卫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对江苏省医学高层次人才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应凝聚共识,以国际化视野谋划医学高层次人才工作;统一思想,提升对医学高层次人才工作主要矛盾的认识;明确定位,制定符合江苏实情医学学科和人才发展战略;精准引才,提高高层次人才与江苏卫生发展匹配度;分级分类,以多元化方式培养医学高层次人才;小步快跑,建立“碎步化”职业生涯上升通道;优化考核,建立可等价化、结果导向的评价体系;多元参与,着力打造医学高层次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改革,积极打造适合医学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微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医学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张全;王晓东;朱卫华;贺丽娟;顾璟;郑逸飞;戴卉;丁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为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以“人际关系理论”为指导,构建并推行“三级质控、四级网络”质量管理体系,取得优异成效. “三级质控”包括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决策级、由各专业委员会及各职能部门组成的控制级和由科主任、护士长、科级质控员组成的执行级;“四级网络”指质控中心抽查、质控中心与各职能部门每月联合检查、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自控和药医技质控员定期互控.
作者:赵瑞萍;张兆旭;许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推进品管圈活动的工作方法,为医院运用品管圈进行质量改善提供借鉴.方法: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立阶段培训-科室实践-现场指导-阶段汇报的阶段管理模式(SMM)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阶段管理模式实现了品管圈培训与实践双管齐下,关键环节现场指导,阶段汇报量化评价,品管步骤严谨准入的科学化管理.结论:阶段管理模式的应用为品管圈每一阶段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推动了品管圈活动顺利进行及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使护理人员与管理者之间达到优沟通、畅交流、佳协作.
作者:王春娥;刘爱玲;葛建云;张伟;闫春林;陈清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在分级诊疗背景下,三级医院以医联体建设为主要手段,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是落实分级诊疗政策的积极实践,也是加强大型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作的有益尝试.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医院集团模式、重点帮扶模式、三级医疗一体模式、协作发展模式、其他业态等5种医联体模式的探索,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有效互动,为落实新疆分级诊疗工作进行了实践探索.
作者:张南;冷志伟;唐月红;唐玲;姜小明;姚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以“五全” (即全人、全家、全护、全面、全程简称五全)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居家护老服务,为迫切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维护等服务,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居家护老服务模式.方法:按楼房的单元划分,每个单元建立保健责任人、楼长及社区责任人各一位,保健责任人提供医疗保健转诊服务,楼长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社区责任人提供政策帮扶.结果:通过开展居家护老“五全”社区护理服务模式,为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搭建了平台,满足了居家老人的医疗保健需求,推动社区护理服务模式的改进,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护理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结论:居家护老“五全”社区护理服务模式,满足了居民生活和医疗服务需求,为社区规范化建设和“多元参与共建”社区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章萍;胡美红;万永红;刘颖;李荣芳;章金媛;周革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医用耗材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受到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介绍了医用耗材分类管理模式,即高值耗材“零库存”模式和低值耗材“库存低化”模式,在分析医用耗材准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医用耗材准入流程与准入评价,并从挖掘医用耗材成本缩减空间、监控高值耗材使用、跟踪同类产品使用情况3个方面介绍了医院耗材使用效益分析方法与成效.
作者:刘文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合理控制医院床位规模是卫生政策制定者和医院管理者面临的新问题,而目前国内对医院床位规模的实证研究还较少.国外在2000年之后开展了大量关于床位规模的实证研究.本文对国外关于医院床位规模的研究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从床位规模对患者安全、病种复杂程度、医院运行效率的影响,以及床位优化配置管理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为国内卫生政策制定者和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
作者:李林;刘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为更加深刻认识研究型医院概念内涵与国外研究型医院先进案例建设情况,从愿景使命、工作人员、设施设备、财务预算、历史沿革等方面介绍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中心基本情况,分析了该临床中心患者来源、医学培训、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模式,剖析了其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为国内研究型医院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李林;蒋义;曹秀堂;刘丽华;田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结合具体工作实践,认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除存在意识淡薄、医院制度缺失、执行不力、考核不严等医院内部问题外,尚存在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预算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建立、预算编制基础与医院会计核算基础相矛盾、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与医院预算管理办法不一致等制度层面的问题.建议建立适合公立医院行业特点的预算管理制度;调整医院预算编制基础,使之与会计核算基础相一致;调整医院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使之与医院预算管理办法相一致.
作者:梁新佳;陆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温州市现阶段民营医院发展现状及遇到的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法对温州市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的6所民营医院进行调查.结果:温州市6所民营医院住院人数平均减少8.79%,住院日上升2.29%,医护人员年均离职率为14%,全市民营医院床位年均增长率比公立医院少3.6%,政策环境整体上偏向民营医院.结论:温州市民营医院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下,服务效率依然较低,面临着医护人员离职率高、专科优势逐渐褪色等瓶颈问题.民营医院的良好持续发展除了其自身的努力外,也需要政府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以及民众的大力支持.
作者:杨汉喜;陈燕燕;吴淑慧;徐铭;郑云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从2009年试点推广至今阻碍重重.笔者研究了医师、医疗机构对这项政策的影响力,综合分析了多点执业政策中不同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和法律问题,从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3个角度对医师多点执业推进中的法律风险提出建议,即强制推行医师参加个人执业责任保险制度、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考核办法、完善以契约合同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
作者:吴东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临床医务人员的渴望、医学与社会的发展使医务社会工作大有前景.三甲医院救治疑难、急危重症患者以及外埠患者较多,尤其必要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当前环境下,三甲医院应将医务社会工作归口管理,创立职能统一的医务社会工作部,培养专职医务社工,大胆进行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参与临床诊疗和医院管理,营造医务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
作者:张红宇;赵国光;吴英锋;张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医务志愿服务作为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化要求日益彰显.江苏省人民医院以生物-心理社会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蔓托志愿服务模式.介绍了中美联合慈善孤残儿童蔓托志愿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流程、项目效果及创新点,探讨了专业化开展医务志愿服务的关键点,提出医务志愿者管理机制应科学化、医务志愿服务活动应项目化、医务志愿服务方式应现代化以及加强医务社会工作者对志愿服务专业指导的观点.
作者:杜丽娜;王园园;陈治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和分析,促进社区健康教育更好地开展.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参加肿瘤防治健康教育的300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展肿瘤防治健康教育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如适当调整讲座时间和长度、选择切近群众的话题;创新健康教育形式;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宣传渠道,让更多人知晓.结论:社区健康教育还应加强规范化、制度化、持续化;全社会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作者:常鹄;昌盛;付凤环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