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70例,根据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年限,将服药时间>5年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服药时间<5年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各35例.对比两组肝脏及血脂检查情况、观察组患者不同病程及年龄肝脏异常检出率.结果:观察组TG、FBG、TC、LDL-C、GGT、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55岁且病程≥7年的患者肝脏异常检出率高于年龄<55岁及病程为1~6年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及血脂水平均造成明显影响,使血脂水平升高、患者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因此,患者在服药时需按时检查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减少药物对肝脏造成的伤害.
作者:韩剑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78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MMP-9、EPO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MMP-9、E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EP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MMP-9水平,提高EPO水平,有效保护其神经功能.
作者:孙福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AM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IL-11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1.90%)与对照组(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给予rhIL-11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且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董存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对伴嗜酸粒细胞(EO)增多的血液肿瘤认识及探索治疗方法.方法:报道伴EO增多的血液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结果: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ALL/EO),有发热、骨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后死于脑出血;1例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髓系肿瘤,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心功能不全表现,予糖皮质激素后好转,之后检查染色体t(5;12)改变,予伊马替尼后病情控制;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2)伴嗜酸粒细胞增多,有贫血、感染及皮疹表现,予DA方案联合化疗.结论:伴EO增多的血液肿瘤诊断多样,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有一定难度,尽快明确诊断,做到对因治疗.
作者:孟君霞;陈杰甫;栾春来;武永强;何孜岩;张晓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终末期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托拉塞米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终末期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托拉塞米治疗,对照组给予呋塞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明显降低、腹围明显减小、尿量显著增多(P<0.01),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格检查水肿消失率和双肺淤血改善率分别为88.6%和82.9%,对照组均为4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d后,两组患者的B型利尿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下降(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对照组为3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作为一种强效利尿剂,在治疗终末期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心衰患者中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毛志勇;周华清;刘宗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莫西沙星在重症复杂性尿路感染中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亚胺培南组和莫西沙星组,分别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莫西沙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改变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定疗效,确定成本效果.结果:亚胺培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莫西沙星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均未发生改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胺培南组治疗成本平均为5 355元,莫西沙星组治疗成本为5 130元;亚胺培南组成本效果比低于莫西沙星组;亚胺培南组成本降低10%的成本效果比低于莫西沙星组.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重症复杂性尿路感染治疗中疗效显著,且治疗成本低,用药安全,优于莫西沙星,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谢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接诊的直肠前突患者28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双半环直肠下端黏膜切除术(STARR)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28例患者手术时间10~35min,平均手术时间(22.34±5.05)min;术后住院时间2~8d,平均住院时间(4.9±0.6)d;疼痛VAS评分1~7分,平均疼痛VAS评分(3.5±1.6)分;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有效率高达100.00%.结论:直肠前突患者采取双半环直肠下端黏膜切除术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手术时间短,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值得借鉴.
作者:蔡开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生理盐水静注,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胰激肽原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治疗后观察组踝肱指数、足背动脉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2.5%,与对照组的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谭贵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不同临床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Hp阳性F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予以对症治疗,研究组予以根除Hp治疗,观察两组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显著降低,其中研究组EP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对照组PD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与对照组(14.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停药后症状消失,用药安全性较高.结论:对于不同亚型FD患者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根除Hp应用于上腹痛型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黄桂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联合身痛逐淤汤治疗老年腰椎侧方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并诊断为腰椎侧方椎管狭窄症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椎间盘镜联合身痛逐淤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及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8周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联合身痛逐淤汤治疗老年腰椎侧方椎管狭窄症能够减少对于脊柱稳定性的破坏,疗效显著,优良率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余乐周;黄燕辉;袁朝勇;朱涛;莫华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艾地苯醌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5例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艾地苯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和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8 4,P=0.021 2<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在治疗后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长春西汀联合口服艾地苯醌改善慢性脑血管病效果显著,能够通过改善脑组织和脑神经组织代谢等机制保护、修复中枢神经系统,在改善慢性脑血管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高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选择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选择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张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以及1年内的病症复发率,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90d的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则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67%,远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相较于辛伐他汀,对患者血脂水平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疗效显著,病情不会反复发作,因而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作者:张士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制克氏针刀微创治疗中重度手指屈肌腱腱鞘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60例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30例和封闭组30例,分别采用改制克氏针刀治疗和封闭注射法治疗,通过患者疼痛改善评分(VAS)、屈伸活动度、弹响、绞锁、复发率5个方面,比较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封闭组总有效率为76.7%,明显低于针刀组的96.7%(P<0.05);封闭组复发率为30.0%,明显高于针刀组的3.3%(P<0.05).结论:改制克氏针刀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易被患者接受,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仲华;杨勇;唐欣荣;罗万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131碘剂量规范化治疗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观察对象来源于我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甲亢患者84例,均采用131碘治疗,按照131碘不同剂量计算方法分为两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计算方法,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剂量计算方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1.0%,低于观察组的90.5%(P<0.05);对照组甲减发生率为1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8%(P<0.05);两组治疗后甲状腺各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31碘剂量规范化治疗甲亢相较于常规剂量计算方法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文生;黄炜坤;童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导致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DsnES)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5月复查后发现被误诊,却经辅助检查确诊为DsnES的患者4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误诊分析并对症治疗,讨论其误诊原因.结果:首诊误诊为颈椎病28例,占60.87%(28/46);首诊误诊为颈肩部肌筋膜炎9例,占19.57%(9/46),误诊为斜方肌劳损:本组有9例误诊为局部肌肉劳损,占19.57%(9/46).结论:DsnES易误诊,临床中应周密考虑,尤其对长期伏案工作人员,应依据患者体征、临床症状、特异性针对实验及辅助检查(CT、X片、肌电图及MRI等)仔细判别,必要时采取特异性针对实验确诊.
作者:覃智斌;门志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地佐辛在小儿七氟醚复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择期行短小手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D1组、D2组、D3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浓度为6%的七氟醚面罩吸入,在睫毛反射消失后给予1μg/kg瑞芬太尼静脉滴注,喉罩置入,术中给予浓度为1.5%~2.5%的七氟醚吸入,同时给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开始手术操作前,D1组患儿给予地佐辛0.03mg/kg,D2组给予地佐辛0.05mg/kg,D3组给予地佐辛0.10mg/kg,对照组患儿则采用等容量生理盐水.结果:D2、D3组患儿的PAED评分、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2、D3组患儿的PAED评分、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ACU停留时间、喉罩拔除时间方面,对照组、D1组、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组患儿的PACU停留时间显著长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地佐辛0.05mg/kg和地佐辛0.10mg/kg均能让小儿七氟醚复合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降低,而地佐辛0.05mg/kg不仅能让躁动发生率降低,而且镇静强度也比较合理,不会让PACU停留时间延长.
作者:侯俊芳;邓群书;余小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给予精神科患者OEC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22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来院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2013年5月-2014年5月为对照组,2014年6月-2015年5月为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OEC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NOSIE、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质量.结果:护理后对照组的NOSIE、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EC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增强临床康复疗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稳定,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郄莹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睡眠剥夺护理干预措施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76例,随机分为睡眠干预组和一般护理组,分别采用睡眠剥夺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睡眠干预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评分均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74%)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剥夺护理干预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临床实施效果.
作者:王雪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7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37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4.5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肖莎;张小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引流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应用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置管引流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68例均一次置管成功,2例置管后第2天导管脱出,其余66例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为2~6d,未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塞及导管脱出等.结论:应用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操作简便,患者体位舒适,对置管局部刺激小,留置导管可持续引流,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减少感染机会.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管道护理,保持导管引流通畅,固定良好,防止导管阻塞、扭曲、脱落是引流成功的关键.
作者:谢月桂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袋鼠式护理影响和效果.方法:收集早产儿共300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在进行足跟采血时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袋鼠式护理,将两组早产儿的疼痛程度评分、采血时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就采血时心率而言,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血氧饱和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早产儿足跟采血的护理过程中,袋鼠式护理能够显著降低采血所导致的疼痛,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傅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CNP)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9 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8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根据常规要求实施护理,观察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各项机体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的MTL、G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术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聂建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系统化理念下行连续护理模式在心脏搭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需心脏搭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系统化理念指导下行连续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以及对疾病的知识知晓程度.结果:2组经手术后治愈率均为1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疾病的知识了解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搭桥术患者采取系统化理念下的连续护理能够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余秀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在老年胆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每组50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不良情绪与治疗依从性.结果:优质护理组SAS、SDS评分改善更佳,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完全依从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有利于缓解老年胆道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治疗依从性,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伍银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专业助产士辅助产妇分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142例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1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分娩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上由专业助产士辅导分娩,对比两组孕产妇分娩结果、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护理满意度,并采取汉密尔顿焦虑(HAMA)及抑郁(HAMD)量表评估两组产妇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达85.92%,满意率高达98.59%,均高于对照组的71.83%、88.73%,产妇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HAMA及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辅助产妇分娩具有较高临床实施价值,可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产妇心理,且护理满意率高.
作者:王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82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新生儿进行分析,其中38例低血糖新生儿为研究组,144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基础资料,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182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新生儿中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38例,其发生比例为20.88%.经研究发现38例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周期、新生儿体重、产妇妊娠期间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羊水清洁度.结论:临床上诱发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对症处理,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的发生情况.
作者:卫淑芳;魏璐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克罗米芬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以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H、T、FSH、FINS水平高于对照组,排卵率、妊娠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以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蒋海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原发性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0例在我院NICU治疗的AOP患儿,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基础上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出现呼吸暂停时给予物理刺激(弹足底、托背等).对比两组患儿在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撤机时间、停氧时间、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神经系统远期预后(NBNA评分)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在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撤机时间、用氧时间、神经系统远期预后(NBNA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BPD发生率(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原发性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疗效显著.
作者:黄丹;罗淑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与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与参照组(41例).观察组患儿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参照组患儿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成功率、新生儿开奶时间、氧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2h后动脉血气指标及氧合状况(FiO2)、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且新生儿开奶时间、氧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及氧合状况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参照组的17.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与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成功率均较高,患儿血气指标及氧合状况均明显改善,而间歇通气治疗效果更佳,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作者:郭立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析经会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组织功能的近期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的106例分娩7~8周后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将其分成两组:研究组(53例)经阴道分娩,而对照组(53例)为选择性剖宫产分娩.106例产妇均行经会阴超声检查,同时对两组阴道前庭超声盆底特征进行对比.结果:两组As、Ar、UVJ-M、Ds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在评估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方面具有较大运用价值.
作者:吴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96例,根据患儿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院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院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81.3%),治疗后NBN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期间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顺利完成治疗.结论:丹参酮ⅡA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取得显著效果,能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应用价值高.
作者:洪虹;饶兴愉;张明海;谢忠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析改良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手术麻醉的患者80例,将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使用改良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法,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麻醉用药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没有使用舒芬太尼麻醉,且丙泊酚的用量和拔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苯磺酸顺阿曲库铵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手术麻醉效果显著,麻醉药用量减少,有利于患者的苏醒和快速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文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母婴风险.方法:选取10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胰岛素联合饮食控制治疗和饮食运动治疗,比较两组孕产妇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治疗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孕产妇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孕产妇妊高征、早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多、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产妇,治疗组新生儿胎儿窘迫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分娩孕周较对照组新生儿显著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孕产妇的血糖,有效避免母婴风险,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丹;杨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免疫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92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各46例.A组行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指标[雌激素(E2)、卵泡雌激素(FSH)]、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及性功能评分.结果:术前两组CD3+、CD4+及E2、FSH水平、性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3+、CD4+、E2水平及性功能评分有所下降,FSH水平有所上升,但A组变化幅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会对患者卵巢功能、免疫功能及性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全子宫切除术影响较小.
作者:刘晓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联合评价右室心尖部(RVA)及右室中位间隔部(RVMS)起搏对儿童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植入VVI单腔起搏器的完全型房室传导阻滞(AVB)儿童患者29例,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n=16)和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组(RVMS组,n=13).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与组织多普勒成像联合评价两组儿童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后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与RVMS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频谱峰值(E峰)在RVA组明显降低(P均<0.05).TDI显示,RVA组患者左室侧壁处二尖瓣环速度峰值(E'峰)降低,舒张晚期峰值(A'峰)、E/E'及Tei指数均升高(P均<0.05).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表明,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儿童患者远期心脏舒张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彭凌云;刘安康;丁怀胜;王惠;李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期大黄辅助治疗联合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符合SAP入选标准的51例患者,联合组:早期大黄辅助联合肠内营养(EN)26例,对照组完全胃肠外营养(TNP)25例,比较不同方案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C反应蛋白(CRP)、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联合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明显少于TNP组(P<0.05).治疗10~14d后联合组CRP,APACHE-Ⅱ下降明显早于TNP组(P<0.05).联合组在治疗后7、14、21d,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NP组(P<0.05). 结论:早期大黄辅助联合EN治疗SAP能明显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周未;富晓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栓系松解术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50例确诊为脊髓栓系(Tethered cord,TC)或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患者,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脊髓栓系松解术,回顾病例资料、神经电生理监测数据与术后随访结果进行临床总结.结果:148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111例病情好转,35例稳定,2例患者病情恶化,其中1例下肢肌力减退,1例大便失禁.结论: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的监测和神经功能定位手段,可较有效辨别正常神经根与病变组织,保证神经通路完整性,有效减少医源性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金琦;陈绪贵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51例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行Ⅰ期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后Ⅱ期手术,30例行Ⅰ期标准通道PCNL术,6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感染性休克、肾动静脉瘘、大出血、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45例随访3个月~2年,40例患肾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3例患肾萎缩.结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安全、有效,需根据临床情况(患者全身情况、感染严重程度、结石大小、梗阻部位及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方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厚朴(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对D-半乳糖所致脑老化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连续给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方法,建立脑老化动物模型,用被动回避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测定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被动回避实验:脑老化组的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错误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而厚朴低、中、高剂量组的潜伏期显著长于脑老化组(P<0.05,P<0.01),中、高剂量组的错误次数显著少于脑老化组(P<0.01).(2)水迷宫实验:脑老化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而RAM低、中、高组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短于脑老化组(P<0.05,P<0.01).(3) 脑老化组脑组织 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而厚朴可显著增加小鼠脑组织 SOD、GSH-Px活性 ,降低MDA含量(P<0.01,P<0.05).结论:厚朴可显著改善脑老化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作者:高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轻型急性胰腺炎11例(73.3%),重型胰腺炎4例(26.7%).轻型急性胰腺炎中6例孕周>34周,明确诊断后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孕周较小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3例为分娩后确诊.重型急性胰腺炎中3例伴高脂血症,剖宫产术后均外科手术干预,1例28周发病胎死宫内,保守治疗后引产.围产儿死亡1例.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保障母婴健康、减少围产儿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栾雪峰;梁宝权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镜直视下单纯使用钛夹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结合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透明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及病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止血快、安全性高,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低,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开;甘信荣;罗艺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初步探讨肾损伤分子-1(KIM-1)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检测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肝硬化腹水患者62例,其中合并肝肾综合征(HRS)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 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即测定所有对象的尿KIM-1水平等,并追踪所有患者的预后.结果:(1)HRS组KIM-1、Scr、BUN及Cys C水平高于非HRS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HRS组KIM-1及 Sc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HRS组BUN及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KIM-1判断HRS的ROC 曲线下面积大于Scr、BUN和Cys C;(5)预后不良组KIM-1、Scr、BUN和Cys C水平均高于预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KIM-1判断HRS预后的ROC 曲线下面积大于Scr、BUN和Cys C.结论:尿KIM-1有助于肝硬化继发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作者:唐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和EZH2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对98例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DAPK和EZH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DAPK的阳性表达率为34.7%,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的82.6%(P<0.05);EZH2表达阳性率为52.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1.4%(P<0.05).DAPK的低表达、EZH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Ⅱ~Ⅲ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组织类型无关(P>0.05);NSCLC中DAPK与EZH2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83,P<0.05).结论:NSCLC中DAPK与EZH2呈负相关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张积广;叶明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常规中红细胞参数6项对诊断和筛查地中海贫血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经基因确诊的70例地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另选取60例非地贫的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RBC、Hb、MCH、MCV、MCHC、RDW指标,比较两组间参数的差异.结果:地贫患者RBC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MCH、MC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MCV降低更明显,β-地贫组Hb、MCH、MCV下降幅度均超过α-地贫组,而RDW、MCH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参数表现出一定特殊性,血常规作为一种廉价、广泛使用的检验手段,其红细胞参数对地贫的诊断、筛查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远真;陆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3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分析病灶的部位、密度、边界、强化方式等影像学特点.结果:33例患者共37个病灶,其中胰头16个,胰颈7个,体部3个,体尾部9个,胰尾2个,平扫多为均匀等密度影,坏死6个,伴有斑点状钙化2个,增强扫描富血供16个,乏血供19个,等密度2例.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辅助判断术前肿瘤的恶性程度.
作者:董志永;刘希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LDL-C)、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血清Hcy、UA、LDL-C、cTnI、Myo、CK-MB的含量和活性,并与心绞痛人群(心绞痛组)和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的Hcy、UA、LDL-C、cTnI、Myo、CK-MB检测值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Hcy、UA、LDL-C、cTn I、Myo、CK-MB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准确诊断AMI.
作者:韩宇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FA)婴儿和健康婴儿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46例食物过敏婴儿,设定为观察组;且选取同时期的56例健康婴儿,设定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婴儿的大便菌群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肠杆菌科计数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儿大便中的双歧杆菌与对照组比较,其计数明显降低,而肠杆菌计数显著上升(P<0.05);两组乳酸杆菌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喂养方式的食物过敏婴儿大便的肠道菌群发生一定的变化.结论:食物过敏婴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婴儿的肠道菌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喂养方式具有不同大便菌群构成,肠道正常菌群变化极有可能在食物过敏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梁燕婷;江蕙芸;刘昕;陈伟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中使用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病例都接受头部CT检查.综合分析本组患儿CT检查的结果,挖掘CT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00例患儿中,阳性异常者共84例(84.0%),痉挛型病例居多数有63例(63.0%).阳性异常者中,脑萎缩53例,蛛网膜下腔处扩大6例,脑穿通畸形1例,脑室扩大9例,脑皮质发育不良2例,脑积水7例,混合型6例.观察不同年龄组的阳性异常率,可以发现阳性异常率与患儿年龄呈反比,即随患儿年龄增长,其阳性异常率显著降低.结论: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中积极使用CT检查法,有助于寻找病因与定位病灶,为患儿后期的临床治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臧丽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水平和凝血酶原检测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乙肝患者90例,分为老年慢性重型乙肝组(A1组)33例、老年慢性乙肝组(A2组)57例.同时随机选取青年慢性乙肝患者90例,分为青年慢性重型乙肝组(B1组)31例和青年慢性乙肝组(B2组)59例.此外还选取老年组正常人群90例,称之为老年健康组(C组).采用血清速率散射法的检测方式对各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A1组、A2组、C组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损伤程度越严重,其免疫球蛋白水平越高,凝血酶原时间越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凝血酶原的水平检测能够比较客观和科学地反映老年患者的肝损伤程度,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治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惠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以PCR法检测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为标准,评价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出率.结果: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与PCR法检测mecA基因的符合率为91.67%.结论: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与PCR检测mecA基因的符合率较高,简便易行,但检测敏感性不高,特异性较弱,可作为一个筛选试验.
作者:朱兆宇;池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主因:右腰部略感不适6个月,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查体,心肺(-),腹平软,无压痛及腹肌紧张,右肾区轻度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B超检查:右肾无回声——囊肿?局限积水?CT检查:平扫右肾上盏扩张,呈花瓣样改变,其内可见多发结节状条状致密影,右肾上级亦可见部分突出肾轮廓之外椭圆形囊状病变,大小约4.3cm×6.1cm×5.5cm,壁菲薄,其内密度尚均,CT值约10Hu,底部可见结节状高密度影(图1).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右肾多发结石.右侧部分肾盏扩张(图2).静脉肾盂造影检查9h后CT扫描右肾上极病灶密度明显增高,呈上低下高不均匀高密度影.右肾扩张上盏密度轻度增高,但明显低于右肾上极病灶(图3).后诊断右肾结石伴上半肾积水,并右肾上极憩室.
作者:李保辉;张子平;王立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常见局部并发症之一,是胰腺坏死组织及胰液等积聚在胰腺周围、小网膜以及大网膜内,刺激周围结缔组织增生,逐渐形成纤维性囊壁包裹的囊肿,囊壁缺乏上皮细胞,故为假性囊肿.本文简要探讨了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方法,并详细分析了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治疗、内镜治疗三种治疗方法.
作者:孙泉;王毅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婴幼儿饮食行为问题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喂养问题,已引起医务人员和家庭的关注.本文对饮食行为问题定义、我国婴幼儿饮食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干预工具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医务人员尤其是儿保医生及家庭的有效干预和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李湘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产妇产褥期抑郁症是产后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给产妇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多于产后2周内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心境低落,如心情压抑、易怒、焦虑、失眠等情绪不稳定,严重者自感绝望、自杀或杀婴倾向.产褥期抑郁症近年来发病率国内外呈上升趋势,该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且复杂,预防较为棘手,近年来人们多利用孕妇学校做好产前健康教育,产时多给予精神关怀,产后针对产妇情况采取个体化的各种护理干预措施等,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的目的.本文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韦瑞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在多种致病因素影响下,念珠菌生态失衡而引发的一种女性外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妇女1年内发作次数≥4次称为复发性VVC(RVVC).目前国内外均尚无治疗RVVC疾病的理想方案,RVVC顽固难愈,病程迁延,复发率较高,是近年来治疗难点之一.目前临床上关于RVVC的治疗原则包括强化及维持治疗.本文对RVVC的发病因素、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对RVVC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
作者:马俊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风险的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标准治疗,但多数抗抑郁症药起效慢,不良反应出现早,导致患者自行减药或提前中断治疗等不依从行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有效的心理治疗成为抑郁症治疗领域的新趋势,可以进一步改善抑郁症的预后与结局,促进患者康复.抑郁症有效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森田疗法、人际心理治疗等,每种疗法都具有各自独特优势.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抑郁症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洪娟;吴忠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精准外科强调现代科技与传统外科的融合和优化,关注于建立低耗、高效、优质的新型外科模式和技术体系.精准外科理念代表了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的发展方向,与现代外科学教育改革相适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推动我国医学的持续创新能力.
作者:孔亚林;刘承利;刘磊;孙金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融入人体系统解剖学-脉管系统的课堂教学中,观察分析其教学效果.方法:选取两个临床专业本科班,一班施行传统教学法,一班施行综合教学法,脉管系统课程结束两班级分别进行理论和实验考试,比较分析考试结果.结果:与传统教学班比较,综合教学班理论和实验考试成绩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教学法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王薇;赵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延续护理对创伤性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创伤性截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我科室内常规创伤性截瘫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给予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全程强化护理干预对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GDM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程强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的剖宫产、妊高征、胎儿窘迫症及羊水过多比例均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新生儿黄疸、巨大儿、低血糖比例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GDM患者全程强化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任婧;刘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探究高校学生对性行为与艾滋病之间的关联认知度.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某高校1 109例学生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问卷随机发放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高校学生对性行为与艾滋病之间的关联认知度. 结果:高校大学生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概率明显高于第一次(P<0.05);通过折页、小册子等宣传材料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学生例数明显高于其他方式(P<0.05);高校不同性别学生对性病与艾滋病预防知识需求情况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校学生中,不同性别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方法需求情况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学生中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有过性行为经历,但是对于艾滋病知识了解不足,对于性行为与艾滋病之间的关联认知度不够深入.
作者:伍迎春;周振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72例CH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并采用生存质量(QOL)评价表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遵从性(94.44%)高于对照组(6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提高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家属参与式延续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一般随访,观察组患者出院后进行延续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复诊率及再次住院率、患者6min步行距离,采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效能量表(CSES)评估患者情况,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复诊率及再次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CSES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家属参与式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复诊率及再次住院率,患者身体恢复好,生活质量高,满意度高,具有较高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刘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膝过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按干预要求制备肌内效贴组(肌贴组),具有相同颜色、大小及形状的安慰贴布组(安慰组),每组30例,2组均建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以运动疗法、上下台阶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等为主.2组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时佩戴贴布,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中D、E能区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膝关节ROM明显降低(P<0.05),GMFM得分明显升高(P<0.05),且以肌贴组更明显(P<0.05).结论:肌内效贴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膝过伸,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杰;梁松;章咏华;姜琨;陈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尿失禁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住院收治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尿失禁、感染、出血、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感染、膀胱痉挛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周春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其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6 年某院上报的38 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引起ADR 在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涉及品种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为主, 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构成比高.结论:临床应加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合理用药的管理,控制滴速.
作者:肖祎云;鲁虹;史群志;刘芳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和意愿度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我国器官捐献事业发展提供有益信息.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31个县及县级市1 326例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公众对器官捐献知识有所了解,但对器官捐献的流程和高额手术费用的原因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2.61%、53.02%,其中文化程度和职业对公众的认知有较大影响;有54.37%愿意捐献器官,不同文化水平、职业和志愿工作经历在公众捐献态度中存在影响.结论:加强器官捐献知识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志愿工作,完善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有助于提升器官捐献率.
作者:朱少进;张军;崔英健;尤佳锋;薛松;徐晨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两种晨间交接班模式在满意度、交接班时间、护理质量、护士业务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方式:将我院2015年1-6月按照原交接班模式设为对照组,7-12月实施新的交接班模式设为实验组.实验组在ICU病房采用先集体交接班,再由2名护士长、教学干事或责任组长带组分别同时以双向互动模式进行床边交接班.结果:新的交接班模式在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之间的互评满意度测评方面都有所提高;交接班时间明显缩短;病区护理质量督查成绩有所提高;护士在科室层面及护理部层面组织的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均有所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的晨交接班模式提高了满意度,缩短了交接班时间,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士业务素质,值得探讨与推广.
作者:张卓娅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