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7-9572
  • 国内刊号:13-1222/R
  • 影响因子:2.04
  • 创刊:1998
  • 周期:旬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80-258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获2000-2001年度河北省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2012年20期文献
  • 体检人群中大肠腺瘤性息肉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大肠腺瘤性息肉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在体检人群中的检出率,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8年3月-2010年10月符合分析条件的2 715例全结肠镜体检者的一般资料、病理结果 、上腹部B超、生化学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大肠腺瘤性息肉组患者年龄、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腺瘤性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性息肉组NAFLD检出率(31.9%)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与大肠腺瘤性息肉相关[OR=1.73,95%CI(1.28,2.35),P=0.012];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与大肠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 NAFLD为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此类人群应作为大肠腺瘤性息肉的重点筛查对象.

    作者:陈长喜;季峰;毛玉山;杜娟;缪敏;徐益敏;张成;李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非药物治疗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药物治疗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IDH患者(IDH组)行非药物治疗改善血压,无高血压病且相同年龄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非药物治疗主要为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包括运动、合理膳食、减轻体质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及戒烟限酒等.在非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监测血压,检测血管活性物质肾上腺髓质素(ADM)、前列环素(PGI2)、血管紧张素Ⅱ(AT2)及血栓素A2(TXA2)水平.结果 治疗前,IDH组ADM、PGI2、AT2、TX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DH组在非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压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P>0.05),非药物治疗6个月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DH组ADM、PGI2、AT2、TXA2水平在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IDH患者血浆ADM、PGI2、AT2和TXA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非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压下降不明显,治疗后6个月血压明显下降.非药物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IDH患者的血浆ADM、PGI2、AT2、TXA2水平.

    作者:游斌权;邢杨波;郭航远;李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抑郁症患者的首次就诊模式选择及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模式的选择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1年1-12月就诊于我科门诊或住院的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160例,对每位确诊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将160例患者根据发病至就诊的时间分为两组,及时就诊组62例:发病≤3个月到精神科就诊;非及时就诊组98例:发病>3个月到精神科就诊.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就诊意愿、病耻感、家族史、既往史、首次就诊医院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综合医院的107例患者,以躯体症状为第一主诉者占86.9%;而首诊精神专科医院的53例患者,以躯体症状为第一主诉者占22.3%.首诊综合医院的107例患者HAMD评分为(21.4±4.8)分,首诊精神专科医院的53例患者HAMD评分为(23.2±5.1)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于不同医院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抑郁诊断的接受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多首诊于非精神科,健康知识、躯体症状、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病耻感、家族史、躯体症状、居住地、既往史等是影响患者就诊模式的主要因素.

    作者:高赛男;沈新华;徐炯炯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2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DMCI患者44例,非糖尿病脑梗死(CI)患者58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的稳定性,并检测hs-CRP和Hcy水平.结果 DMCI组hs-CRP和Hcy水平与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86.4%)与CI组(6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组和稳定性斑块组hs-CRP和Hcy水平与无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hs-CRP与稳定性斑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hs-CRP和Hcy升高相关.

    作者:张敏;李卫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住院的APE患者共102例,均经过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根据血H-FABP测定值分为两组:阳性组:H-FABP≥10 μg/L(n=26),阴性组:H-FABP<10 μg /L(n=76).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晕厥、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体检发现存在紫绀、颈静脉充盈、存在P2亢进、肝大有压痛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肺泡-动脉氧压力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右室功能指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内径、肺动脉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阳性组出现呼吸衰竭13例、休克5例,行机械通气者7例,30 d内死亡6例;H-FABP阴性组患者无一例出现休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无死亡病例.结论 H-FABP水平对于判断APE患者右室功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有助于对APE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作者:何磊;魏庆民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急性脑卒中与血浆渗透压水平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浆渗透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23例,检测其入院时的血浆渗透压,分析与血浆渗透压水平相关的多种因素以及血浆渗透压水平对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结果 急性脑卒中合并各疾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与其他疾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入院血浆渗透压水平与存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5,P<0.05);入院时血浆渗透压升高组预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1613,P=0.00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血浆渗透压测定平均值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29,P>0.05);丘脑出血患者入院血浆渗透压测定平均值与非丘脑出血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12,P>0.05);逐步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入院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2).结论 血浆渗透压的测定对于评价急性脑卒中预后及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入院时血浆渗透压水平可作为评价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之一,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可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关颖;冯立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血浆游离氨基酸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后的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浆中18种游离氨基酸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内营养(EN)后的变化.方法 入选2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15例)和EN组(12例),入选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在营养治疗前、治疗后10 d采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氨基酸谱测定仪测定其血浆游离氨基酸的水平.结果 营养治疗前,EN组和PN组患者血浆氨基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和PN组患者血浆氨基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治疗后,EN组较PN组患者血浆蛋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水平明显升高,苏氨酸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治疗后,PN组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和酪氨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EN组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能升高SPA患者血中某些游离氨基酸的水平,是治疗SAP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德强;柴虎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老年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导致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利于对临床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及降低其院内死亡率.方法 收集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治疗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778例.采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特征、既往史、影像学检查等资料,以住院30 d内死亡为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43例)和存活组(735例),并对影响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死亡组的年龄,卒中类型,既往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和脑卒中史,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Glasgow评分,鼻饲管、导尿管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脑心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共15项危险因素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及性别因素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入院时NIHSS高、鼻饲管、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并发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脑心综合征、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共11项危险因素OR值>1,为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Glasgow评分高为保护性因素[OR=0.65,95%CI(-7.26,0.82)].进一步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入院时Glasgow评分高亦为保护性因素[OR=0.32,95%CI(-6.43,0.53)].合并肺部感染[OR=6.57,95%CI(2.16,26.79)]、脑心综合征[OR=3.18,95%CI(2.07,9.55)]、消化道出血[OR=3.42,95%CI(1.98,7.86)]均为急性脑卒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内死亡有多种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为入院时Glasgow评分低、合并肺部感染、脑心综合征和消化道出血,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急性脑卒中合并症.

    作者:袁鹏;张晓婷;毕齐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密云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病情况及农村和城市发病的差异,为探讨针对女性SUI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方法 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密云地区妇幼保健网络和农村合作医疗网络,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山区和城区的乡镇,由当地的居委会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招募志愿者,以流调员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的大部分内容根据亚太地区尿控咨询委员会标准设定.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8 665份,获得有效问卷8 663份,占99.9%.调查结果 显示女性人群尿失禁(UI)患病率为34.43%(2 983/8 663),单纯性SUI患病率为20.66%(1 790/8 663),急迫性尿失禁(UUI)患病率为4.49%(389/8 663),混合性尿失禁(MUI)患病率为8.99%(779/8 663).结论 密云地区成年女性UI患病率比较高,其中以SUI为主,其他依次为MUI和UUI.

    作者:孙万卉;李爱阳;赵玉华;赵秀花;孟爱菊;朱赛楠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家庭病床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家庭病床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对浦东新区301例家庭病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家庭病床患者平均年龄(81.9±4.8)岁,与子女同住者占52.2%;以退休金为主要收入来源者占94.3%;有基本医疗保险者占96.7%; 24 h有人照顾者占81.7%.家庭病床患者主要疾病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53.8%)和糖尿病(21.6%);同时患有3~4种慢性疾病者多,均占21.6%;服药>3种者占96.7%;给药方式以口服者为主,占96.3%;患者均有听力和视力下降.家庭病床患者照顾者平均年龄(60.8±12.9)岁,家庭聘用人员占81.7%,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4.8%;接受过护理培训者占5.6%,接受过家政培训者占11.3%;全天照顾者占79.1%;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者占14.6%.结论 家庭病床患者年龄偏大,大多数生活无法自理,并患有多种疾病.开展家庭护理能够使得有照顾需求的患者获得专业健康照护服务.

    作者:凡芸;乐霞;彭幼清;季娟;汪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泰州市乡村医生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泰州市乡村医生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为政府在农村建立急救网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以问卷形式对泰州市1 120名乡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1 120名调查对象中,男655名,女465名;年龄27~64岁.仅21.2%掌握第一目击者的含义,18.8%掌握黄金4分钟,29.6%掌握心肺复苏原理,39.1%掌握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心肺复苏及止血、包扎、搬运、骨折固定四大技术掌握率分别为41.2%及41.0%、41.2%、41.0%、39.4%.近5年内未参加急救知识培训者118名(10.5%),既往培训≥2次者727名(64.9%),参加急救知识培训的时间≥1周者731名(65.2%),愿意再参加急救培训者992名(82.4%).想学的急救项目前5项分别为:心肺复苏、固定术、搬运术、包扎术、内科急症的急救.结论 乡村医生需要急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急救培训的重点是急救素质的提高、急救技能的规范和急救知识的更新.

    作者:姜俊;殷俊才;金建明;顾友祥;张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互联网平台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互联网平台应用于心肺复苏(CPR)教学的效果.方法 将昆明医学院2007、2008级临床本科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8名学生,在CPR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99名学生,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应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比较两组学生CPR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成绩,并调查学生对互联网平台在CPR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认可程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CPR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8.2±8.0)分和(78.8±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PR实际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6.2±5.0)分和(78.3±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的学生喜欢并接受互联网平台教学.结论 互联网教学平台可明显提高CPR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教学效果,并得到学生的认可,可以明显激发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作者:王刚;张笑;杨春燕;段宇珠;陈时;陈安宝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家族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合并IgG4升高一例

    家族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而对于家族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诊断明确的同时不能完全除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国内外报道则更少,临床上亦缺乏对于此类患者的诊疗经验.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家族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合并IgG4升高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苏文;吕富靖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口服大量甲硝唑致急性肝衰竭一例分析

    本文报道1例因口服大量甲硝唑致急性肝衰竭及肝性脑病病例,旨在探讨急性肝衰竭的抢救治疗,特别是对人工肝的应用进行分析.

    作者:邵臻;崔巍;刘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死亡一例分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起病凶险,由于其临床表现及体征多变且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指标,故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病死率高.本例患者于体检时发现血小板<50×109/L,外周血涂片中破碎红细胞8%及血小板直方图可见翘尾的变化,由于未及时入院治疗,致急性发作后,病情进展迅速,导致患者死亡.

    作者:董涛;吴侠;胡金琎;王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在某些特定细胞因子的作用下,CD4+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Th17细胞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在白癜风发病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减少、功能缺陷,Th17细胞数量增多,功能活跃.Th17细胞在树突细胞的协助下参与发病过程.Th17细胞主要分泌白介素17(IL-17),还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1、IL-22和IL-26等细胞因子参与白癜风发病,导致黑色素细胞生成减少,黑色素细胞萎缩、消失,终形成白癜风.

    作者:赵玉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实践研究进展

    连续性照护是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调动医院、社区和家庭等多方面力量,共同为患者提供连续、全方位的服务,保证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连续性照护作为一种基本的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显现出很多优势.本文从连续性照护的概念、核心领域及国内外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干预策略等方面阐述,并对该模式应用现状进行评价和远景展望,以期为我国脑卒中疾病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张秋实;张振香;林蓓蕾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RA患者69例(RA组),骨关节炎(OA)患者40例(OA组),健康体检者24例(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检测受检者外周血galectin-3水平.分析galectin-3与RA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RA组、OA组和NC组血清中galectin-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较OA组和NC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中病情高度活动组、病情中度活动组和病情低度活动组galectin-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高度活动组和病情中度活动组较病情低度活动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高度活动组与病情中度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galectin-3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IgA、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病程、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IgG、IgM、补体3(C3)、补体4(C4)、抗角蛋白抗体(AKA)及抗核周因子抗体(APF)等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galectin-3在RA患者外周血表达增高,在RA患者中与病情活动度相关.

    作者:满斯亮;孙琳;张霞;刘湘源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类风湿关节炎伴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血清白介素1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白介素1(IL-1)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类风湿关节炎(RA)伴发的慢性疾病性贫血(AC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无贫血组、缺铁性贫血(IDA)组及ACD 组各20例患者血清中IL- 1及Epo水平,并与3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4组受检者IL-1、Epo、血红蛋白(Hb)、血浆铁蛋白(SF)、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贫血组、对照组分别与ACD 组、IDA组比较IL-1、Epo、ESR明显降低,Hb、S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较ACD 组IL-1、SF、ESR明显降低,Ep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与ESR呈正相关(r=0.64,P<0.05);与SF呈负相关(r=-0.52,P<0.05);与ACD 组的Hb呈负相关(r=-0.41,P<0.05);与Epo无直线相关(r=-0.15,P>0.05).结论 IL-1在RA伴AC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A伴ACD患者体内Epo水平相对不足,IL-1可能与影响铁代谢和Epo的生成有关.

    作者:余丽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VonHippel-Lindau综合征三例诊治分析

    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是由VHL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突变引起的一种以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为特征,涉及多个器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外显率及多种表达方式,临床罕见.诊断需依赖影像学及眼底镜等多项检查,基因检测是其诊断的金标准.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难以根治,易复发.生物疗法有望成为未来VHL综合征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胡开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眩晕的急诊诊断思路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涉及耳鼻喉科、神经科、内科等多个领域,涵盖了如急性脑血管意外等危急重症.合理有效的问诊、查体、检查以及逻辑清晰的思维是急诊诊治眩晕的关键.

    作者:杨时鸿;覃小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复方制剂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作用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长期临床用药过程中,CAP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复方制剂在CAP中的治疗地位由于其疗效显著而逐渐被肯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复方制剂不同配比的给药方案抗菌疗效也不尽相同,本研究通过临床实验也给出了两者佳配比.

    作者:唐晓燕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布氏杆菌病药物治疗现状分析

    布氏杆菌病(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目前布病的治疗仍以抗菌治疗为根本性治疗.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总结了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各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配伍情况及辅助用药、外科治疗和传统医学在布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邹洋;冯曼玲;王非;王磊;李小丽;郑晓燕;谷俊朝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护理人员述情障碍及应对方式与消极心理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述情障碍与消极心理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特质应对问卷(TCSQ)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河南省某医院的503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述情障碍和消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心理呈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心理呈负相关(P<0.01).(2)应对方式在述情障碍和消极心理间作为中介变量的模型拟合指数分别为χ2/df=1.459,RMSEA=0.030,CFI=0.995,IFI=0.995,RFI=0.966,TCI=0.989,NEI=0.985,模型拟合良好.述情障碍和应对方式能够解释护理人员消极心理总变异的99%,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94.59%.结论 述情障碍和应对方式是影响护理人员消极心理非常重要的因素,应对方式在述情障碍对消极心理的影响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

    作者:李树雯;姚桂英;贵艳玲;张彬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社区护士专业自我概念与工作满意度及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护士专业自我概念与工作满意度及工作绩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及工作绩效量表对荆门市206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社区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得分(90.42±10.41)分,工作满意度得分(72.79±14.53)分,工作绩效得分(91.91±17.59)分,分别占其总分的75.35%、72.79%和80.62%.社区护士专业自我概念与工作满意度及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呈正相关(P<0.05).专业自我概念中沟通交流能力、满意度、领导能力和专业技能是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专业技能和沟通交流能力是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P<0.05).工作满意度中内在满意度是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护士专业自我概念越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绩效也越高.卫生管理部门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社区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和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其工作绩效.

    作者:齐玉梅;王生锋;黄行芝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基于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研究

    目的 观察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将59例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试验组予以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口服安慰剂,对照组予以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实施6个月后患者主要症状复常率、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及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结果 68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为86.76%,不耐受食物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蛋黄蛋白、虾、蟹,完成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6个月者53例,患者主要症状复常率、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等均有明显改善;试验组完全缓解4例,有效17例,无效5例,对照组完全缓解6例,有效17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578,P>0.05).结论 基于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在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中有重要意义,可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旭;周惠芬;张苏闽;叶妮;王轶;赵璟;王元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三天饮食记录法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三天饮食记录法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104例CKD患者进行3个月的营养管理后,分析三天饮食记录的执行者与不执行者饮食医嘱执行正确性及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分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04例CKD患者中,31例按要求完成了三天饮食记录,其中2例严格执行医嘱、15例基本执行医嘱、14例部分执行医嘱、无不执行或错误执行医嘱者;73例未完成三天饮食记录,其中5例严格执行医嘱、15例基本执行医嘱,38例部分执行医嘱、15例不执行或错误执行医嘱,完成三天饮食记录者的医嘱执行情况与未完成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8,P=0.006).完成三天饮食记录者SGA评分A级28例、B级3例、C级0例;未完成三天饮食记录者SGA评分A级54例、B级19例、C级0例,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88,P=0.062).结论 三天饮食记录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不明显,但有助于提高CKD患者饮食医嘱的执行力度.要想在CKD患者中普及三天饮食记录法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

    作者:吴一帆;陈富升;傅立哲;卢富华;刘旭生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