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Coopdech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双腔管)用于胸椎结核患者经胸入路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4月-2012年7月在本院择期全麻下行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术联合胸椎后路内固定术的胸椎结核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Coopdech管组(A组)和双腔管组(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单腔加强气管导管和双腔管,A组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插入Coopdech管,两组均由纤支镜确定或调整导管位置.记录麻醉前(T1)、俯卧位后双肺通气15 min(T2)、侧卧位单肺通气15 min(T3)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气道峰压增加率;改变体位后导管移位率;术后由骨科医师评价肺萎陷和术野暴露情况,由麻醉医师记录术后患者咽痛、声嘶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术中各时点PaO2、PaCO2及导管移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气道峰压增加率低于B组[(0.15±0.02)%与(0.36±0.03)%,P<0.05].(2)术中A组肺萎陷和术野暴露优17例,良3例,差0例;B组优19例,良1例,差0例,两组患者肺萎陷和术野暴露程度间无差异(P=0.626).(3)术后A组咽痛、声嘶发生率20.0%(4/20),低于B组55.0%(11/20)(χ2=5.227,P=0.022).结论 在胸椎结核经胸入路手术时,Coopdech管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且比双腔管能降低气道峰压增加率及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
作者:万海方;罗宏;汪国香;汪翼凡;曲丕盛;黄丽霞;陶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降糖、降压、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质乳剂注射液10 μg溶解在1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推注或直接入输液器小壶滴注,1次/d,疗程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及踝肱比值(ABI)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及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降低,ABI升高(P<0.05).均无死亡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出现,未发生出血倾向,未发生注射部位血管炎.结论 前列地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抗氧化作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肢血管,减轻血管损伤,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有一定的积极防治作用.
作者:刘霞;吕肖锋;高晓晓;张星光;武晋晓;赵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PCVI)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以手术方式(术式)作为分层标准,抽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本科收治的PCVI患者160例,分成4个组:A组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者,B组为股浅静脉瓣膜环缩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者,C组为股腘静脉瓣膜环缩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者,D组为腘静脉瓣膜环缩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者.采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CVIQ)评价并比较4组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主要包括下肢疼痛、体能活动、社会活动、精神心理4个维度及综合评分)、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平均随访PCVI患者(69.2±7.2)个月,术后下肢疼痛、体能活动、社会活动(除C组外)、精神心理及综合评分均达到满意标准.4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发疾病数(除了与下肢疼痛评分无回归关系外)、复发和术后并发症与远期生活质量的4个维度评分及综合评分均存在回归关系(P<0.05);职业与下肢疼痛评分、综合评分,年龄、体质指数(BMI)与体能活动评分及社会活动评分,性别与精神心理评分均存在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不同术式的PCVI患者远期生活质量间无差异;其远期生活质量与伴发疾病数、病情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并受职业、年龄、BMI、性别的影响,故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代雪娜;周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瘦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 60只SPF级健康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假手术组、糖尿病心肌梗死模型组(心肌梗死组)、糖尿病心肌梗死低剂量瘦素预处理组(低剂量组)、糖尿病心肌梗死中剂量瘦素预处理组(中剂量组)、糖尿病心肌梗死高剂量瘦素预处理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空腹取血清及心脏标本.糖尿病5组均采用高糖高脂喂养4周后加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35 mg/kg)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各组大鼠均于心肌梗死术后3 h取血清及心脏标本,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及血脂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FBG、FINS、瘦素、HOMA-IR、TNF-α、MDA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5);与糖尿病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FBG及瘦素水平均升高,心肌梗死组、高剂量组FINS及HOMA-IR升高,低剂量组、中剂量组FINS及HOMA-IR降低,心肌梗死组TNF-α、MDA水平升高,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TNF-α、MDA及HDL-C水平均升高而TG、TC、LDL-C水平降低(P<0.05);与心肌梗死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FBG、FINS、瘦素水平、HOMA-IR、TNF-α、MDA、TG、TC、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在MIRI中存在高瘦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给予一定浓度外源性瘦素预处理能够降低瘦素、HOMA-IR、TNF-α、MDA水平,以减轻由炎症、氧化应激、血脂紊乱及胰岛素抵抗所介导的损伤,从而降低糖尿病大鼠MIRI过程中的心肌损害作用.
作者:余帆;徐彤彤;佐妍;吕祥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状血管造影术(CAG)前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术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相关性及其对CIN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月心血管内科就诊并行CAG的患者250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于造影前12 h内检测NT-proBNP、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造影后第1、2、3、4、5天分别检测Scr、BUN、UA水平,根据简化的肾脏病饮食调整研究公式(MDRD公式)推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患者造影后48 h内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36例)和非CIN组(214例).结果 CIN组与非CIN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高脂血症发生率、平均动脉压(MAP)、心脏射血分数(EF)、术前12 h输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糖尿病发生率、术后48 h输液量、造影剂用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狭窄>50%较非CIN组升高(P<0.05).CIN组造影前NT-proBNP水平与造影后Scr升高幅度(造影后Scr值-造影前Scr值)呈正相关(r=0.786,P<0.05),与造影后eGFR呈负相关(r=-0.368,P=0.027);非CIN组造影前NT-proBNP水平与造影后Scr水平呈正相关(r=0.307,P<0.05),与造影前、后eGFR呈负相关(r=-0.138,P=0.044;r=-0.203,P=0.003),而与Scr升高幅度则无相关性.以造影前NT-proBNP>150 ng/L预测CIN发生率其敏感度为86.1%,特异度为59.3%,阳性预测值为26.3%,阴性预测值为96.2%;以造影前NT-proBNP>400 ng/L预测CIN发生率其敏感度为47.2%,特异度为68.7%,阳性预测值为20.2%,阴性预测值为88.6%.结论 CAG前检测NT-proBNP对术后CIN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NT-proBNP水平与CAG后CIN患者Scr升高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明珠;张金盈;沈德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p53蛋白表达与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2007年7月-2010年7月完成同步放化疗的86例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ⅢA/ⅢB)初治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病理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53蛋白表达与放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p53阳性表达率为48.8%(42/86),其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ZPS评分无关(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30例,部分缓解27例,病变稳定26例,病变进展3例,客观有效率(ORR)为66.3%(57/86),疾病控制率(DCR)为96.5%(83/86);p53阳性者ORR[54.8%(23/42)]低于p53阴性者[77.3%(34/44),P<0.05],但两组DCR[95.2%(40/42)与97.7%(43/44)]间无差异(P>0.05).86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16个月,其中p53阳性组为15个月,p53阴性组为1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1%(68/86)、39.5%(34/86)、26.7%(23/86),其中p53阳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8%(31/42)、35.7%(15/42)、21.4%(9/42),p53阴性组分别为84.1%(37/44)、43.2%(19/44)、31.8%(14/4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53阴性组生存率较p53阳性组高(χ2=4.146,P=0.042).86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个月,其中p53阳性组为12个月,p53阴性组为15个月;p53阳性组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4.8%(23/42)、28.6%(12/42)、19.0%(8/42),p53阴性组分别为68.2%(30/44)、40.9%(18/44)、31.8%(14/4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53阴性组无进展生存率较p53阳性组高(χ2=4.293,P=0.038).结论 LA-NSCLC p53阳性者放化疗后预后较差.
作者:汪宏斌;杨俊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心搏骤停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历届国际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均将心搏骤停的病因归纳为两种,即心源性心搏骤停和缺氧性心搏骤停.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淹溺死亡的根本原因来自于缺氧.淹溺发生后,如果严重的缺氧持续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淹溺者将依次发生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搏停止,死亡.因此,对淹溺者实施CPR时,有效的措施就是供氧和尽快建立循环,这与心源性心搏骤停的复苏是不同的.2010年指南对徒手CPR的顺序做了改变,即将既往的A(开放气道)、B(口对口人工呼吸)、C(人工循环)改为当前的C、A、B,但是这个顺序不适合缺氧性心搏骤停者,对溺水心搏骤停者的CPR仍然应该采取A、B、C的顺序进行[1].
作者:冯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方法 根据2012年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收集的各地呈报的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调查数据,抽取40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因素.结果 实施绩效工资后16.7%(67/402)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65.4%(263/402)提高,17.9%(72/402)没有提高;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构是否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提供良好职业发展、制定合理工资水平、提供培训机会、合理确定编制、职务晋升机会、承担重要任务、享受休假休息进入回归模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合理工资水平.结论 82.1%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绩效工资后医务人员积极性有提高,合理的工资水平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作者:刘彩玲;张丽芳;张艳春;秦江梅;吴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兰州市城关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和培训需求.方法 2012年9月以兰州市城关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情况及培训需求.结果 (1)共调查城关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261人,其中管理人员136人,业务人员125人.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总体知晓率为28.74%(1 050/3 654),其中业务人员的总体知晓率高于管理人员[36.00%(630/1 750)与22.06%(420/1 904),P<0.05];男性的知晓率高于女性[25.96%(189/728)与21.84%(639/2 926),P<0.05];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知晓率[33.43%(351/1 050)和40.28%(406/1 008)]高于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者[23.98%(47/196)和24.07%(337/1 400),P<0.05];社会学专业者知晓率[47.14%(33/70)]高于医药类专业、无专业及其他专业者[24.73%(322/1 302)和16.74%(382/2 282),P<0.05];副高级、中级、初级职称者知晓率[31.17%(48/154)、29.76%(200/672)和28.67%(289/1 008)]均高于无职称及其他者[21.55%(368/1 708)和20.54%(23/112),P<0.05];专职者知晓率高于兼职者[24.80%(316/1 274)与21.05%(498/2 366),P<0.05].(2)261人中,2010-2012年接受过健康教育方面培训的是156人(59.77%),共参加过532人次的培训,平均每人每年参加培训次数为0.68次.(3)260人(99.62%)认为有必要对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进行定期培训,希望采取的培训方式是课堂教授(73.85%,192/260),希望的培训时间是1周(40.77%,106/260);243人(93.10%)认为有必要对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或技能进行进修学习,其中60.91%(148/243)的人希望采取半脱产,55.56%(135/243)的人希望进修时间是1个月.结论 兰州市城关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对社区健康教育的总体知晓率较低,人员结构不合理,培训和进修需求很大.
作者:苏冰;贾娜娜;王晓莉;李芝兰;欧阳平;薛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是QRS-T波群形态连续变化的心室率>100次/min的室性心动过速,常转变为心室纤颤,但也可自行终止,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本例患者中,入院心电图检查及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前的动态心电图记录均提示存在心肌缺血且Q-T间期正常,窦性心动过速后出现ST段改变,心肌缺血加重,随后出现R on T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提示,心动过速伴有心肌缺血是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键因素,临床上在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同时,更要积极预防和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减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作者:董颖;郭亚涛;周奕联;马一鸣;王晋丽;卢喜烈;石亚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药源性砷角化症的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 我院于2013-05-17和2013-06-06分别收治1例药源性砷角化症患者,分析患者的发病特点、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情进展、诊断、治疗.结果 该2例药源性砷角化症患者,均为慢性皮肤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含雄黄中药,导致砷化合物中毒,继发砷角化症.均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进行驱砷治疗,效果较好,目前仍在随访过程中.结论 药源性砷角化症较少见,明确既往用药史,必要时进行尿砷检测,对明确病情有意义,及时使用二巯基丙磺酸钠驱砷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周思静;周俊生;刘胜萍;周斌;操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近30余年来,有关维生素D的生物学特性及作用等研究发展迅速,维生素D主要参与血钙调节,维持骨骼稳态.近些年逐渐认识到维生素D同样能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具有免疫调节、抗炎及抗纤维化等作用.研究表明,这些生理功能与慢性肝脏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有关.本文主要阐述维生素D与肝脏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肝脏恶性肿瘤等的相关性.
作者:刘启琳;辛桂杰;沙秀娟;王中峰;许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微小RNA(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微小RNA,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s可由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液,如血清、血浆、组织液及各类体液中,即循环miRNAs.在疾病状态下如乳腺癌,循环miRNAs表达谱发生改变,良好的稳定性及疾病相关性使得miRNAs成为肿瘤等疾病的非创伤性新型生物标志物,是肿瘤诊断与防治的研究热点.现就循环miRNAs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雅楠;邢邯英;郝玉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年龄增长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下降.准确评估老年人的躯体功能状况和认知功能情况,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今后进一步探讨延缓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减退有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老化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并对认知功能下降影响躯体功能、躯体功能减退影响认知功能的机制和表现进行阐述,为探讨老年人躯体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提供依据.
作者:刘梦姣;曾慧;王晓松;潘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家庭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负担量表(FBS),采用目的 抽样,于2011年1月-2012年3月对长沙市已确诊的住院及社区居家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照顾者(190例)进行问卷调查,统计FBS总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期痴呆家庭负担的因素.结果 19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照顾者中,185例(97.4%)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负担,其FBS总分为(26.7±9.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有无精神行为症状(PBSD)、年龄、退休金及照顾者的自觉健康状况、职业、日均照顾时间是FBS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期痴呆家庭负担较重,且具有普遍性;患者病情越严重、存在PBSD、年龄越小、退休金越少及照顾者的健康状况越差、职业为工人者、照顾时间越多,家庭负担越重.
作者:丁燕;刘杰;唐凤平;曾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诊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对老年期痴呆安全的认知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期痴呆患者84例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84例.分析患者急诊就诊原因,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主要照顾者就老年期痴呆安全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84例老年期痴呆患者急诊就诊原因:跌倒与坠床22例(26.2%),误吸和误食14例(16.7%),自伤自杀9例(10.7%),烧烫伤4例(4.8%),其他疾病35例(41.6%).主要家庭照顾者对家中物品放置[条目1和条目2回答正确率分别为97.6%(82/84)和94.0%(79/84)]、病情观察[条目11回答正确率为90.5%(76/84)]、物理约束[条目15回答正确率为89.3%(75/84)]的认知率高;而对于外出[条目3的回答正确率为27.4%(23/84)]、水温[条目7的回答正确率为23.8%(20/84)]、痴呆患者疼痛感受[条目9的回答正确率为21.4%(18/84)]的认知率低;而条目12仅有11.9%(10/84)的家庭照顾者回答正确.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家庭照顾者对老年期痴呆安全保障方面的照顾性行为得分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总分均高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且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总分高于初中文化程度者(P<0.05).照顾时间>10年的家庭照顾者对老年期痴呆安全保障方面的照顾性行为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其他照顾时间者,照顾时间<1年者协助康复得分均低于其他照顾时间者,照顾时间1~5年者协助康复得分及总分均高于照顾时间<1年者及>5~10年者(P<0.05).结论 急诊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对老年期痴呆的安全认知水平较低,故应加强其老年专科知识培训和高危行为的风险知识教育.主要家庭照顾者的文化程度及照顾时间与其对老年期痴呆的安全认知水平有关.
作者:汪德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老年期痴呆患者记忆行为问题的发生现状及照顾者的态度,为社区工作人员针对存在不同记忆行为问题的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3月在湖南省9所三级甲等医院确诊的153对老年期痴呆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修订记忆行为问题量表(RMBPC)对153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记忆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照顾者的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由老年期痴呆照顾者负责填写.比较患者不同记忆行为问题发生率及其对应的照顾者的态度间的差异.结果 在RMBPC的3个维度中,152例(99.3%)患者出现记忆相关问题,137例(89.5%)出现抑郁,136例(88.9%)出现破坏性行为,记忆相关问题发生率均高于抑郁和破坏性行为的发生率(P<0.01).照顾者在面对患者破坏性行为时的困扰强度[(1.95±1.13)分]均高于记忆相关问题、抑郁时的困扰强度[(0.91±0.76)分和(0.89±0.85)分](P<0.01).应用曲线拟合对患者出现记忆行为问题的例数与照顾者困扰强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可能存在曲线关系(Cubic三次方程曲线的R2值大,为0.278,F=229.212,P<0.05).结论 几乎所有的老年期痴呆患者会出现记忆相关问题,绝大部分患者出现了抑郁及破坏性行为,其中破坏性行为对照顾者的困扰大,值得对此群体进行特别的关注.
作者:王庆妍;蒋芬;陈三妹;唐四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一线全科医生现在感到了压力:患者对服务的要求更高了,全科医生达成服务目标变得更难了,同时服务收入有下降的趋势.另外,(英国)政府要求全科医生执行一项关于痴呆的新任务,这项任务包含4项要求:早期诊断;远程医疗;记录病情;对高危患者进行管理.这些要求将进一步增加工作量,尽管终效果尚不明确.与此同时,大部分全科医学精英工作在临床一线,有效地控制了住院费用,但在需要对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的全科医学社区服务领域影响力不够.
作者:王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干扰素α(IFN-α)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2期)、PubMed(1966年1月-2012年8月)、Embase(1974年1月-2012年8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2010年8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年1月-2012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12年8月)关于IFN-α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试验组采用IFN-α联合常规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由两名评价者单独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共计1 62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84例,对照组8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有效率[OR=1.03,95%CI(0.74,1.43)]和总生存期[HR=0.97,95%CI(0.86,1.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化疗相比,IFN-α联合化疗治疗并不能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率,也不能使患者生存受益.但上述结论尚待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马新福;王晓龙;张成武;赵久达;文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与传统禁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纳入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录入库时间到2013-05-01,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涉及行结直肠切除术后患者1 2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进食(试验组)与传统禁食(对照组)相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标准化均数差(SMD)=-1.63,95%CI(-2.61,-0.65),P<0.05]、首次排便时间[SMD=-1.31,95%CI(-2.52,-0.10),P<0.05]、术后肺感染发生率[RR=0.28,95%CI(0.13,0.59),P<0.05]、术后住院时间[加权均数差(WMD)=-1.89,95%CI(-3.51,-0.2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经口进食者术后呕吐发生率较高[RR=3.22,95%CI(1.60,6.48),P<0.05];而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RR=0.63,95%CI(0.27,1.47),P=0.29]、切口感染[RR=0.94,95%CI(0.58,1.53),P=0.80]、总并发症发生率[RR=0.71,95%CI(0.46,1.12),P=0.14]、鼻胃管重置率[RR=2.01,95%CI(0.97,4.18),P=0.06]指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与传统禁食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潜在的发表偏倚及纳入试验质量较低,期待更多设计合理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作者:曹兰玉;魏力;郭婷;王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社区康复的主要特点表现为资金投入少、服务覆盖广、康复效果好.我国部分地区在开展社区康复时,进行了社区康复上门服务的尝试,评价结果各有不同.笔者尝试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净现值法分析认为社区康复上门服务项目结果为负值,缺乏经济学意义.
作者:郑蕾;周新建;先元涛;唐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斑点追踪显像(STI)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前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1月浙江省台州医院心内科封堵治疗成功、超声二维图像质量良好的ASD患者57例为ASD组,另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者57例为对照组,利用STI对ASD患者在封堵前、封堵3个月后和对照组受检者分别测量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各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PSLS).结果 ASD组封堵前与ASD组封堵后和对照组比较,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房室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减小(P<0.05);ASD组封堵后与对照组比较,RVEDD增大,LVEDD减小(P<0.05).ASD组封堵前较ASD组封堵后和对照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游离壁中间段、游离壁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及右心室整体PSLS增大(P<0.05).以右心室游离壁心尖段PSLS预测封堵后ASD预后的佳截断值为-22.3%,敏感度为82.9%,特异度为75.0%.结论 STI可以定量评价ASD封堵前后右心室功能变化,右心室PSLS可以预测ASD治疗后预后情况.
作者:杨性安;王刚;丁晓明;朱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怀疑伴有癌性小结节(直径<2 cm)的肝硬化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7 ± 6.4)岁.所有病灶分别采用常规磁共振(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和MRDWI(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取50、400、800 s/mm2)扫描,以病理组织学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与MRDW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 本研究68例患者共检出93个直径<2 cm的肝内小结节,其中69个(74.2%)肝内小结节被病理证实为肝癌病灶,40个(58.0%)为高分化、24个(34.8%)为中分化、5个(7.2%)为低分化;另外24个(25.8%)肝内小结节被病理证实为良性病灶.常规MR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敏感度为75.4%(52/69),特异度为62.5%(15/24),准确度为72.0%(67/93);MRDWI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敏感度为88.4%(61/69),特异度为83.3%(20/24),准确度为87.1%(81/93).MRDWI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常规MR(P<0.05);根据病理分化程度进行亚组分析发现,MRDWI诊断高分化小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亦大于常规MR(P<0.05),但两者诊断中、低分化小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两位医师对常规MR和MRDWI图像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7和0.86.结论 MRDW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常规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可作为早期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首选检查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熊瑜琦;李镝;康宁;乔梁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