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7-9572
  • 国内刊号:13-1222/R
  • 影响因子:2.04
  • 创刊:1998
  • 周期:旬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80-258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获2000-2001年度河北省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2016年10期文献
  • 高血压合并胸痛患者心肌微循环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胸痛患者心肌微循环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合并胸痛患者37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量尿清蛋白水平,计算尿清蛋白和肌酐比值(ACR);采用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测定心肌血流储备( CFR),以 CFR≥2.5为正常组( n=15),<2.5为低血流储备组(n =2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检查指标,分析 CFR 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腰围、BMI、24 h 平均收缩压、24 h 平均舒张压、24 h 平均脉压、24 h 平均心率、血糖、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低血流储备组 ACR 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左心房内径(LAD)、左房室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左房室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低血流储备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高于正常组、E/ A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舒张压、充血期血流速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低血流储备组基线血流速度、收缩压、脉压、心率均高于正常组,CFR 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FR与 logACR 呈线性负相关(r =-0.511,P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ACR、LVMI 及 E/ A 对 CFR 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量蛋白尿是高血压早期患者心肌微循环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徐琢;马树人;朱颖;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唐山地区城乡血友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城乡血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差异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6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血友病患者83例。患者在就诊时填写由课题组自行设计的《唐山市血友病患者信息管理中心登记表》,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血友病类型、凝血因子水平和首次出血、诊断、治疗年龄及出血部位、关节畸形、替代治疗制品、抑制物检测;是否合并 HBV、HCV、HIV 感染。结果83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为8个月~71岁,平均为(19.4±11.2)岁;城市48例(57.8%),农村35例(42.2%);血友病 A 75例(90.4%),血友病 B 8例(9.6%);轻型13例(15.7%),中型45例(54.2%),重型25例(30.1%);出血部位:关节出血30例(36.2%),肌肉出血24例(28.9%),皮下血肿18例(21.7%),血尿7例(8.4%),牙龈出血4例(4.8%);出血类型:损伤后出血52例(62.6%),自发性出血31例(37.4%);家族史阳性率为23.0%(19/83),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为12.0%(10/83),未发现 HIV 感染病例,关节畸形发生率为60.2%(50/83);在替代治疗制品选择上,64例(77.1%)患者使用凝血因子Ⅷ(FⅧ),7例(8.4%)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12例(14.5%)使用冷沉淀或其他;仅13例(15.7%)患者进行了抑制物检测,其中6例(7.2%)呈阳性;城市与农村患者年龄、血友病类型、凝血因子水平分型、出血类型、家族史阳性率、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出血部位、关节畸形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城市患者首次出血年龄(1.3±0.2)岁,农村患者(0.9

    作者:雒建镭;谢燕燕;张嵩;杨美荣;闫振宇;陈乃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 - binding globulin,SHBG)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1月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07例。根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G0组,n =82)、2型糖尿病合并1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组(G1组,n =46)、2型糖尿病合并2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组(G2组,n =61)、2型糖尿病合并3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组(G3组,n =71)、2型糖尿病合并4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组( G4组,n =47)。收集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血清 SHBG 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结果5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组患者 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组男性患者血清 SHBG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组女性患者血清 SHBG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不同性别患者血清 SHB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 SHBG 水平与 BMI、腰围、FPG、TG、UA、空腹胰岛素、HOMA-IR呈线性负相关(P <0.05);与HDL-C呈线性正相关(P <0.05)。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 SHBG 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SHBG 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较低血清 SHBG 水平患者的患病风险较大。

    作者:邱晴;都健;杨晶;敖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关于推进临床试验数据共享的公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学文献评述的写作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循证医学临床证据检索步骤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药足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和症状困扰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和症状困扰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仅接受医院常规宣教,干预组在接受医院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再接受为期8周的中药足浴。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与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DSI)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和症状困扰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 PSQI 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干预组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及 PSQI 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及催眠药物得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干预后 PSQI 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干预后 PSQI 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 DSI 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的 DSI 总分、症状困扰程度、症状严重程度及症状发生数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症状出现频率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干预后各维度得分及 DSI 总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干预后各维度分值及 DSI 总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干预后在入睡困难、瘙痒、烦躁、性兴奋困难、肌肉痉挛、皮肤干燥、担心、焦虑、悲伤、注意力不集中和紧张的症状发生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睡困难、易醒、瘙痒、烦躁、性欲减退、性兴奋困难、皮肤干燥、担心、头晕、焦虑、悲伤、咳嗽、不安腿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足浴干预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症状困扰。

    作者:李九红;黄伶智;任小红;赵静;唐漫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及政策建议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与发展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现状等,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结果403名社区医务人员中,346名(85.9%)听说过中医“治未病”,352名(87.3%)能正确理解中医“治未病”概念,276名(68.5%)认为实施中医“治未病”有必要,136名(33.7%)对实施中医“治未病”有信心,169名(41.9%)对中医“治未病”实施现状满意。不同职称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理解程度、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及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性别、学历、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理解程度、实施信心、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性别、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实施信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晓率、概念正确理解率及必要性认识均较高,但信心持有率和满意度较低,不同情况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不同。建议有针对性开展中医“治未病”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

    作者:郭丽君;鲍勇;戴红勤;冯晋;孙炜;沈婉婉;王泽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及培训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及培训需求情况,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各随机抽取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抽中的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随机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抽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机构内部所有的非中医类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为调查对象。于2014-07-16至2014-08-16,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两种,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防保人员的基本情况、中医素养、中医药培训需求。结果非中医全科医生中医素养指数为(67.74±13.55)分,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中医药政策认知、中医临床知识认知、中医药基础理论认知4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9.09±22.61)、(46.18±35.31)、(95.92±10.80)、(72.95±27.25)分。不同学历、是否参加“北京市全科医师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工作”的全科医生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中医防保人员中医素养指数为(50.09±23.07)分,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孕产妇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儿童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3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3.80±33.75)、(44.71±29.98)、(71.22±34.60)分。不同区县性质的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96.8%(1060/1198)的全科医生和78.1%(574/735)的防保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结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较低,对培训的需求程度较高。应加强中医素养指数研究,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政策等宣传,注重中医药临床知识、中成药应用等方面培训,以提升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作者:刘钢;赵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三拗片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了解三拗片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年5—8月,选取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n =78)、山东省千佛山医院(n =64)、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n =64)、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n =73)进行治疗的稳定期 COPD 患者279例。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全球策略(2014版)》综合评估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 A、B、C、D 4组;采用中央随机方法,将各组分为观察组(XE,X 代表 A、B、C、D)和对照组(XC)。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各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三拗片,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 COPD 患者自我评估量表(CAT)评分、COPD 专用改良版生活质量量表(SGRQ-C)评分、6 min 步行距离及主要症状评分,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 CAT 评分、SGRQ-C评分、6 min 步行距离及主要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AC 组和 AE 组治疗前后 CAT 评分、SGRQ-C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 组和 BE 组治疗前后 CAT 评分、主要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C 组和 CE 组治疗前后 CAT 评分、SGRQ-C评分、6 min 步行距离、主要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 组和 DE 组治疗前后 CAT 评分、SGRQ-C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拗片治疗稳定期 COPD 的临床疗效较好,对不同分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作者:张伟;田梅;张才擎;郭忠良;何翔;孙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视角下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从临床视角出发,研究构建代谢综合征( MS)患者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专题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两轮咨询。选择我国7个行政区域的咨询专家26人,将咨询问卷以 E - mail 方式寄给专家,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打分。采用百分位数法,联合运用满分比、均数及变异系数对指标进行筛选,同时结合专家意见,经课题组集体评议后进行指标筛选结果的确认,终确定临床视角下 MS 患者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共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第一轮问卷回收率为100.00%,第二轮问卷回收率为92.31%。第一轮所有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均数为3.69~4.96,可操作性得分均数为3.15~4.69;第二轮重要性得分均数为4.21~4.95,可操作性得分均数为4.33~4.70。第一轮重要性变异系数为0.04~0.30,可操作性变异系数为0.15~0.37;第二轮重要性变异系数为0.04~0.22,可操作性变异系数为0.09~0.16。第一轮重要性、可操作性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06、0.383;第二轮分别为0.580、0.430。第一轮熟悉程度系数为0.867,判断依据系数为0.935,权威程度为0.901;第二轮熟悉程度系数为0.841,判断依据系数为0.896,权威程度为0.869。根据专家咨询结果,构建了一套由5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健康信息获取和理解能力、与医生沟通和交流能力、健康行为与技能、健康知识与意愿、自我效能。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临床视角下 MS 患者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均满足预测要求。

    作者:王春鹏;李雨;王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文版 Connor - Davidson 心理弹性量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

    目的:研究中文版 Connor - Davidson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信效度,为国内糖尿病人群心理弹性相关研究提供测评工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4所三甲医院作为调查基地。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于2014年5—9月在4所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30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个人情况问卷、中文版CD-RISC、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3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对中文版CD-RISC的各条目进行项目分析;效度检验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内部相关性分析及效标效度;信度检验包括 Cronbach′s α、重测信度及分半信度。结果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为95.0%。患者的中文版CD-RISC得分为21~95分,平均(63.66±15.17)分。低分组与高分组患者25个条目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条目得分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为0.059~0.709,呈正相关(P <0.01)。中文版CD-RISC包含5个因子,因子载荷为0.379~0.870,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5.138%。各因子得分与量表总分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59~0.917(P <0.01)。患者的 GSES 总得分为12~40分,平均(25.76±5.71)分;SSRS 总得分为19~61分,平均(40.28±8.22)分,其中客观支持维度得分(9.22±3.37)分,主观支持维度得分(23.91±5.15)分,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7.15±1.87)分。除因子5与 GSES 总得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外,其余因子均与效标得分呈正相关(P <0.05)。量表的 Cronbach′s α为0.916,重测信度为0.821,分半信度为0.863。结论中文版CD-RISC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糖尿病人群心理弹性的研究。

    作者:雷阳;张静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境障碍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的研究进展

    心境障碍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疾患,主要表现为心境和情感的改变,通常表现为持久的情感高涨或低落,其高致残率对社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甲状腺激素异常见于心境障碍患者,并且甲状腺功能异常加大了人群心境障碍的患病率。心境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甲状腺素(T4)向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转化异常,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TP)轴功能的亢进或抑制。甲状腺激素对于心境障碍患神经递质有所影响,异常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基因的调节和生化改变相关联。甲状腺抗体同样是心境障碍发病的关联因素。本文总结了心境障碍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心境障碍和甲状腺功能异常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黄立芳;尹超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科医生小词典--社区预防服务项目实施与管理

    社区预防服务项目实施的基本步骤包括社区动员、社区诊断、实施、监测与评价五个连续的阶段。其中任何步骤都离不开“社区参与”,其贯穿于社区预防服务计划的始终。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理治疗整合的取向及新趋势

    在西方国家,由于认识到每种心理疗法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整合已成为近几十年来心理治疗演变的主要现象。而在国内,在积极学习国外相关流派理论与技术的同时,本土化是现阶段国内心理治疗领域的一大主题,已有学者在尝试创建适合我国人群的心理治疗整合体系。本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梳理了共同因素、技术整合、理论整合和同化整合等国际国内心理治疗整合取向,并介绍了近年来心理治疗整合运动出现的新的取向与趋势。希望能促使国内心理咨询(治疗)师更多地关注整合取向的心理治疗,并为其更好地探求心理治疗原理、方法与技术的整合提供借鉴。

    作者:宋焕霞;朱瓒;李荐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双相抑郁的特点、危害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双相抑郁是一复发性疾病,不同情感形式的发作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职业和社会福利产生持续的破坏作用。此外,双相抑郁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因与单相抑郁不易区分,极易被误诊,对患者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抑郁症状是双相抑郁的主要特征,该阶段患者的自杀率较高,应得到重视。本文将双相抑郁的特点、危害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双相抑郁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袁铭;李素敏;王雪芹;李素霞;陆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科医生小词典--健康管理者

    健康管理者(health manager)是随着“守门人”角色发展而来。随着全科医学服务理念的发展,家庭医学服务的深入,医生与居民之间的健康服务工作由原来的“以医疗为主”更多地转向“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服务内涵,服务对象也从“单个”更多地转向“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医生与居民的关系也进一步融洽,家庭医生会更多地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考虑处理双方的事情,双方的利益也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服务对象的健康水平提高,疾病减少,医疗费用支付也减少,家庭医生的收入也提高,所以家庭医生需要对服务对象进行一个“有计划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了“健康管理”的理念,家庭医生也成为了服务对象个人及家庭的“健康管理者”。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以手机短信进行慢性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和自身健康的管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方便、快捷、可靠的信息传播形式,在我国居民健康教育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本研究在分析我国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慢性病健康教育的背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手机短信作为慢性病健康教育形式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作者:杨林;孙晓明;娄继权;严惟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因地制宜地发展医养结合提供依据,终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方法在重庆市选取渝中区、九龙坡区、江北区、巴南区4个主城区;按照地理位置在各区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5个街道、3个乡镇;在各街道/乡镇中随机选取2个居民区;在每个居民区中随机选取老年人20~30例,共420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于2015年7—8月,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医养结合需求情况。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2%。结果400例老年人中,有212例有医养结合需求,医养结合需求率为53.0%。不同子女数、退休前职业、养老保险类型、医疗保险类型、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疾病负担情况、医养结合子女支持度、医养结合支付意愿的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健康状况关心情况、当前养老满意度的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子女数、自评健康状况、医养结合子女支持度及医养结合支付意愿是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较低,医养结合支付意愿水平较低,子女数、自评健康状况、医养结合子女支持度及医养结合支付意愿是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医养结合宣传教育工作,转变传统养老理念,提高老年人的购买力,并逐步试点推广。

    作者:李秀明;冯泽永;成秋娴;王霞;冯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受益归属分析

    目的:分析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受益归属,以了解孕期保健服务的受益人群和受益程度。方法于2010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分娩后42 d ~6个月的妇女2021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孕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以其中问卷填写有效的19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利用需要比、集中指数及 Kakwani 指数对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进行受益归属分析。结果孕产妇的孕早期保健服务建卡率为49.8%(968/1945),孕中、晚期填卡率分别为50.3%(978/1945)、49.8%(968/1945)。孕早、中、晚期,城乡及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以城市孕产妇为标准人群,农村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需要比为0.71~0.87;以25~29岁孕产妇为标准人群,≤24岁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需要比为0.74~0.88,30~34岁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需要比为0.93~1.04,≥35岁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需要比为0.71~0.90;以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孕产妇为标准人群,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需要比为0.29~0.76,初中文化程度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需要比为0.74~0.8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需要比为1.03~1.17;不同家庭年收入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集中指数均为正值,Kakwani 指数均为负值。结论目前的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处于中等水平,孕早期建卡率和孕中、晚期填卡率较低。城市、25~34岁、文化程度较高及家庭年收入较低孕产妇的孕期保健服务受益程度较高。

    作者:刘田丽;徐东;崔楠;张慧;于贞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