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150/R
  • 国内刊号:11-2150/R
  • 影响因子:1.65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
  • 全年订价:5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编辑规范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4年6期文献
  • 应用基准剂量法探讨砷、镉接触人群肾功能损害危险性评价

    目的研究砷接触人群肾功能损害情况,探讨镉在砷接触人群肾功能损害方面与砷的联合作用.方法以贵州省地方病办公室1991年3月确诊并经1997年3月和2001年3月临床复查的122例砷中毒患者为本次调查对象,无砷污染区居民123名作为对照.以尿砷、尿镉作为接触标志物,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白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作为砷、镉致肾小管和肾小球损害的效应标志物.同时分别计算尿砷、尿镉的基准剂量(BMD)及其下限值(BMDL).结果接触组的接触指标和效应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尿砷、尿镉水平与Uβ2-MG、尿白蛋白、UNAG水平间均为正相关,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砷、镉联合毒性比单独砷或镉同等剂量下的毒性更大.尿砷的BMD和BMDL值 (以肌酐含量计) 分别为121.91~171.88 μg/ g和102.11~144.44 μg/g;尿镉的BMD和BMDL值 (以肌酐含量计) 分别为1.05~1.48 μg/g和0.88~1.24 μg/g.结论砷、镉联合毒性剂量明显低于单一毒性剂量,镉可能增强了砷在长期砷接触人群中对肾脏的损伤作用;运用BMD方法计算砷接触人群肾功能损伤尿砷、尿镉的BMD和BMDL值,尿砷、尿镉的BMDL值分别为以肌酐含量计102.11 μg/g、0.88 μg/g.

    作者:洪峰;金泰廙;张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F1 代仔鼠睾丸损害的可逆性恢复特性

    目的研究和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F1代仔鼠睾丸损害是否具有可逆性恢复的特性.方法在宫内暴露和哺乳期(妊娠1 d至仔鼠出生21 d),每日每kg体重0、50、250和500 mg DBP灌胃染毒孕鼠(每组10只),从解剖学、病理学等角度观察DBP对不同发育阶段(出生14、21和70 d)F1代雄性大鼠的睾丸损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虽然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睾丸重量及系数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相比较,250、500 mg/L组出生14 d大鼠生精上皮变薄,Sertoli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分别减少至对照组的84%和86%),并出现空泡样改变;出生21 d 时,Sertoli细胞数量和形态基本恢复正常,但有少量生精细胞脱落;至出生70 d时,个别大鼠睾丸出现曲细精管变性、生精上皮萎缩等不可逆性损害. 结论 DBP宫内暴露和哺乳期染毒可损害F1代大鼠睾丸Sertili细胞,但随着仔鼠的发育,DBP致Sertoli细胞损害作用具有部分可逆性恢复的特性.

    作者:张蕴晖;蒋学之;陈秉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叶酸配伍大豆异黄酮对大鼠神经管畸形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叶酸配伍大豆异黄酮对神经管畸形孕鼠体内过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案来观察叶酸和大豆异黄酮在不同的配伍干预下对环磷酰胺致神经管畸形(脑膨出为主)的孕鼠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及其酶以及一些与抗氧化相关元素水平的影响.将100只鼠龄2.5~3个月的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配伍干预组和单独干预组.孕20 d时,处理孕鼠并进行血中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元素硒、锰、铁抗氧化相关指标的检测;剖腹取出胎鼠,统计其畸形发生率.结果叶酸配伍大豆异黄酮的交互作用对血中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元素硒、锰、铁等抗氧化相关指标的水平均产生了影响,且两者之间的配伍关系对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随配伍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研究结果显示,叶酸0.7 mg/kg配伍大豆异黄酮160 mg/kg的干预效果佳;与叶酸或大豆异黄酮的2倍剂量(叶酸1.4 mg/kg、大豆异黄酮320 mg/kg)进行单独干预比较,结果显示配伍干预效果要优于单独干预效果.结论叶酸是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大豆异黄酮加强了体内抗氧化能力,有可能增强叶酸的保护作用而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下降,而增强效果的发挥依赖于佳配伍的选择.

    作者:肖荣;梁江;李秀花;赵海峰;牛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细胞周期蛋白D1在石英致人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在石英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恶性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与基因导入的方法将表达正义和反义细胞周期蛋白D1 RNA的pXJ41-细胞周期蛋白D1导入石英恶性转化HELF细胞中.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表达情况,分析细胞周期蛋白D1导入前后细胞生长速度、倍增时间、细胞周期分布、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的改变.结果石英诱导HELF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过表达,反义细胞周期蛋白D1 RNA可抑制石英恶性转化细胞的生长增殖.与石英恶性转化细胞相比,反义pXJ41-细胞周期蛋白D1转染细胞培养至第8天时,生长速率下降58.69%,倍增时间从21.0 h延长到31.4 h,G1期细胞比例从45.1%增加到52.7%,S期细胞比例由40.3%下降到33.1%,克隆形成率显著下降,克隆明显变小. 结论细胞周期蛋白D1的异常表达与石英恶性转化细胞有密切的关系,高水平表达的细胞周期蛋白D1对维持恶性转化细胞的恶性性状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闫克夏;刘秉慈;史香林;尤宝荣;徐茗;康宁;赵超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低剂量铅对海马神经元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剂量铅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孕18 d Wistar大鼠麻醉后剖腹取出胎鼠,建立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与不同剂量的氯化铅(PbCl2)共孵育后,应用免疫印迹法技术检测培养第1至7天海马神经元NCAM的表达.结果正常条件下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第1天NCAM的表达极其微弱,积分吸光度值为14,NCAM表达的高峰时间在培养第3~5天,积分吸光度值为2 542~2 580;随培养时间的延长,NCAM表达逐渐降低.在铅的作用下,NCAM的表达在培养早期(第2~4天)受到抑制,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时间延长,抑制程度逐渐减弱;培养至第5天,铅的抑制作用消失,10-2、10-3及10-4 mmol/L PbCl2剂量组NCAM的表达甚至超出了对照组;此后,所有组的NCAM表达出现下降趋势,铅对NCAM表达的抑制又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低剂量铅暴露显著抑制了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NCAM的表达,并造成了海马神经元NCAM表达时程上的延迟.

    作者:胡前胜;任铁玲;傅洪军;董胜璋;陈学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玉米赤霉烯酮调节细胞色素P450 3A4转录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真菌性雌激素玉米赤霉烯酮(ZEA)是否能通过活化人甾体激素和外源化学物受体(SXR)诱导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的转录表达.方法在人肝肿瘤细胞株细胞中,用瞬时共转染报告基因试验即共转染含人SXR序列质粒和含CYP3A4外源化学物反应元件的报告基因质粒来检测ZEA对SXR介导的CYP3A4的转录调节作用. 结果 ZEA能通过活化SXR诱导CYP3A4的转录表达,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在剂量-效应关系研究中,ZEA浓度分别为0.01、0.10、1.00和10.00 μmol/L时,其诱导倍数分别为0.1%二甲基亚砜处理细胞的(1.50±0.21)倍、(1.66±0.27)倍、(3.04±0.82)倍和(3.96±1.16)倍.在时间-效应关系研究中,1.00和10.00 μmol/L的ZEA处理细胞48 h后,诱导能力分别为0.1%二甲基亚砜处理细胞的(3.69±1.34)倍和(5.18±1.50)倍.在浓度为10 μmol/L,处理时间为48 h时诱导能力大,为用0.1%二甲基亚砜处理细胞的(5.18±1.50)倍. 结论 ZEA能通过活化SXR诱导CYP3A4的转录表达.ZEA对CYP3A4的诱导可能影响其他CYP3A4底物,尤其是药物在体内的代谢.

    作者:孙剑寒;祝慧娟;郑一凡;朱心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双酚A雄性生殖毒性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双酚A对雄性动物生殖机能的影响.方法将双酚A混入饲料(0、1和5 g/kg)连续饲喂成年32只SD大鼠14 d,放免法测定睾酮和雌二醇并进行右睾组织形态分析;对原代培养的支持细胞染毒(0、 10-7、10-6、10-5、10-4 mol/L).结果 5 g/kg的双酚A组的右睾平均重量1.53 g显著低于对照组1.62 g ,但1 g/kg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形态观察发现,2个双酚A组中的曲细精管基底膜均与生精细胞分离;部分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发生核固缩和空泡变性;同时,双酚A处理使黏附于支持细胞的生精细胞平均数量由对照组的7.94个分别减少为4.13和3.04个.此外,双酚A在体内外实验中均抑制睾丸支持细胞的波形蛋白表达,阻碍细胞骨架和胞间联结的形成,使支持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形态变得异常细长.但双酚A对血清雌二醇和睾酮浓度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酚A可能通过破坏支持细胞骨架和改变支持细胞形态而损害雄性生殖功能.

    作者:邓茂先;吴德生;陈祥贵;张立实;徐培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牙科手机消毒与灭菌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目前口腔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口腔门诊中使用的牙科手机种类、消毒与灭菌处理方法及消毒与灭菌效果.方法 2000~2001年随机抽取同一城市中口腔专科医院、具有口腔门诊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各10所,调查医院口腔门诊中正在使用的所有牙科手机的类型及消毒与灭菌处理方式.随机抽取医院口腔门诊中1个诊室内使用后污染的牙科手机,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细菌菌落总数检测,通过活菌培养计数,观察细菌污染情况;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间接判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存在的可能性;通过对消毒与灭菌处理后牙科手机的无菌检测,判断灭菌效果.结果使用无防回吸牙科手机占临床使用牙科手机比例的94.1%(959/1 019),有防回吸功能的牙科手机占5.9%(60/1 019).采用消毒剂擦拭消毒法处理临床使用后牙科手机的比例为62.9%(214/340),其中26.17%无菌检测阴性;采用消毒剂浸泡法的比例为10.0%(34/340),其中55.88%无菌检测阴性;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的比例为27.1%(92/340),其中80.43%无菌检测阴性.使用后牙科手机均存在细菌污染,HBsAg抗原性检测阳性率为1.67%.结论应取代无防回吸功能的牙科手机或使用有防回吸功能的综合治疗台;必须灭菌处理临床使用后污染的牙科手机;应提高口腔医务工作者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并规范灭菌操作方法.

    作者:邓小虹;孙正;苏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微囊藻毒素-LR特异性RNA配基体外筛选探讨

    目的利用大容量寡核苷酸库筛选富集具有分子识别、能与微囊藻毒素-LR特异结合的RNA配基. 方法将一段中间为40个随机核苷酸排列、两端为恒定区域的DNA库转录成RNA随机库,然后将RNA随机库与共价结合在琼脂糖上的微囊藻毒素-LR反应、洗脱、收集能与靶分子特异结合的微量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如此重复,经13轮筛选富集,再对筛选核酸配基克隆、测序,进一步比较各克隆RNA配基的亲和性.结果能与靶分子特异结合的微量RNA经过每轮筛选逐步增加,到第11~13轮进入平台期;60个克隆产物中有38个成功测定序列和分析,将其分成3组5对,所有克隆序列中未发现组间共有保守序列.选择有代表性的克隆RNA配基,比较其对靶分子的亲和力,克隆RNA配基:MC1、MC25、MC17和MC32对靶分子微囊藻毒素-LR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他们与不同浓度系列的靶分子反应,经数学模型外推克隆MC1、MC25、MC17和MC32 RNA配基以及RNA随机库对微囊藻毒素-LR的解离常数值分别为8.4、4.6、5.7、9.1和>25.6 μmol/L,其中MC25检测微囊藻毒素-LR低下限至少可达0.5 μmol/L.结论从大容量RNA随机库中分离富集到一类能够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微囊藻毒素-LR的配基,为研究与检测环境中藻类毒素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作者:谷康定;Michael Famulok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维生素D3受体(VDR)阳性和阴性的肝癌细胞株Hep-G2和HCC-T细胞,培养时添加100、10 和1 nmol/L EB1089,分别作用2、4和6 d后,用四唑蓝比色实验(MTT)、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VDR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和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EB1089对VDR mRNA表达阳性的Hep-G2细胞的抑制率为17.5%~72.1%,对VDR mRNA表达阴性的HCC-T细胞没有抑制作用; 电镜结果显示EB1089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凋亡细胞的百分比为21.4%,并可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结论 EB1089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可通过VDR受体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并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

    作者:骆文静;陈景元;徐文;赵芳;陈耀明;沈学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铜对Caco-2细胞单层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铜对Caco-2细胞单层细胞间通透性、P-糖蛋白(P-gp)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通过测定铜暴露后细胞单层的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来反映通透性的改变;通过免疫荧光和荧光染色观察铜对紧密连接蛋白ZO-1和F微丝的影响;通过测定细胞单层对罗丹明-123的跨膜转运和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来反映P-糖蛋白活性的改变.结果细胞单层顶面铜暴露(30~100 μmol/L,Hanks 缓冲溶液,0~3 h)可导致TEER值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同时伴随着F微丝的解聚,但对紧密连接蛋白ZO-1无显著影响;在不影响细胞活性和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剂量下,顶面铜暴露(300 μmol/L,完全培养基,24 h)后细胞单层对罗丹明-123的表观通透系数(Papp)BL→AP从对照组的(7.37±0.20)10-6cm/s降低为(6.43±0.27)×10-6 cm/s, PappAP→BL从对照组(1.23±0.05)×10-7cm/s 增加为(3.41±0.08)×10-7cm/s,同时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量从对照组的每膜(0.31±0.01) nmol增加为每膜(0.50±0.03) nmol.结论铜可显著增加Caco-2细胞单层的通透性和抑制P-gp的活性,从而推测可能影响肠道上皮细胞的正常屏障功能.

    作者:刘志伟;陈佳琳;陈秉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性敌百虫中毒与氧化应激及自由基损伤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敌百虫中毒与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用分光光度分析法检测了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抢救的82例急性敌百虫中毒者和92例健康成人志愿者的血浆维生素C、维生素E、红细胞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中毒组的维生素C为(37.35±9.98) μmol/L,维生素E为(16.57±4.54) μmol/L,SOD为(1 785±154) U/g Hb,AChE为(213.1±57.6) U/g Hb,志愿组的维生素C为(55.34±15.98) μmol/L,维生素E为(25.66±7.24) μmol/L,SOD为(2 124±185) U/g Hb,AChE为(305.3±83.6) U/g Hb,中毒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志愿组;中毒组的LPO为(35.20±5.29) nmol/g Hb,显著高于志愿组的(27.87±4.66) nmol/g Hb.控制年龄的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毒组的AChE值与LPO值呈负相关,与维生素C、维生素E和SOD值呈正相关.结论急性敌百虫中毒者体内存在着严重的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

    作者:芮凤;周君富;邵剑民;张雪英;何娟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饮用未煮熟豆浆引起63名学生食物中毒

    2002年11月,肇庆市第九、十三小学发生了因饮用未煮熟豆浆引起学生食物中毒事件.1.中毒患者情况调查:27日上午约9时30分,两校学生食用了肇庆市某配餐中心提供的课间餐后30~60 min,部分学生陆续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于是立即送院治疗.

    作者:孔秀珍;余涛;倪镇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番茄红素对小鼠S-180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近年来,番茄红素的抗肿瘤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些癌症发病的危险性与番茄或其制品摄入量以及血中番茄红素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潘洪志;石刚;那立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突发性疫情对居民心理行为的影响

    为研究突发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爆发流行时不同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我们于2003年5月底,对普通居民和被隔离者开展了心理行为调查.

    作者:田向阳;王星火;李玉青;宋明学;王东;石建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变色酸法测定食用酒精中甲醛含量

    国家卫生标准中对酒精(乙醇)中醛类含量规定<0.001%.我们选用变色酸法测定食用酒精中甲醛含量,建立了一种简便、准确的分析方法.

    作者:黄显屏;邓代征;付达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载银硅硼酸盐玻璃材料抗菌实验

    我们参照有关标准,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和热化学方法,在多次实验基础上,研究了载银B2O3-SiO2-Na2O抗菌玻璃材料的抗菌性能.

    作者:徐瑛;程金树;李曦;高德强;刘小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污染区人群耵聍和乳汁中多氯联苯负荷水平的研究

    多氯联苯(PCB)是公认的全球性污染物.近年来,从其众多的异构体中分离出毒性更高、致畸和致癌作用更强的类二NFDAB英PCB后,人们对其污染的深入研究给予了新的关注.我们通过对我国大废旧电器拆解主要集散地人群耵聍和乳汁中PCB的调查,以期反映该地区人群体内PCB蓄积和近期负荷水平.

    作者:俞苏霞;蒋世熙;吴南翔;郑名友;柴剑荣;张幸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关于一起由食醋中游离矿酸检验结果引起纠纷的思考

    2000年9月20日,我们对从新沂市3家超市采来的22份调味品进行卫生学检验.结果有6份样品不合格,其中从某一超市采来的某集团公司生产的某著名品牌食用醋检出游离矿酸(碱性麝香草酚蓝试纸法).

    作者:王开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中硒含量

    全血硒与膳食硒摄入量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硒营养状况的指标[1].目前测定硒的方法较多,荧光法是经典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繁琐费时[2];催化光度法和极谱法的稳定性较差[3,4];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又存在硒的挥发损失[5];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点,手工操作是其缺点[6].我们采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中硒,对测试条件进行研究,并采用回流三角烧瓶消化样品,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丽萍;张艾华;和彦苓;刘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口腔器械灭菌与控制医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获得的感染.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医院感染的定义为:凡是患者因住院、陪诊(护)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疗、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示症状的微生物性疾病,无论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属于医院感染.发生医院感染,对医者来说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对患者来讲,可进一步造成其身体伤害,甚至死亡,且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

    作者:邓小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北京市卖淫妇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因素分析

    依照<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2003年4~10月,北京市对568名卖淫妇女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桂英;贺雄;刘海林;孙伟东;边新玲;朱林;张震;王联君;王晨;赵伟;张泽生;杨元志;王志荣;高桂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完全数据处理方法--多重填充

    在多数流行病学或其他公共卫生调查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完全数据,调查对象拒绝参加、调查对象对某些调查项目无应答或在长期随访调查研究中,由于调查对象失访等均可产生不完全数据.

    作者:周艺彪;姜庆五;赵根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救援中的个体防护

    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为保护现场人员免受化学、生物与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应配备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在各个部门进行有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中,关于配备个体防护装备有些特殊因素需要考虑.

    作者:孙承业;姚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隐匿式急性四亚甲基二砜四胺中毒误诊病例分析

    患者,男,27岁,农村小商贩.患者因头晕、恶心、呕吐、抽搐、昏迷2 h,于1999年2月26日下午5时首诊于某县医院.据其妻提供病史,患者住家约20 m2,采用煤炉取暖.当日下午5时,患者回家后与其妻在炉旁吃水饺,约10 min后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随即不省人事,伴抽搐,10 min左右发作1次,无大小便失禁.

    作者:林瑞存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