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150/R
  • 国内刊号:11-2150/R
  • 影响因子:1.65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
  • 全年订价:5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编辑规范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6年5期文献
  • 常州地区食盐加碘对人群甲状腺疾病谱的影响评估

    目的 以碘缺乏纠正状况和住院甲状腺疾病谱的变化对全民食盐加碘有关影响作出评估.方法 对人群作碘营养状况与甲状腺肿调查,甲状腺疾病住院病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结果 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5%以上.社区居民甲状腺疾病年住院率暂时性上升高达54.5/10万,住院甲状腺疾病占总疾病比重亦呈暂时性上升,女性和≥40岁组是受影响的主要人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占甲状腺疾病的比例由平均13.6%增加到34.7%.结论 全民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的同时其他影响客观存在,碘缺乏的纠正所产生的效益远远超过其他影响的损失.

    作者:吴民义;张庆兰;王培桦;邹永根;朱仕英;冷瑞珍;谢伟英;赵金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维生素C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的单个核细胞凋亡及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维生素C(vitamin C,VC)预处理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PBMC)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和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不同剂量VC预处理后,DON对HPBMC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影响的变化,同时观察VC预处理对DON引起的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 FCM检测结果表明,终浓度为2000μg/L的DON可诱导体外培养的HPBMC凋亡,其凋亡率为(28.82±1.67)%,25 μmol/L VC预处理可明显抑制DON诱导的体外培养HPBMC凋亡(22.39±1.05)%,P<0.05,而100 μmol/L VC预处理则可明显增高DON诱导的HPBMC凋亡(36.07±2.92)%,P<0.05.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25 μmol/L VC预处理可明显降低DON诱导的HPBMC Bax和caspase-3蛋白高表达,同时使DON抑制的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100 μmol/L VC预处理可明显促进DON诱导的Bax和Caspase-3蛋白的高表达,但对DON抑制的Bcl-2表达无明显影响.不同剂量VC(25 μmol/L和100 μmol/L)预处理均可降低DON对HPBMC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但不同剂量VC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25μmol/L VC预处理可一定程度地抑制DON诱导的HPBMC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而100 μmol/L VC则促进DON诱导的HPBMC凋亡.不同剂量VC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DON对HPBMC的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周炳娟;李月红;张祥宏;邢凌霄;严霞;王俊灵;刘静;邢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每日或间歇性大剂量补充硫酸亚铁对大鼠骨髓造血机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大剂量补充硫酸亚铁对大鼠骨髓造血机能的影响.方法 刚断乳的雌性Wistar大鼠,用铁缺乏饲料喂养至血红蛋白低于100 g/L.按血红蛋白含量和体重分为铁缺乏对照组、每日小剂量补铁组、每周1次小剂量补铁组、每日大剂量补铁组和每周1次大剂量补铁组.补充期12周.实验结束时,取股骨骨髓,涂片染色,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和骨髓可染色铁的状况.结果 对照组大鼠骨髓细胞外可染色铁减少或缺失十分明显,细胞内铁主要以0型铁颗粒幼红细胞为主.各补充组大鼠骨髓中幼红细胞增生较明显,细胞外铁多数为3型以上,铁粒幼细胞的比例超过30%.从骨髓细胞增生分级看,所有大鼠骨髓细胞增生程度表现为增生活跃或增生明显活跃,属于正常骨髓的表现形式,没有其他诸如白血病等的表现.结论 4种补充方式大鼠的铁营养状况均得到显著改善;每日大剂量补充或每周1次大剂量补充3个月,并未发现有损骨髓的造血机能.

    作者:杨青俊;赖建强;孟晶;邢宝利;刘辉;荫士安;赵显峰;徐青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广东省人免疫缺陷病毒1亚型基因序列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广东省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亚型的基因序列特征.方法 2002年采集100份HIV-1感染者的外周静脉抗凝血,分离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包膜蛋白(ENV)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及邻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所得序列用GCG软件包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 经过离散率计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后证实,其PCR扩增阳性的75份样品中,44份(58.7%)为重组毒株CRF01-AE(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 01-AE),27份(36%)为CRF-BC,4份为泰国B'亚型(5.3%).结论 广东省HIV-1以CRF01-AE和CRF-BC为主,也存在泰国B'亚型.目前我省境内有多种亚型存在,流行趋势日益严峻.加强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以及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是今后面临的重要任务.

    作者:万卓越;邢辉;李杰;王玉;刁丽梅;马鹏飞;林鹏;姜树林;邵一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北京市海淀区33所大学新生的结核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群的结核菌素阳性率及卡介苗接种状况,为高等院校防治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至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33所大学新生进行标准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胸部X线检查、人口学、社会学,结核感染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海淀区大学新生的总卡痕率为72.21%(75 992/105 239),城市学生的卡痕率(75.84%,57 602/75 948)普遍高于农村学生(62.78%,18 390/29 291),不同年龄学生的卡痕率基本接近,不同地区学生的卡痕率分布不一致.新生的结核菌素阳性率为51.99%(54 719/105 239),强阳性率为14.63%(15 396/105 239),城市学生的结核菌素阳性率和强阳性率(54.81%,41 628/75 948和15.37%,11 675/75 948)显著高于农村学生(44.69%,13 091/29 291和12.70%,3 721/29 291).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学生的结核菌素阳性率分布不一致,东北地区高(72.10%,7 746/10 744),中南地区低(41.50%,6 560/15 808).有卡痕学生的结核菌素阳性率(62.49%,47 489/75 992)高于无卡痕学生(24.72%,7 230/29 247),有结核病接触史学生的结核菌素阳性率(60.75%)和显著高于无结核病接触史组(51.96%).结论 大学生是结核病易感人群,应强调对大学生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及时给予治疗,有效控制结核病在大学生中的暴发和流行.

    作者:郭建丽;徐勤;刘玉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5年吉林省野型麻疹病毒的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吉林省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型别,探讨控制麻疹发生的措施.方法 在2005年1-12月采集吉林省麻疹暴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和尿液标本共72份,用CDW150细胞分离到麻疹病毒9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基因羧基端450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基因分型.结果 9株麻疹病毒均属H1基因型,其中H1a7株,H1b2株,H1a和H1b在450个核苷酸片段中的差异为2.0%~3.5%.结论 H1基因型是吉林省麻疹病毒的优势流行株,是导致2005年吉林省麻疹局部暴发和散发的主要病原体.

    作者:边疆;李凡;易世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维生素C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的单个核细胞HLA-Ⅰ表达抑制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C(vitamin C,VC)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诱导的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PBMC)HLA-Ⅰ表达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25 μmol/L和100 μmol/L)VC预处理对DON诱导的HPBMCHLA-Ⅰ表达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 FCM定量检测结果表明,DON处理组HPBMC HLA-Ⅰ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FI值0.88±0.02比1.00±0.03,P<0.05).25μmol/L和100 μmol/LVC预处理+DON组HPBMC HLA-Ⅰ表达的FI值分别为1.15±0.06和1.10±0.02,均明显高于DON处理组(0.88±0.02,P<0.05).同时,25 μmol/L和100μmol/L VC单独处理组HPBMC HLA-Ⅰ的表达量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值1.28±0.03和1.25±0.05比1.00±0.03),表明VC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外培养的HPBMC HLA-Ⅰ表达(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与DON处理组相比,两种不同剂量VC预处理+DON组HLA-Ⅰ表达阳性的细胞百分率比DON处理组明显增高(70.10%±6.90%和64.50%±5.50%比42.20%±4.30%,P<0.05).蛋白印迹同样证实了以上结果.结论 VC可一定程度的拮抗DON对体外培养的HPBMC HLA-Ⅰ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周炳娟;李月红;张祥宏;邢凌霄;严霞;王俊灵;刘静;邢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大豆异黄酮和补充钙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肝IGF-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利用卵巢切除大鼠模型,研究大豆异黄酮和钙对卵巢切除大鼠骨密度及肝脏IGF-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阴性对照组(OVX)、单纯大豆异黄酮组(SI)、单纯碳酸钙组(Ca)、大豆异黄酮加碳酸钙组(SI+Ca).所有大鼠饲以钙含量为3.732g/kg的低钙饮食喂养12周.实验结束时,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测量右侧股骨骨密度(BM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SI+Ca组股骨远心端BMD为(0.263±0.007)g/cm2,Sham组为(0.267±0.008)g/cm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这两组BMD均显著性高于OVX(0.245±0.005)g/cm2、SI(0.258±0.011)g/cm2和Ca(0.255±0.004)g/cm2组(P<0.05).肝脏IGF-1mRNA表达水平在Sham(0.200±0.023)g/cm2、SI(0.278±0.019)g/cm2、Ca(0.302±0.026)g/cm2及SI+Ca(0.231±0.025)g/cm2组中均显著性低于OVX(0.362±0.031)g/cm2,P<0.05,SI+Ca组IGF-1mRNA表达水平(0.231±0.025)g/cm2低于SI(0.278±0.019)g/cm2和Ca(0.302±0.026)g/cm2两组,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I+Ca能比单纯喂饲SI或Ca更好地防止卵巢切除大鼠股骨BMD的减小.37.95 mg/kg剂量的SI能够显著抑制由于卵巢切除引起的肝脏IGF-1 mRNA表达水平的上升.

    作者:程茅伟;刘家发;易国勤;章锡平;朱清华;刘烈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浙江沿海地区海及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浙江省沿海地区的海及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状况和菌型特征,为制定海及水产品卫生管理措施和霍乱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3个沿海县市,分别在农贸市场、养殖场(或捕捞点)、餐馆等场所采集990份海及水产品标本,标本经碱性蛋白胨水增菌,4号培养基选择性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噬菌体分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海及水产品带菌率为1.41%,其中甲鱼带菌率高为8.9%.有稻叶型、小川型、O139群等3个血清型,各型菌株数分别为2株、2株、10株.12株菌株中9株有毒力基因,其中5株有3个毒力基因,1株只有CTX、ACE毒力基因,3株只有ZOT毒力基因.结论 浙江省沿海地区海及水产品受到霍乱弧菌污染,霍乱弧菌3种菌型全有,大多具有毒力基因,能引起霍乱暴发的危险.

    作者:吕华坤;陈恩富;谢淑云;柴程良;韦余东;莫顺堂;叶菊莲;罗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伏马菌素与黄曲霉毒素对SD大鼠联合毒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和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对SD大鼠的联合毒性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按体重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灌胃给予受试物(100μg/kg bw FB1、100μg/kg bw AFB1、100μg/kg bw FB1+100μg/kg bw AFB1、50μg/kg bw FB1+50μg/kg bw AFB1、蒸馏水),连续灌胃30 d,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食物利用情况、血液学、血生化指标及脏器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情况.结果 实验结束时100μg/kg bw FB1+100μg/kg bw AFB1组体重增重为(164.9±19.8)g,食物利用率为(25.3±1.6)%,低于实验对照组体重增重为(203.7±17.1)g,食物利用率为(28.1±1.2)%,也低于其余各实验组(P<0.05),而其余各染毒组与实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动物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水平升高,且FB1+AFB1组的升高程度较单独给予FB1和AFB1严重;同时FB1+AFB1高剂量组动物肝脏、肾脏重量降低,肝脏出现明显病理变化,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升高等.结论 两种真菌毒素存在联合毒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两种真菌毒素同时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与联合作用.

    作者:孙桂菊;王少康;王加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国居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关系的荟萃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和(或)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用关键词途径搜索了Medline光盘数据库(1994年1月至2005年2月)和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中文期刊全文库(1994年1月至2005年5月),搜集所有研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RevMan 4.2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数据合并.结果 共有16篇符合条件的文献纳入分析,累积病例1345例,累积对照1286例.同杂合子(DI)和(或)纯合子插入型(Ⅱ)基因型相比,DD(纯合子缺失型)基因型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高出156%(OR=2.56,95%CI为2.09~3.13);ACE D等位基因与冠心病关系的趋势性检验结果表明,随着D等位基因的增多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大(χ2Trend=97.12,P<0.01).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我国人群冠心病的易感性相关,DD基因型个体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明显增高,冠心病发病风险与D等位基因密切相关.

    作者:姜昕;董少红;罗林杰;孙奕;廖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海淀区中学生性行为现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当今青少年性成熟早,婚前性行为比例明显上升,且初次性行为年龄呈低龄化,由此导致青少年成为非意愿怀孕、性传播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1].青少年正面临着由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不足和不负责任决定所导致的有关问题日趋严重的挑战.调查我区中学生性态度、性行为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以引起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对该问题的关注,是本次调查的根本出发点.

    作者:罗纳;王淑香;余小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水管材质对自来水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目前用户常用的自来水管材有钢塑管、PPR管和铜管等.我们对这3种管材进行了现场研究与实验室研究,以评价管材材质对水质的影响.

    作者:郑翠玲;王海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莱州市2005年外环境水体霍乱监测情况

    莱州市沿海开放县级城市,海岸线长达108 km,现将2005年的外环境水体霍乱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徐雪华;滕登林;张乃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张家口赤城大麦中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OT)是由赭曲菌(asperegillus alutacells)和纯绿青霉(penicillium viridicatum)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包括7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中以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A)为主,毒性也大.

    作者:李增宁;康维钧;张祥宏;谈敦芳;王俊灵;崔晋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保健减肥食品中酚酞的测定方法研究

    酚酞,属于禁止用于保健减肥食品中的化学药品.我国西药中允许使用,商品名叫果导片,属接触性轻泻药,有减肥效果,但可引起过敏性反应,发生肠炎、皮炎、药疹、瘙痒、灼痛及出血倾向等,过量或长期滥用时,可造成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神志不清、肌痉挛以及倦怠无力等症状,因而严禁在食品中使用.

    作者:袁春晖;冯家力;潘振球;李帮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马铃薯中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OCP)是环境中存在的持久的有机污染物之一,这类有毒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趋势是不断积累.马铃薯属于块茎类食物,易通过水和土壤被有机氯农药污染.因此,建立像马铃薯这类食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监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董春洲;王文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加强真菌毒素暴露与控制的研究工作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

    真菌及真菌毒素(mycotoxin)污染食品原料或饲料可引起人畜急性中毒或某些慢性疾病,统称为真菌毒素中毒症(mycotoxicoses).1960年,在英国东南部农村发生了由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引起的10万只火鸡死亡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惊,同时也开创了真菌毒素研究的历史.

    作者:刘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食品中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危险性评价

    食品中的致癌物,有的来源于环境污染,如二噁英、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等;有的是天然存在的,如黄曲霉毒素等;也有的产生于烹调过程,如丙烯酰胺和杂环胺等.

    作者:陈君石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