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2007-2011年青岛地区流行的H3 N2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进化特征.方法 选取2007-2011年青岛地区流行的H3 N2流感病毒58株,提取病毒RNA,应用RT-PCR扩增各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用Sequencher软件完成序列拼接.选取GenBank收录的全球同期氨基酸数大于300的H3 N2流感病毒589株,以其血凝素重链区(HA1)序列作为参照,用Mega 5.0软件对各基因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分子特征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青岛地区流行的H3 N2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在进化树上形成单一主干,每一流行季毒株的起源均晚于上一季;全基因组进化分析发现,2009-2010流行季存在重配病毒株,而2010-2011流行季同时存在簇Ⅰ和簇Ⅱ两系毒株流行,该季病毒呈现复杂的重配现象.病毒HA1蛋白与疫苗株比较,2007-2011年各监测季分别有8、6、6、8、11处氨基酸变异,涉及13个抗原位点.M2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分离到的H3N2流感病毒31位氨基酸均发生丝氨酸→天冬酰胺(S31N)突变.2007-2011年青岛地区分离的H3N2流感病毒HA1基因在进化树上与全球同期H3 N2流感毒株处于同一主要分支.序列比对及抗原性分析显示,毒株A/Qingdao/F521/2011存在H3 N2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共感染现象.结论2007-2011年青岛地区流行的H3N2流感病毒各基因片段呈现复杂的进化特征.
作者:汪照国;杨婷婷;柴青;刘晓琳;弋英;杨宇;于萍;王志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北京市4家中餐馆菜肴的钠及能量含量水平.方法 2011年6-8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选择4家中型中餐馆,选取消费者食用次数≥6次且有2家以上餐馆提供的菜肴,共47道,其中凉菜9道、烹制菜肴38道.每道菜抽取1整份成品菜肴,分析测定其能量和钠含量,计算钠密度.结果 用中位数表示,凉菜、烹制菜肴的钠含量分别为580、522 mg/100 g(Z=0.83,P>0.05)或1427、2301 mg/份(Z=2.03,P<0.05);钠密度分别为1902、670 mg/1000 kJ(Z=2.81,P <0.01);能量分别为514、717kJ/100g(Z=2.15,P<0.05)或11 13、3492 kJ/份(Z =4.03,P<0.05);在调查的47道菜肴中,46.8%(22/47)的菜肴每份的钠含量超过了居民每日钠参考摄入量(2200 mg).结论 北京市中型中餐馆常见菜肴钠含量可能较高,凉菜虽然能量相对较低,但钠密度较高,其对就餐者钠摄入量的贡献不容忽视.
作者:李晓琴;王竹;门建华;向雪松;王国栋;杨月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2009-2011年广州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分别收集广州市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的环境水样183份、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的海产品1162份和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066份,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qRT-PCR)检测诺如病毒,对扩增阳性标本测序后与GenBank中的诺如病毒参考株比较,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环境水样中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9.67%(36/183),海产品中的阳性率为8.26%(96/1162),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阳性率为37.05%(395/1066);扩增阳性样品中的诺如病毒可分为10株代表株,其中7个代表株(共208份标本)的基因型为G2-4型,并且水样、海产品和粪便标本同源性很高,相似度达94% ~ 100%.结论 广州诺如病毒流行优势株为G2-4型,同时标本中阳性率较高.
作者:罗兰;吴新伟;刘于飞;李巧艳;谢华萍;伍业健;李磊;蒋力云;杨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人类偏肺病毒(hMPV)感染状况及病原特征.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杭州3家医院儿科门诊、重症监护室14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咽拭子351份、鼻咽吸取物9份、气管吸取物8份、痰液4份,共372份标本.提取总核酸,用RT-PCR扩增hMPV的核蛋白(N)基因片段,取扩增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序列分析,扩增阳性的标本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培养hMPV,同时,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其他病毒共感染情况.结果 372份患儿标本检测hMPV的N基因阳性42份,检出率为11.2%.男性患儿hMPV阳性率为11.5%(26/226),女性患儿为10.9% (16/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6,P>0.05).感染患儿年龄小2个月,大14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24个月.取15份RT-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均为B1亚型,与广东株GD165相似度为98.1%~99.5%,与北京株BJ 1897相似度为87.8% ~ 89.2%.hMPV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共同感染率为45.2% (19/42),其中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共同感染检出率高,为26.1% (11/42).结论 杭州地区部分儿童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与hMPV有关,hMPV为单一基因型,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存在共同感染的现象.
作者:寇宇;于新芬;潘劲草;李钧;文艳苹;周银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2009-2011年浙江省人群碘营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浙江省居住超过3年的19 517名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形式对居民基本状况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并对居民饮用水、食用盐的碘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检测调查对象尿碘的含量,共收集问卷16 228份,水样品265份,食用盐样7811份,尿样19 517份.对饮用水、食用盐、居民尿碘的分布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浙江省居民饮用水水碘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为2.42 (1.17~6.28)μg/L;城市、农村分别为2.79(1.60 ~6.87)、2.04(1.03~5.29) μg/L(Z=2.07,P<0.05);沿海、次沿海、内陆分别为2.17(1.22 ~5.73)、2.77 (1.88 ~6.87)、1.40(0.77 ~5.65) μg/L(x2-11.16,P<0.05).盐碘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为28.80(22.93 ~32.40)mg/kg;城市、农村分别为29.00(24.50~32.60) 、28.50(13.90 ~32.29) mg/kg(Z =6.32,P<0.05);沿海、次沿海、内陆分别为25.19(0.00~30.20)、29.00(26.60 ~31.70)、32.40(28.94 ~36.30) mg/kg(x2=1581.62,P<0.05).全省碘盐覆盖率为79.54%(6213/7811).调查人群尿碘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为160.74(97.20 ~247.00) μg/L,其中孕妇为137.99(82.40 ~215.30) μg/L,低于150 ~249 μg/L的推荐适宜水平.城市、农村分别为153.45 (92.00 ~ 237.50)、168.00(102.18 ~ 257.00) μg/L(Z=-9.25,P<0.05);沿海、次沿海、内陆分别为156.00(94.29 ~ 242.80)、150.14 (94.70 ~ 227.00)、187.70(109.00 ~ 276.80) μg/L(x2=194.12,P<0.05).尿碘与水碘含量、盐碘浓度的关联分析显示,盐碘浓度的升高,尿碘水平也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cmh=440.88,P<0.01),水碘浓度与尿碘水平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x2cmb=0.57,P=0.45).对尿碘水平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x2=14.17,P<0.05)、职业类型(x2=16.15,P<0.01)、饮食习惯(x2=108.63,P<0.01)对尿碘分布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浙江省属于环境碘缺乏地区,2009年碘营养状况总体适宜,但沿海地区碘盐覆盖率偏低,妊娠期妇女碘营养不足;影响人群尿碘水平的因素有碘盐、年龄、文化程度以及饮食习惯.
作者:毛光明;丁钢强;楼晓明;朱文明;王晓峰;莫哲;周金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山东省居民饮用水碘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山东省作为研究现场,收集2008-2010年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县级水平水碘资料.全省共采集140个县的108 164份水样.将水碘资料与电子地图相匹配,构建空间数据库,分别计算全局Moran's/和局部Moran's/指数,并采用SaTScan软件进行统计,探讨山东省饮用水碘的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及聚集范围.结果 根据国家水源性碘缺乏、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标准,将各区县进一步分组,缺碘(水碘< 10 μg/L)县区有90个,适碘(10 ~ 150 μg/L)县区有31个,高碘(> 150 μg/L)县区有19个.从整个研究区域看,山东省目前居民饮用水水碘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Moran'sI=0.52,Z=7.4,P<0.01).从局部范围看,山东省西部的德州市、聊城市、菏泽市有18个县区居民饮用水水碘的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局部Moran'sI指数在0.22 ~1.00之间(P<0.01),且均为高-高聚集的空间正相关模式.利用SaTScan软件空间分析共探测出2个聚集区域,聚集中心分别为夏津县和定陶县,聚集半径分别为57.47、65.58 km,包含20个县区,分析结果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的结果基本吻合.结论 山东省饮用水碘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
作者:高杰;张志杰;王增亮;边建朝;王金彪;蒋雯;王晓明;姜庆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现状.方法 于2011年3-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成都、昆明、贵阳3644名6 ~ 24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近1个月辅食添加频率相关信息,通过建立辅食添加频率综合评价体系对辅食添加频率进行量化评分,分析城乡及不同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水平及特征.结果 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总分为(8.1±3.1)分,得分占满分(15分)的54.1%,城市和农村婴幼儿分别为(8.9±3.0)(占满分59.3%)和(7.4±3.0)分(占满分49.1%)(t=15.60,P<0.05).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得分>80%满分比例为12.2%(443/3644),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8.0%(324/1796)和6.4%(119/1848)(x2=136.64,P<0.05).6~8、9~11、12~ 24月龄组辅食添加频率总分分别为(7.0±2.9)(占满分46.4%)、(8.1±3.0)(占满分54.1%)、(9.0±3.0)分(占满分60.1%)(F=148.27,P<0.05),辅食添加频率得分随月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西南地区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普遍不足,城乡差异大,农村、小月龄婴幼儿问题更加突出,应加以关注和改善.
作者:周岚;曾果;芮溧;孙晓红;李鸣;庞学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2011年河南不同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方法 2011年3月至12月,在河南省8个市(选择其中水碘< 100 μg/L的地区)的医院、妇幼保健院、计生部门的门诊收集新婚育龄妇女(363名)、孕妇(31 874名)、哺乳期妇女(4893名)和0~2岁婴幼儿(6919名)的尿样共44 049份,检测尿碘含量,分析比较不同人群的碘营养状况.结果 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0~2岁婴幼儿的尿碘中位数(MUI)分别是204.5、190.9、145.5、185.4 μg/L (x2=874.16,P<0.01);孕妇尿碘< 150 μg/L、哺乳期妇女和0~2岁婴幼儿尿碘<100 μg/L的比例分别为33.0%(10 519/31 874)、24.9% (1218/4893)和12.4%(855/6919),而新婚育龄妇女>300 μg/L的比例高达33.6% (122/363).孕妇妊娠早、中、晚期的MUI分别为186.7、193.8、182.5 μg/L(x2 =55.19,P<0.01).1岁以内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的婴幼儿MUI分别为194.8、85.6、176.0 μ/L(x2=179.25,P<0.01).结论 2011年河南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总体较好,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尿碘水平偏低;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碘摄入量不足.
作者:杨金;郑合明;陈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沈阳市室内空气污染及个体易感性对儿童哮喘及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于2007年4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内5个行政区,在每个行政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1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对小于12周岁,在沈阳居住时间大于2年的汉族儿童进行调查,共调查了8733名儿童.采用美国胸科学会的调查表,对儿童的一般情况、哮喘和相关症状(包括喘鸣、喘鸣样症状、持续咳嗽、持续咯痰)、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儿童易感史等方面进行调查.应用x2检验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对哮喘及相关症状的影响,并使用logistic回归探讨各危险因素对易感、非易感儿童哮喘及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在调查的8733名儿童中,男性4420名(50.6%),女性4313名(49.4%),年龄为(8.08±2.88)岁.儿童哮喘、哮喘现患、咳嗽、持续咯痰、喘鸣及喘鸣样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6.4%(559例)、2.5%(215例)、9.6%(836例)、4.4%(386例)、17.5%(1524例)、2.6%(229例).其中哮喘、喘鸣样症状的发生率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儿童哮喘的发生率分别为7.1%(313例)、5.7%(246例)(x2 =6.916,P<0.05);喘鸣的发生率分别为19.2%(850例)、15.6%(674例)(x2=19.678,P<0.05).不同环境因素影响儿童哮喘发生率,其中2岁前被动吸烟、暴露于室内装修环境、家养皮毛宠物的儿童哮喘发生率分别为9.5%(159/1669)、8.0% (270/3367)、9.0%(114/1269),非暴露组发生率分别为5.7%(400/7064)、5.4%(289/5366)、6.0% (445/7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3.646、23.944、16.527,P值均<0.05).家族易感史及易感体质对儿童哮喘具有影响,其中具有家庭哮喘史、家庭过敏史和过敏体质史的儿童哮喘发生率分别为17.3%(106/613)、13.1% (85/647)、22.0%(147/668),非暴露组发生率为5.5%(453/8120)、5.9%(474/8086)、5.1% (412/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0.522、59.929、293.997,P值均<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在非易感儿童中2岁前被动吸烟(OR=1.7,95% CI:1.2 ~ 2.4)、室内装修(OR=1.5,95%CI:1.1~1.9)和家养皮毛动物(OR =1.6,95% CI:1.1 ~2.3)可增加哮喘的患病风险.在易感儿童中仅有室内装修(OR=1.4,95% CI:1.1 ~1.7)和2岁前被动吸烟(OR=1.3,95% CI:1.O ~ 1.7)两个因素可增加哮喘患病风险.结论 室内空气污染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具有家族哮喘史和体质易感的儿童发生哮喘的危险性更高,并且易感儿童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作者:马亚楠;赵洋;刘玉芹;刘苗苗;王达;任万辉;高峰;董光辉;何钦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蚊孳生水体周围居民疟疾休止期划范围服药措施对疟疾的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7年3月选取淮河沿岸及其以北地区疟疾高发的6个县,每县根据2006年病例数将自然村分为5层,每层抽取1个自然村,即每县抽取5个自然村,共抽取30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调查300 ~500名对象,合计12 860名.将每个县的5个自然村按区组随机化法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其中,干预1组有9个自然村,4362名调查对象;干预2组有12个自然村,4471名调查对象;非干预组有9个自然村,4027名调查对象.应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调查疟疾病例与蚊孳生水体分布的关系,并以此作为划范围服药的依据.对干预1组采取划范围服药措施,对干预2组采取常规服药策略,非干预组不实施干预策略.计算2006、2007年各组研究对象疟疾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发病率净变化值(干预前后标化发病率差值)、年龄别发病率,以及划范围服药措施的保护率、效果指数和病例捕获率.结果 干预1组共服药1219名(占27.9%),干预2组共服药219名(占4.9%).2006年干预前,干预1组、干预2组和非干预组分别以50 ~59岁、60 ~69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率分别是36.22‰(18/497)、40.11‰(15/374)和34.88‰(9/258).干预后,干预1组和干预2组均以7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9.17‰(3/327)和22.01‰(7/318);非干预组以30 ~ 39岁年龄组发病率较高,为24.88‰(10/402).干预1组、干预2组和非干预组2006年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8.78‰(83/4420)、20.27‰(93/4587)和14.61‰(53/3627),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8.85‰、20.72‰和14.89‰;2007年干预后的发病率分别为2.75‰(12/4362)、1 1.63‰(52/4471)和12.17‰(49/4027),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81‰、12.75‰和12.35‰.各组发病率净变化值分别为16.04%、7.97%和2.54%,干预1组和非干预组间的发病率净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74,P<0.05).与非干预组相比,干预1组划范围服药的保护率和效果指数分别为84.2%和6.31.划范围服药的病例捕获率约为69.2%(9/13).结论 蚊孳生水体周围居民疟疾休止期划范围服药措施对清除潜在疟疾传染源、降低疟疾发病率效果明显.
作者:朱东山;王建军;徐娴;朱剑;李华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全长约9.6 kb.基因组编码一个多聚蛋白,通过酶解可将该多聚蛋白裂解为10种功能蛋白,包括位于氨基端的3种结构蛋白:病毒核心蛋白(C)、包膜蛋白1(E1)和包膜蛋白2(E2),以及位于羧基端的7种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P7、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1].其中NS5B为RNA聚合酶,与HCV基因组的复制密切相关.由于病毒RNA聚合酶缺乏校对纠错功能,以及HCV为适应宿主环境和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作用,HCV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存在较高的变异心],每个位点核苷酸变异频率约10-3.笔者选取了GenBank中公开发表的中国46株HCV全基因序列,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聚类等分析,描述了中国HCV的核苷酸序列特征.
作者:宋衍燕;王海滨;赵伟;张晓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因生产过程产生的铅污染致使车间工人铅中毒事件已受广泛关注[1],但非直接涉铅岗位员工遭受铅污染状况尚未引起重视.为了解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直接涉铅与非直接涉铅员工血铅状况,对某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员工以及同乡镇村民进行了血铅检测与职业卫生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于2011年5月选择该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所有工龄在1个月及以上的员工共881名作为调查对象.在涉铅结果分析时,将生产或加工过程中逸散铅烟或铅尘的岗位作为直接涉铅岗位,将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不逸散铅烟或铅尘、且同车间厂房未设其他直接涉铅工序的岗位作为非直接涉铅岗位.
作者:张国英;唐智峰;姚永平;王学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近年我国新发现的由蜱传播的新病毒,其能引起患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但其动物宿主尚不清楚[1-3].为了解胶东丘陵地区家畜动物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情况,笔者于2011年4月在胶东地区的蓬莱和莱州两县市区,选择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村庄采集羊、牛、狗、猪4种动物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中新型布尼亚病毒总抗体和病毒特异性核酸.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采集:选择山东省胶东地区2010年有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的蓬莱市和莱州市,每个市选择2个有感染病例的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个有感染病例的村,共选择13个村庄.
作者:宫连凤;姜梅;韩文清;刘娟;刘靖宇;王治电;尹海英;孙振璐;王志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近年来,中国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中HIV感染率显著上升[1-4];同时,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广泛开展,HIV感染者的生存时间得到了延长,MSM中累积存活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数量将不断增加.从控制传染源可以有效阻断疾病传播的角度,分析MSM中HIV感染者的行为学特征,如无保护肛交行为、商业性行为及多性伴行为等[5-9],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于实施行为干预措施、防止二代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期间纳入北京市朝阳区CDC管理的HIV阳性的男男性行为(MSM)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作者:王万海;张晓燕;明亮;姜树林;张晓曦;徐建青;邵一鸣;阚全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导致蓝绿藻类在世界各大水体中大量生长,其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可污染水体,对附近的居民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MC是一类具有单环七肽结构的活性化合物,目前已发现有80多种结构形式,其中主要的结构形式为MC-LR、MC-RR、MC-YR.前期研究证实,MC具有强烈的肝、肾、生殖、神经以及免疫毒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MC暴露与人群肝损伤、肝癌发生密切相关[1-2].因此,如何早期发现人群MC的暴露情况、正确评估MC对人群产生的健康效应,是目前面临的重要卫生学问题.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受到严重损害之前,在不同生物学水平上因受环境污染物影响而异常化的信号指标,可为严重的毒性损害提供早期警报.笔者综述了现有的MC内外暴露标志物、健康效应标志物、引起人群损害差异的易感性标志物,同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用于人群MC暴露监测的指标及其优缺点,对MC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作者:刘文毅;舒为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细菌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其典型的特征是发作性咳嗽,可持续几个星期甚至更久.所有年龄段人群均对其易感,但婴幼儿及儿童感染后病情较成年人严重.近年来,基础免疫的实行,使疫苗接种覆盖率大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百日咳的发病,但其仍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因素.百日咳的自然感染和计划免疫都不能使机体产生针对百日咳杆菌的终身免疫,所以,尽管儿童计划免疫的覆盖率很高,百日咳仍在流行,甚至在局部地区暴发.据估计,全球每年感染百日咳的患者约5000万例,死亡30万例[1].百日咳在青少年和成人中的感染率并不低,在几个国家均发现其发病率有大龄化的趋势[2-14],但是由于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或较轻微,常被忽视或误诊,使此类患者成为潜在的传染源[15].因此,考虑到百日咳新流行趋势及疫苗免疫持久性等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对百日咳疫苗加强免疫的适用年龄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其免疫程序中推荐青少年或成年人进行加强免疫,以保护个体不受感染,并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未能完成计划免疫或从未进行过计划免疫的儿童不受感染.在此,笔者就百日咳疾病的预防策略及加强免疫的必要性进行综述.
作者:王丽婵;马霄;孟丽;徐颖华;骆鹏;卫辰;张庶民;侯启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并比较水中苯甲醚的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的方法(以下称静态顶空法)和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的方法(以下称动态顶空法).方法 静态顶空方法为氮气做载气,10 ml水样品加入5 g NaC1做基质改性剂,75℃高速振摇平衡30 min后,用气相色谱测定苯甲醚的含量,采用外标法定量.动态顶空法为氦气做载气,将5.0 ml水样和0.004 mg/L的内标物氟代苯注入吹脱捕集装置中,经吹扫、捕集和脱附后,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通过苯甲醚的保留时间及质谱图与谱库中的质谱图作对照进行定性.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两种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进行评价.结果 测定苯甲醚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和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在10 ~ 500 μg/L和0.5~ 60.0 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782.150X+1.3446和Y=0.0358X-0.0209,相关系数均≥0.999;检出限分别为0.002 μg/L和0.110 μg/L;低定量限分别为0.006 μg/L、0.350 μg/L,RSD分别在1.8% ~2.3%和2.0% ~ 3.4%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3%~ 101%和96% ~101%之间.结论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和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操作简单,能快速、灵敏、准确地测定水中苯甲醚的含量.
作者:张燕;钱杰峰;刘兰侠;赵慧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碘缺乏病属于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性疾病,与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并列为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性疾病.我国是碘缺乏病流行广泛和严重的国家,除上海外,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碘缺乏病流行.1995年开始实施的普及食盐加碘策略明显改善了国民碘营养不良的状况,2000年中国基本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根据中国碘缺乏病监测结果,从1995年到2011年,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由39.9%上升至95.3%;8 ~ 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20.4%下降至2.5%,8~ 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100 μg/L的省份由1995年的5个下降至0个.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了省级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西藏、青海和新疆3省(自治区)实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中国97.9%的县(市、区)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作者:申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青稞中β-葡聚糖对高脂膳食诱导的C57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取C57B L/6雄性小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β-葡聚糖高剂量组(4%β-葡聚糖+高脂饲料)、低剂量组(2%β-葡聚糖+高脂饲料)、高脂组及基础组.观察其摄食量及体重变化情况.干预的第11周末,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测定空腹血糖.第12周末测其体重,处死小鼠,留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液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β-葡聚糖高剂量组、β-葡聚糖低剂量组、高脂组和基础组体重分别为(32.8±1.5)、(40.4±1.9)、(40.7±2.1)、(33.5±1.3)g(F =55.26,P<0.05);平均摄食量分别为(3.48±0.56)、(3.69±0.76)、(3.66 ±0.81)、(3.54±0.61)g/d(F=0.26,P>0.05);空腹血糖分别为(5.29±1.59)、(6.13±1.75)、(7.63±1.09)、(4.24 ±0.98) mmol/L (F =9.54,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97 ±0.10)、(2.44 ±0.24)、(3.02 ±0.36)、(1.48±0.28) ng/ml(F=47.58,P<0.01);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25.81 ±1.44)、(30.42 ±2.01)、(35.17 ±1.20)、(21.03±1.24) mmol· L-1· h-1 (F=64.98,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9.84±3.78)、(13.69 ±4.48)、(21.54 ±3.27)、(5.81±1.59)(F=30.18,P<0.01);血清TC水平分别为(4.05 ±0.88)、(4.30±0.48)、(4.73 ±0.66)、(3.37±0.40) mmol/L(F=6.70,P<0.01);血清TG水平分别为(0.90±0.09)、(0.98±0.09)、(1.05±0.06)、(0.76±0.26) mmol/L(F=6.75,P<0.01);血清HDL-C水平分别为(2.91±0.59)、(3.34±0.46)、(4.89 ±0.42)、(3.24±0.37)mmol/L (F=31.73,P<0.01);血清LDL-C水平分别为(0.25±0.15)、(0.42 ±0.19)、(0.72 ±0.12)、(0.32 ±0.11) mmol/L(F=17.27,P<0.01);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分别为(1.06 ±0.03)、(1.05 ±0.05)、(1.18 ±0.32)、(1.04 ±0.02)mmol/L (F=1.36,P>0.05); HDL-C/LDL-C分别为(13.77 ±5.51)、(9.11 ±3.53)、(7.04±1.65)、(11.21 ±3.31) (F=5.24,P<0.01).结论 青稞β-葡聚糖能够降低高脂诱导的C57小鼠血糖和血脂,并且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硬化的风险.
作者:田明杰;宋江南;刘培培;苏立宏;孙长颢;李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日前中国处在慢性病防控的瓶颈期,正努力寻求各国成功经验的指导.美国纽约率先建立了高质量的慢性病监测系统,确定了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从立法和营造健康环境层面降低人群暴露水平,达到有效防控慢性病的目的.由于纽约市心脏病、肿瘤、糖尿病和卒中等慢性病死亡率下降,2009年纽约市人均期望寿命已高达80.6岁,远高于美国平均水平[1].纽约慢性病防控的成功为中国慢性病防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纽约市拥有800多万名居民,约40%是移民,60%为有色人种,20%的居民收入低于政府贫困线标准[2].
作者:刘蒲;徐望红;付朝伟;姜庆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发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传播轨迹分析技术,探讨其在传染病现场调查处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经典的潜伏期分析理论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以ArcGIS Engine Developer Kit 9.3为建模平台,融合地址匹配、短路径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技术,使用Visual C++语言进行编程,构建潜伏期传播轨迹分析软件模型.以2003年上海市全部8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患者为原型,建立测试案例A~H,电子地图和人口密度数据分别来源于上海市测绘院和2003年上海市统计年鉴,使用单病例和多病例分析模块对测试病例传播轨迹长度,缓冲区面积和区域内重点单位等参数进行计算和探测.结果 单病例潜伏期传播轨迹分析显示,病例A在2003年4月25-29 日期间的传播轨迹总长度为129.89 km,共涉及12个轨迹点和108名密切接触者,缓冲区总面积为7.11 km2,缓冲区内共有81个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重点单位,分别为72所学校、6家托幼机构和3家敬老院.多病例潜伏期传播轨迹分析显示,8例患者共呈现5条潜伏期传播轨迹,彼此不存在潜伏期时间交集,但存在长度为1.42 km,面积为0.60 km2的空间交集,交集内未探测到重点单位.结论 潜伏期传播轨迹分析技术对于追溯传染源、分析传播轨迹、设置隔离缓冲区和探测重点地理位置均具有辅助价值.
作者:任宏;袁政安;顾卓然;胡家瑜;王晔;李燕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水痘疫苗自1997年引入北京市,一直作为第二类疫苗按照自费自愿原则提供适龄儿童接种.为控制学校水痘疫情,2006年8月起北京市政府为15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的水痘疫苗开展应急接种,2007年北京市将水痘纳入传染病报告系统,开始进行常规监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公众对疫苗认知度上升,水痘疫苗l剂次接种率逐年提高,北京市水痘发病水平较疫苗使用前明显下降.但是近年来,水痘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时有发生,接种疫苗后发生突破病例的比例居高不下,水痘疫苗免疫策略调整的需求较为突出.为此,北京市CDC通过开展水痘疾病负担长期跟踪评价,同时对水痘疫苗接种率、水痘疫苗免疫效力实施现场评估,为制定北京市水痘疫苗免疫程序、进一步降低水痘发病水平、减少暴发疫情与突破病例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