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科运用中药内服配合熏蒸治疗寒湿阻络型风湿性关节炎80例,并与单纯服用中药治疗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会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显效快、治疗周期短、副作用小、费用少及后遗神经痛较少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笔者于2000年~2008年间,采用梅花针叩刺、拔罐加艾灸治疗带状疱疹患者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俊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婴幼儿消化不良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故又称为小儿腹泻,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较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笔者于2007年6月~2009年2月间,采用中药加味丁桂散敷脐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患者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平;居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散剂骨痛宁外敷散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5例,采用骨痛宁外敷散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和外贴天和骨痛贴膏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治愈27例,好转5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47%;对照组中,治愈20例,好转2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00%.结论:骨痛宁外敷散治疗颈肩腰腿痛安全价廉、简便易行、疗效理想,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吴超勇;伍昆;卢正平;廖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在小儿腹泻肛周皮肤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解决小儿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护理困难的问题.方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用温水清洁肛周皮肤,待干后,使用湿润烧伤膏外涂患处皮肤;对照组用温水清洁后使用强生婴儿柔湿巾擦拭肛周.两组Ⅲ度皮肤损伤患儿腹泻后均予0.5%碘伏消毒创面.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痊愈时间.结果:两组患儿肛周皮肤护理1周后,疗效及痊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湿润烧伤膏局部外涂治疗小儿腹泻肛周皮肤损伤效果较好,且使用方便,刺激性小,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敦欣;公翠兰;薛建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于2007年6月~2009年2月间,采用中药癣洗液治疗浅部真菌病11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坏死性筋膜炎又称为Foumier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死亡率高达30%[1].在临床上以皮肤、皮下组织及浅深筋膜的进行性坏死为特征,一般不累及肌层.文献报道中大多发生于腹部及会阴部等组织疏松部位,也可见于颈咽部.
作者:徐庆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乳腺增生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25岁~50岁,病因尚不十分明了,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证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及肿块.笔者自2006年以来,采用自拟夏甲散结散配合乳腺治疗仪治疗本病8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素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耳穴压籽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剧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泌尿系结石剧痛的患者选取肾俞、膀胱俞、三阴交等体穴进行电针治疗,配合下脚端、神门等耳穴行压籽疗法.结果:经1次~2次电针治疗,其间配合耳穴压籽疗法,疼痛缓解愈显率56.00%,有效率92.00%,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电针结合耳穴压籽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疼痛疗效显著.
作者:徐明芳;于青;肖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1 a来,笔者于2007年5月-2008年10月间,应用全鸡拔毒膏治疗疮疡病103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春明;贾弘智;单长鸣;李先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疾病,多为脑血管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剧烈性头痛,其痛多为一侧,痛及耳廓,时痛时止,以跳痛、胀痛为特点,一般发作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近年来,笔者运用耳部耳轮结节处放血,配合口服龙胆泻肝丸治疗肝火上炎型偏头痛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亚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院于2007年~2008年间,分别在头伏、第二伏、末伏的第1天用自拟痛经散配合穴位针刺拔罐治疗135例痛经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利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甩肩旋转法治疗肩关节脱位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焦志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103例中,男47例,女56例;年龄2岁~4岁35例,4岁~6岁39例,6岁~8岁29例;病程短3 d,长2 a.
作者:白衣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常选用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近5a来,笔者采用肩松膏治疗本病1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保平;郭超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于2004年~2006年间,采用侧方内括约肌下缘挑出、高频电刀灼断术治疗慢性肛裂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祁卫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于2005年3月~2009年2月间,运用穴位注射配合TDP照射治疗本病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利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颈源性偏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作者:靳长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敷脐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35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及其周围疼痛、肿胀和功能活动障碍.临床上对本病治疗方法很多,笔者近年来采用银质针针灸阿是穴的方法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爱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或腰骶部疼痛或胀痛,甚则剧痛难忍、恶心、呕吐等.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温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经3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冬梅;李景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腰椎增生症又称腰椎退行性脊椎炎或肥大性脊椎炎,是以X线片为主要诊断依据.腰椎退行性改变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结合10 a余临床经验自行熬制活血镇痛膏药治疗腰椎增生症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建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刀及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针刀治疗与牵引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针刀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牵引组为65.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较牵引治疗佳.
作者:黄承军;王力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股外侧皮神经病也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是皮神经炎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大腿前外侧的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行感、烧灼感、麻木或针刺感等,或局部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每于久立或久行后症状加剧.
作者:周菊华;王柔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胃肠动力改变、排空时间延长是腹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恢复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饮食营养、术后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力军;赵迎新;齐倩;赵燕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先天性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通常保守治疗效果较差,需手术治疗.传统手术虽然安全可靠,但术后往往遗留瘢痕触痛、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宋述海;位向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改良关节松动术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改良关节松动术配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治愈59例,显效61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16%.结论:改良关节松动术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操作安全,简便易行.
作者:林智聪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膝骨性关节炎(OA)又称退行性膝关节炎、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膝等,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衰老、创伤、炎症、肥胖、代谢障碍和遗传因素有关.
作者:陈鸣;高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便秘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排便间隔时间过长或大便干结难解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1].西医对本病的治疗采用对症治疗,多用泻剂,而中医药对便秘的治疗有着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中医外治法对本病的治疗因其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成为各医家研究的重点.
作者:申慧芬;张舒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排尿异常为主要症状.由于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本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前列腺体积的增大与年龄呈正相关,所以前列腺增生可以认为是男性正常生理衰老化过程的必然结果.
作者:高正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小铍针治疗部分软组织劳损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疗效.该疗法将针刺、手术和局部封闭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有效地解决了部分软组织病的治疗难题,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以中草药煎汤,先熏蒸、后坐浴,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的治疗方法,被称为熏洗疗法.中药熏洗坐浴是中医治疗肛肠疾病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玉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然而,在临床工作中,仍有部分面瘫患者经治疗后因疗效不佳而遗留后遗症.同时,文献报道各家治疗选穴不一,影响疗效评价.
作者:陈兴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含砷中药如雄黄、砒霜等具有蚀疮祛腐、杀虫解毒等功效.含砷中药组成的方剂有三品一条枪、白降丹、青金散、二味拔毒散等,均为外科、皮肤科传统常用外用药物.由于这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因而临床应用日受冷落.
作者:狄伟;范玉;孙晓晨;杜锡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是壮族民间流传久远,对风毒病(荨麻疹)治疗有较好效果的一种传统治疗枝法.壮医理论认为,风毒病(荨麻疹)是由于气血失衡所致,治疗上常采用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以其药效及温热的局部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归于平衡.该技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临床规范化及应用示范研究,本文通过概述(疾病简况、疗法简要、应用前景)、疾病诊断标准、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操作方法、不良反应/事件等内容详细介绍了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风毒病(荨麻疹)的规范技术,为风毒病(荨麻疹)临床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滕红丽;李凤珍;蒋筱;何志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