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对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5例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同时给予IABP术支持治疗.结果:25例患者中,7例3支血管病变,12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为单支血管病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前降支15例,回旋支7例,右冠脉2例,左主干1例.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I-ABP,在IABP支持下完成了急诊PCI治疗,IABP使用持续时间3~7 d.结论:AMI患者进行急诊PCI风险较大,特别是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在术前、术中应用IABP支持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梁东;刘华勇;黄梦照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非妊娠期糖尿病、无严重并发症经产妇分娩的巨大儿30例(观察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个月~1岁.选取同期的经产妇正常儿30例(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个月~1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孕末期的体重、平均孕龄、宫高、孕周、产程、腹围、分娩并发症以及剖宫产率等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措施强化经产妇围生期的安全管理,在产前准确预测经产妇巨大儿的状况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有助于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以及其他临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作者:徐国宜;赵亚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唇裂手术切口初步愈合后张力对切口瘢痕的影响,以减少唇裂术后的瘢痕形成.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试验,将62例Ⅱ°唇裂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29例拆线后持续唇弓减张4周;对照组33例拆线时即去除唇弓.6个月时测唇裂切口瘢痕宽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29例患者中,20例瘢痕宽度≤1 mm,9例瘢痕宽度>1 mm.对照组33例患者中14例瘢痕宽度≤1 mm,19例瘢痕宽度>1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裂术后切口局部皮肤存在张力,切口瘢痕在伤口刚愈合的一段时间内是不稳定的,在张力的作用下会扩大变宽.唇裂切口愈合初期持续减张可以减少瘢痕的形成.
作者:赵国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CELISA)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90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56例银屑病患者中食物不耐受度阳性率高达91%.结论:银屑病患者的发病可能与某些食物不耐受有关.
作者:张国建;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82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1~5岁,本组患儿均有发热.其中昏迷11例,并发病毒性脑炎42例,嗜睡13例,抽搐、呕吐16例,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四肢末梢发凉2例.对所选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疗效满意者80例,自动出院者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3d.结论:对于手足口病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并做好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作者:阎冰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疾病筛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09年9月和2012年1月-2012年7月出生的具有生存能力的新生儿,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发放新生儿疾病筛查宣教资料和讲解相关知识,家长填写知情同意书.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新型护理模式,即“护患一对一”,专人负责实施责任制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新生儿疾病筛查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筛查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依从性,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全民人口素质.
作者:王红莲;宋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48例,给予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舒适护理,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率为77.08%,有效率为87.50%.结论: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作者:李健清;许向前;郭节芳;黎伟珍;张弘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分散片联合拉西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n=40)采用缬沙坦分散片联合拉西地平治疗,对照组(n=40)采用拉西地平治疗.两组均于每天6:00服用相应药物,连续治疗8周.连续治疗2,4,8周后,对比分析两组的降压效果及心率变化.结果:治疗2,4,8周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随访1年后治疗组的缺血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缬沙坦分散片与拉西地平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降低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作者:陈鹏跃;张俊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胆道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胆道外科手术在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得以开展,基本手术主要包括胆囊造瘘术、胆囊切除术(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术、胆肠吻合术等等.术式较多,适应证不同,技术难易不一,术中胆道损伤时有发生.据报道,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为0.2%~0.3%,其中约80%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基层医院由于手术经验较少,发生此类损伤的机会更多.一旦发生,由于技术水平和设备的限制,常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笔者针对基层医院在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情况做粗疏分析和总结,以期引起重视,从而避免发生此类损伤.
作者:郭志伟;孙平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比较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在磁共振弥散加权序列中的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小细胞肺癌及2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磁共振常规平扫、弥散加权成像影像特征,并对瘤周水肿、弥散表观系数值、相对扩散系数值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周水肿轻微或无水肿,弥散加权序列呈现高信号,弥散表观系数值及相对扩散系数值低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结论: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在弥散加权成像中具有重要特征,正确认识可以提高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诊断正确率.
作者:侯丽娜;杨晓棠;杨继虎;张建新;辛磊;赵致楷;郑芳;王秀云;郭凌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对2006年-2011年收治的3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经验,提高手术策略.结果:36例手术患者术中无一例死亡,肿瘤完整切除29例,部分切除7例,手术切除率80.6%.结论: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的有效手段之一,制订合理的手术策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梁世勇;李娜;苏志良;高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解决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的烦躁和不能耐受气管导管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按照常规快诱导全身麻醉;B组则以1%盐酸丁卡因2~3 mL口腔喷雾浸润麻醉,按实验要求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哌替啶0.15 mg/kg、氟哌利多0.05 mg/kg、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待患者入睡但咳嗽反射仍然保留时,用2.5%丁卡因2.5 mL行环甲膜穿刺气管内麻醉.结果:B组方法对抑制气道反射是有效的,对减少全麻苏醒期的并发症是明显的.结论:丁卡因环甲穿刺气管内麻醉,对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的刺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明显增加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可明显减少全麻苏醒期的并发症.
作者:蹇忠禄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肺心病疗效评估的价值及其意义.方法:将97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7例)和无创通气组(常规药物治疗加上无创通气治疗)(50例),动态观察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无创通气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肺心病患者的NT-ProBNP下降更显著,NT-ProBNP可用于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肺心病的疗效评估.
作者:晏斌林;吕凌波;张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博适(Biosite-Triage)快速定量心力衰竭诊断仪,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浓度进行测定,并于出院后继续跟踪随访三年,主要随访内容包括心功能的变化及患者再入院时间.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BNP改变值与心衰复发及再入院时间存在相关效应(P<0.001).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血浆BNP变化水平是临床心力衰竭疗效判断和预后估测的重要指标.
作者:高阳;胡锋;龚开政;李爱华;张振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妊娠晚期子宫自发性破裂是临床上罕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现和处理不及时,会危及母儿生命.我院发现1例瘢痕子宫自发破裂合并前置胎盘,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孕妇,39岁,孕3产1,人工流产1次,主因停经36+1周,耻骨联合上方隐痛20 d,加重1d入院.孕期情况:平常月经规律,停经2个月,超声提示宫内早孕,孕早期无明显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停经16周自觉胎动,孕16+周在我院建档,定期产检.因乙肝大三阳孕早期口服阿德福韦酯抗病毒,孕2个月改为替比夫定片.近20 d出现耻骨联合上方隐痛,于2012年11月22日就诊于我院产科,耻区瘢痕处轻压痛,疑先兆子宫破裂,建议住院适时终止妊娠,患者拒绝住院并签字.
作者:任景芳;王玫;武蕴芳;王冬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急性胆囊炎属于临床急腹症常见病,其发病率约占医院腹痛患者的3%~10%[1].在部分医院急腹症中位列首位,超过了急性阑尾炎[2].在儿童和老年病例中,临床表现可不典型,病情发展快,常并发胆道坏疽、穿孔,并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3,4].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具有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且易并发胆囊坏疽和穿孔的特点,危险性极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就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石利国;陈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减少漏诊误诊,干预可能出现的身心疾病.方法:通过自制问卷,从多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就诊心态.结果:针对就诊大学生不同心理反应给予对症疏导,对不同疾病给予健康指导,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发病率,提高医疗常识水平,使其身心健康地投入到学业中.结论:高校卫生所要加强各方面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对待青年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不仅要治疗身体疾病更要关注其就诊心理,及早发现并积极干预,可有效缩短疾病疗程甚至避免校园悲剧的发生.
作者:孔红彦;王永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太原市晋源区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及保健需求,旨在为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供保健需求依据.方法:2012年8月-2012年12月进行入户调查并立即填写调查表.绝经期症状评价采用改良Greene症状评分法评定.结果:绝经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5.7%(142/216),其中烦躁易怒52.8%(75/142),失眠49.3%(70/142),骨关节疼痛11.3%(16/142),容易疲劳和乏力39.4%(56/142),健忘30.3%(43/142),潮热多汗20.4%(29/142),头痛19.0%(27/142),抑郁16.2%(23/142),心悸26.8%(38/142),泌尿系症状25.4%(36/142),性功能下降47.9%(68/142).结论:绝经综合征严重影响绝经妇女的身心健康,应加强妇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指导,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使绝大多数妇女得到合理的保健指导,减少妇女更年期不良症状,有效避免和减少绝经综合征患病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孟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高校教师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高校教师高血压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护理干预组120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护理干预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采取低盐饮食、有氧运动、充足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每月回访,定期检查.1年后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1年后干预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高校教师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使高血压治疗得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部分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患病率与吸烟及身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关系,为实施高血压干预措施、降低由高血压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在香堂村随机抽取240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询问其是否吸烟.结果:男性吸烟与高血压病例对照,x2=0.82,两组暴露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3,说明男性吸烟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女性吸烟与高血压病例对照,x2=0.003,两组暴露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BMI与高血压病例对照x2=1.43,两组暴露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4,说明男性BMI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女性BMI与高血压病例对照x2=5.13,两组暴露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0,说明女性BMI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
作者:李素清;房婉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LPS/GalN诱导的肝损伤中Beclin-1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损伤模型组,肝损伤模型组又分为1h,3h,6h组;采用LPS+GalN腹腔注射制作肝损伤小鼠模型,分别于注药后1h,3h,6h取材.定量比较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中Bec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h,3h组与正常组AL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组ALT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Beelin-1在3h组表达强(P<0.05),6h组表达较3h组减弱(P<0.05).结论:Beelin-1在损伤肝表达由弱转强,但在严重肝功能障碍时表达少.自噬现象在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晚期下调可能参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作者:师婷;许瑞龄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C (Ginkgolide C,GC)对正常大鼠在体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大鼠麻醉后,用连接压力换能器的插管经右侧颈总动脉逆行插入左心室,并用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心功能.经颈静脉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的二甲基亚砜(DMSO)、100 μmol/L的GC、1 000 μmol/L的GC各1 mL,通过连续记录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心脏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的大变化速率(+dp/dtmax)、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大变化速率(—dp/dtmax)和心率(HR)等心功能指标来测定给药前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正常条件下相比,给予浓度为100 μmol/L的GC 1 mL后,对心功能各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给予浓度为1 000 μmol/L的GC 1 mL后对正常大鼠心脏产生正性肌力的作用,能明显增强左心室内压差(△LVP)、+dp/dtmax、-dp/dtmax等心功能指标,但对HR无明显影响.结论:银杏内酯C能增加左心室内压力差,增强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而对心率没有影响,对心脏具有一定程度的正性肌力作用.
作者:赵婷;苏中平;朱莉莉;许茂春;周典;董薇;郝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L-NAME所致大鼠高血压模型的降压作用.方法:用L-NAME复制稳定SD大鼠高血压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维生素E 400 mg·kg-1·d-1)和高剂量组(维生素E 1 200 mg·kg-1·d-1).大鼠每日口服维生素E,每2周以尾动脉测压法测量血压,统计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L-NAME复制高血压模型稳定可行,服用维生素E后,三组大鼠血压都有下降.下降程度: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P<0.001).结论:维生素E可降低L-NAME致大鼠高血压模型的血压.
作者:于保锋;高静雯;赵维维;李宛星;张焱;张敏;李冉弋;杨斐;龙佑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用于检测献血者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献血者中5 0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分别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法进行初筛,初筛后对阳性和剩余样本采取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复检.观察初筛及复检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初筛结果显示RPR法检出率为0.72%,TRUST法检出率为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ELISA法检出率为0.82%,与RPR,TRUST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LISA法阳性检出率为93.02%,明显优于RPR和TRUST法的79.07%和81.04%;TP-ELISA法假阴性率明显低于RPR和TRUS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相对于RPR和TRUST检出率更高,经复检假阴性率更低,因此更适合用于献血者的梅毒感染筛查.
作者:陈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