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方法: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证实的2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奈达铂25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至第3天;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每日2次,第1天至第14天,21 d为1个治疗周期,患者少进行2周期化疗,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评价。结果:28例中1例完全缓解( CR),13例部分缓解( PR),6例稳定( SD),8例进展( PD),总有效率为50%。主要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手足综合征,无与治疗有关的死亡。结论:奈达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食管癌可获得较高的疗效,不良反应轻,是一种较好的化疗方案。
作者:张素珍;刘俊;杨牡丹;高峻;刘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复发性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索复发性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40例子宫肌瘤剜除术后复发性子宫肌瘤接受了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0%,84%和90%。肌瘤平均缩小率为22.7%,46.2%和70.5%。术后12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率为63.7%。40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子宫肌瘤剜除术后复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姚枫;范静;黄艳芳;马俊华;胡建修;魏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手术后预防及诊治深静脉血栓( DVT)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并发DVT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确诊后给予溶栓或全身药物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DVT出现在妇科肿瘤术后的主要因素包括肥胖、恶性肿瘤、老年人。行深静脉彩超检查及检测D-二聚体可以确诊。在围术期,应积极预防DVT,DVT发生后,应用合理治疗,以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骆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妊娠情况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有生育要求和完整随访资料的子宫肌瘤患者148例,分析其临床一般资料、围术期资料、术后妊娠情况和结局。结果:148例术后随访6~60个月,其中108例(73.0%)成功妊娠并终分娩,孕周平均(38.5±1.1)周,86例(79.6%)剖宫产,13例(12.0%)自然分娩,9例阴道助产。术后第1年妊娠者65例(60.2%),第2年30例(27.8%),第3至第5年13例。共妊娠162次,其中足月产121次,早产5次,流产30次,异位妊娠5次,1例孕20周发生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对妊娠无明显影响,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萍;谢文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但卵巢癌致死率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卵巢癌早期缺少症状,即使有症状也不特异,筛查的作用又有限,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就诊时60%~70%已为晚期,而晚期病例又疗效不佳。到目前为止,就国内外临床资料统计,其五年生存率仅25%~30%。
作者:郑媛;程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对精神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精神科男病区的护理人员24名作为研究对象。2012年5月-2013年4月不给予任何干预,按常规工作;2013年5月-2014年4月给予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主动关爱与沟通、实施“弹性排班”、提供学习机会等干预,为期一年。结果:实现人性化管理后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病人健康知晓率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管理能减轻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压力,促进健康,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聂迎春;舒静;康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满意度及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提高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满意度,丰富了疾病相关知识,减少了不良情绪。
作者:李雪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月经的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出血,持续时间长[1],严重危害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微波腧穴治疗月经不调,可以解除患者的不适。选择2010年5月-2012年2月门诊30例肾阳虚证月经不调的患者采取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运用连通器原理,逆行使冲管液压入另一端口容器内,从而达到双向冲管、确保药液安全的目的。方法:选取符合纳入研究对象标准、有不同颜色的3种药物,进行输液器流过实验,观察输液器内药液颜色变化及管壁残余药液变化。结果:反向冲管可以更简单、更方便、更安全放心地使肾康注射液、蔗糖铁注射液及水溶维生素顺利输注完毕。结论:反向冲管可以增强冲管效果,防止药物发生反应,操作更简洁、方便,为优质护理服务争取时间,把护士还给患者。
作者:郭姣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地西泮配伍山莨菪碱静脉注射及利多卡因配伍阿托品宫颈局部封闭对初产单胎头位宫颈扩张活跃期延长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分娩宫颈扩张活跃期延长的初产妇,采用分组方法处理产程。山莨菪碱配伍地西泮静脉注射120例( A组),利多卡因配伍阿托品宫颈局部封闭120例( B组),单用缩宫素者120例(对照组)。对3组产程进展中活跃期宫口扩张速率、新生儿出生后评分情况、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等进行分析。结果:A组与B组均可加速活跃期宫口扩张,缩短产程,效果肯定( P﹤0.01),且剖宫产率降低( P﹤0.01)。结论:静脉使用地西泮配伍山莨菪碱和宫颈局部利多卡因配伍阿托品封闭,在产程活跃期阻滞时均可加快宫颈口扩张,缩短总产程。
作者:高良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接受治疗的67例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作为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另外33例作为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8.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中,实施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李雪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细胞破坏,细胞外基质降解。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软骨细胞凋亡与关节软骨的损伤密切相关[1],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对软骨的破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分子机制[2,3]。研究表明,细胞凋亡相关调节基因介导细胞的凋亡,尤其是Bax和bcl-2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或抑制细胞的凋亡[4]。经查阅文献,国内外关于细胞凋亡相关调节基因的表达对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尚未明了。因此,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兔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研究Bax和bcl-2等凋亡相关基因在关节软骨损伤发病过程中对细胞凋亡的作用,阐述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为预防软骨凋亡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高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儿童不同病理改变的狼疮性肾炎( LN)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2年来收治的年龄﹤18岁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且有肾活组织检查资料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1982年标准进行病理分型,并分别进行活动性指数( AI)和慢性指数( CI)评分。结果:47例LN的病理类型包括Ⅱ型9例(19.1%),Ⅲ型4例(8.5%),Ⅳ型25例(53.2%)和Ⅴ型9例(19.1%)。其中Ⅳ型AI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Ⅱ型LN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预后好;Ⅲ型、Ⅳ型多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其中Ⅳ型伴高血压及多系统受累的比例高。43例LN平均随访(41.6±29.7)个月,其中应用激素加环磷酰胺冲击( CTX-IV)治疗40例,1年内缓解率76.7%。Ⅱ型、Ⅳ型多在1年内缓解,Ⅲ型和Ⅴ型短期缓解率低。结论:L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有一定关系,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大致推测其病理类型。而肾活组织检查对于准确判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海;刘洪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6例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 PD)方案化疗,按照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 EMBT)标准判断疗效,并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 NCICTCAE)3.0版判定不良反应。结果: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4例完全缓解( CR),6例部分缓解( PR),2例轻微反应( MR)。总有效率为75.0%。患者均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对症处理后基本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理想,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
作者:江彬彬;吴燕明;丁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比盐酸小檗碱片联合四联疗法和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Hp)方案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1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枸橼酸铋钾(220 mg)+克拉霉素(0.5 g),每日2次,服用10 d。B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枸橼酸铋钾(22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每日2次,盐酸小檗碱片300mg,每日3次,服用10 d。观察记录Hp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81.23%和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片联合铋剂四联组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根除率更高,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晓华;薛玲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合并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就诊的未发生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空腹Hcy水平的测定,并进行比较。根据入院24 h内Hcy是否升高,将15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高Hcy组(88例)和正常Hcy组(62例),两组患者分别于住院时及发病4周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评分)。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观察组中占58.7%,对照组中占15.3%(P﹤0.01);空腹Hcy浓度观察组为(31.26±4.61)μmol/L,对照组为(15.92±3.4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高Hcy组与正常Hcy组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于发病4周时进行NIHSS评分,高Hcy组评分高于正常Hcy组(P﹤0.01)。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高Hcy的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积极干预高Hcy血症有助于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或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葛建新;许晋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21岁,司机。主因多关节痛、全身皮肤散在红斑伴发热20 d于2001年1月9日入院。患者于2000年12月下旬无诱因出现腰背痛、肩关节、膝关节、指间关节痛,双手指肿胀,活动轻度受限,体温升高,37.9℃左右,伴肌肉酸困。在当地医院采用青霉素、病毒唑等对症治疗。输液第2天出现颊部暗红色红斑,渐累及全身,颜面为著。持续抗感染治疗7 d,症状无缓解,体温仍高,每晚升至40℃左右,伴寒颤,用退热药可暂时下降,并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黏痰),偶有胸痛及呼吸困难,肌肉酸困明显,服中药无改善。2001年1月5日因病情加重就诊当地县医院,查血小板为67×109/L,尿蛋白阳性,肥达氏试验阴性。予抗感染对症治疗效果差,症状加重,持续高热,关节疼痛、乏力,功能受限,肌肉酸痛加重,于1月9日转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发病以来,无光过敏、尿路不适,入院前天有腹泻,稀水便7次,无腹痛及脱发。既往无过敏史以及特殊病史。该患者曾在广西当兵2年,吸烟5年,每日10支,无酗酒。未婚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 T)36.2℃,脉搏( P)72次/min,呼吸(R)19次/min,血压(BP)175/105 mm Hg(1mm Hg=0.133 kPa)。神清,颜面蝶形红斑伴水肿,周身红斑。四肢近端肌力下降,远端正常。双肺呼吸音粗,散在湿啰音。腹软,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巴彬斯基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WBC)1.6×109/ L;尿常规,尿蛋白(++),补体C30.77 g/ L (0.9~1.5 g/ L),补体C40.2 g/ L(0.2 ~0.4 g/ L),类风湿因子(RF)阴性,抗核抗体( ANA)阳性1:80 HM(两次),抗ds - DNA 抗体阳性1:80,抗ENA 抗体阳性,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抗核糖体蛋白抗体(抗RNP 抗体)阳性1:4。入院后出现头晕、幻觉、双手抽搐,并且出现神经系统病理征。入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神经精神性狼疮、肺部感染。治疗:口服泼尼松60 mg/ d,先后4次腰穿,颅压介于200~220 mm H20(1 mm H2O=0.0098 kPa),脑脊液蛋白高于正常1.39 g,予甲基强的松龙每日500 mg,连续3 d,共冲击治疗3次,同时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3次,抗感染、支持联合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出院。转归:院外定期复诊,激素逐渐减量,同时联合使用长春新碱与异环磷酰胺,治疗17个月后自行停药。多次复查血、尿常规正常。结婚生育一健康男孩。2004年冬劳累后觉下肢憋胀,为明确病情有无反复而入院。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多次查血、尿常规正常,查ANA 3次阴性,其他自身抗体均阴性,自动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异常。
作者:谢戩芳;张丽卿;陈俊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 mEUS)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对71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层次,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外科治疗或随访。结果:息肉8例,囊肿5例,异位胰腺3例,脂肪瘤4例,腔外压迫3例,黏膜下肿瘤48例,均明确了解了病变的起源层次。对部分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外科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4%。结论:mEUS检查能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大小、起源层次,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树贤;徐静;朱振红;李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作为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一种分泌性蛋白因子-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Angptl 3)是否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存在某种关联。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患者,测定身体质量指数( BMI)、腰围、血脂、糖化血化蛋白( HbA1c)、尿微量白蛋白( UAlb)、肝肾功能、尿酸、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等指标,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 ELISA)测定Angptl 3水平。高分辨率彩超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通过眼底镜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根据2010年《糖尿病防治指南》分期。结果:在80例糖尿病患者中,Angptl 3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显著正相关( r=0.607,P﹤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 r=-0.36,P﹤0.05),而与UAlb、眼底病变无相关性( P﹥0.05)。结论:在糖尿患者中,Angptl 3可能通过降低HDL-C的水平而引起大血管病变,同时与糖尿病小血管病变的发生无关。
作者:张宝玉;冯英梅;王旭红;赵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检测的临床诊断意义及在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376例肝病患者(慢性肝炎147例,肝硬化133例,肝细胞癌96例)和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对各组血清铁蛋白检测并比较。结果:与健康者相比,肝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相比,肝细胞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呈正相关。结论:血清铁蛋白为肝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指导肝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
作者:黎海东;郑丹;李仲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相关小血管炎( AAV)是一种以毛细血管、微动脉和微静脉受累为主的系统血管炎,其特点为血清中存在ANCA。AAV侵犯全身多个系统,肾脏是常受累的器官之一,常表现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未经治疗的AAV患者预后很差,大多数患者通过细胞毒药物可获长期缓解,尤其是环磷酰胺( CTX)联合糖皮质激素。CTX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烷化剂,对恶性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有良好治疗效果,但其代谢产物丙烯醛对尿道上皮有细胞毒反应,诱导出血性膀胱炎( HC)。现将我院肾内科1例ANCA相关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使用环磷酰胺致出血性膀胱炎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朱丹;李冰;李桐;师眀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儿,女,足月顺产,胎龄40周,出生时体重2750 g,身长50 cm,无窒息史,生后8 d因新生儿肺炎在某医院住院监护过程中监测血氧饱和度(腕式器械)时手腕处发生烧伤,伤口大小约1.2 cm ×1.2 cm,深达真皮层,为Ⅲ°烧伤,面积为患儿体表面积的1%,未见明显水泡。在当地医院发生烧伤后8h转至我院,由烧伤中心和我科共同对患儿进行治疗,给予补液,预防感染,使用三乙醇胺乳膏、纳米银外用抗菌凝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外用,起初隔日换药1次,10 d后隔2d换药1次,每天注意观察体温、尿量、喂养情况、包扎伤口的敷料情况及患儿的精神状况,共治疗30 d,伤口基底部全部由肉芽组织填充,无出血、渗出,痊愈出院。
作者:李菊红;杨金慧;刘保静;段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复发性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CI-DP),是以周围神经近端慢性脱髓鞘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约5%的CIDP患者合并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脱髓鞘性病变可见于大脑及小脑[1],但很少有脱髓鞘性病变累及脊髓报道。现报告1例合并脊髓脱髓鞘损害的CIDP。
作者:杨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的发展是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重大进步。但是,对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莞莹;舒可(综述);朱榆红(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我国的应用非常广泛,是目前治疗老年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且老年人要求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逐渐增加,该手术人数也会不断增加。人工髋关节置换的长期随访发现金属与髋臼软骨直接磨损是导致髋关节疼痛、影响髋关节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现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的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作者:梁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血小板对聚集血小板药物抵抗或反应较差是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上较显著的现象[1]。特征性的表现为:即使规范地服用二磷酸腺苷( ADP )受体P2 Y12抑制剂--氯吡格雷,仍然反复发生急性脑梗死。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没有充分发挥抑制血小板集聚的药效与再发脑梗死相关[2~4]。但是,即便意识到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性,也对它认知甚少。从靶向P2 Y12受体的药理作用,或从反复发生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失败的角度看,氯吡格雷抵抗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检查个体氯吡格雷抵抗也没有良好的标准方法。同时,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应采取怎样的替代治疗以改善预后也没有一致的意见。本综述目的在于讨论氯吡格雷抵抗对临床的影响,包括:可能发生的机制、临床上如何确定氯吡格雷抵抗、对已知或可疑氯吡格雷抵抗的脑梗死患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作者:舒可;郭莞莹(综述);朱榆红(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疗消耗性材料(医用耗材)是指医疗器械中用于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和缓解;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监护、环节和补偿;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和调节以及妊娠控制等医疗设备仪器以外的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1]。随着新技术的开展,新设备的运用,新医用耗材层出不穷,使用价格也不断增加,现已成为医疗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库房管理增加难度,因此,如何科学地管理医用耗材既要减少库存积压、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又要保障临床供应,是我们每位医用耗材库房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的一项重要课题。
作者:施转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检查医院4个月运行病历,了解病历书写不及时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探索改进措施。方法:对2013年8月1日-2013年11月30日医院所有运行病历进行实时检查,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的标准进行评判。结果:医院病历质量缺陷构成比中因完成不及时占76.02%。原因主要为人为因素、制度因素、监管因素及其他因素等四个方面。结论:要减少病历完成不及时现象,必须从医院领导重视、加强培训与考核、发挥三级质控组织作用、用好质控软件、丰富病历质量检查内容、强化病历质量讲评与反馈功能以及严格落实奖惩措施等七个方面予以改进。
作者:蒋亚达;章菁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新生代”员工逐渐成为医院发展建设中的主力军,他们为医院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在医疗、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对提高医院如何管理、使用、激励新生代员工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齐效菊;王洪奇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