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早期急性中耳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耳鼻喉科收治的急性中耳炎患者31例,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及抗病毒连续治疗1周后于耳部使用红外线照射治疗。结果:31例中治愈20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77豫。结论:急性中耳炎应早期诊断与治疗,使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急性中耳炎,具有抗菌谱广、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作为一线用药。
作者:张志平;谢日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分枝杆菌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住院的2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分枝杆菌合并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25例,咳嗽14例,咳痰11例,身体乏力23例,腹痛14例,腹泻4例,盗汗4例,胸痛4例。给予结核组患者临床治疗后,胸片病灶吸收好转10例,胸片显示病灶有吸收3例,死亡5例,给予非结核患者临床治疗后,结果显示在10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好转6例,胸片显示病灶有吸收3例,死亡1例。结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分枝杆菌合并感染率较高,对其临床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尤其对免疫力较差,同时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经过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抗结核治疗,多数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邓亮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分析消化内科疾病检查中使用无痛胃镜的临床价值。方法:整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的180例住院患者的资料,按检查方式不同分成普通胃镜组和无痛胃镜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检查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SpO2)等临床指标变化,检查时间,终止检查人数,不适反应发生率及疾病检出率等。结果:无痛胃镜组患者检查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检查时间、终止检查人数、不适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普通胃镜组,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检查中,无痛胃镜技术安全有效,临床价值高。
作者:陈秀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对广泛性焦虑障碍( GAD)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焦虑药物,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在患者应用放松训练前及放松训练的第1周、第2周、第3周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评价量表(CG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分别采用HAMA评分、SAS评分和CGI评分进行评估,发现两组患者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尤其是实验组在放松训练的第1周、第2周、第3周HA-MA评分、SAS评分及CGI评分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约0.01,P约0.05)。结论: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施以心理疏导联合放松疗法具有较好疗效,患者焦虑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王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山西医大二院南院建设筹备处会议室举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南院建设项目签约仪式。院长武晋,党委书记李汝德,副院长桂增玉、张进,纪检书记张秀卿及部分中层干部、南院建设项目筹备处人员,北京北青厚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牛晨及管理人员,山西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工程总监孙卓会,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孙晓惠、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郭军平以及公司部分项目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共30人参加了签约仪式。
作者:任晓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功率及远期通.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的305例尿毒症患者,选出合并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病例42例,从静脉内膜增生厚度、血管纤维化及狭窄的程度、手术成功率及远期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总体成功率为88.1豫,术后1年通.率为73.0豫。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内瘘血流量不足、远期静脉狭窄。结论: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存在显著影响。早期预防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及术前体格检查可大限度减少静脉炎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影响。
作者:董德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1例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了解本病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完善患者临床资料,描述肿瘤光学显微镜下病理特点,辅助特征性免疫组化标记检测,复习相关文献后做出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该患者门诊拟诊右侧睾丸炎收治入院,单侧睾丸全切术后,进行病理诊断,根据镜下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诊断为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结论: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在临床上较少见,预后差,易误诊。
作者:刘禄;杨娜;罗璇;刘智;秦海银;梁海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特点,指导伤情评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者中,男64例(65.3豫),女34例(34.7豫),以21~40岁者多见(59例);穿孔位于左耳67例(68.4豫),右耳穿孔30例(30.6豫),双耳1例(1.0豫),左耳发生率明显高于右耳( P约0.01);直接暴力伤14例(14.3豫),间接暴力伤84例(85.7豫);穿孔多位于鼓膜紧张部前下象限(80.8豫),以三角形多见(49.5豫)。不同性别间,左右耳发生率、穿孔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跃0.05),三角形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不同年龄组间,左右耳发生率、穿孔部位及形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鼓膜上有血迹或血痂形成;穿孔边缘锐利。结论:外伤性鼓膜穿孔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常见于21~40岁,左耳发生率明显高于右耳,穿孔多位于鼓膜紧张部前下象限,多有血迹或血痂,以三角形多见,边缘锐利。需与炎性穿孔相鉴别。
作者:丁锋;刘艳;李波蓬;蔡洁;杨莎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安列克)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5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3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10μ静脉滴注,应用缩宫素;观察组182例在胎儿娩出后除立即给予缩宫素注射液10 U静脉滴注外,臀部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观察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指标,比较两组产妇的药物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应用药物后24 h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缩宫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作者:刘志华;庄娜;冯晶晶;万小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轻中度膝骨关节炎骨髓水肿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中轻度膝骨关节炎骨髓水肿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5例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45例单用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关节炎指数( WOMAC)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应用于轻中度膝骨关节炎骨髓水肿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感,促进关节功能改善,缓解痛苦。
作者:吴胜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LVIS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型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34例颅内巨大型宽颈动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研究组采用LVIS支架,分析终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豫(1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3豫(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越5.35,P约0.05);术后6个月随访,对栓塞情况进行统计,研究组栓塞100豫者占50.0豫、栓塞95豫者占30.0豫、栓塞90豫者占15.0豫、栓塞80豫者占5.0豫,显著高于对照组(35.7豫,21.4豫,7.1豫,35.7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豫(2/20)、再出血率为5.0豫(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9豫(6/14)和35.7豫(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越4.94和5.35,P约0.05)。结论:LVIS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型宽颈动脉瘤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栓塞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辉;张梅美;邹红;陈春辉;王钢;刘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 PSD)对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脑卒中患者81例,根据卒中后有无抑郁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卒中后有明显抑郁症状;对照组42例,卒中后未见明显抑郁症状,同时根据抑郁评分将研究组划分为两个亚组,A组(19例)给予氟西汀治疗,B组(20)例给予氟西汀垣中药加味逍遥散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相关预后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个时间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mRS)评分均显著下降(P约0.05),且研究组中B组改善效果优于A组(P约0.05)。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段NIHSS,mRS评分也明显下降,但均低于研究组( P约0.05)。与治疗前比较,A,B两组治疗后各个时间段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P约0.05),且研究组中B组降低幅度大于A组(P约0.05)。随访观察1年,研究组与对照组卒中复发及病残程度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跃0.05)。结论: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及认知功能,并降低患者的活动能力,临床上应加强重视及处理。
作者:罗志强;樊萍;史雁;唐娟;黄坤;伍曙光;温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适形放疗( IMRT)行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的照射剂量及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8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疗前对每位患者分别作3D-CRT和IMRT两套治疗计划进行剂量对比分析,根据肿块大小及部位按时间顺序就近配对选择3D-CRT计划(三维组)或IMRT计划(调强组),采用6 MV加速器予以治疗,随访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95豫靶区覆盖剂量,调强组为(5079.87依436.13)cGy,三维组为(4572.73依422.57)cGy;95豫靶区覆盖剂量,调强组为(5123.27依442.78)cGy,三维组为(4665.90依339.16)cGy;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约0.01)。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技术在放疗剂量上较3D-CRT技术有一定程度提高,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作者:关永利;赵瑞峰;马骋远;董志红;张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与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青年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青年组,另选取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老年组。检测两组患者hs-CRP水平并比较分析hs-CRP水平与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关系。结果:青年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并且青年组hs-CRP升高率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约0.05)。青年组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大,hs-CRP水平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P约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情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动态检测患者hs-CRP水平评估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作者:陈福生;孙良桢;丁荣椿;王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对止血带致下肢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 IL-6)、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使用止血带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越20)和喷他佐辛治疗组(P组,n越20)。麻醉后P组患者给予喷他佐辛(0.5 mg/kg溶入100 mL生理盐水,30 min静脉滴注完毕),C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手术均采用蛛网膜下隙麻醉。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以及上止血带前(T0),松止血带前(T1),松止血带1 min(T2),松止血带30 min(T3),术后24 h(T4)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分别在T0,T3,T4时刻采取外周静脉血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IL-10的水平。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和术中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跃0.05)。两组相比三个时点的TNF-α均未见明显变化(P跃0.05)。与C组比较,P组IL-6在T3,T4时点均明显降低(P约0.05);IL-10在T3时,明显升高(P约0.05);T4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喷他佐辛可有效抑制下肢缺血再灌注后IL-6的生成,促进IL-10的生成,可能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王利利;周晓奇;原大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和乳酸含量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本院共收治严重烧伤患者68例,其中一般烧伤者36例(Ⅰ组),烧伤致功能不全者32例(Ⅱ组)。另选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Ⅲ组。对三组患者TNFα,胰岛素和乳酸进行测定,评估检测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乳酸水平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上升,胰岛素分泌指数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烧伤患者TNF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乳酸水平成正比例关系,与胰岛素分泌指数成反比例关系。结论:TNFα水平是判断烧伤患者胰岛素抵抗功能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在烧伤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障碍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黄毅;曹宗妹;周华;熊俊林;陈星光;邹隆耘;李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脑病科住院的80例经头磁共振成像( MRI)、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7 d,14 d眩晕评估评分量表( DARS)评分、眩晕障碍调查表( DHI)评分及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的变化。结果:高压氧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改善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RS评分和DH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约0.01);两组患者TCD结果比较,治疗前高压氧治疗组异常率为82.5豫(33/40),对照组异常率为85.0豫(34/40);治疗后高压氧治疗组异常率为22.5豫(9/40),对照组异常率为42.5豫(17/40)。提示高压氧治疗和经典治疗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但高压氧治疗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症状。
作者:张振芳;司秋霞;黄静;赵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女,65岁,因“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术后1个月”于2014年12月17日入院。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史3年,否认糖尿病、肝炎史。患者有青霉素、奥硝唑、马应龙痔疮膏过敏史,氯化钾静脉滴注后全身疼痛、瘙痒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6益,脉搏8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6/94 mm Hg (1 mm Hg越0.133 kPa)。神志清楚,表情自然,面色红润,精神可;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血生化检查:丙氨酸转氨酶25.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32.7 U/L。遵医嘱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安达芬,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40509,规格:100万IU]300万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使用两周后,患者出现周身刺痛、瘙痒、低热(37.6益),足底脱皮,无恶心呕吐。经会诊,建议停用干扰素,口服云芝孢内糖肽以增强免疫力,未再出现异常情况。
作者:张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胰十二指肠同源框因子-1( PDX-1)是同源盒家族中的一员,其主要功能有指导胰腺的发育和分化,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调节胰岛素基因等几个重要的胰岛β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转录,对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稳定性及糖尿病的发生、进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国内外有关PDX-1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综述如下。
作者:范鑫;何军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原发性肝癌( PLC,以下简称肝癌)是全球第五位常见恶性肿瘤,高居全球肿瘤致死病因第三位,其中约55豫发生在中国[1]。目前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以手术为主辅以介入治疗、化学栓塞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方式的综合治疗。其中,手术切除和肝移植是根治手段,但仅有15豫的患者有机会接受根治手术治疗,即使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其5年复发率仍高达60豫[2]。因此探索肝癌新的治疗手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免疫学的发展,以及对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3-4]。因此专注于打破免疫耐受、恢复和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的生物治疗成为了继手术、放疗、化疗后肿瘤治疗的新方法。目前生物治疗主要包括过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基因治疗等[2]。其中尤以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的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 DC -CIK )免疫细胞为突出。DC -CIK细胞作为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与其他过继性免疫治疗细胞相比,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及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限制性等优点[5-6]。目前国内外应用 DC -CIK 细胞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永杰(综述);赵振林(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年研究证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以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而肝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新近发现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是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防治糖尿病的极具潜力的干预靶点,充分了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肝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有望为糖尿病防治策略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本文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肝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作者:王巍;何军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IgA肾病(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伴补体C3,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6豫~34豫[1]。近年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30豫~40豫的患者在经肾活组织检查确诊后10年内进入终末期肾病( ESRD),终需要肾脏替代治疗[2]。目前IgA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大量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在IgA肾病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证实,IgA 肾病患者产生的异常IgAl是由B细胞产生的,而B细胞分泌IgA需要T细胞的调控,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可能导致失控的B细胞产生过量及异常的IgAl,从而导致IgA肾病的发生及发展[3]。近年来一种能大量分泌IL-17( interleukin-17)的CD4+T辅助细胞亚群引起了普遍关注,被称为Th17细胞,是独立于Th1和Th2细胞之外的效应T细胞。Th17细胞分化产生的IL-17与多种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其中IL-23在诱导其分化、增殖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4]。大量的实验证实IL-23参与的Th17细胞引起的炎性反应即IL-23/IL-17炎症轴被认为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本研究就IL-23/IL-17炎症轴在IgA肾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彭莉;郭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幽门螺杆菌( Hp)先于1983年由Marshall和Warren从胃黏膜中分离出来,属于一种微需氧、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菌体一端伸出2~6条带鞘的鞭毛,主要定植于胃窦部。有统计发现,大约50豫的世界人口可发现有Hp感染,与慢性胃炎、胃癌密切相关[1]。目前大量研究发现,Hp是消化性溃疡、远端胃腺癌和胃淋巴瘤的主要病因。Hp感染与消化道多种疾病及肿瘤密切相关,根除Hp后相应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本研究主要对目前研究较多的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 GERD )、慢性胃炎、胃癌3种常见消化道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王伟;周秀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血培养不常见非发酵菌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0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血培养分离株为不常见非发酵菌,依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4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13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11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株,洛菲不动杆菌5株。不常见非发酵菌对左旋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仍保持较高敏感率,为80豫~100豫。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及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可选用抗菌药物极少;对其他不常见非发酵菌而言,含酶制剂抗菌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跃80豫,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差别较大,在0~100豫之间。结论:上述不常见非发酵菌为条件致病菌。随着ICU抗生素选择压力增大,耐药菌株检出率高,治疗困难。
作者:黄锐;王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减少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保障用药安全。方法:分析常见差错类型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常见差错原因包括药品因素、药师因素、环境因素及工作流程因素,其中药师因素起主要作用。结论:通过严格操作规程、合理调整工作时间、改进工作模式、加强药师知识培训等措施,提高用药安全,减少差错。
作者:赵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银黄胶囊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R-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豫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18 nm,柱温为30益。结果:绿原酸在进样量0.2174~2.17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越0.9998)(n越5),平均回收率为99.26豫(n越6),RSD为0.56豫;黄芩苷在进样量0.8076~8.07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越0.9999)(n越5),平均回收率为98.43豫(n越6),RSD为1.07豫。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为有效控制银黄胶囊的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任荣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