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国际刊号:1671-8631
  • 国内刊号:14-1300/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39
  • 全年订价:1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17年7期文献
  •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左旋卡尼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BNP、CRP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左旋卡尼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B型尿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左旋卡尼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清BNP、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NP、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CR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BNP、CRP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射血分数(LEVF)、CO、6 min步行试验、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EVF、CO、6 min步行试验、NYHA心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LEVF、CO、6 min步行试验、NYHA心功能分级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心脉注射液联合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

    作者:邓素珍;黄初邵;钟芸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胸部钝性伤致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胸部钝性伤致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水平.方法:对2000年5月-2015年5月接受诊治的27 例胸部钝性伤致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 例患者中92.6%为男性,7.4%为女性,平均年龄37.7 岁,绝大多数无冠心病病史及危险因素,受伤方式以交通事故多见,其次为打架斗殴.临床表现以伤后持续性胸痛常见(63.0%),其次为胸闷、气促(22.2%),其中6 例(22.2%)症状延迟出现.心电图主要表现相邻导联ST-T波改变,和/或并存病理性Q波,定位分析主要累及前壁或前间壁,其次为下壁及右室.10 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3 例正常,7 例节段性室壁活动减弱.17 例(63%)实施了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16 例造影多延迟在伤后2~6周进行,主要原因为顾虑出血风险.造影结果:5 例正常,12 例异常,主要累及前降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结论:胸部钝性伤致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及超声心动图表现均不具特异性,心肌挫伤与其相似.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冠脉受损的重要检查方法,因出血风险往往延迟,需使用其他无创方法及早诊断.

    作者:王峰;李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甲巯咪唑联用比索洛尔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甲巯咪唑联用比索洛尔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甲亢患者68 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使用甲巯咪唑联用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巯咪唑联用比索洛尔治疗甲亢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很好地改善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体重等临床指标.

    作者:杨欢;吴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选择性肺叶通气用于肺功能欠佳患者胸科手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比较肺功能欠佳的患者在胸科手术中由单肺通气改行选择性肺叶通气后,患者呼吸力学和氧合情况的变化.方法:选择10 例择期经胸手术患者,均采用支气管封堵法肺隔离单肺通气,因无法纠正的低氧血症改行选择性肺叶通气,Ⅰ期:单肺通气;Ⅱ期:选择性肺叶通气.比较前后不同通气方式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的水平,通过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CO2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并记录胸内手术时间及术后气道异常情况.结果:与Ⅰ期相比,Ⅱ期Ppeak、Pplat、RI降低(P<0.05),OI升高(P<0.05);Ⅱ期动脉血气分析PaO2、SaO2升高(P<0.05),PaCO2、P(A-a)O2降低(P<0.05).与同期同类型病例比较,手术时间及术后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肺叶隔离可明显提高氧合,更好地保护肺功能,对经胸食道手术和下肺手术有良好的适应证,尤其适用于术前肺功能欠佳的患者.

    作者:吕洁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普外科老年患者全过程循证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评价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症状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4 例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以及自我效能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AMD与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缓解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提高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与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高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坏疽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坏疽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坏疽性胆囊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40 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TBIL水平均降低,但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姜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替格瑞洛在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早期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在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早期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进行PCI治疗的发病12 h内的148 例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术前应用P2Y12受体拮抗剂的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74 例)和氯吡格雷组(74 例),比较两组的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血流情况;比较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术后6月的LVEF及LVEDD.随访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靶血管TIMI血流及TMPG血流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LVEF增高,LVEDD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MACE发生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改善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靶血管TIMI及TMPG血流,改善患者近期及远期心功能,减少临床事件,不增加主要及微小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田彩霞;薛伟珍;冯惠芳;宁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性肺栓塞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0 例,根据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17 例,预后不良组23 例.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监测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影响急性肺栓塞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既往急性肺栓塞病史、自发性肺血栓栓塞症及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且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并发动脉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用药依从性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急性肺栓塞病史、自发性肺血栓栓塞症及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是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慢性ITP患儿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患儿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探讨三者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35 例AITP、31 例CITP患儿及20 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及血清IL-10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含量,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组Treg细胞百分率(4.23±0.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5±0.90)%(P<0.01);慢性组Treg细胞百分率(3.47±0.63)%显著低于急性组的(4.23±0.82)%(P<0.01).急性组TGF-β1水平(189.36±66.71) pg/mL低于对照组的(231.45±113.89) pg/mL(P<0.05),急性组IL-10含量(34.07±11.57) pg/mL低于对照组的(43.83±10.96) pg/mL(P<0.05).TGF-β1水平及IL-10含量慢性组低于急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与TGF-β1含量呈正相关(r=0.75,P<0.01).ITP患儿外周血IL-10含量与Treg细胞百分率、TGF-β1含量则无相关性.结论:ITP患儿Treg细胞减少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降低可能与ITP的细胞免疫紊乱有关,免疫紊乱在慢性组尤其明显,这可能也是慢性患儿治疗效果不佳,呈现长病程的原因之一.

    作者:高凤艳;郝国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性分析及感染相关特征的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的相关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7月行非心脏开胸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00 例,依据是否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收集感染组患者痰液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率为36.00%.伴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异常、夏季行手术、手术时间大于3 h、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大于8 h等将显著增加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性.患者致病原主要为革兰阴性菌(62.35%)和革兰阳性菌(30.59%),且存在细菌交叉感染现象.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较为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较为敏感.结论:伴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异常、夏季行手术、手术时间大于3 h、机械通气时间大于8 h是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为耐药菌感染.

    作者:曾庆武;龚军;李志勇;刘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清IL-17和IL-35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35(IL-35)表达与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观察组)和20 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IL-35和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3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为(296.88±128.83) 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53.26±58.33) pg/mL(P<0.05);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35为(246.07±85.20) ng/L,低于正常对照组(359.19±90.43) ng/L(P<0.05).血清IL-17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r=-0.401,P=0.028).结论:IL-17和IL-35异常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及发展.

    作者:钟宇;吴芳兰;陈立华;李云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影响促排卵周期冻胚移植结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促排卵冻胚移植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接受促排卵冻胚胎移植(FET)周期的230 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年龄、职业、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不孕因素、取卵周期方案、受精方式、胚胎冻存时间、移植胚胎或囊胚、促排卵方案、移植日内膜、黄体支持方案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移植囊胚对妊娠结局有影响.结论:在促排卵解冻胚胎移植周期中,年龄、移植囊胚是妊娠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韩洁;范俊梅;武学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地佐辛对急腹症患儿麻醉苏醒期寒战和躁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毕前应用地佐辛对急腹症患儿全麻苏醒期寒战和躁动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拟行剖腹探查阑尾切除术患儿120 例,ASAⅡ~Ⅲ级、年龄3~7 岁,其中男68 例,女52 例,体重13~3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地佐辛组(D组)、曲马多组(T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40 例.入手术室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咪达唑仑0.1 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15 mg/kg和舒芬太尼0.4 μg/kg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0.1~0.15 mg·kg-1·min-1、瑞芬太尼0.4 μg·kg-1·min-1、间断静脉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05 mg/kg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20 min,D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至3 mL的地佐辛0.1 mg/kg,T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至3 mL的曲马多1 mg/k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 mL.记录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寒战发生情况及程度,躁动评分及发生率;术后24 h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儿年龄、体重、性别构成比、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组与T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与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与C组相比,D组与T组患儿麻醉苏醒期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T组比较,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三组患儿术后24 h无呼吸抑制发生,嗜睡及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腹症患儿手术结束前使用地佐辛可以显著减少麻醉恢复期寒战和躁动的发生率,且术后苏醒迅速、平稳,不良反应少.

    作者:傅焕珍;张丽;史素丽;王泽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好转准备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5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实验组采取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的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入组时和随访1 年后的依从性、精神评估、社会功能缺陷评估以及复发率等,分析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1 年后复发13 例,复发率28.9%;对照组患者1 年后复发22 例,复发率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依从性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年后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年后的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和随访1 年后,两组患者组内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可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郭隆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ASQ技术评价活血化瘀软坚法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组织声学结构定量(ASQ)技术评价活血化瘀软坚法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纤维化患者9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 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活血软肝汤治疗.采用ASQ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ASQ技术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线众数、红线均值、蓝线众数、蓝线均值、蓝红曲线下面积等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软坚法治疗肝纤维化临床效果显著,ASQ技术对评价其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术华;丁芳萍;杨建辉;杨素婷;叶坚;蔡鑫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经小脑桥脑裂入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枕下乙状窦后锁孔经小脑桥脑裂入路治疗面肌痉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改良后的手术切口、骨瓣设计和打开桥脑裂上、下支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6年1月采用该入路手术治疗的148 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 例均发现责任血管压迫,其中136 例完全减压,12 例未完全减压;术后痉挛消失134 例,明显减轻14 例;听力下降1 例,面部轻瘫3 例,脑脊漏1 例.结论:该入路治疗面肌痉挛,有利于显露面神经全程,特别是面神经入脑干区,有利于责任血管的探查、减压及减轻面、听神经的牵拉,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良的手术切口、骨瓣符合手术要求,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常书锋;杨波;郑鲁;刘昌;王俊善;付战胜;杨万敬;黄晓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阴茎淋巴管瘤1例报告

    患者,男,28 岁,发现阴茎肿物2 月.查体:一般状况可,全身淋巴结未触及,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包皮过长,上翻包皮可见阴茎冠状沟处11点~3点位置蚯蚓状肿物,凸出皮肤表面,边界清,质稍硬,无触痛,按之不活动(见图1).彩超示右侧冠状沟处无回声区.行肿物穿刺可吸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穿刺液病检涂片见大量炎细胞,穿刺液细菌培养无菌生长.

    作者:李行;彭燕;王顺德;游希;曾贞;王澍弘;李美材;龙腾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Solitaire支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及展望

    目前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1].目前数据显示约80%脑卒中患者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在有效时间窗内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区域细胞功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目前治疗AIS方法主要有:静脉药物溶栓、动脉溶栓、非支架机械取栓及支架机械取栓.

    作者:魏恩跃;江宝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是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由于睡眠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塌陷、阻塞,导致不同程度低通气和(或)呼吸中断,引起慢性间歇低氧(CIH)、高碳酸血症,并通过活化交感神经、促进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对机体造成损害,与全身各系统疾患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认知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本文将对OSAS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曹莉;王蓓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浅谈山西省肿瘤医院物资采购现状与改进措施

    近几年,国家卫计委对医疗机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入.无论在业务形式上还是经营内容上,医院经营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风险也逐步增大.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现状并不乐观,内部控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医院后勤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得不到相应的重视,也缺乏一个清晰的模式或标准可以参照.医院物资供应工作是一项繁杂而细致的工作,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医院的医疗活动.物资供应是否及时、数量是否充足、质量是否合格、性能是否良好、资金占有量的大小都直接影响着医院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等工作.

    作者:王鸿鹄;周惠琴;黄凯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肿瘤多学科专家会诊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会诊对恶性肿瘤诊断与合理治疗的价值.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10月144 例多学科会诊患者的性别、年龄、会诊原因、会诊后的转归、随访及治疗效果.结果:多学科会诊的主要原因为诊断不明确占40.3%(58/144),诊断明确疗效不佳占32.6%(47/144),病情危重占16.7%(24/144),病情复杂有并发症占10.4%(15/144).转归:会诊后继续住院治疗占60.4%(87/144),门诊治疗占26.4%(38/144),回原就诊医院治疗占8.3%(12/144),建议住院治疗占4.9%(7/144).随访:失访情况出现多,占45.1%(65/144),死亡占26.4%(38/144),病情好转占24.3%(35/144),恢复一般占4.2%(6/144).结论:肿瘤患者实行多学科会诊可协助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指导危重患者和病情复杂且有并发症患者的治疗,提高医疗水平,需加强随访.

    作者:褚德勤;王华;赵俊芳;宗丙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山西晋城市区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晋城市区近年来3~6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该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度、2016年度在山西晋城市区20所托幼机构中随机选择1 000名3~6 岁儿童进行了肥胖状况调查,并为被检儿童家长发放儿童健康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比较本地区近年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情况、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结果:2016年所查3~6 岁儿童中超重发生率为11.7%,肥胖发生率为7.2%,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为18.9%;2013年所查3~6 岁儿童超重发生率为10.9%,肥胖发生率6.4%,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为1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0~6 岁儿童保健工作的逐级深入,早期对儿童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科学合理的喂养和体格锻炼,对预防儿童中超重或肥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晋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2008年-2014年赣西北某县哨点监测与新羁押人员梅毒、丙肝及艾滋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赣西北某县哨点监测与新羁押人员艾滋病流行情况,为制订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采用中国疾病防治中心(CDC)提供的统一调查表,通过边访谈边调查的方式,对该县2008年-2014年期间(2008年仅251 例且丙肝未验)暗娼、吸毒人群采集血样,同时对该县公安拘留看守所新羁押人员进行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E)检测梅毒、丙肝及艾滋病抗体.结果:2008年-2014年共采样检测4 423 例(哨点监测共检测HIV 2 489 例、梅毒2 489 例以及丙肝2 238 例;在押人员共检测1 934 例).累计检出并报告哨点监测梅毒、丙肝、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感染者(以下统称艾滋病)共46 例.其中艾滋病1 例,阳性率为4.02/万,丙肝4 例,阳性率为17.87/万;梅毒41 例,阳性率为164.72/万,吸毒人员血清学检测未发现阳性.在押人员艾滋病累计报告2 例,阳性率为10.34/万.结论:赣西北某县所有哨点监测梅毒、丙肝及艾滋病阳性者均为暗娼,无吸毒人员.梅毒阳性者多,丙肝阳性者次之,艾滋病阳性者少.赣西北某县新羁押人员阳性率较低(10.34/万),感染途径1 例注射毒品(另1 例途径不详),各年变化不大.

    作者:谢四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白介素-6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体检人员10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6和血清APN水平,观察并记录观察组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的APN、IL-6、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水平,观察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各指标的检查结果,并探讨APN与IL-6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患者治疗后IL-6、FPG、2hPG水平均明显降低,而APN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HOMA-IR、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与FPG、2hPG呈正相关(r=0.209,P<0.05;r=0.277,P<0.05).APN水平与FPG、2hPG水平呈负相关(r=-3.127,P<0.05;r=-2.967,P<0.05).血清IL-6与APN水平呈负相关.APN指标与血清Hcy、HOMA-IR呈负相关,P<0.05;而Hcy与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6水平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APN可抑制IL-6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作者:熊智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Sharp-van der Heijde评分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Sharp-van der Heijde(SHS)评分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 例经临床证实的RA患者的临床及双手、腕关节X线正位平片资料,选用DAS28临床评分和SHS评分来对RA病情活动性进行量化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手以月骨、多角骨、头骨三者骨质侵蚀性改变严重;舟状骨、桡骨远端骨质侵蚀改变次之;第1至第4掌指关节骨质侵蚀性改变轻.腕关节及第2至第4近侧指间关节狭窄严重;第2至第5远侧指间关节狭窄次之;第1、第5掌指关节间隙狭窄轻.SHS值与临床活动度评估(DAS28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s=0.41,P<0.05),说明SHS值越高则临床症状越严重.结论:SHS值与DAS28值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有助于制订临床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作者:黄远彬;吴小玲;雷鸣;李文栋;陆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我院住院麻醉药品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总结山西省儿童医院住院麻醉药品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情况,保证麻醉药品安全、合理使用.方法:根据《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汇总山西省儿童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住院麻醉药品处方8 562张进行点评.结果:不合理处方169 张,不合格率1.97%,其中主要是处方不规范,包括处方内容缺项51 张、处方用量书写不规范110 张、用法用量不适宜1 张、其他7 张.结论:山西省儿童医院住院麻醉药品总体用药情况基本合理,处方书写质量较高,但仍需进一步提高麻醉药品用药合理性及处方书写水平,确保麻醉药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赵俊萍;窦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