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国际刊号:1671-8631
  • 国内刊号:14-1300/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39
  • 全年订价:1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18年4期文献
  • 脑梗死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相关危险因素指标的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脑梗死(CI)患者自身血清雌激素改变和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0例,检测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并对脑梗死危险因素予以分析,探讨两者关联性.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以及糖尿病,存在上述病史者自身血清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不存在上述病史者(P<0.05),而中等或者小面积梗死者自身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大面积梗死者(P<0.05).结论:脑梗死危险因素和机体血清雌激素存在密切关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基础疾病者血清雌二醇(E2)偏低.

    作者:李文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20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2015年6月—2017年6月主因双足和(或)双手疼痛、麻木就诊病例33例,经详细询问病史、常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电生理及肌电图检查、定量感觉检查,拟诊为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者20例.给予普瑞巴林联合羟苯磺酸钙、甲钴胺连续治疗12周.同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发生率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需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确诊率.普瑞巴林联合羟苯磺酸钙、甲钴胺治疗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短期内取得了明显临床效果,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日间手术部实施双轨制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部实施双轨制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实施双轨制前后日间手术部手术总量、日间模式手术总量、参与手术医师数量的变化.结果:双轨制模式实施后日间手术部手术总量、日间模式手术总量、参与手术医师数量明显增加.结论:双轨制模式对日间手术的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杨朝晖;康立世;李琼;张思硕;王庆玲;赵长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均采用脑室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面优质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脑室引流术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患者,实施全面性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改善预后,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廖新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院内示范联合院外电话随访对鼻咽癌患者出院后张口困难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内示范联合院外电话随访对鼻咽癌患者出院后张口困难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将75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在住院期间进行院内示范,进行患者张口功能训练;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医院随访人员负责院外电话随访,对患者出院后张口功能锻炼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比较两组张口困难发生率、张口困难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张口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张口困难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示范联合院外电话随访能够改善鼻咽癌患者出院后张口困难的程度,降低张口困难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丹丹;陈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全程综合护理对高龄经产妇的临床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护理对高龄经产妇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6月入院进行产前检查及预约分娩的76例高龄经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综合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经产妇剖宫产率、阴道分娩总产程、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总产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龄经产妇实施全程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缩短阴道分娩产程,改善妊娠结局及母婴情况.

    作者:许亦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效果及其对术后睡眠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及其对术后短期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3月择期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5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Ⅱ级.实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计算机随机编号分组.按药物配方分为Ⅰ组(舒芬太尼2μg/kg+生理盐水)、Ⅱ组(舒芬太尼2μg/kg+右美托咪定2.5μg/kg+生理盐水)和Ⅲ组(舒芬太尼2μg/kg+右美托咪定4μg/kg+生理盐水),每组25例.在手术结束时连接术后静脉镇痛泵(PCIA).记录术后1 h(T1)、24 h(T2)、48 h(T3)三个时间点的镇痛效果(VAS评分)、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一日晚、手术当日晚和术后第一日晚睡眠质量的变化,评估右美托咪定对术后短期睡眠的影响.结果:在术后1 h和术后48 h各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Ⅰ组VAS评分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Ⅰ组Ramsay评分低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一日晚(D0)三组睡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当日晚(D1)Ⅰ组睡眠评分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Ⅱ、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术后第一日晚(D2)睡眠评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Ⅱ、Ⅲ组睡眠评分有低于Ⅰ组的趋势.与Ⅰ组相比较,Ⅱ、Ⅲ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比例明显降低(P<0.05),而低血压、心动过缓及呼吸抑制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2μg/kg复合右美托咪定2.5μg/kg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以达到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有效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鹏辉;秦瑞霞;张林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56排160 mm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目的:初步探讨256排160 mm宽体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一站式扫描方案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256排CT(探测器宽度16 cm)对2017年1月—2017年11月就诊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73例行一站式CCTA联合CT-MPI,以SCCT-18段为标准,评价CCTA图像质量,以AHA-17段模型为参考,计算心肌血流量(MBF),比较心肌灌注正常区域和灌注异常区域的MBF数值.将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评价CCTA和CT-MPI的诊断准确性,统计扫描方案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73例完成CCTA联合CT-MPI检查的患者中,32例(43.8%)患者中的154个(15.9%)心肌节段有血流灌注缺损,MBF值低于血流灌注正常心肌节段[(71±26)mL·100 mL-1·min-1 vs(113±33)mL·100 mL-1·min-1;t=15.971,P=0.000].CCTA中,图像质量可用于诊断的节段为1026个(95.5%).随后,46例患者后续完成CAG检查,CCTA对CA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1.4%、93.2%、93.0%,CT-MPI对CA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3%、83.3%、84.8%.CCTA联合CT-MPI一站式扫描方案总有效辐射剂量为(4.6±1.2)mSv[包含CCTA扫描有效辐射剂量:(2.2±0.6)mSv)],对比剂总用量为65 mL,生理盐水用量为50 mL.结论:256排CT联合扫描方案可一站式获得良好的CCTA和CT-MPI图像,在较低辐射剂量水平下,保障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强;赵卫东;张红宇;李鑫玉;陈雪峰;史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症禽流感H7N9及重症甲型流感H1N1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禽流感H7 N9与重症甲型流感H1 N1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漳州市医院收治的7例重症禽流感H7N9(重症H7N9)与15例重症甲型流感H1N1(重症H1N1)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病、临床症状、检验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与预后等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2种基础病的患者死亡率(72.73%)高于≤1种基础病患者死亡率(18.18%)(P<0.05);重症H7N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下降率(100%)高于重症H1N1患者(26.67%)(P<0.05);重症H7N9患者肺实变、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发生率分别为71.43%、85.71%、57.14%,高于重症H1N1患者的13.33%、13.33%、0(P<0.05);重症H7N9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时间为(26.86±13.06)d,高于重症H1N1患者的(7.20±6.46)d(t=4.79,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后的随访中,重症H7N9患者在肺部影像上残留更多的纤维条索灶,吸收更慢.结论:与重症甲型流感H1 N1相比,重症禽流感H7 N9病情更重,预后更差.

    作者:叶煜铭;林立;刘建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水通道蛋白3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寻常型银屑病组),取材部位为非曝光部位典型银屑病皮损处;另外选择18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正常对照组),取材部位为非曝光部位正常皮肤.先用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检测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及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再用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皮肤中AQP3 mRNA的表达量.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经表皮水分流失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寻常型银屑病组AQP3 mRNA的表达量为(0.154±0.091),正常对照组为(0.401±0.121),寻常型银屑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QP3表达下降可能是银屑病皮损干燥、皮肤屏障破坏的原因之一.

    作者:唐桦;冯浩;廖阳英;李蓝;肖伟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活性γ型含铜含吲哚美辛IUD与TCu380A IUD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活性γ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IUD)(安馨环)和TCu380A IUD的临床避孕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放置活性γ型含铜含吲哚美辛IUD的362例(观察组)和TCu380A IUD 280例(对照组)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节育器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月经改变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续用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安馨环避孕的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续用率高,安全、长效,能提高避孕效果和育龄妇女满意度.

    作者:朱清;闫玉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对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对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80例,以随机数字抽取法分成A组(实施小剂量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B组(大剂量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各9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丙泊酚诱导总量及效应室浓度;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术后24 h、48 h、72 h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结果:A组丙泊酚诱导总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24 h、48 h的MMSE评分均明显较B组高,P<0.05,而术后72 h两组MMSE评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缝皮时及术后24 h的S100β浓度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而两组患者72 h的S100β浓度水平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实施小剂量丙泊酚靶控输注,可有效减少对患者近期认知功能的损害.

    作者:黄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产后42 d复查的160例初产妇女,按分娩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阴道分娩,观察组80例采用剖宫产分娩.两组均询问压力性尿失禁(SUI)病史,行妇科检查,手测肌力检测,盆底肌力筛查等测定脏器脱垂程度.结果:对照组SUI发生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各项均比观察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测肌力<3分及盆底肌筛查肌力<3级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使产后盆底功能下降,剖宫产能减少SUI、盆底肌力下降及产后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但不能完全避免盆底功能的下降,产后均应尽早行盆底康复锻炼.

    作者:李亚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腺水肿、出血、坏死和感染,并伴有持续性全身器官功能衰竭的疾病,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并发症多、病情凶险、死亡率高[1].SAP发病时胰腺自身损伤可引起大量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激活释放,这包括胰酶提前活化、钙超载、过度的激活白细胞、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紊乱胰腺血液循环、肠道细菌易位(二次打击学说)、细胞凋亡等机制[2].

    作者:苑先都;李文星;申素纲;张心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抗苗勒管激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青少年到育龄期妇女发生高雄激素性无排卵现象中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935年 PCOS第一次被国外学者Stein和Leventhal描述,他们是在7个有多囊卵巢、闭经、不孕症等临床表现的妇女中发现的[1].

    作者:原慧娟;郝晓莹;王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期相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早期声门型喉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期相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早期声门型喉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有完整病理学资料的31例声门型喉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多层螺旋CT不同期相扫描图像、工作站图像后处理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期相CT值及不同图像资料对早期声门型喉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平扫声带组织CT值与瘤体组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动脉期及实质期声带组织CT值显著高于瘤体组织且动脉期声带及瘤体CT值均较实质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处理技术图像资料诊断的正确率高达100.00%,显著高于CT横断面图像的8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5,P=0.038);后处理技术分期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皆100.00%)均高于CT横断面图像分期(80.64%、77.77%、84.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0,P=0.609).结论:在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诊断中,直接行动脉期扫描便可对瘤体及受累组织进行清晰显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后诊断,分期价值更高.

    作者:杨琼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300例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异常子宫出血发生的主要病因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就诊于妇科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00例,按女性年龄及生理特点分为育龄期组(A组,55例)和围绝经期及老年期组(B组,245例),对其临床发病原因、病理结果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69例,占23.00%;器质性病变出血者103例,占34.33%;正常月经各周期基本相似内膜者128例,占42.67%.A组患者55例,其中妊娠性疾病占54.54%,为主要病因;B组患者共245例,功能性与器质性病变发病率分别为23.67%和26.54%,皆为主要病因.子宫内膜息肉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子宫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皆集中于B组,发病率分别为2.45%和2.04%.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病因亦发生变化,在临床诊治上,年龄因素不容忽视,诊断性刮宫术和病理诊断是异常子宫出血鉴别病因、明确诊断及作出有针对性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应用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应用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乳腺肿块患者,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前,均采用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分别进行诊断,并与手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应用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0%以上.结论: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应用于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其诊断准确率高,对鉴别良、恶性肿瘤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任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调查与干预

    目的:探讨医学生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在校学习期间对医学生交流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为开展医学生实践教育提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进行调查,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拓展训练和专业心理讲座等干预.结果:通过参加一些专家讲座以及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互动可以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和反馈.结论:适当的干预可以改善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因此多资源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书慧;孟彩霞;田峰;袁桂华;阴克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小门诊医疗垃圾处理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目的:了解中小门诊医疗垃圾的处理现状,并对定点试行的医疗垃圾车辆集中收集的处理方法与传统的挂靠政策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分布于太原市两个城区、执行不同医疗垃圾采集政策的30家医疗诊所(中小型门诊)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并对所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垃圾车辆集中收集的A城区各诊所中,能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严格分类的医疗机构占93%;而采纳政府挂靠政策的B城区内的医疗诊所,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达到有效分类者占83%;两城区医疗垃圾均能做到具体分类.对于装医疗垃圾的容器或包装物,A城区的合格率为87%,B城区为63%.医疗垃圾储存过期率A城区为3%,B城区为93%.结论:太原市部分城区中小门诊医疗垃圾处理方法存在较大问题.综合来看,医疗垃圾车辆分片集中收集优于挂靠政策,有利于医疗垃圾的规范化处理.

    作者:张瑾;张海楠;高瑞;高田田;赵艳;李夏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药物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职业安全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存在的影响研究人员职业安全风险的因素,提出整改措施,实现风险小化.方法:分析某医院2010年—2017年的试验项目及研究人员职业安全影响因素.结果:研究人员中曾接触锐器及受试者血液体液35人,其中护士占57.14%,是职业安全风险的高危人群.研究人员中发生针刺伤者占31.82%,护士占54.55%,辅助科室技师占13.64%.69.64%研究人员未曾考虑过要对受试者血源性病原体进行全面筛查.结论:药物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是有职业安全风险的,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相关知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完善受试者血源性病原体种类的检测可以减少和规避风险.

    作者:徐慧芳;张洁玉;唐玉萍;王秀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学生对中医文化了解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中医文化的认知度.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中学生对中医文化认知度的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78%的中学生在一年内接触过中医药,愿意学习中医药知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中学生获取中医药知识的途径主要靠家人介绍,家里亲戚中有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23%.结论:建议在中学课堂开设中医学选修课,提高青少年的认知度,这对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玥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