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8 (IL-18)蛋白及滑膜组织IL-18 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致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细胞生物法分别测定RA患者血清、滑液中IL-18蛋白水平和生物活性,同时还检测NO、前列腺素E2的含量;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滑膜组织IL-18 mRNA表达水平.以骨关节炎(OA)病人及因外伤截肢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RA患者血清、滑液中IL-18蛋白水平和生物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滑液中量及活性比血清高;RA滑膜组织IL-18 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过度表达的IL-18参与了RA的致病过程;选择性地抑制IL-18生物活性,将是RA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姚航平;徐建忠;张立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RA,采用ELISA法进行SAA定量测定,采用全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CRP及RF定量或半定量测定.结果 RA患者的SAA浓度,病情活动组比非活动组明显增加;活动组经治疗,SAA浓度下降至正常范围,SAA的变化趋势与CRP、ESR变化趋势相似.结论 RA患者血清SAA浓度可能是一个病情活跃及疗效判断的替代指标.
作者:刘钢;王兰兰;李立新;武永康;王玲;王忠明;谢其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31例SLE患者及582名年龄性别相对应健康体检者人群HBV标志物,并进行分组检测各组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 (IL-10)的血清含量.结果 131例SLE患者HBsAg均阴性,较对照组(7.7%)明显降低,HBeAb、HBcAb伴有HBsAb阳性者为43.8%,较对照组(26.1%)明显增高.SLE患者血清中IFN-γ的含量低于对照组.SLE合并HBV感染组IFN-γ的含量比SLE组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LE患者IL-10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但SLE合并HBV感染组与慢性HBV感染组相比IL-10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SLE中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HBsAg明显降低,SLE感染HBV后更易产生HBsAb,表明SLE发病与HBV感染并无相关.SLE合并HBV感染者中IL-10、IFN-γ与SLE病人有明显差异,向HBV感染者偏移.此现象可能与Th1/Th2型细胞因子在疾病中相互调节、相互制约有关.
作者:曹永献;王斌;于秀英;陈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体外观察雌二醇(E2)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干/祖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半固体集落培养观察17例SLE患者骨髓CD34+细胞、CD34+ CD38-亚群、混合细胞集落(GEMM-CFU)和粒巨噬细胞集落(GM-CFU)的改变.体外观察E2、E2+其拮抗剂他莫西芬对SLE患者骨髓GM-CFU的作用.结果①SLE患者的CD34+细胞、GEMM-CFU、GM-CFU的形成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②E2对女性SLE较男性SLE、正常对照组的GM-CFU集落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③他莫西芬可逆转E2对女性SLE患者的GM-CFU抑制作用.结论 SLE患者较后期的干细胞、祖细胞存在异常,雌激素可能介导了SLE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异常的发生.
作者:童秀珍;叶任高;杨岫岩;许韩师;罗绍凯;李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研究Fas/FasL在干燥综合征(SS)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40例SS患者和8名正常人唇腺组织中Fas/FasL表达进行描述和组织细胞定位.结果 Fas/FasL在SS患者唇腺组织细胞和导管上皮内大量表达,与正常对照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浸润的淋巴细胞内很少表达Fas/FasL.浸润淋巴细胞灶多少与腺胞、导管上皮Fas/FasL表达率无关.结论 Fas/FasL在SS唇腺腺胞及导管上皮细胞内的异常表达可能是SS患者唾液腺破坏的一个重要机制.
作者:刘小丽;张晓琴;刘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18 (IL-18)在人类狼疮肾炎(LN)肾组织炎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6例正常肾组织和18例LN患者肾组织IL-18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该组患者尿IL-1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肾组织有弱的IL-18 mRNA及蛋白表达;LN患者肾组织IL-18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较正常肾组织显著增高(IL-18 mRNA:8.9±3.4比2.2±0.6;IL-18蛋白:8.8±3.7比1.4±0.4),而且WHO Ⅳ型LN患者肾组织IL-18表达量显著高于非WHO Ⅳ型LN患者(IL-18 mRNA:10.8±3.2比6.6±1.7;IL-18蛋白:11.2±2.7比5.6±2.0);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肾组织IL-18蛋白表达量与狼疮肾炎肾组织活动指数(AI)、尿IL-18水平及肾组织损伤程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肾内IL-18表达上调参与LN肾组织炎症损伤过程,尿IL-18水平可能作为衡量LN肾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的评估指标.
作者:刘华锋;陈孝文;吴平;江黎明;刘海燕;许勇芝;黄萍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变化,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在该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51例SLE患者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和GMP-140的表达水平,并对GPⅡb/Ⅲa明显降低的SLE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结果 SLE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PⅡb/Ⅲa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例GPⅡb/Ⅲa明显降低的SLE患者存在血小板聚集不良或异常.结论 SLE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GPⅡb/Ⅲa特异性抗体,导致血小板膜表面GPⅡb/Ⅲa表达水平降低,并且可能与出血有关.SLE患者体内部分血小板活化,使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表达水平增加,这些活化的分子标记物又参与炎症反应,加重原发病.
作者:陈俊伟;杨林花;李小峰;王来远;刘秀娥;朱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狼疮样肾炎鼠白细胞介素-17 (IL-17)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建立一种狼疮样肾炎动物模型即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白蛋白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尿IL-17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17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肾组织IL-17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鼠组较对照鼠组血IL-17水平不高,尿IL-17水平明显升高[(22±67) pg/ml比(3.1±2.1) pg/ml];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部分系膜细胞、肾小管和间质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均有IL-17蛋白表达;肾组织IL-17 mRNA水平明显升高(0.34±0.15比0),且肾组织IL-17+细胞数明显增多[Ng:(25±8) cell/gcs比0;Nt:(23±8) cell/mm2比0];模型鼠肾组织中IL-17+细胞数与尿白蛋白和尿IL-17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IL-17在狼疮样肾炎鼠肾组织表达明显增加,并在其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董光富;叶任高;史伟;董秀清;阳晓;余学清;杨念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研究表明,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CD106)和E选择素(sE-selectin,CD62E)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性疾病中表达异常[1-4].有关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ermatomyositis/polymyositis,DM/PM)病人CD106和CD62E研究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检测DM/PM病人血清CD106和CD62E的表达水平,并与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探讨其在DM/PM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刘翠杰;刘华昌;尹格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LN中的作用颇受关注,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狼疮样鼠模型中被认为对LN有保护作用[1],而其天然抑制物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则和狼疮疾病活动相关[2,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LN和无肾炎SLE患者血浆TNF-α、sTNFR水平测定,探讨TNF-α、sTNFR在人类LN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汪国生;李向培;厉小梅;单曙光;钱龙;王玮;张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细胞因子的介导作用在关节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关节滑膜液(synovial fluid,SF)与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PB)中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测定,并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研究IL-8、TNF-α在RA与OA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其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在其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为RA与OA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鲁静;张宁;侯平;李舒帆;马晓春;赵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是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质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是血管炎的血清学标志之一,可根据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部位的不同分为核周型(P-ANCA)和胞质型(C-ANCA).文献[1,2]认为C-ANCA对Wegener肉芽肿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而P-ANCA常与肾脏损害的血管炎有关.其在狼疮肾炎(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国外有较多的研究,国内仅少量、较少病例的报道,且结论不一.为此我们对172例LN患者进行了ANCA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勇;李幼姬;杨念生;陈伟英;曾丽霞;李志坚;叶任高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发病率不高.PBC病变主要为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由长期持续肝内胆汁淤积,终演变为再生结节不明显的肝硬化.PBC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常和其他自身免疫病并发,尤其是和干燥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的关系非常密切.
作者:艾脉兴;曾小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文报道2例经病理证实为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 granulomatosis,WG)的患者并分析如下.
作者:孙白云;范雪静;张瑛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 granulomatosis,WG)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鼻窦炎和副鼻窦炎、肺部病变及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本病预后不良.我们遇1例以鼻流腥臭涕和突眼为主要表现的WG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张亚平;崔鸿雁;黄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肾脏是常受侵犯的器官(几乎100%).目前,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治疗有较大的进展,使LN 10年存活率提高到90%以上[1].但存在不少问题,肾衰竭仍是狼疮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对LN的治疗仍是当前重大研究课题.
作者:尹培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张奉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典型的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其自身免疫异常表型特别丰富,几乎覆盖整个免疫系统的紊乱,被公认为是自身免疫病的原型.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SLE在某些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同卵双生子的患病率(近24%~65%)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2%~9%).此外自发性SLE小鼠模型的遗传背景研究也表明其多种自身免疫表型与特定的基因位点相关联.提示SLE的发病与遗传有关.人类染色体上与狼疮鼠的一个共同易感位点(slel/Nba-2/lbw-7的重叠区)同源度很高的区段位于1号染色体上[1].多个研究小组对SLE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连锁分析发现人类1号染色体的1p13、1p21、1p36、1q22-24、1q31、1q41-42和1q44等与SLE之间存在连锁[1-9].因此推测人类1号染色体上可能包含多个SLE的易感基因.随后通过疾病相关性研究发现易感区域内的白细胞介素(IL)-10、FCγRⅡa、FCγRⅢa、FCγRⅢb、T细胞受体ζ链、PARP、C1q和TNFR2等重要候选基因可能与SLE发病相关.
作者:吴慧;顾越英;沈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疾病的预后是指对疾病的转归作出事先的估计.在进行临床决策时,需要了解疾病的预后,也要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因此预后研究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讨论有关疾病预后研究的一些要点.
作者:杨岫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引文分析是评价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手段.<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内唯一的风湿病学专业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风湿病学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及科研成果,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该刊1997年11月创刊,初为季刊,2000年改为双月刊.主要栏目有专论、论著、临床研究、综述、会议纪要、病例报告及临床病例讨论、消息等.为更好地为本刊编委和作者选题、引文提供参考信息,笔者对1999-2000年刊载的251篇论文引文情况、文献源、出版时滞等情况作如下统计分析.
作者:刘晓伟;任晓云;乌云;国雅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