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480
  • 国内刊号:14-1217/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53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2年3期文献
  • 性病型赖特综合征二例分析

    目的加强对性病型赖特综合征(RS)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性病型RS并复习文献.结果总结性病型R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结论性病型RS多为沙眼衣原体、解尿脲原体感染引起的,以尿道炎、关节炎、结膜炎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相关的临床表现还有皮肤黏膜、生殖系统、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损害,其发病与遗传易感性HLA-B27有关.对于性病后出现尿道、关节、结膜、皮肤黏膜损害者应考虑性病型RS.

    作者:于娜沙;周冼苡;金大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矿物质密度的研究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矿物质密度(BMD)的变化,并讨论疾病的病情和激素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测定健康对照组、初诊SLE组(A组)、SLE激素治疗组(B组)的BMD、血钙、磷、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并将B组病人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对两组的病程、体重指数、发病年龄、疾病的活动指数(SLEDAI)、系统损害的指数(SLICC/ACR DI)、激素的累积剂量和当前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腰椎BMD、骨特异性ALP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T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17.4%.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有较长的病程(P<0.01)、较高的累积激素用量(P<0.01)和较高的SLICC/ACR DI (P<0.05).结论骨质疏松是年轻的SLE患者的常见病变,疾病的病程越长和系统损伤指数越高伴随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越大,但激素的影响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是有关的.

    作者:丁从珠;孙凌云;王红;林华;张杏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的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FA)对RA诊断的意义,并比较其与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角蛋白抗体(AKA)以及HLA-DR4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印迹法(WB)检测157例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标本和104例对照血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骨关节炎(OA)等的AFA.APF和AK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 157例RA病人的AFA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6.3%,93.4%,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57例AFA阳性的血清中,其中AKA同时阳性的有36例,重叠率为63.2%;APF同时阳性的有38例,重叠率为66.7%;HLA-DR4同时阳性的有30例,重叠率为52.6%.统计学分析证实AFA与AKA、APF及HLA-DR4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AFA对RA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用于RA的临床诊断.AFA与APF、AKA及HLA-DR4有相关性.AFA不能完全替代APF和AKA,三项临床检测可互相补充,提高RA的诊断率.

    作者:曾小峰;张丽君;艾脉兴;甘晓丹;史艳萍;宋琴芳;唐福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兔前交叉韧带切断骨关节炎模型中MMP-1 MMP-13及TIMP-1的mRNA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ACLT)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及滑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13及组织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在不同造模时期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因子在骨关节炎(O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该模型作OA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组ACLT模型兔20只,分别于造模4周及8周时各处死10只,假手术对照组大白兔10只于术后8周处死.解剖显微镜下行股骨髁关节软骨退变的大体评分,取股骨内髁内侧退变软骨及邻近滑膜,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MMP-1,MMP-13及TIMP-1的mRNA表达.结果 ACLT术后4周即可见软骨退变,8周时退变进一步加重(P<0.02),对照组无明显软骨退变.对照组软骨及滑膜中MMP-1及TIMP-1的检出率较低,造模4周时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部分阳性标本表达量有一定增高,造模8周时MMP-1仍有很高的检出率,表达量持续增高,而TIMP-1检出率较4周时下降;MMP-13在对照组滑膜中没有检测出,造模4周时有一定的检出率,8周时检出率明显增加(P<0.002),软骨中对照组MMP-13的表达率及表达量都很低,造模4周时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8周时表达率却明显下降.结论 MMP-1,MMP-13及TIMP-1在骨关节炎软骨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MMP-1在造模4周和8周都有很高的检出率,且从阳性标本的电泳情况看,其表达量逐渐增高,适合作为OA防治研究中的评价指标.

    作者:吴宏斌;杜靖远;胡勇;刘维钢;傅刚;张景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结节病的关节表现

    目的分析结节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以提高对结节病关节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3例结节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出现关节表现(20.6%).7例为关节炎,其中5例在病程中发生关节炎的关节数≤4个,以膝、踝、腕等大关节受累为主,多呈非对称性;2例在病程中发生关节炎的关节数≥5个;6例为关节痛.结论结节病的关节表现可分为少关节炎、多关节炎和关节痛3种类型.其关节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无特异性.对出现关节损害者,需考虑到结节病的可能.

    作者:郑毅;尹义存;黄火高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骶髂关节炎磁共振检查意义初探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SIJ)炎磁共振(MRI)检查的意义.方法强直性脊柱炎(AS)12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7例,作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其中14例作动态MRI增强,11例作CT导引经皮穿刺活检.8例正常志愿者作MRI平扫和动态MRI增强.结果 CT和MRI对Ⅲ、Ⅳ级SIJ炎的判断基本一致,对0~Ⅱ级的判断二者相差较大.SIJ关节区的强化与组织炎症细胞的检出相关.关节旁骨髓水肿仅见于SIJ炎,也与SIJ的强化及组织炎症相关.结论 MRI通过增强(动态)、关节旁水肿等表现,推断Ⅱ、Ⅲ级SIJ的炎性活动程度,明确0级、Ⅰ级SIJ炎的诊断,了解Ⅳ级SIJ是否存在炎症活动,对SIJ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活动性判定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源;曾庆馀;肖壮伟;王庆文;陈肃标;周修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疱疹病毒DNA的检测及其Th亚群激活状况研究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疱疹病毒感染情况以及Th亚群的激活状况.方法通用引物PCR扩增32份RA患者和36份健康对照者全血和血清标本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疱疹病毒(HSV)-1、HSV-2 DNA, 并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Sma Ⅰ、BamH Ⅰ进行酶切鉴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36例RA患者和25名健康对照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4 (IL-4)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RA患者全血与血清标本疱疹病毒DNA检出率分别为6.2%和3.1%,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和2.8%.②RA患者血清IFN-γ水平(21±33) pg/ml及IFN-γ/IL-4比值25±2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10.1±2.6) pg/ml和17±8,P均<0.05.IL-4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③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与RA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结论①HSV、EBV、CMV等疱疹病毒DNA检出率与RA发病无相关性.②RA患者体内存在Th1(主要分泌IFN-γ)与Th2(主要分泌IL-4)激活比例失衡的现象.主要分泌致炎性细胞因子的Th1细胞活性增高而主要分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Th2细胞活性相对不足,这可能与RA患者慢性持续性关节炎症有关.

    作者:张爱宏;刘若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抗SSA和SSB抗体与HLA-Ⅱ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SSA和SSB抗体与HLA-DRB1、DQA1、DQB1等位基因及单体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63例云南汉族SLE患者和54名同民族健康对照进行DRB1、DQA1、DQB1基因分型.结果云南汉族SLE患者中DR15 (P<0.01)、DR16 (P<0.05)、DQA1*0102 (P<0.05)、DQA1*0103 (P<0.01)、DQB1*0601 (P<0.05)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抗SSA和SSB抗体阳性的SLE病人中DQA1*0103频率均显著增高(P=0.042,P=0.006);抗SSB抗体阳性的SLE患者中DQA1*0501频率均显著增高(P=0.009).结论云南汉族SLE抗SSA和SSB抗体的产生与DQA1*0103等位基因相关;抗SSB抗体的产生还与DQA1*0501相关.

    作者:李晓岚;冒长峙;李学平;刘桂兰;孙浩;黄小琴;褚嘉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RANTES在狼疮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了解狼疮肾炎(LN)肾组织中化学趋化因子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的表达并探讨其与LN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LN肾脏RANTES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与LN活动指数、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狼疮肾炎组织中RANTES表达显著增高,以WHO Ⅳ型为显著.RANTES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表达,但肾小管表达更显著.LN肾组织RANTES表达与肾组织活动指数、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显著相关.结论 RANTES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机制,肾组织中RANTES的表达可作为反映狼疮肾组织活动病变和进行性肾损害的参考指标.

    作者:梁鸣;李幼姬;阳晓;许韩师;关伟明;陈伟英;李志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免疫调节失衡、B细胞过度增生及过多的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国内外许多研究提示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5的水平,并探讨其与疾病活动性、肾受累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张榕;蒋莉;王晓非;马晓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骶髂关节放射学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评价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具有致残性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对于AS的早期诊断问题,已日益受到风湿界的高度重视,骶髂关节(SI)的放射学检查是诊断AS的重要依据.本文将近6年来,对219例肯定及考虑为AS病人的438个SI放射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铁梅;姬艳波;张希才;韩宏妮;陈雪挺;潘桂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系统性硬化病(syatemic sclerosis,SSc)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病因未明,但血管炎症的发生是其免疫病理机制之一.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在免疫系统的功能中发挥主要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对于SSc和SLE的发生至关重要[1],抗内皮细胞的自身抗体也参与血管损伤[2].国外曾在一些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的病人血清中检测到抗体外培养的人内皮细胞的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3,4].但国内有关AECA的临床意义报道甚少.本研究通过检测SSc和SLE病人血清中的AECA,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苏厚恒;李凝;马卫华;陈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M3受体抗体与干燥综合征外分泌腺功能损伤及治疗

    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口干、眼干为特征,病理上主要表现为外分泌腺有淋巴细胞局灶性浸润,伴有自身抗体(抗Ro/SS-A抗体、抗La/SS-B抗体)的产生和高丙种球蛋白血症.SS如单独发生即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当它伴随其他自身免疫性风湿病而发生则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从19世纪晚期干燥症早被描述以来,SS的研究历史已超过百年,然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1].近年来,针对外分泌腺受体的异常免疫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郭强;顾越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以舌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干燥综合征一例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常见症状是口眼干燥,但任何系统、任何器官都可能受到累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易误诊和漏诊.患病率居结缔组织病首位,高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1].现将我们所遇1例以舌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S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周彬;朱静;龙武彬;吴晓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脂膜炎一例

    原发于脂膜的炎症即称为脂膜炎.其中较常见的为结节性脂膜炎,是一种以反复发热,出现皮下结节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反应异常或脂肪代谢障碍有关.病理特点为脂肪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及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脂膜炎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及皮肌炎合并[1],而与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国内尚未见报道.1999年美国的Trun等[2]报道了1例RA合并脂膜炎,认为脂膜炎是RA的一种很少见且非特异的并发症.

    作者:史群;孙冬红;马秀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骨节病一例

    大骨节病是一种慢性、变形性、地方性骨关节病.病因未明,多发生在青少年,早期体征不明显,易与类风湿关节炎(RA)等疾病相混淆,现报道1例.

    作者:宋慧;王海英;伍沪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韦格纳肉芽肿病并发复发性多软骨炎一例

    韦格纳肉芽肿病早在1930年已被描述,其病因至今不明.复发性多软骨炎,亦是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累及全身软骨反复发作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它不仅侵犯软骨,也可累及心血管系统、肾、眼、内耳、皮肤等器官.韦格纳肉芽肿病与复发性多软骨炎均为发病率较低的结缔组织疾病,而两者同时发病,实属罕见.检索国内、外文献,1980年Small等[1]报告1例59岁男性患有复发性多软骨炎,初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得到很好控制,后发生肺部浸润及肾小球肾炎,病理证实为韦格纳肉芽肿病,应用环磷酰胺治疗后得到缓解.国内尚无报道.

    作者:龚宝琪;孔纯玉;齐文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对目前临床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研究工作有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之分,对从事临床工作者而言对后者的兴趣更大,一方面是对其内容较熟悉,另一方面运行操作方便.临床研究工作承上启下,它将部分较为成熟的基础科研(实验室或动物试验)结果转向并应用于人类,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人类的健康.科研结果(不论是阴性或阳性的)通过杂志介绍给广大读者,一方面起了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经验交流的作用,总的是要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因此,我刊内容必须是创新的、严谨的、学术性很强,方能代表我国风湿病的水平.

    作者:董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发生机制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骨质丢失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血管翳直接侵害关节边缘引起的局灶性骨侵蚀;软骨下骨的局灶性侵蚀;炎症关节的关节端骨量减少.RA的炎症过程还可以通过全身作用影响骨再建(bone remodeling)而发生全身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1].本文主要综述RA的局灶性骨侵蚀发生机制.

    作者:戴生明;单琤琤;韩星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第15例——发热、乏力、咯血、进行性血红蛋白下降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7岁.因反复发热、乏力0.5年,咯血1个月于2001年9月17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4月出现中、低度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5 ℃,午后为重,无关节肌肉疼痛、皮疹和盗汗.2001年9月17日上体育课时突感头晕、恶心、心慌和双眼发黑,急查血红蛋白(Hb)为60 g/L,遂收入我院呼吸科进一步诊治.

    作者:杨春花;田东莲;黄烽;郭军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临床研究方法学(三)]:因果关系的推导及一些相关的概念

    许多临床研究的问题,尤其是病因学研究、危险因素的研究,往往涉及到因果关系的求证.例如红斑狼疮的遗传学研究中,我们需要从多个的基因位点中筛选出哪个或哪些与红斑狼疮有关;临床上,髋关节损害常常加速强直性脊柱炎致残,我们可能想要了解哪些因素与强直性脊柱炎的髋关节损害有关;我们还可能需要了解哪些抗风湿药可能会导致结缔组织病的性腺功能衰竭;等等.因此,因果关系的推导是临术研究基本的技能.严格地说,随机临床试验也是一种特定的因果关系推导,上一讲的预后因素分析也可以说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推导.这里主要是简要地讨论病因学的研究,以及因果关系推导中一些有关的概念.

    作者:杨岫岩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