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发病过程的影响.方法经牛Ⅱ型胶原(bCⅡ)诱导建立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IA对照组,α-MSH低剂量组和α-MSH高剂量组,每组8只,于致敏当天连续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α-MSH或PBS,观察比较4组大鼠体重、足爪容积、关节炎指数、病理评分、X线放射学表现等变化.结果α-MSH可缓解大鼠关节炎症状,减轻滑膜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抑制关节骨质破坏.结论α-MSH可抑制大鼠胶原性关节炎发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倬;韩星海;管剑龙;闾坚强;蔡青;田野苹;施冶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淀粉样P成分(SAP)含量并研究其与DNA及抗DNA抗体间的关系,探讨它在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SAP含量及抗dsDNA抗体,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DNA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SAP、D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血清SAP含量与DNA浓度呈显著性正相关,但SLE患者血清SAP相对DNA水平下降;SAP/DNA比值与抗DNA抗体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SAP含量相对DNA不足,可能影响此类自身抗原物质的及时清除,从而促进自身抗体的产生.
作者:吴瑾;熊思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HLA-DQβ1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及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健康对照各42例,以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PCR-SSP)技术对HLA-DQβ1的42种亚型进行检测,并分析患者病情、免疫学指标及关节破坏程度与各亚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在RA患者组中HLA-DQβ1*0401和*0501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1.9%、7.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6%、1.2%)(χ2=4.085,RR=4.06;χ2=4.725,RR=6.83;P<0.05),而HLA-DQβ1*0602的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7.1% vs 19.0%)(χ2=5.23;P<0.05).HLA-DQβ1*0401/0301或*0401/0303及HLA-DQβ1*0501/0301基因型在RA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9.05%、9.5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8%、0%)(χ2=6.098,P=0.014;χ2=4.200,P=0.040),差异具有显著性.HLA-DQβ1*03阳性的RA患者与阴性患者相比发病年龄早,关节破坏严重,关节外表现明显增多,并与部分实验室指标异常呈正相关,其中HLA-DQβ1*03纯合子(HLA-DQβ1*03/03)患者的上述异常更为显著.结论 HLA-DQβ1*0401及*0501亚型、HLA-DQβ1*0401/03及HLA-DQβ1*0501/0301基因型可能与中国汉族RA的易感性有关,而HLA-DQβ1*0602可能为抗RA基因;HLA-DQβ1*03则与RA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贾园;贾汝琳;韩蕾;穆荣;陈适;栗占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生长激素受体(GHR)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受体配基结合试验(RLBA)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GHR变化.结果 SLE活动期患者PBMC的GHR的特异性结合率(SB) (3.4±2.0)%、总结合率(TB) (13.8±5.7)%和静止期患者SB (1.3±1.2)%,TB (11.4±4.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SB (1.0±1.0)%,TB (8.3±0.9)% (P<0.01);SLE活动期患者PBMC的mRNA的表达水平(0.77±0.66)高于静止期患者(0.45±0.28) (P<0.05)和正常对照组PBMC的mRNA的表达(0.31±0.22) (P<0.01).结论 SLE患者PBMC的GHR高表达与SLE的病情活动性相关.
作者:李锋;冯树芳;徐金华;陆云;邓守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2、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的变化,以及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拮抗剂对其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6例未治活动性SLE患者和10名正常人,采集静脉血标本分空白组、脂多糖/植物血凝素(LPS/PHA)刺激组、PHA/LPS +他克莫司(FK506)组及PHA/LPS+环孢素A(CsA)组作体外全血细胞培养,然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IL-12、IFN-γ分泌水平,经减去血浆基础细胞因子水平后作为该例标本的IL-12或IFN-γ分泌量.结果 SLE患者的全血培养细胞IL-12及IFN-γ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正常人(IL-12:P<0.005;IFN-γ:P<0.001);而且SLE患者IL-12及IFN-γ分泌水平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FK506、CsA对IL-12及IFN-γ分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均<0.01),而且两种药物对SLE患者上述两种细胞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强度明显大于对正常人的抑制强度.结论 IL-12及IFN-γ分泌上调在SLE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抑制IL-12及IFN-γ的分泌可能是治疗SLE的新措施.钙调磷酸酶拮抗剂FK506、CsA对培养全血细胞多途径激活后的IL-12及IFN-γ分泌具有抑制作用,抑制IL-12及IFN-γ的产生可能是钙调磷酸酶拮抗剂治疗SLE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华锋;潘志铣;唐德燊;江黎明;梁东;陈孝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表达CD86的情况,以及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L)对其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新鲜分离时以及与不同浓度TL在体外培养后的CD86阳性率.结果 SLE B细胞的CD86阳性率在新鲜分离时(P<0.002)和培养48 h后(P<0.001)均较正常人B细胞高.25 ng/ml的TL可明显降低SLE和正常人B细胞的CD86阳性率(P<0.001),2.5 ng/ml则只对SLE B细胞起作用(P<0.001).结论 SLE病人B细胞CD86阳性率高于正常人;TL对SLE或正常人的CD86+B细胞均有显著的下调作用,在某一浓度下仅抑制SLE B细胞的CD86表达.
作者:徐瑞宏;张堂德;詹青松;陶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骨关节疾患,以关节软骨破坏为主要特点.膝关节作为负重关节是易受累的关节之一.OA的传统治疗方法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局部使用麻醉药物以及体疗等,近年来改善软骨代谢的药物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本文报道具有改善软骨代谢作用的治疗OA慢作用药物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关节OA患者51例,并与双氯芬酸进行对照,以观察两组病人的疗效和药物耐受性.
作者:左川;杨南萍;陈咏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抗核周因子(antiperinuclear factor,APF)被认为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较为特异性的抗体,近年来研究较多,并认为APF以及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纤聚蛋白抗体(AFA)同属对RA诊断具有高特异性的瓜氨酸相关自身免疫系统.国内也已有关此系列抗体的研究[1-3],但绝大多数检测的都是IgG型抗体,有关IgA、IgM型抗体对RA诊断价值则罕见报道.本文试通过检测此系列抗体中之一,即APF的IgM、IgA型抗体,并与IgG-APF及IgM型类风湿因子(IgM-RF)比较,了解它们对RA的诊断价值.
作者:钱龙;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单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是一个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SLE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1].在人类SLE家族中进行的全基因组扫描研究结果揭示SLE的可能易感区域有很多,包括1q21-23、1p36、1q41-42、16q13、20p12-13、20q11-13等[2].人类染色体1q21-23区域因为含有大量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基因,正逐渐成为SLE研究的热点.干扰素诱导核蛋白16 (interferon-inducible nucleoprotein 16,IFI 16)是干扰素诱导核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调节骨髓早期细胞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基因定位于1q22,因此被认为是SLE发病研究的重要候选基因.本文通过TaqMan one-step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IFI 16 mRNA在SLE 病人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初步探讨IFI 16在SLE发病中是否存在异常.
作者:李博;王元;沈南;陈顺乐;叶志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是体内合成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三种同工酶之一,在某些细胞受到免疫或致炎因子刺激时被诱导表达,其催化合成的NO量多且维持时间较长,在参与机体免疫防御的同时可能对组织细胞造成一定的免疫损伤.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iNOS及其催化合成的NO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某些重要作用.本文拟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徐雷艇;王美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以脊柱关节、肌腱附着点炎症为突出临床表现,关节外表现中肾脏受累有:IgA肾病、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慢作用药所引起的间质性肾病.IgA肾病是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伴C3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现将我们观察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成彩联;娄探奇;尹培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cell lymphoma,SPTCL)是一种少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我科近收治2例,报道如下.
作者:林玲;黄少弼;肖征宇;许杰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炎是其基本病变之一,主要累及小血管,伴发大动脉炎者则极为罕见,国内至今报告3例.笔者遇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安贵;王洁;李冰;唐洪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thy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疾病,当同时并发肝肾功能损害时,治疗上比较困难,我们曾遇到1例合并严重肝损害的SLE,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学军;俞春霞;李太生;唐福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抗磷脂综合征(APS)表现不一,因而可造成误诊误治.现报告灾变性APS(cata-strophic,APS)[1]1例,旨在提高对APS的认识与诊治水平.
作者:王彦;杨林;薛新萍;曾文;李绍梅;傅淑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硬皮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缔组织疾病,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较差,常导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重者危及生命.我院自1991年以来试用高压氧(HBO)治疗7例,获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郭梅芳;王丁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风湿病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二届学术年会于2002年10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文章112篇,到会代表共200余人.本次会议安排了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脊柱关节病(Sp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关节炎(OA)及其他风湿性疾病6个专题,以专家讲座、论文报道和病例讨论的形式进行,并通过卫星会议就目前风湿性疾病治疗用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本次会议的主要学术进展与成果介绍如下.
作者:冷晓梅;曾小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一系列免疫反应:抗原进入关节腔后诱导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并上调粘附分子在外周血免疫细胞和滑膜上皮细胞上的表达,招募炎症细胞向关节腔内聚集.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分子和T细胞受体结合形成的三分子复合物(MHCⅡ-Ag-TcR)激活T细胞,加上粘附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上调,导致细胞因子进一步释放.这些促炎症细胞因子刺激滑膜纤维母细胞、巨噬细胞、软骨细胞增生,又反过来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终导致软骨和骨的降解.
作者:刘彧;韩星海;孟济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 病历摘要女性,56岁.因四肢皮疹2年,发热、头痛4个月于2001年10月27日收住长海医院风湿科.
作者:陈立忠;蔡青;韩星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