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HA)关节腔注射对骨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及滑膜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6只大耳白兔行单侧前交叉韧带切断术,术后5周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关节腔注射1%HA 0.3 ml,每周1次,连续5周,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0周观察两组动物股骨内髁关节软骨光镜下的病理改变,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关节软骨及滑膜中MMP-1、MMP-3及TIMP-1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软骨退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实验组滑膜中MMP-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40±0.10vs 0.62±0.13),而软骨中的MMP-3的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MMP-1和TIMP-1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软骨及滑膜中的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A能有效地减轻早期OA关节软骨的退变,其对早期OA的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滑膜MMP-3的表达.
作者:刘世清;邱波;彭昊;王海斌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本试验拟通过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的表达水平及分析其与AS病人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来确证和探讨MMP-3在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AS患者血清中MMP-3的表达水平,一组是41例未用任何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生物制剂治疗的AS患者血清,另一组是13例应用抗TNF-α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治疗前和治疗14周后的AS患者血清,同时对比检测了28名正常对照个体血清和8例AS患者关节液中MMP-3的水平.结果AS患者关节液中MMP-3水平显著高于AS患者外周血水平(P<0.000 01);41例未用任何生物制剂治疗的AS患者,其血清MMP-3的水平与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r=0.48,P=0.000 7)和血沉(ESR)(r=0.54,P=0.000 1)具有明显相关性;同时应用对数相关分析发现:根据BASDAI值判别的病情活动度与ESR(P=0.025)和MMP-3(P=0.04)水平之间亦具有高度相关性.应用Infliximab治疗14周后,AS患者血清MMP-3水平和BASDAI值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3和P=0.000 07).结论AS患者血清中MMP-3水平可作为评价AS疾病活动性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此外,由于MMP-3在关节和外周血中均有稳定水平的表达,因此MMP-3还是研究AS发病机制的肯定和有用候选基因.
作者:杨春花;黄烽;赵绵松;古洁若;张汉伟;余得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流感病毒血凝素(HA)306-318多肽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1限制性T细胞激活中的作用,以及HA306-318变构肽对T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利用HA306-318变构肽抑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T细胞活化的可行性.方法利用HLA-DR1转基因细胞株检测去除T细胞受体(TCR)结合位点的HA 306-318变构肽与HLA-DR1分子的结合.以HLA-DR1限制性抗原递呈系统,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HA306-318及其变构肽诱导T细胞活化的作用,以及该变构肽对T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结果HA306-318原型肽可以活化HLA-DR1限制性T细胞,可诱导细胞增生及分泌白细胞介素(IL)-2;HA306-318变构肽可与HLA-DR1分子结合,无T细胞激活能力,并可有效抑制HA306-318原型肽以及Ⅱ型胶原(CⅡ)263-272多肽诱导的T细胞活化.结论HA306-318多肽可以介导HLA-DR1特异性T细胞激活,HA306-318变构肽作为HLA-DR1特异性非T细胞激活肽,可以抑制HA306-318以及CⅡ263-272抗原肽诱导的T细胞活化.
作者:贾园;周强;栗占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妇女雌激素受体(ER)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骨关节炎(OA)的关系.方法55例女性OA患者和176名健康妇女雌激素受体等位基因PvuⅡ和Xba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XX,Xx和xx的频率分布分别为0.182、0.436和0.382;在176名对照组分别为0.307、0.466和0.227,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2=6.23,P<0.05).OA组的体重、体重指数(BMI)和股骨骨密度(B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R基因型xx是骨关节炎明显的危险因素(比值比为2.1,95%可信区间为1.11~3.99,P=0.05).结论携带ER等位基因xx基因型患者比XX基因型患者容易患OA.
作者:薛延;李东;姚力;周乙雄;肖迪;郭三巧;王芊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关节内注射羧甲基壳聚糖(CMCTS)对兔骨关节炎(OA)关节软骨退变及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耳白兔行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术后5周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关节内注射2%CMCTS0.3 ml,每2周1次;B组:关节内注射1%透明质酸钠(HA)0.3 ml,每周1次;C组:关节内不注射药物.术后11周处死动物,观察各组股骨内髁关节软骨的大体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股骨内髁退变软骨中MMP-1和MMP-3的mRNA表达.结果CMCTS和HA注射组软骨退变程度较不用药组明显减轻,CMCTS注射组软骨MMP-1、MMP-3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HA注射组和不用药组.HA注射组软骨MMP-1和MMP-3的mRNA表达与不用药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CMCTS能够明显抑制OA软骨MMP-1和MMP-3的mRNA表达,明显减轻软骨退变的程度,CMCTS对早期OA软骨有修复保护作用.
作者:邱波;刘世清;杜予民;彭昊;陈凌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对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AS)和HLA-B27亚型相关性的认识.方法分析检测55例JAS患儿HLA-B27亚型和临床特点.采用国际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法进行血清学分型.DNA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技术(PCR-SSP)检测出B*2701-B*2713等位基因亚型.DNA提取:取受测对象外周静脉血3 ml,5%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饱和醋酸钠盐析法制备基因组DNA,PCR-SSP方法扩增.详细记录病史、家族史、全面体格检查,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关节及关节外表现,相关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随访1~5年.结果55例JAS患儿中B*2704阳性者27例,B*2705阳性者25例,B*2702、B*2707/2708及B*2705/2708各1例.B*2705阳性组36%(9/25)患儿关节肿痛伴发热,其中68%(17/25)存在外周关节炎,36%(9/25)为多关节炎,71%(17/24)CT显示骶髂关节病变为2级以上改变.B*2704阳性组仅表现为关节肿痛,均无发热,74%(20/27)存在外周关节炎,其中有15%(4/27)为多关节炎表现,32%(8/25)CT显示骶髂关节病变2级以上改变.经统计学分析骶髂关节病变HLA-B*2704组和B*2705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JAS临床表现因HLA-B27亚型分布不同各有特点,等位基因B*2705阳性患儿除关节症状外更易同时伴有发热,预后较等位基因B*2704阳性患儿差.
作者:赖建铭;吴凤岐;郭玉红;王江;周怡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狼疮综合征(NLS)的发病机制、血清学改变、临床表现和对策.方法确定NLS的条件: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和新生儿或母亲的抗SSA、抗SSB抗体阳性;②确定的和NLS相关的皮肤损害和新生儿或母亲的抗SSA,抗SSB,或抗-U1RNP抗体阳性.总结分析8例NLS患儿和母亲的临床表现,检测母亲和患儿的自身抗体,进行长期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NLS中皮肤损害8例,血液学改变7例,心脏受损3例,肝脏受损3例,抗核抗体(ANA)阳性8例,抗SSA抗体阳性8例,抗SSB抗体阳性2例,抗dsDNA抗体阳性1例,抗ENA抗体阳性1例,血沉(ESR)增快2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增高3例.8例母亲中孕前7例无症状,1例日光性皮炎;孕3~5个月时5例母亲出现日光性皮炎;1例发热、脱发、全血细胞减少;产后1个月1例母亲出现皮疹、脱发;抗核抗体阳性8例,抗SSA抗体阳性8例,抗SSB抗体阳性2例,抗dsDNA抗体阳性1例,抗ENA抗体阳性1例;ESR增快2例.8例NLS中7例随访11个月~7年,心电图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失访.7例皮疹于3~6个月消退,自身抗体于6~9个月转阴,血液学改变、肝脏损害恢复正常.8例母亲中1例失访;6例确诊为SLE,1例确诊为SS.结论NLS是获得性的自身免疫疾病,NLS临床表现主要有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短暂性皮肤狼疮损害、血细胞减少、肝脏损害等,肾脏受损少见.抗SSA(特别是抗-52 000 SSA)或抗SSB抗体阳性的母亲是NLS的危险因素.多数NLS预后良好.
作者:吴凤岐;王江;周怡芳;张立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初步探讨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8-表氧-前列腺素F2α(8-表氧-PGF2α)和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水平在狼疮肾炎(L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法对46例LN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进行血浆6-酮-PGF1α、8-表氧-PGF2α和DH-TXB2等检测,分别分析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血清抗dsDNA抗体、补体C3、24 h尿蛋白定量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相关关系,同时观察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①LN组患者血浆6-酮-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组显著低于非活动期组(P<0.05),而LN组患者血浆8-表氧-PGF2α、DH-TXB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组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②经相关分析,血浆6-酮-PGF1α水平与SLEDAI、血清抗dsDNA抗体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血浆8-表氧-PGF2α及DH-TXB2均与SLEDAI、血清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与C3、Ccr呈负相关.经综合治疗后,血浆6-酮-PGF1α显著升高,8-表氧-PGF2α及DH-TXB2均显著降低.结论血管内皮损伤、脂质过氧化及血小板活化是LN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作者:卢国元;谢燕;沈蕾;王兆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效益/风险比更佳的狼疮肾炎(LN)治疗方案.方法前瞻性随访、观察单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环磷酰胺(CTX)和联用中药(泼尼松+CTX+中药)3种方案治疗的LN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372例LN病人,随访年限中位数为5.95年,共有115例病人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并发感染.三组病人的治疗初始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随访终点时临床特征包括尿蛋白水平、感染发生率、氮质血症的发生率及总体病死率三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三组病人存活率的非参数乘积限估计(Kaplan-meier)分析显示5年和10年存活率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病人的生存曲线的Log-rank时序分析显示三组间两两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激素、CTX和中药联用方案治疗LN,效益/风险比佳.
作者:董光富;叶任高;张晓;石韫珍;崔阳;罗日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978年,Deleno和Todaeo在被moloney肿瘤病毒转化的小鼠3T3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发现一种称为肉瘤生长因子(sarcoma growth factor,SGF)的多肽,后来在其他肿瘤细胞的酸乙醇提取液中也发现有同样的活性物,更名为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该生长因子有α、β两种类型.目前对TGF-β的研究较多,它是一大类多效能细胞因子,有多种同源异构体,具有调节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分泌及调节炎症、免疫等的功能,在某些与慢性增生硬化有关的疾病如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TGF-β的生成、结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LN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朱小霞;王美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可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其中常受累的器官是肾脏[1].抗dsDNA抗体是SLE的标志性抗体,特别是高亲和力的IgG型抗dsDNA抗体在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临床上,可以在狼疮肾炎活动期的病人肾脏中洗脱出抗dsDNA抗体,提示这种抗体可能导致器官的损害.SLE患者肾脏疾病的严重性常与抗dsDNA抗体的滴度呈正相关,通过皮质醇类药物治疗,可以降低患者抗dsDNA抗体的滴度,促进炎症的消退.一种新型药物LJP394可以下调B细胞产生抗dsDNA抗体,降低狼疮病人体内抗dsDNA抗体滴度和减少肾脏炎症发生,从而有很好的临床疗效[2].许多实验研究直接或间接证明抗dsDNA抗体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Ehrenstein等[3]从狼疮病人体内提取IgG型抗dsDNA抗体,由杂交瘤技术制备大量单克隆抗体,给予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腹腔内注射这些抗体,发现这些SCID小鼠出现狼疮肾炎的症状,并且观察到单克隆IgG型抗dsDNA抗体的一些亚型可以和肾小球结合,另一些亚型还可以穿透细胞膜与细胞核结合.这些提示抗dsDNA抗体的一些亚型具有细胞穿透(cell penetration)作用.
作者:刘慧慧;郝加虎;叶冬青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常见临床表现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SLE也可以一些少见表现出现,较易误诊.以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SLE较为罕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樊志荣;胡喜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疗法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本病的治疗仅见于自体骨髓移植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移植风险大,难度高,罕见有成功的报告.但疗效肯定,移植后复发率较低.作者近期成功完成1例.
作者:鹿全意;郭勇;蔡玉贤;牛小青;曾晓新;付肖凡;周娟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T细胞疫苗(TCV)对空肠弯曲菌诱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样综合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醛化空肠弯曲菌CF-1株辅以佐剂诱导近交系BALB/c小鼠SLE样自身免疫综合征病理模型,然后用非特异性TCV对该病理模型进行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抗空肠弯曲菌CF-1外膜蛋白(CF-OMP)抗体水平,并检测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肾脏病损.结果①非特异性TCV一方面使模型鼠抗dsDNA抗体水平升高,另一方面却使血清抗CF-OMP抗体水平一定程度的降低;②非特异性TCV明显抑制CF-1模型鼠对空肠弯曲菌特异性的DTH反应;③非特异性TCV能部分减轻模型鼠的肾脏病损.结论非特异性TCV对模型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刘星霞;缪兵;马秀峰;时庆;侯怀水;沈柏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累及四肢关节、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致残率高,是世界上导致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1],因而它给病人带来的大威胁是生理、心理、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方面的负面影响.而且目前对其尚无治愈方法,所以传统的评价指标如治愈率、病死率等则显得不够灵敏、准确、有效.生活质量(quality oflife,QOL)评价是一种综合评价体系,它不仅注重病人的生存数量,而且考察病人的生存质量.它强调病人对自身的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经济状况、家庭生活、工作状况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主观满意程度,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指标的不足.本文回顾了生活质量评价在RA领域的发展过程,以及抗风湿治疗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一些研究.
作者:徐丽玲;詹思延;李俊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5岁.因四肢无力3年余,活动后气短伴浮肿2年于2002年8月21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9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对称性四肢无力,近端为著,伴畏寒、脱发;无发热、肌痛、吞咽困难、胸闷、心悸.于外院查甲状腺功能示:T33.0 nmol/L(1.5~3.2),T4 86.0 nmol/L(69.5~146.7),促甲状腺激素(TSH)18.68 mU/ml(0.35~4.31),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197.4 U/ml(0~35),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1.91%(0.34~1.18);甲状腺摄碘率正常;核素显像示:甲状腺肿大;B超示:双侧甲状腺多发性低回声占位性病变.
作者:李梦涛;曾小峰;周炜;唐福林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