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480
  • 国内刊号:14-1217/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53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9年1期文献
  • 依那西普治疗白塞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依那西普治疗白塞病(B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6例采用常规治疗无效的活动性BD患者纳入实验.停用所有既往治疗药物,改用依那西普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在基线水平,第2、4、8、12、24周和停用依那西普12周时分别评价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依那西普在随访的各时间点对BD多有一定疗效.且以第2周较为显著:包括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和关节肿胀数(P<0.01).4例眼色素膜炎联合局部激素治疗缓解2例;1例回盲部溃疡治疗2个月愈合;4例副睾炎治疗4周全部缓解.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在第2周均快速下降(P=0.012,P=0.013).停用依那西普12周时多数患者的评价指标恢复到原有水平.其中,CRP反弹为显著[(481±312)mg/L与(549±267)mg/L,P=0.013],但关节肿胀数[(0.65±1.09)与(0.31±0.60),P<0.01]无明显复发.结论 依那西酱对BD皮肤黏膜病变疗效确切、快速;对关节炎、眼炎、副睾炎和结肠溃疡也有一定有效.

    作者:管剑龙;谢伟林;王培珍;韩星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狼疮易感基因IFIT1调控巨噬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初探

    目的 研究IFIT1对小鼠巨噬细胞系趋化因子产生的影响,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致病机制.方法 电转染法在RAW264.7细胞系中瞬时转染IFIT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IFIT1过表达对该细胞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α、RANTES、CCL9、CX-CL2和IP-10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NZB/NZW F1小鼠肾组织上述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瞬时转染musIFIT1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上述趋化因子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细胞明显增高,LPS刺激后4 h及24 h表达进一步增高.与正常对照BALB/c小鼠相比,NZB/NZW F1小鼠肾组织中上述趋化因子表达增高.结论 狼疮易感摹因IFIT1可促进巨噬细胞趋化因子MIP-1α、RANTES、CCL9、CXCL2和IP-10的表达,从而可能参与了SLE局部脏器的免疫损伤.

    作者:陈小青;扶琼;顾越英;叶霜;陆青;沈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MRL/lpr狼疮鼠的疗效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MRL/lpr狼疮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24只1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分为3组:UC-MSCs 1次治疗组(G1)、UC-MSCs 3次治疗组(G2)、对照组(G3).观察体质量,考马斯亮蓝法榆测尿蛋白定量(24 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水平,观察肾脏、肺病理改变.结果 ①尿蛋白定量(24 h)25周时G1组(2.3±1.9)mg和G2组(1.8±1.4)mg显著低于对照组(3.8±2.1)mg(P<0.05),27周时G1组(2.5±1.5)mg和G2组(1.9±1.2)mg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4±2.4)mg(P<0.01).②24周时治疗组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9周时血清肌酐G1组(7.2±3.2)μmol/L和G2组(6.2±2.8)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2.5±2.3)μmol/L(P<0.05).③移植1周时,抗dsDNA抗体滴度G1组(46±11)×102 U/ml和G2组(49±43)×102 U/ml显著低于对照组(99±42)×102 U/ml(P<0.05);29周时G2组(36±15)×102 U/ml显著低于对照组(68±32)×102 U/ml.④肾小球新月体形成率G1组(0.12±0.07)和G2组(0.08±0.02)显著低于对照组(0.20±0.06)(P<0.05),G2组较G1组显著减低(P<0.05).⑤间质性肺炎G1组和G2组较对照组减轻.结论 UC-MSCs对MRL/lpr狼疮鼠有显著疗效,安全且无排斥反应.

    作者:顾志峰;金鸥阳;徐婷;赵盛楠;孙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了解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109例RA患者,24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19名健康对照血清中抗MCV抗体、GPI和抗CCP抗体,比较3种抗体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RA组抗MCV抗体和GPI阳性率及平均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抗CCP抗体与GPI阳性率在RA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MCV抗体对RA敏感性高(99.1%);抗CCP抗体对RA特异性高(90.7%);联合检测以MCV+CCP、MCV+GPI以及MCV+CCP+GPI特异件高(均为98.1%).结论 单独或联合检测抗MCV抗体、抗CCP抗体和GPI,有助于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武丽君;路庆丽;单新洁;宋小芸;孟新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白塞病合并急性白血病五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白塞病(BD)合并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例BD病合并急性白血病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临床表现按发生率多少分别为:口腔溃疡和发热(5例)、皮肤损害(3例)、外阴溃疡(3例)、眼炎(3例)、关节痛(4例)、肠道溃疡及消化道出血(1例).本组患者在发生急性白血病前近期内郁有不同程度的外周血象改变,并且有免疫抑制剂使用史.合并的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浆细胞白血病1例.5例患者在1年内均死亡.结论 从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药物使用等方面分析,BD与白血病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芳;李小峰;张莉芸;许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脂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随访分析

    目的 探讨脂膜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随访在我院住院诊断为脂膜炎的患者,对原发性脂膜炎皮肤型和系统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随访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1例患者平均随访49.2个月(2~216个月),17例达到临床缓解,26例反复发作,18例继发结缔组织病(CTD)、血液病、肿瘤和结核.43例原发性脂膜炎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3±17)岁,男女比例1:1.15,皮肤型12例,系统型31例.系统型患者出现肝脏病变25例,脾脏的肿大23例,肺部受累11例,肾脏受累12例,心脏受累3例.系统型9例出现血白细胞减少,而皮肤型为0,两者比较P=-0.044.组织病理学上原发性脂膜炎16.3%患者可见核尘.皮肤型4例单用激素或对症治疗,8例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平均随访63.2个月,7例缓解,5例反复发作;系统型11例单用激素或对症治疗,20例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平均随访47.5个月,10例缓解,21例反复发作.结论 脂膜炎可继发CTD、肿瘤、血液病和结核感染.系统型患者常受累的脏器为肝脾,可出现白细胞减少.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部分患者缓解,大多数激素减量易复发.

    作者:雷玲;田新平;李春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骨关节炎研究中的进展

    胞膜窖(caveolae)是细胞质膜表面特异性的内陷囊状结构,而窖蛋白(caveolin)是构成caveolae的标志性结构分子.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caveolae和caveolin的细胞生理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细胞内物质转运,稳定胆固醇,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衰老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肌肉退行性病变等)的发病过程中作为一个衰老因子的作用越来越得到肯定.

    作者:蔡铮;施冶青;赵东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关节腔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炎性关节病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或脊柱关节炎(SpA)等风湿性疾病容易出现炎性关节病,有效治疗此类难治性关节炎一直是临床上的重要课题.鉴于关节腔内局部注射药物起效快,操作方便,因此该方法是治疗关节炎的一种常用方法.

    作者:梁东风;黄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二尖瓣置换术一例

    患者男,28岁.因反复发热、胸闷、气促半年余于2004年5月27 13步行入院,伴有双侧胸部疼痛,活动后气促加重,患者曾连续4次到当地医院住院就诊,胸部CT提示双肺下部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旧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为阴性,红细胞沉降第(ESR)57 mm/1 h,白细胞2.8×109/L,心脏超声检查提不二尖瓣未见赘生物,结果为:二尖瓣损害以关闭不全为主,二尖瓣前后叶脱垂,二尖瓣重度反流,二尖瓣口面积3.3 cm2,三尖瓣轻度反流,肺动脉高压(中度),极少量心包积液,左室收缩功能增强.

    作者:于德志;王武军;马俊杰;张铁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一例

    患者男,29岁.因发热、四肢肌肉关节酸痛2个月于2007年10月21日入我院诊治.发病以来患者无咽痛、咳嗽、咯痰,无恶心、呕吐或腹泻,外院曾予青霉素800万U/d静脉滴注,体温不退,并出现心悸、胸闷症状.

    作者:俞霏;姜林娣;马莉莉;於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p53表达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动物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实验研究,从滑膜细胞p53表达的角度,探讨甲氨蝶呤(MTX)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RA协同作用和机制.方法 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雌性Wistar大鼠CI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CIA模型对照组、小剂量MTX治疗组(每周0.9 mg/kg)、大剂量MTX治疗组(每周2.7 mg/kg),小剂量CTX治疗组(每3周24 mg/kg)及小剂量MTX联合小剂量CTX组(MTX每周0.9 mg/kg+CTX每3周24 mg/kg).选8只大鼠为健康对照组,共6组.治疗24周后处死全部动物并取材,经固定、脱钙、包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滑膜细胞突变型p53的表达.结果 突变型p53在CIA组表达上调(P<0.05),联合治疗组下调突变型p53优于小剂量MTX、小剂量CTX组(P<0.05),与大剂量MTX组相当(P<0.05).结论 联合治疗组在下调突变型p53表达的作用均优于小剂量MTX、小剂量CTX单用药治疗组,提示MTX和CTX联合治疗为协同作用.

    作者:曲世晶;李小峰;王彩虹;梁美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初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86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初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pS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6~2007本院86例旨次诊断为pSS的住院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除口干、眼干、关节痛外,患者血液系统受累较为多见.18岁以下青少年患者口干、眼干发生率低,而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比例高.抗SSA或SSB抗体阳性患者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高,并且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G增高、抗核抗体(ANA)及类风湿因子(RF)阳性较抗SSA或SSB抗体阴性患者更多见.结论 干燥综合征(SS)并不是都呈良性疾病过程,部分患者早期即存在重要脏器损伤.年轻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球蛋白增高、RF阳性者应注意排除SS可能.

    作者:冯学兵;张华勇;周康兴;刘布骏;孙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应关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正确用药

    近年来,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治疗理念和方法的认识有不少重要进展.停止或减缓关节破坏,缓解关节症状,改善关节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帮助儿童尽可能正常的生长发育是治疗的主要目的,而早期、积极的治疗是停止或缓解疾病进展的唯一方法.

    作者:李彩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可降低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能力

    爱尔兰学者Harris等研究显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治疗后,具体内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能力降低(J Infect Dis,2008,198:1842-1850).

    作者:牛红青;董海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确切的病因不甚明确,但大量的研究发现,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SLE的病理过程.

    作者:谢传美;袁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女性风湿病患者避孕方法的选择

    较多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lholipid syndrome,APS)等主要累及育龄期女性,这些患者多因本病活动或正服用免疫抑制剂而不能怀孕,需采取措施避孕,如何安全有效的避孕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

    作者:刘湘源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