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480
  • 国内刊号:14-1217/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53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9年12期文献
  • 系统性红斑狼疮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传统及非传统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58例确诊SLE同时既往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传统危险因素、SLE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活动度评分、治疗情况.同时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观察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58例患者中IMT增厚者22例(38%).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10例(17%).有斑块者较无斑块者SLE病程更长,同时存在更多传统危险因素:年龄大、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已绝经者多,有更高的收缩压、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所具有的传统危险因素的数量及SLE病程是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传统危险因素在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积极地予以控制.SLE病程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非传统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病程的延长,应该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尽早发现并治疗.

    作者:郝燕捷;董怡;张卓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高分辨率CT及积分在结缔组织病并发间质性肺炎及预后中的价值

    目的 比较不同结缔组织病(CTD)并发间质性肺炎(ILD)的肺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探讨肺HRCT积分对判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17例各类CTD 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以及随访结果,对肺HRCT病变进行评分,研究肺HRCT积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17例CTD患者中有95例在肺HRCT上显示有ILD,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4%,类风湿关节炎(RA)31%,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9%,成人斯蒂尔病(AOSD)9%,干燥综合征(SS)5%,系统性硬化症(SSc)7%,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5%.CTD并发ILD肺HRCT常见的表现是小叶间隔增厚,其次为毛玻璃样变,之后依次为不规则线状影或胸膜下线、网格影、支气管血管束增厚、马赛克灌注、蜂窝肺、薄壁囊肿、结节灶、大片实变病变、肺大泡.AOSD和SSc患者纤维化积分显著高于渗出积分(P<0.05);CTD并发ILD患者5年生存率为48.5%(95%可信区间为22.4%~67.9%),纤维化积分≥2分是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32),其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7%.结论 不同CTD并发的ILD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肺HRCT可以较好地发现并鉴别,肺HRCT纤维化积分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

    作者:俞咏梅;徐亮;武江;李志;李庆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145例次母婴结局及临床预测因素

    目的 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合并妊娠的母婴结局,分析妊娠期问SLE病情恶化、胎儿丢失、不良胎儿结局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和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SEE合并妊娠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SEE合并妊娠145例次,妊娠时年龄18~4I岁,平均(28±4)岁,SEE病程0.5~18年,平均(5±4)年.共有46例次(31.7%)妊娠期间SLE病情恶化,主要在妊娠中、晚期,常累及皮肤黏膜及关节肌肉系统.妊娠期间SEE病情恶化与妊娠前病情活动及低补体血症有关(P<0.05).妊娠前病情活动组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情稳定组(P<0.01).共成功分娩104例次(71.7%,其中双胞胎2例),18例次自然流产(12.4%),10例次死产(6.9%),13例次治疗性流产(9.0%).早产36例次(34.6%),新生儿出现宫内生长迟缓(IUGR)37例次(35.6%).胎儿丢失(包括自然流产及死产)的危险因素有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PS)、妊娠前病情活动(P<0.05);引起不良胎儿结局(包括早产或IUGR)的危险因素有妊娠前抗dsDNA抗体阳性、泼尼松剂量≥10 mg/d及妊娠期间SLE病情恶化(P<0.05).21例患者行胎盘病理学检查,其中13例发现胎盘组织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梗死表现,该组患者抗磷脂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胎盘病理基本健康组(P<0.05).结论 妊娠前SEE病情活动、低补体血症与SEE妊娠期间SEE病情恶化相关.合并APS、妊娠前病情活动使胎儿丢失的危险性增加,而妊娠前抗dsDNA抗体阳性、泼尼松剂量≥10 mg/d及妊娠期间SLE病情恶化使不良胎儿结局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刘冬舟;赵岩;宋亦军;谭艳红;洪小平;孙保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EPC)的数量、功能(包括抗炎功能)以及整体状态的变化.方法 研究共纳入35例病情处于活动期的SLE患者(女性28例,男性7例),另选择35名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EPC的数量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确定;CEPC在纤维连接蛋白上的黏附能力以及单核细胞系细胞(THP-1细胞)向CEPC的黏附能力均采用细胞黏附计数法进行评价;CEPC的迁移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率分析法来分析;采用离体Matrigel上成管实验方法检测CEPC的成管功能.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测定CEPC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以及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后者反映CEPC的抗炎能力和整体状态).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CEPC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4±0.018)%和(0.079±0.017)%.P=0.094],但其部分功能受影响:CEPC在纤维连接蛋白上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50±17和24±11,P=0.04)而THP-1细胞向CEPC的黏附功能显著增强(10.0±2.0和32.0±3.0,P<0.01);CEPC的迁移功能下降[(4.81±0.23)%和(1.21±0.08)%,P<0.01];CEPC在Matrigel上的成管功能显著下降(18.0±2.0和12.0±3.0,P=0.024);CEPC中iNOS和IL-6(P均<0.01)的表达和ICAM-1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而p-ak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CEPC数量并未显著减少但其部分功能受损,包括迁移和成管能力等.活动期SLE患者CEPC细胞状态差,抗炎能力降低.

    作者:邓晓莉;李肖霞;刘湘源;刘蕊;孙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利用T淋巴细胞受体ξ链的变化预测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ξ链呈低水平表达T淋巴细胞(TCRξ~(dim)T淋巴细胞)在预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对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疗效反应中的意义,寻找早期预测患者对生物制剂疗效反应的指标.方法 12例血清学阳性的活动性(DAS28>5.1)RA患者接受了标准方案的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在第14周和第30厨时根据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临床疗效反应标准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并将患者分为疗效显著、疗效中等、疗效不佳3组.每例患者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前以及治疗第14周和第30周时采集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对系列标本中不同细胞亚群、TCRξ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并对TCRξ~(dim)T淋巴细胞的移动能力进行分析,并将疗效与TCRξ~(dim)T淋巴细胞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TCRξ~(dim) T淋巴细胞具有很强的移动能力,它们选择性地由外周血向炎症部位移动,导致RA滑液中TCRξ~(dim) T淋巴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相应的外周血(P<0.05).12例患者中3例疗效显著,6例疗效中等,3例疗效不佳.用药至第30周时临床反应判定为良好的患者,在第14周时外周血中均有CD4~+TCRξ~(dim) T淋巴细胞的聚集;而疗效不佳的患者外周血中这群细胞数量反而下降;14周时TCRξ~(dim) T淋巴细胞变化的百分数与30周时DAS28评分之间密切相关(r~2=0.6835,P<0.01).结论 TNF拮抗剂是治疗RA有效的药物,用药至第14周时外周血中TCRξ~(dim) 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可以预测用药至第30周时的疗效,阻止TCRξ~(dim)效应T淋巴细胞由外周血向关节腔的移动是TNF拮抗剂在RA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

    作者:张卓莉;李光韬;周炜;王昱;郝燕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难治性成人斯蒂尔病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难治性成人斯蒂尔病(AOS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对15例难治性AOSD和60例轻症AOSD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将研究变量做单因素分析,再将有意义的计数资料型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意义的计量资料型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临床症状中,难治性AOSD组浆膜炎和心肺受累发生频率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门(CRP)值显著高于轻症AOSD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心肺受累的患者更倾向于难治性AOSD.根据ROC曲线分析得出:CRP≥182.5 mg/L(特异性98.3%,敏感性86.7%)或白细胞计数>23.4×10~9/L(特异性93.3%,敏感性80.0%)时,难治性AOSD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伴有心肺受累,白细胞≥23.4×10~9/L或CRP≥182.5 mg/L的AOSD患者可能是难治性AOSD.

    作者:黎姣艳;左晓霞;周亚欧;赵洪军;游运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TNF)-α拮抗剂广泛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作为生物制剂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sr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TNF-α拮抗剂虽然较非生物制剂DMARDs起效快、疗效好,并且对减慢RA的影像学损害十分有效,但是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有30%~40%的患者使用后没有明显疗效,这些患者对TNF-α拮抗剂没有反应的原因至今不明.

    作者:朱婷婷;赵东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Th17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根据细胞的功能,经典地将CD4+T细胞分为Th1、Th2辅助细胞以及调节性T细胞3个亚群.Yh1细胞通过分泌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等细胞因子,在抗感染、抗肿瘤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同时,Th1活性异常升高也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Th2细胞则通过分泌IL-4、IL-5、IL-13等细胞因子促进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另一方面也参与了哮喘、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病过程;而调节性T细胞则在维护机体免疫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一群在分化、生物学作用等方面都不同于Th1、Th2、调节性T细胞的细胞亚群,它们不表达IL-4或IFN-γ,却高水平分泌IL-17,被命名为Th17细胞~[2].现就近年来关于Th17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徐雪;吕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多态性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相关缺陷基因——穿孔素(PRF1)和颗粒酶B(GZMB)基因多态性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101例JIA患儿及100名健康儿童血液标本,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PRF1基因外显子2、3和GZMB基因外显子2、3、5序列并分析各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JIA发病的关系.结果 在PRF1基因发现2个多态性,在GZMB基因共发现5个多态性.JIA组与对照组以上几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IA患儿并无明显PRF1和GZMB基因变异,提示家族性HLH发病相关基因PRF1和GZMB可能并未参与JIA发病.

    作者:文旖旎;安云飞;赵晓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银屑病关节炎治疗的推荐意见

    近年来,银屑病关节炎愈来愈引人关注,经过70余名风湿病学家和皮肤病学家充分的讨论,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研究评估协作组(GRAPPA)公布了新的银屑病关节炎治疗推荐意见.

    作者:安媛;栗占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强直性脊柱炎家系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亚型多态性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有明显家族发病倾向,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累及中轴关节及四肢关节,晚期患者脊柱僵硬活动受限,多有关节破坏、脏器受损,致残率高,我国患病率为0.26%[1].AS以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为特征,虽既往研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关联性强,但其机制迄今不明.

    作者:丁景春;刘江涛;肖李冰;闫相斌;史晓薇;任峰玲;张敏;郭雄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及脏器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的国外文献报道,趋化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魏明;余红纯;李素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