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480
  • 国内刊号:14-1217/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53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2年6期文献
  • Olf-1/EBF相关锌指蛋白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通过沉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 Off-1/EBF相关锌指蛋白(OAZ)基因,探讨OAZ基因异常表达对MSC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培养5例SLE患者及5名健康对照者骨髓MSC,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AZ基因在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再收集培养6例SLE患者骨髓MSC,运用Accell技术沉默OAZ基因,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AZ、分化抑制因子(Id)l-3及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的mRNA表达水平,收集共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CCL2的表达.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SLE患者MSC中OAZ基因表达量(0.013±0.01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001±0.000,P=0.009).②OAZ基因沉默组OAZ、Idl、Id2、Id3基因mRNA表达水平(△Ct分别为10.3±0.7,15.2±1.6,8.1±1.4,10.5±0.6)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Ct分别为8.70.7,14.1±1.2,7.1±1.5,9.8±0.6)(P均<0.05).③OAZ基因沉默组CCL2mRNA表达水平(△Ct为2.2±1.1)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Ct为3.0±1.1);MSC培养上清中,OAZ基因沉默组CCL2表达水平(341±29)pg∥ml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304±19) pg/ml(P均<0.05).结论 OAZ基因在SLE患者MSC中高表达;OAZ基因可以调控MSC中CCL2的表达,这一效应可能在SLE自身抗体产生中发挥作用.

    作者:刘焱;马晓蕾;黄静;孙凌云;冯学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永久性染发剂与抗核抗体阳性结缔组织病发病风险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抗核抗体阳性结缔组织病(CTD)发病的风险.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440例CTD患者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40名健康的患者家属或朋友进行比较分析.采用面对面的交谈,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记录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染发信息(包括染发时间、染发频率、染发次数及与染发相关的过敏).记录病例组的现病史,包括疾病的诊断、病程、初发症状、各脏器受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CTD发病无明确因果关系[比值比(OR)=1.282,95%可信区间(CI)0.966~1.700,P=0.085 ];单独分析病例组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SLE发病亦无明确因果关系(OR=1.092,95%CIO.795~1.500,P=0.587).结论 使用永久性染发剂无诱发抗核抗体阳性CTD的作用.

    作者:宫玉芳;魏巧凤;王秀花;吕明;李兴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A)、骨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AS)滑膜组织中表达的蛋白,筛选RA滑膜中表达特异性下调的蛋白,并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方法分析靶蛋白编码基因对RA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提取RA( 10例)、骨关节炎(10例)及AS(10例)滑膜组织总蛋白,每类疾病的样本等比例混合,然后用2-D凝胶电泳进行分析,对RA样本中表达量明显低于骨关节炎和AS的蛋白进行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检测结果用蛋白印迹法验证.用Taqman方法对中国人群中267例RA患者和160名健康对照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编码基因的标签SNPs进行基因分型,并扩大样本量(389例RA和371名健康对照)验证分型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结果 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在RA患者滑膜中VDBP表达量明显下降,蛋白印迹法也验证了这一结果.基因分型研究发现,SNP位点rs2282679与RA密切相关(P=0.026 794).进一步扩大样本实验也得出了一致结果,rs2282679与RA有相关性[比值比(OR )=0.678 639,95%可信区间(CI)0.541 113~0.851 118,P=0.000 776].结论 与骨关节炎和AS患者相比,VDBP在RA患者滑膜中表达量明显下降.VDBP基因上的SNP位点rs2282679与RA有相关性.VDBP在RA中的表达下调及其基因的遗传效应显示VDBP可能参与RA的病理过程.

    作者:王月俭;房克华;赵丹;潘继红;赵燕;张云忠;常晓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淀粉样变患者血清游离轻链和细胞因子水平及环磷酰胺对其的影响

    目的 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并淀粉样变患者外周血血清游离轻链(sFLC)和细胞因子水平的特点及环磷酰胺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检测9例初诊的pSS并淀粉样变患者治疗前和环磷酰胺治疗3、6、12个月时外周血sFLC、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白细胞介素(IL)-4水平,治疗前后指标变化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pSS并淀粉样变患者sFLC中均为X型,未发现κ型.治疗后12个月sFLC水平(22±42) mg/L低于治疗前(180±15) mg/L(P<0.05).pSS并淀粉样变患者环磷酰胺治疗后3个月细胞因子水平出现下降,治疗后12个月TNF-α、TGF-β1、IL-4水平分别为(24.0±14)、(58±5)、(38.8±3.2) ng/L,均较治疗前[(31.1±2.0)、(65±5)、(61.2±3.8) ng/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S并淀粉样变患者外周血sFLC水平和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异常,治疗后下降,提示细胞因子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环磷酰胺可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莫汉有;王丽芳;张丽华;石宇红;杨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支气管肺淀粉样变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继发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确诊1例及文献报道42例pSS继发支气管肺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43例患 者中,女性42例(98%),年龄29~79岁,中位年龄57岁.确诊原发病至继发淀粉样变的时间间隔0~30年,中位时间8.9年.淀粉样物质以AL蛋白为主(21/28,75%).88%( 38/43)为局限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18/38,47%)、气促(13/38,34%)、咳痰(9/38,24%)、咯血或咳血痰(5/38,13%)等.24%(9/38)的患者无临床症状.影像学以肺部结节或团块(40/43,93%)、肺大泡或空腔囊肿(16/43,37%)、肺间质病变(16/43,37%)、气道壁增厚或狭窄(8/43,19%)等为主要表现.17例患者行肺功能检查,以中重度弥散功能障碍为主(8/17,47%).43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见大量均质嗜伊红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阳性.治疗以原发病为主,大多为良性经过.随访2~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5个月,仅2例死亡.结论 pSS继发支气管肺淀粉样变常无其他系统累及,临床表现与气道受累的部位和程度有关.对于肺CT表现为多发的伴钙化或空洞的肺部结节的pSS患者,需考虑有无继发淀粉样变的可能.目前无特效疗法,多数进展缓慢.

    作者:周丽;忻霞菲;吴华香;薛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两种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观察

    目的 依据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观察评价国产与进口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膝关节受累是否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对照研究,237例有膝关节轻、中度肿胀的RA患者入组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国产)118例和对照组(进口)119例,分别应用2种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8 mg关节腔注射1次,1周后回访.主要疗效指标为进行关节腔药物注射的膝关节上、下缘周径,次要疗效指标包括关节压痛指数和受试者自我评价,并对不良事件进行统计记录.采用协方差分析、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上缘周径分别为(37.2±3.3)cm和(36.4±3.9)cm,下缘周径分别为(34.4±2.9)cm和(33.9±3.4)cm,比治疗前的上缘周径[(38.1±3.3)cm和(37.3±4.0)cm],以及下缘周径[(35.1±3.0)cm和(34.6±3.6)cm]明显缩小(P<0.01).治疗后2组关节压痛指数也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受试者自我评价方面为很大好转和好转的比例分别是67.5%(79/117)和74.8%( 86/115).全部主要和次要疗效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8%(8/118)和4.2%(5/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国产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与进口同类产品在治疗RA上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接受注射的膝关节上、下缘周径可能成为用于评估关节炎局部注射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郭军华;黄烽;张江林;伍沪生;宋慧;徐沪济;刘彧;古洁若;黄建林;方勇飞;张荣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狼疮肾炎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改变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年龄、病程、血压、血红蛋白、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将1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分为狼疮肾炎组与非狼疮肾炎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Pearson相关件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与非狼疮肾炎患者的向心性肥厚发生率(4/67,6%)相比,狼疮肾炎患者的向心性肥厚发生率(14/65,22%)明显增高(x2=6.790,p<0.05).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尿酸呈正相关(B=0.014,P<0.01),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与尿素氮呈正相关(B=2.977,P<0.01),室间隔厚度与收缩压呈正相关(B=0.022,P<0.01).结论 狼疮肾炎患者向心性肥厚较非狼疮肾炎者发生率高,考虑与SLE累及肾脏进而引起高血压、尿酸与尿素氮升高等有关,这些因素可进一步加重心脏损害.

    作者:王丽娜;王梅红;米娜瓦儿·玉诺斯;桑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抗转录中介因子1-γ抗体与特发性炎性肌病合并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是一组以骨骼肌受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获得性的异质性疾病,主要包括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和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BM)3种类型.临床实践中观察到IIM合并恶性肿瘤(cancer-associ-ated myositis,CAM)的病例并不少见,既往国内外的研究显示IIM患者并发肿瘤的风险为3%~40%[1],其中,皮肌炎合并肿瘤的发生率高于多发性肌炎[2],中国台湾的一项大规模的研究报道了皮肌炎并发肿瘤的发病率高达健康人群肿瘤发病率的10倍[3]早在2006年,Targoff等[4]报道在IIM患者体内存在一个针对相对分子质量为155 000蛋白质的自身抗体,该抗体在其他自身免疫病和非自身免疫病患者的体内均未被发现,似乎是IIM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并且发现该抗体与合并肿瘤的成人IIM相关.随后的研究发现,该抗体识别的靶抗原是转录中介因子1-γ(transcriptional intermediary factor 1-γ,TIF1-γ)蛋白[5].近来研究显示,抗TIF1-γ抗体可能是致病性抗体,与肌炎,尤其是肌炎合并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相关.

    作者:杨阚波;卢昕;王国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Wnt信号途径在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改变中的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炎性关节病,是国内常见的风湿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RA疾病过程中骨代谢改变是其主要表现之一,也是研究的热点问题.Wnt信号途径是细胞增殖分化的关键调控途径,目前已知其与胚胎发育、肿瘤发生有密切的联系.近国内外学者发现,Wnt信号途径同RA引起的骨代谢改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RA患者病情发展中,wnt信号途径通过在RA患者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中发挥效应,促进骨质疏松、骨质侵蚀的发展.RA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也可影响成骨细胞内的wnt信号途径.以下就wnt信号途径在RA引起的骨代谢改变中起到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王琦;王美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超声在结缔组织病中的应用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疾病.其中结缔组织病是风湿性疾病中的一大类,具有以下特点:①慢性病程;②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③病变累及多个系统,包括肌肉、骨骼系统;④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的临床谱和预后差异甚大;⑤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反应.其慢性病程和晚期累及多个器官损害造成诊断困难,只有早期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密切监测治疗效果,才能使患者得到良好预后.目前超声在结缔组织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提供帮助.灰阶超声(GS)可以清晰地显示增厚的滑膜、关节腔积液、肌腱韧带炎症及表浅的骨侵蚀.能量多普勒(PD)可以显示血流信号,反映血管增生和急性期血管扩张的情况[1].

    作者:王晓丽;温鸿雁;李小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抗β2糖蛋白Ⅰ (β2-GPI)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血管病变(CVD)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检测81例SLE患者血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水平,分析其与CVD相关指标、既往CVD病史的关系.采用t检验、x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患者的血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9±19)和(14±8) U/ml,t=2.035,p<0.05].81例患者中有27例(33%)既往发生CVD,而对照组仅1例(5%).SLE患者的血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水平与甘油三酯(r=0.337,P<0.05)、肾脏病变(r=0.489,P<0.0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r=-0.385,P<0.05)、补体C3(r=-0.497,P<0.05)呈负相关.既往有CVD史者血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水平较既往无CVD史者显著升高[(41±25)和(18±12) U/ml,t=-2.038,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β=0.675,95%CI 0.507~0.816,p<0.05)是SLE合并C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LE患者CVD发生率高,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可能参与了SLE患者CVD的发生发展.

    作者:孟娟;郑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关联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分析和评价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 PADI4)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联性,提供RA遗传背景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选择研究较为集中的PADI4基因的5个位点(rs11203366、rs11203367、rs874881、rs2240340、rs1748033),对已发表的有关PADI4基因多态性与RA的关联研究进行Meta分析,并利用在线软件,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分析共纳入21项研究,共计RA患者15 659例,健康对照22 019名.分析结果显示黄种人rs11203366、rsl 1203367、rs2240340、rs174803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RA存在关联(P值分别为<0.01,0.03,<0.01,<0.01),白种人rsl 1203366、rs 11203367、rs87488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RA存在关联(P=0.0002,0.004,0.03),但黄种人rs87488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RA无关联性(P=0.2),白种人rs2240340、rs174803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RA无关联性(P=0.18,0.1).Meta分析研究结论与连锁不平衡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造成某些偏差的原因可能是样本的选择、人群分层以及基因分型方法的差异性.结论 部分PADI4基因多态性与RA易感性相关联,基于单体型的关联研究和Meta分析将为进一步探讨其内在关联机制提供更为明确的方向.

    作者:许菁;张源潮;孙红胜;李凤;刘东霞;胡乃文;赵娜;潘正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脂联素及其受体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脂联素及其受体1,2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外周血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测定88例GA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NC)血浆脂联素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33例GA患者和30名N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脂联素受体(ADR)1和ADR2的mRN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脂联素、ADR1、ADR2与GA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A组血浆脂联素含量低于NC组[(6±7) μg/ml与(8±6)μg/ml,t=-3.71,P<0.01],而ADR1、ADR2 mRNA表达量在GA组(ADR1:0.09±0.08,ADR2:0.0122±0.0164)则高于NC组(ADR1:0.05±0.03,ADR2:0.0054±0.0024)(t=2.71,2.35,P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GA患者脂联素与淋巴细胞绝对值(LY)、血尿酸均呈负相关(r=-0.32,-0.36,P均<0.05),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呈正相关(r=0.31,0.39,P均<0.05);ADR1 mRNA水平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r=-0.43,P<0.05),与ESR、C反应蛋白则呈正相关(r=0.45,0.57,P均<0.05),ADR2mRNA表达量与血糖和血尿酸均呈负相关(r=-0.50,-0.59,P均<0.05).结论 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GA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痛风的炎症、免疫及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江丹;周京国;青玉凤;谢文光;杨其彬;李敏;赵明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筛选神经精神狼疮的生物标志物

    目的 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联合弱阳离子交换(WCX)磁珠法分析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脑脊液蛋白质谱,建立树形分类模型并验证其诊断价值.方法 MALDI-TOF-MS联合WCX磁珠法生成脑脊液蛋白质谱,比较NPSLE治疗前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蛋白质谱,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和Wilcoxon检验分析2组间及NPSLE组治疗前后差异峰,建立NPSLE树形分类模型.以独立样本(12例NPSLE、12例腰椎间盘突出和9例其他自身免疫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肓法检验该树形分类模型对诊断NP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NPSLE治疗前组与对照组、NPSLE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相比,分别有12个和4个差异峰.以质荷比(m/z) 8595、7170、7661、7740和5806差异峰建立NPSLE树形分类模型,对54例建模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2.6%,对33例独立样本盲法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和85.7%.结论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MALDI-TOF-MS联合WCX磁珠法检测NPSLE脑脊液蛋白质谱的方法,据此建立的NPSLE树形分类模型对诊断NPSLE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陈焕;孙玲;陈华;胡朝军;李永哲;王彭;谢静;巴德年;何维;张烜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