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6月-2002年6月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病人8 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杏丁治疗组40例,丹参、胞二磷胆碱对照组40例,疗效均为1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杏丁能够有效地改善微循环,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是治疗脑梗死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张增艳;王颖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2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6%,治疗组总有效率96.8%(P<0.05),心肌酶谱恢复情况,对照组恢复正常率为68.0%,治疗组恢复正常率为90.0%(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使心肌酶水平下降,有明显临床疗效.
作者:王晓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靶向制剂)对脑梗死病人血小板P选择素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脑梗死病人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两组常规治疗(甘露醇、脑复康、胞二鳞胆碱、三磷酸腺苷、脑活素等相同),治疗组另予前列地尔10μg经莫菲氏管给药,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 w.结果:治疗组血小板P选择素活性明显下降;临床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76%.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是治疗脑梗死较为有效的药物.
作者:袁耀;段金海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姬乾园生前是山西省名老中医,曾师承北京名医汪逢春、施今墨等,擅长治疗冠心病.
作者:郭洪波;姬晓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老年急性胆道感染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
作者:马艳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后影响临床症状的因素.方法:对196例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病人随访6个月,比较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病人与未出现症状者间的临床特征及病变血管类型.结果:196例病人中有42例(21.4%)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临床资料中,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高文化程度方面因素有症状组明显高于无症状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多支病变、分叉病变、弥漫性病变、长病变及严重狭窄病变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高文化程度以及多支病变、分叉病变、弥漫性病变、病变长度>15 mm、狭窄程度>99%者,可以增加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心前区不适症状的复发.
作者:高宇平;吕吉元;贾永平;范春雨;王睿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作者:郑艳宇;高雪峰;戚凤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心血管病病人也在逐渐增多,而这部分病人在行非心脏手术时遇到的围手术期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作者:李育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肺性脑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临床69例肺性脑病的临床诊治进行总结,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生;李永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儿预后的影响和围生期处理原则.方法:对6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死亡2例,围生儿死亡3例,小于胎龄儿(SGA)5例,早产儿6例,均明显高于同期非心脏病孕产妇死亡数、围生儿死亡数及早产儿数.结论:多数心脏病病人能够妊娠,剖宫产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作者:翟丽英;马跃琴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中药稳心颗粒对有症状良性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普通健康者和未查出心脏原发、继发病变,却自觉有室性早搏相关症状(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甚至心神不宁)者且非住院病人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调整植物神经药物谷维素,个别加用镇静药安定;治疗组服用稳心颗粒,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动态心电图和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显效率分别为15.0%、44.1%,总有效率分别为5 0.0%、73.5%.结论:室性早搏多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引起,稳心颗粒对良性室性早搏的疗效确切.
作者:郭武;马红玲;曹权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心肌梗死的治疗在过去数十年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改善了病人的近期和远期愈后.
作者:汪洁;吕吉元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老年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
作者:王福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作者:米芳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强有力的调脂药,主要包括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阿伐他汀、氟伐他汀、美伐他汀及西伐他汀等.
作者:付红莉;房振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传统观点认为粥样硬化是与年龄相关的血管的老化过程.
作者:杨丽峰;吕吉元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NIDDM)形成的机制之一[1].胰岛素抵抗及其所致糖、脂代谢紊乱是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与开发胰岛素增敏剂,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抵抗状态,纠正病人的糖和脂代谢异常具有重要意义[2].
作者:张建英;李娜;杜学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动脉粥样斑块VCAM-1和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抽签分组,通心络组8只,高脂饮食组8只.另设普通饲料喂养兔5只组成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VCAM-1、ICAM-1信号强度.结果:通心络可一定程度减少动脉粥样斑块VCAM-1和ICAM-1的表达,通心络组VCAM-1和ICAM-1均低于高脂饮食组(P<0.05).结论:通心络可延缓粥样斑块形成的进程.
作者:张路;吴宗贵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帕金森病(P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时照组、美多巴组、抗帕颗粒组、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组.于喂养4个月后取黑质纹状体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H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结果:美多巴组黑质TH阳性神经细胞及纹状体TH阳性终末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而抗帕颗粒组增多20%~30%,联合组增多显著达40%~50%.结论:抗帕颗粒可改善PD大鼠黑质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的病理改变,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黄怀宇;赵晓晖;黄志东;顾承志;周永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类方对心肌细胞凋亡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35条犬随机分成对照组、心肌缺血组、丹参饮组、血府逐瘀汤组、失笑散组、活络效灵丹组、桃红四物汤组,每组5条.采用HE染色及DNA末端标记法(TUNEL)分别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无细胞变性与坏死,仅见极少量凋亡阳性细胞:心肌缺血组与失笑散组有明显心肌组织坏死,心肌细胞凋亡增多;丹参饮组、血府逐瘀汤组、活络效灵丹组、桃红四物汤组心肌细胞坏死及凋亡均显著减轻.结论:血府逐瘀汤、活络效灵丹、桃红四物汤、丹参饮可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坏死及凋亡,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而失笑散对急性缺血心肌无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周小青;王大安;罗尧岳;肖雅;谢小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脾肾两助丸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强迫游泳法、悬尾法制造抑郁模型,观察脾肾两助丸对小鼠自主活动、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观测脾肾两助丸对利血平化小鼠脑单胺递质(NE、DA、5-HT)的影响.结果:脾肾两助丸可增加小鼠的自主活动,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P<0.01).提高利血平小鼠脑NE、DA、5-HT含量.结论:脾肾两助丸可通过改变中枢单胺递质含量,继而影响其他系统功能活动而实现抗抑郁作用.
作者:薛征;关建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促进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葛根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不同浓度葛根素与细胞孵育,TUNEL检测葛根素诱导细胞凋亡,rt-PCR实验检测促凋亡基因Bax和抗凋亡基因Bcl-XL.结果:随着葛根素浓度升高,细胞生长受抑制,TUNEL阳性细胞显著增加.rt-PCR实验发现促凋亡基因Bax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而且Bax、Bcl-XL基因表达比例有一定升高.结论:葛根素通过调节经典的Bax、Bcl-XL通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有一定诱导作用.
作者:康铁朵;吕树铮;王绿娅;宁尚秋;韩静;陈韵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再发心肌梗死(MI)的病因及死因.方法:对脑梗死后遗症病人发生MI前状态、发生MI时临床特征以及预后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所选病例MI前存在多重心血管病变高危因素及严重感染;MI时临床特征不典型,病死率高.结论:对高危因素缺乏控制是发生MI的基础,感染是引发MI的主要诱因.Ml特征不典型延误确诊,并发症、合并症及治疗禁忌证多,病人体质差是导致死亡率高的原因.
作者:邓中龙;罗海明;符德玉;俞丽辉;张文婷;施晓菁 刊期: 2003年第12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1997年1月-2003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共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47岁~75岁,平均61岁;病程1年~17年,平均8年,合并心律失常8例,高脂血症12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10例.
作者:宋卫青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在冠状动脉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以及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关系.方法:对52例ACS病人、49例稳定型心绞痛(SA)病人和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NS)进行Fg和cTnⅠ测定,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SA组病人Fg测定值为(3.29±0.68)g/L,低于ACS组病人(3.89±1.08)g/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组Fg测定值低,为(2.91±0.63)g/L,与ACS组及S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1).ACS病人Fg和cTn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04).结论:Fg在冠状动脉疾病及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ACS病人炎症与心肌损伤共存且相关.
作者:邬冬梅;刘卓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物质在各中医证型中含量的差别,探讨其与各证型的相关关系及分布规律.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收缩血管物质中血栓素在各证型中均明显升高,而以气虚痰浊型和阴虚阳亢型为明显;血管紧张素Ⅱ只在肝火亢盛型中明显升高,其他证型则无明显变化;内皮素在各证型中均无明显升高;在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中,一氧化氮与正常人对照组没有明显降低,6-酮-前列环素F1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反而均有明显升高.结论:上述6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在各中医证型中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作者:王清海;陈宁;李爱华;钮心怡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进一步认识糖尿病对心血管的危害及其严重性.方法:回顾2003年2月-2003年8月于我院住院的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125例,并按是否并发2型糖尿病分成两组,对两组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冠状动脉造影异常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类型与非糖尿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对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意义重大.
作者:周斌;张立;肖翠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110例,年龄18岁~75岁,随机分成稳心颗粒组(62例)和普罗帕酮组(48例).稳心颗粒组予步长稳心颗粒(每次9 g)冲服,每日3次;普罗帕酮组予普罗帕酮,每次1 5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①稳心颗粒组有效48例(77.42%),普罗帕酮组有效39例(81.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稳心颗粒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稳心颗粒组治疗前后除全血黏度(200L/S)及血浆黏度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普罗帕酮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④稳心颗粒组发生不良反应者为8例,而普罗帕酮组为11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与普罗帕酮相当,但不良反应少,无致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王富济;宋世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熄风复遂汤联合钙通道抑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7 d内起病的AC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25例.治疗组以尼莫地平10mg(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同时每日服1剂熄风复遂汤,1个疗程后停用5 d,继续第2个疗程.对照1组:单用尼莫地平,剂量同治疗组.对照2组:单服中药.3组均以15 d为一疗程.结果: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后,治疗组与自身治疗前比较,NFD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第2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NFD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有效率、显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中药方剂熄风复遂汤联合钙通道抑制剂尼莫地平治疗ACI,取得比单一用药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少.
作者:邝明子;肖卫民;袁伟杰;李润雄;苗海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生脉注射液对缺血型心肌病痛人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我科近5年来因心肌缺血而住院治疗的50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在缺血型心肌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2周~4周,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结果:临床有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症状病人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心电图ST-T改变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生脉注射液能够改善心肌缺血;益气养心中药有助于缺血心肌供血的恢复,对缺血心肌的低灌注状态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孟玲;史美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脏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例在我院治疗并行螺旋CT扫描及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发现冠状动脉钙化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65%,准确性为75%.结论:心脏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牛丽萍;陈大奇;吴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副反应情况.方法:65例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胺碘酮+常规治疗,两组均以30 d为一疗程.按心功能(NYHA)改善情况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情况判断疗效.结果:治疗一疗程后,心功能改善(NYHA)治疗组为82.9%,对照组为70.0%.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A组为88.6%,B组为76.7%.治疗组无死亡,对照组死亡2例.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室性心律失常减少亦较显著,且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尤忠一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从社会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病人影响的角度,探讨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单纯降压药物治疗不理想的焦虑病人加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输注,对高血压病不同的分级、分期、年龄、病程组进行治疗后效果比较.结果:对于伴焦虑症状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加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总有效率89.74%.结论:高血压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刺五加注射液可以作为焦虑病人高血压病的二级预防和病因治疗用药.
作者:张杰敏;唐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精神障碍与社会、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脑卒中病人同时进行精神障碍的诊断,并全部采用自拟有关社会、家庭环境项目调查表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为44.1%,焦虑症为7.9%,躁狂症为1.6%,总发病率为53.5%.脑力劳动者、文化程度较高者抑郁症发病率较高;经济状况较差者焦虑症发病率较高;家庭环境差者各种类型均高.结论: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病率及类型与社会、家庭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白继庚;李东芳;李光来;薛村水;韩彦青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中医证型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方法:中医辨证将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症候分为气虚、血瘀、水停、阳虚4类.结果: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气虚血瘀水停、阳气虚血瘀水停和阳气虚血瘀,前两型多见于心力衰竭轻症,后两型多见于心力衰竭重症.由此认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症候为心气虚、心阳虚、血瘀、水停,心力衰竭的基本证型为此4类症候的轻重不同的组合,其演变过程为:心气虚(隐性血瘀、水停)→心气虚、血瘀(隐性水停)→心气虚、血瘀、水停→心阳虚(心气虚加重)、血瘀、水停.结论:益(心)气、温(心)阳、活血、利水是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核心所在.
作者:黄平东;罗懿明;黄衍寿;沈淑静;孙韶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本病例为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5年零8个月的重症肌无力病人,在采用强的松20 mg隔日疗法中继发脑梗死.
作者:杨丽白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