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应用动物实验研究芦荟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iabetic chronic complications, DCC)防治作用,重点观察了芦荟对糖尿病SD大鼠模型神经传导速度、尿蛋白和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了芦荟防治DCC的意义.
作者:刘洪琪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小儿难治性肾病是指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频繁复发(FR)、激素依赖(SD)和耐药(SR)病例的总称.现将我科近10年来收治的PNS中53例难治性肾病进行总结.
作者:唐莉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肾小球性血尿及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二者的病因完全不同,治疗原则也不同.近年来对于血尿的鉴别诊断,临床上常采用:相差显微镜,红细胞平均容积和分布曲线测定,尿蛋白含量测定等方法来确定血尿是肾小球疾病,或是非肾小球性疾病所致.我院近来用全自动尿沉渣流式细胞技术鉴别血尿来源,并与相差显微镜作比较,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6.43%,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家清;艾红梅;邓明凤;王昌富;张克凯;彭长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较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它好发于青年女性,50岁以上的中老年少见.狼疮性肾炎(LN)则是在此基础上合并有肾脏的损害.现将近年来我们收治的630例SLE中的42例中老年LN的特点及其治疗作一探讨.
作者:李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了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LN)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和副作用,笔者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无效的6例LN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改用MMF治疗,兹报道如下.
作者:杨诚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腹膜透析广泛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但由于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死亡率仍在较高水平,特别是老年尿毒症患者.现就我院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中的老年尿毒症病人(>60岁)的死亡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文;王健;关晓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阴沟肠杆菌是肠杆菌属中的一种,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临床感染不断上升.本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也呈现上升趋势[1],为进一步了解其临床特点及抗生素敏感性,对6年来30例阴沟肠杆菌尿路感染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周佩芳;卢娟娟;卓乐莹;顾红妮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型)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antagonist,ARA)是一种新型降压药,它对于慢性肾衰竭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肾脏保护作用,临床报道不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 enzyme inhibitor,ACEI)有降压和保护肾脏作用已有定论,我们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商品名代文)与ACEI类药物苯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进行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和肾功能的变化,了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降压作用及肾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邹庆华;孙建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慢性肾衰竭(CRF)病因很广,各种肾脏病晚期均可出现CRF.因病程不同,治疗措施亦不相同.早、中期主要防治目的是为延缓病情进展,而晚期则主要依靠替代治疗.本文小结156例CRF失代偿期(中、晚期)患者应用黄芪、灯盏花、前列腺素E1治疗后效果.
作者:林海英;迟雁青;张丽红;王保兴;张益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其受体1(AT1)特异性结合,发挥其降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许多文献报道,ARB能治疗肾小球疾病[1],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2],但对肾小管间质疾病的影响很少见有报道.本文拟通过伊贝沙坦对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肾间质损伤的作用,了解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程晓霞;王军;周大伟;陈红宇;胡云琴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慢性肾衰竭(CRF),是各种肾脏病和/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发展到晚期所出现的代谢产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严重症候群[1].病程一般是不可逆的,且呈进行性加重.因此,如何抓住早、中期时机,积极治疗,延缓CRF进展,是肾脏病研究的主要课题.
作者:许筠;张军;翟晓丽;刘宝厚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前列腺素在人体主要由肾脏髓质产生,其中前列腺素E1(PGE1)具有舒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以及抗血小板集聚等作用.在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时,人体合成PGE1等扩血管物质减少.我们通过给予外源性的PGE1治疗CRF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强;高建民;朱为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慢性肾衰竭的一体化肾脏替代疗法(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是当今CRF一个理想的优治疗原则.然而在我国接受肾移植者只有少数.
作者:刘宏富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了腹透时间、腹膜炎对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与超滤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1998年~2001年在我透析中心行CAPD患者101例,其中发生腹膜炎者12例,为观察组;无腹膜炎发作史者89例,为对照组.于开始腹透后第1、6、12、18、24月分别进行腹膜平衡实验(PET),用于评价腹膜的小分子溶质转运(D/Pcreat)及超滤能力(UF).结果:在无腹膜炎发作史的89例患者中,其D/Pcreat比值随腹透的进行而逐渐缓慢上升,至12个月时达到大值(0.65±0.05),与透析第1个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61±0.06,P=0.065);在伴有腹膜炎发作史者,其D/Pcreat比值上升幅度较大,并于腹透的第12个月也达到高峰值(0.74±0.05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开始CAPD后,所有患者超滤量(UF)随透析时间延长,呈快速下降过程,特别是在伴有腹膜炎发作史的患者更为明显.无腹膜炎发作史的患者于透析第18个月达到低水平(351±48 ml),与透析第1个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82±42 ml,P<0.05),而伴有腹膜炎发作史的患者则于开始透析后的第12个月达低水平(326±57 ml),两组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累积腹膜炎发作时间与腹膜肌酐转运水平(D/Pcreat)呈明显正相关(r=0.83),与腹膜超滤量(UF)呈负相关(r=-0.75).结论:以糖为基质的常规CAPD对腹膜转运功能与超滤功能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腹膜炎则明显加剧或恶化常规CAPD对腹膜功能的负面作用.因此,进一步提高CAPD技术与方法,降低腹膜炎发生率仍是肾科工作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作者:刘文虎;王质刚;刘桂玲;张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引起肾盂肾炎复发的细菌菌谱、药敏试验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并观察舒巴坦/头孢哌酮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肾盂肾炎复发患者做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和检测ESBLs,并用舒巴坦/头孢哌酮治疗.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占64%,球菌感染占36%.革兰氏阴性杆菌产ESBLs共14株,占阴性杆菌感染78%,其中复发2次的阴性杆菌产酶率为57%,复发3次以上的阴性杆菌产酶率为91%.舒巴坦/头孢哌酮与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他啶比效,药物敏感率和MIC9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舒巴坦/头孢哌酮与头孢哌酮对产ESBLs阴性杆菌抗菌作用比较,两者高敏率分别为92.9%和35.7%(P<0.01).用舒巴坦/头孢哌酮治疗后,尿细菌转阴率92.8%.结论:杆菌是肾盂肾炎复发的重要致病菌,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产ESBLs,产酶率与复发次数有关;头孢哌酮与舒巴坦配伍能增强对ESBLs的稳定性,是治疗肾盂肾炎复发有效的药物.
作者:万建新;高丽真;李桂芬;陈怡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为研究冬虫夏草制剂(百令胶囊)的活性成份在肾移植术后早、中期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将肾移植患者分为3组:A组为百令胶囊+Pred+CsA;B组为百令胶囊+Pred+CsA+Aza;C组为Pred+CsA+Aza,进行分组对照观察.结果:(1)急性排斥发生情况:A组16.5%(33/200),B组11.79%(33/280),C组16%(16/100);(2)肝功能损害情况:A组18.5%,B组21.07%,C组25%;(3)白细胞下降:A组无,B组12例,C组8例;(4)慢性排斥(CR)的治疗情况:A、B组之CR在使用百令胶囊后,尿中24 h蛋白排出量较C组减少或显著减少,血清肌酐明显回落.结论:从研究可见,百令胶囊具有良好的预防急性排斥作用,保护肝细胞免受药物、肝炎病毒的损害作用,对CR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提高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
作者:任吉忠;闵志廉;朱有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ivudine)对肾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肾移植受者为46例,术后12例出现HBV-DAN(+)、转氨酶升高,在一般护肝治疗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治疗中观察乙肝病毒指标及肝功能、血生化、血常规等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改善转氨酶下降,并有2例(16.7%)发生病毒血清转换率.治疗过程中无1例发生肝功能衰竭.对移植肾功能无影响.结论:应用拉米夫定可显著降低肾移植受者乙肝肝损害的发生,对肾移植后的乙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未发现对移植肾功能的损害.拉米夫定可用于有效治疗肾移植术后乙肝.
作者:杨彦强;陈雄辉;朱兰英;吴培根;纪玉莲;李志坚;余学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11例正常人及24例PNS患者血浆IL-18水平,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例正常肾组织和上述24例PNS患者肾组织IL-18的表达量.结果:PNS患者血浆IL-1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各种病理类型间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IL-18表达量却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不同病理类型PNS肾小球区IL-18表达量存在差异,以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表达量为高,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PGN),而膜性肾病(M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和轻微病变(MCD)的表达量则相对较低,并且肾小球区IL-18表达量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24 h UPQ)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浓度(Alb)呈负相关(r分别为0.669和-0.727,P均<0.01);肾小管-间质区IL-18表达量与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r=0.484,P<0.05).结论:肾组织IL-18高表达可能参与PNS的发病过程,而且可能以自分泌或/和旁分泌方式起作用.
作者:刘华锋;陈孝文;吴平;许勇芝;刘海燕;江黎明;何惠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肾性骨病大鼠模型制作方法.方法:采用3/4肾切除加高磷饮食6月动态观察肾功能、骨代谢指标及骨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血尿素氮、肌酐、磷、甲状旁腺素进行性升高,钙进行性降低,骨代谢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脱氧吡啶酚显著升高,骨病理改变与人肾性骨病相似.结论:3/4肾切除加高磷饮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肾性骨病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
作者:周家俊;关鑫;赵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治糖保肾冲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研究治糖保肾冲剂的临床作用机制.结果:治糖保肾冲剂加苯那普利组能明显减少ET-1,升高6-Keto-PGF1α、降低TXB2,减少LPO的产生和增加SOD(P<0.05,0.01).而苯那普利组的作用与治疗前相比不明显.结论:治糖保肾冲剂可能通过减少ET-1,升高6-Keto-PGF1α、降低TXB2,减少LPO的产生和增加SOD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起治疗作用.
作者:胡健炜;唐红;徐蓉娟;葛芳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尿毒症患者属于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院内感染率特别高,在罹患感染时须考虑既无肾毒性同时对耐药菌株有较好疗效的抗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比较适合,且可一次性静脉推注,故常列为首选药.其副作用报道较少,我院于1992年8月~1999年12月有7例尿毒症患者在应用头孢曲松后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兹报道如下.
作者:刘迟;胡仲仪;邓跃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叶任高教授是我国著名肾脏病和中西医结合专家,中山医科大学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不但精通西医,且擅长中医,熟谙岐黄之术,在肾脏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我有幸侧身师旁,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叶老治疗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肾小管间质疾病,过去称之为间质性肾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肾小管间质损害为主的肾脏疾病。本组疾病病因极为复杂,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临床表现亦颇多样,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致肾衰竭。
作者:黄玉玺;姜洪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