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国际刊号:1009-587X
  • 国内刊号:14-1277/R
  • 影响因子:1.06
  • 创刊:2000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8期文献
  • 虫草制剂对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蛋白的影响

    虫草制剂在肾科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已显示出多方面良好的疗效[1].已有研究表明虫草制剂在慢性肾衰竭中可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2],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其对老年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作用,发现其对改善患者血浆蛋白水平及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有良好作用.

    作者:于伟;彭来君;郑慧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老年狼疮性肾炎死亡原因分析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因误诊或治疗不当导致死亡.现收集我院老年狼疮性肾炎(LN)死亡患者临床资料,对死因进行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LN死亡患者作一比较.

    作者:梁碧琴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肾移植后测定血清α1-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被认为是能较早发现肾功能损害的指标,研究表明α1-MG在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为了探讨其在肾移植中的临床意义,我们对56例肾移植患者血清中α1-MG进行了动态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文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绿脓杆菌MSHA菌毛株菌苗对肾病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与免疫功能紊乱及反复感染密切相关.我科采用一种新的免疫调节剂--绿脓杆菌MSHA菌毛株菌苗(绿慕安)注射液治疗2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兹对其临床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作一分析.

    作者:余建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肾石冲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肾石冲剂为我院自行研制的利尿排石,治疗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的纯中药制剂.

    作者:刘建明;杨春;张国用;温淑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呼吸道感染42例

    肾病综合征易合并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多见,我院1999年2月~2001年9月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4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新伟;王臻;李新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山莨菪碱与精氨酸对梗阻性黄疸病人肾脏损害的联合保护效应

    本文选择两种注射用药--精氨酸和山莨菪碱(654-2),观察它们对梗阻性黄疸(梗黄)病人肾脏损害的联合保护效应,报告如下.

    作者:王雄;胡铭荣;徐德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果糖胺水平测定的临床研究

    晚期糖基化产物(AGE)作为新的尿毒症毒素[1]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早期糖化产物果糖胺(FA)是形成晚期不可逆产物的前体之一,为此我们研究了果糖胺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荣山;刘新艳;邵珊;于为民;黄晓光;王利华;黄轶嵘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临床意义.方法:266例P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强的松)和对照组(强的松),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肾功能及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副作用和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尿FDP均明显异常,治疗后治疗组各项生化指标及尿FDP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P<0.01或<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2%)高于对照组(72.2%),对照组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率(59.5%)高于治疗组(21.8%),治疗组复发率(2.8%)低于对照组(13.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调节PNS免疫紊乱的作用.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对预防感染,巩固疗效,减少复发有一定帮助.

    作者:武伟;叶任高;黄烈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肾衰竭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应用低分子肝素及普通肝素对糖尿病肾衰进行血透,了解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肾衰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2例糖尿病肾衰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LMWH组,n=16)和对照组(UFH组,n=16),LMWH组和UFH组分别使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进行血液透析一年,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实验过程中LMWH组患者血清胆固醇(CH)及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1)明显升高,均有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UFH组中CHOL无明显变化,TG及LDL明显升高,HDL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同时对LMWH组和UFH组之间进行比较显示,在透析开始时CH、TG、HDL、LDL、ApoA1及ApoB均无统计学差异;透析一年后LMWH组与UFH组相比,CH、TG、LDL进一步下降,HDL、ApoA1明显上升,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MWH透析可以改善糖尿病肾衰患者的血脂代谢.

    作者:韦芳宁;纪玉莲;林芳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62例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将经肾活检确诊的62例HBV-GN,按年龄分为3组,分析3组的临床、病理特点,观察激素及α-干扰素(α-IFN)对HBV-GN中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的膜性肾病(MGN)的治疗反应.结果:少儿组发病率高,占67.7%;临床表现以NS、镜下血尿多见.少儿组MGN占45.2%、膜增殖性肾炎(MPGN)占28.6%;青壮年组MGN占28.6%、MPGN占35.7%;中老年组MGN占33.3%、MPGN占33.3%.肾组织乙肝染色少儿组HBeAg、HBsAg检出率分别为57.1%、40.5%;青壮年组HBeAg、HBsAg检出率分别为50%、64.3%.激素组中2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α-IFN组中2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结论:HBV-GN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类似,肾组织切片上找到HBV抗原在诊断中重要.激素及α-IFN在HBV-GN治疗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玉斌;叶朝阳;栗金艳;孙田美;梅长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腹部手术对腹膜透析的影响

    目的:探讨先前腹部手术对CAPD效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1例肾衰竭患者分成两组:A组47例,无腹部手术史;B组34例,有腹部手术史.随访置管CAPD后第1、第7个月腹膜肌酐清除率和生化指标.结果:两组在开始CAPD后第1、第7个月腹膜肌酐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术后血性透出液发生率(17.6%)高于A组(2.1%)(P<0.05).经过半年随访,各组内腹膜肌酐清除率保持稳定.随访过程中无疝气、腹壁水肿和胸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既往中小腹部手术一般不影响腹膜透析顺利进行,但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时应谨慎,术后注意监测腹膜溶质清除能力.

    作者:杨念生;李广然;陈雄辉;叶任高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FDP/尿蛋白比值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尿FDP/尿蛋白比值(uFDP/uP)在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DN患者45例.其中每月1次随访1年,uFDP/uP<0.5(L组)10例;uFDP/uP>1.0(H组)1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凝血、纤溶指标,并检测尿蛋白、肾功能变化.结果:DN患者的uFDP/uP与凝血、纤溶活性及HbA1C、尿蛋白呈明显正相关,与肾功能呈明显负相关;与L组相比, H组患者存在明显凝血和纤溶活性增强,且肾功能恶化速度明显加快.结论:DN患者的uFDP/uP不仅能反映其凝血、纤溶状态,而且还能反映DN的进展程度,预测肾功能恶化速度.

    作者:孙雪峰;周希静;王力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糖肾康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作用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验方糖肾康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作用及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胰岛β细胞毒剂链脲佐菌素(STZ)诱导产生大鼠糖尿病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糖肾康治疗组、卡托普利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血、尿β2-MG水平,肾脏电镜超微结构及肾脏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糖肾康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肾重/体重比值(P<0.05);糖尿病模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明显减少,血β2-MG水平降低,尿β2-MG含量减少,减轻/延缓电镜下肾脏超微结构损害,抑制鼠肾组织中TGF-β1表达.结论:糖肾康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作者:曹恩泽;余新颖;胡顺金;王亿平;程皖;方琦;刘家生;吕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保肾片对人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慢性肾衰竭治疗有效的中药复方保肾片对人系膜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健康志愿者服用保肾片,取不同浓度含药人血清加入系膜细胞培养体系中.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含中药保肾片的血清组,与正常人血清对照组相比,显著抑制人系膜细胞增殖(P<0.05),并且使大量系膜细胞阻滞在G0/G1期,能诱导人系膜细胞发生凋亡.结论:保肾片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机理之一是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和促其凋亡.

    作者:王钢;刘丽;朱晓雷;贾宁人;孔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肾疏宁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形态学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肾疏宁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的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MsPGN模型.予肾疏宁治疗并以肾炎康复片为对照组,观察肾脏形态学及 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肾疏宁能明显减轻MsPGN大鼠的蛋白尿,减轻肾组织病理病变尤其是肾小管间质损伤,且对损伤的肾组织有修复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肾炎康复片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疏宁能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减轻MsPGN的肾小球病变及肾小管间质损伤.

    作者:黄立芳;朱小棣;黄怀鹏;杨洪涛;陈志强;黄文政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肿瘤合并膜性肾病1例报告

    恶性肿瘤是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之一,尤其是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的老年患者.国外报道超过40岁的膜性肾病患者,排除继发性的原因外,大约10%左右的患者很快或在14个月内发现相关肿瘤,超过60岁的患者相关肿瘤的发生率高达22%[1,2].本文报道1例与转移性腺癌有关的膜性肾病.

    作者:于青;姚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叶传蕙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综合证候群.中医学文献中无肾病综合征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主要临床特征,可隶属于中医水肿、虚劳病的范畴.著名肾病专家叶传蕙教授以中医中药辨治该病颇具特色,兹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宁;王立红;郭立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肾动静脉血管病变并发肾衰竭及其诊治(上)

    肾动静脉血管病变多并发肾衰竭,其病变主要包括:创伤后常发生的肾动脉急性血栓形成、从周围或远处进入肾动脉的血栓栓塞、肾动脉的急性夹层瘤形成、肾脏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肾动脉瘤的破裂、急性或慢性肾静脉血栓形成,后者常发生于肾病综合征(NS),特别是NS的高凝血症.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栓栓塞也应注意,尤其常见的肾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肾性高血压(RVH)及肾血管动脉狭窄(RAST).兹分述如下.

    作者:卢君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温脾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五味药组成,功可温补脾阳,兼以攻下冷积,主治脾阳虚弱,手足不温,脉沉弦的腹痛,冷积便秘,或久痢赤白等病证.近代医家多用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CRF),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拟就国内外有关文献作一概述.

    作者:赵宗江;宋一伦;张新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腹膜透析中腹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生理

    腹透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Peritoneal fluid eosinophilia)的原因及意义仍不十分清楚,常考虑寄生虫病与变态反应性疾病,但腹透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腹膜透析(PD)过程中不规律、间歇性发生,缺乏常见临床病因.除了因引流出混浊腹透液而误诊为细菌性腹膜炎外,腹透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影响及意义难以用常规概念解释,故需对此有所了解并作深入研究.

    作者:史莲萍;李宏;范兴忠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