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国际刊号:1009-587X
  • 国内刊号:14-1277/R
  • 影响因子:1.06
  • 创刊:2000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9期文献
  • 脾肾双补法为主综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免疫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笔者1997年1月~1999年12月以刘新祥教授经验方肾安汤为主综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并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毛以林;朱莹;胡剑卓;周珂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蚯蚓提取物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

    蚯蚓作为药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入药具有清热、定惊、通络、活血、平喘等作用.国内外报道从蚯蚓中可提取到具有纤溶酶样作用的纤溶成份.我们用生化的方法,对蚯蚓组织中的有效成份进行提取,进行有关纤溶、抗凝的实验研究,以期探讨蚯蚓提取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马培志;邵凤民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西医治疗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比较

    1992年1月~2000年2月我们收治了56例老年急性肾衰竭(ARF)患者,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彭卫华;南丽红;陈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5例报道

    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肾损害是肾小球肾炎的一种,随着肾活检的广泛开展,临床报道的病例不断增多,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报道如下.

    作者:杨江英;吴邦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肾衰竭的激素冲击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免疫性疾病,SLE并肾衰竭,是SLE致死的重要原因.目前有关SLE并肾衰竭者(氮质血症),是否该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予以治疗,观点还不一致,报道也不多.笔者以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SLE并肾衰竭(氮质血症)2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汝忠;王群献;朱永奋;孙建设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雷公藤在肾脏病领域的应用及机制研究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活性成分主要在根部,作为祛风止痛中药使用已有2000年历史.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雷公藤具有抑制免疫、抗炎、抗生育、抗肿瘤、抗菌等多方面作用,目前已被临床多个专业采用治疗多个系统的疾病,尤其在肾脏病领域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瞩目的疗效,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显示了与其他免疫抑制剂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作者:俞东容;洪郁芝;王永钧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慢性肾衰竭病机及中医药治疗探析

    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的治疗问题,是世界各国肾脏病专科医生都在共同关注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中医从事肾病研究工作者的主攻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理认识的加深,中医对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治疗的有效方剂不断涌现,方法日益丰富,在减轻症状、缓解病情、增强体质、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显示了中医药在此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现就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机理探讨如下.

    作者:蔡浔远;王茂泓;吴国庆;饶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氨基酸谱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液透析(HD)前后血清蛋白质和氨基酸(AA)谱变化.方法:对20例CRF患者HD前后蛋白质和氨基酸浓度进行比较.结果:透析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较透析前有所下降,而转铁蛋白有所增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丝氨酸(Ser)、苏氨酸(Thr)、谷氨酸(Glu)、脯氨酸(Pro)、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半胱氨酸(Cys)、赖氨酸(Lys)浓度,透析后下降显著(P<0.01),余无显著性改变.结论:HD影响机体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可使部分血清氨基酸蛋白质丢失,加重机体营养不良.

    作者:许静;李保春;袁伟杰;付鹏;于光;陈小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成人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法和单纯西医药疗法治疗成人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FRNS)的疗效.方法:60例FRNS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二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76.7%,缓解后6个月、1年、4年复发率分别为0、4.3%、17.4%,平均缓解期为(33.7±3.6)月,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26.7%;对照组缓解率为40%,6个月、1年、4年复发率分别为16.7%、41.7%、58.3%,平均缓解期为(12.5±3.6)月,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3%.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FRNS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李桢;方敬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目的:了解血透患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用第二代酶联免疫法(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分别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HCVRNA,以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抗-HCV阳性率为45.1%,HCVRNA阳性率为64%,总阳性率为67.6%;HBVM阳性率为55.6%.结论: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在血透患者中感染率较高.筛查献血员及血制品对预防丙型及乙型肝炎传播十分重要.

    作者:刘传德;姜开银;宋海翔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PD)对尿毒症患者血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的清除作用及对血脂的影响,并与常规血液透析(CHD)进行对比.方法:将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PD组采用F60滤过器,CHD组采用F6透析器,均每周透析2次,每次4 h,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KT/V及透析前后血BUN、Cr的下降率无显著性差异;CHD组透析后β2-MG较透析前增高(23.32±13.2)%,HPD组透析后β2-MG较透析前下降(43.84±14.58)%,P<0.001;CHD组透析1年后β2-MG较透析前增高(5.17±15.09)%,HPD组透析1年后β2-MG较透析前下降(12.02±3.24)%,P<0.01;HPD、CHD两组血磷下降率分别为(56.44±14.83)%、(43.94±17.96)%,P<0.05;CHD组1年后甘油三酯(TG)较透析前上升(22.42±9.52)%,HPD组1年后TG较透析前下降(23.81±9.93)%,P<0.05.结论:HPD能有效清除β2-MG,对磷清除优于CHD,对血脂代谢有改善作用.

    作者:梁碧琴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黄芪地龙汤对肾脏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地龙汤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患者血清NO的影响.方法:将60例PGD按肾功能分A、B两组,A组又随机分A1、A2组.A1与B组用黄芪地龙汤加西医治疗,A2组单用西医治疗;用比色法测定三组病人血清NO浓度并结合血清肌酐(Scr)等临床指标分析.结果:治疗前A组病人血清NO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A1组显著降低,B组显著升高;各临床指标A1组与B组明显改善;B组治疗前后Scr与血清NO作相关分析呈负相关(r=-0.6115,P<0.02,r=-0.6291,P<0.01),1/Scr的平均降低值,A2组>B、A1两组,1/Scr与病程作回归分析,其回归系数(b),A2<A1与B组比较(P均<0.001).结论:黄芪地龙汤治疗PGD能促进病情恢复,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可能通过调节血清NO而起作用.

    作者:尹友生;向清;韦家志;雷定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转化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在人膜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及mRNA基因在膜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人膜性肾小球肾炎组织进行染色,并经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对照组,TGF-β蛋白及TGF-β1 mRNA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极微弱表达,肾小球内TGF-β蛋白及mRNA未见阳性表达.在膜性肾小球肾炎组织中,TGF-β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呈强阳性表达,肾小球呈阳性表达,肾小球与肾小管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GF-β1 mRNA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小球内弱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膜性肾小球肾炎时TGF-β蛋白在肾小球与肾小管表达均显著增高,TGF-β1 mRNA在肾小管表达增高,提高TGF-β在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雨清;张伟栋;吴洪娟;郭爱华;吕世军;姜红心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川芎嗪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无损动脉夹夹闭右肾肾蒂阻断血流30 min,然后放开动脉夹再灌注15 min、60 min、24 h制造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丙二醛、血浆一氧化氮和肾含水量的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川芎嗪组在缺血再灌注24 h血肌酐、血清尿毒氮、血清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1);再灌注15 min的血浆一氧化氮升高(P<0.05);肾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晓丽;霍展样;常全忠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68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RA)-氯沙坦对链脲佐菌素(STZ)大鼠肾小管间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68表达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DM)模型,设正常对照组(C)、糖尿病组(D)和糖尿病+氯沙坦治疗组(DA).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小管间质VEGF和CD68的变化.结果:VEGF及CD68在DM大鼠肾小管间质部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DA组给予氯沙坦治疗可使VEGF及CD68在肾小管间质表达降低.VEGF与CD68在肾小管间质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氯沙坦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VEGF和CD68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损害.

    作者:杨爱成;贾汝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叶任高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西医一般给予治疗基础疾病、纠正可逆因素、延缓肾衰竭的进展速度、处理并发症等措施,但本病仍会不可避免地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导致死亡或需透析、肾移植来维持生命,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难治性疾病.

    作者:邢海燕;董晓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肾动静脉血管病变并发肾衰竭及其诊治(下)

    3.4 诊断粥样硬化栓塞性疾病(AED)对临床医师来说不论诊断与治疗均是艰难的.诊断中特别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要明确AED的诊断,可从皮肤、肌肉切片获得在小动脉内有特征性胆固醇结晶,方可证实,骨髓及肾活检标本也可获得阳性结果,然而肾衰竭者宜谨慎,特别是类似血管炎性肾损伤,如果组织学的证据是必须的,则可采取开放性肾活检,可见楔形病损.

    作者:卢君健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