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国际刊号:1009-587X
  • 国内刊号:14-1277/R
  • 影响因子:1.06
  • 创刊:2000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10期文献
  • 肿瘤坏死因子在维持性血透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变化在尿毒症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时血液透析前后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58例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透析前及干体重状态下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SA法查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的心功能.并设正常查体56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尿毒症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时多伴有心脏多瓣膜的返流,EF值降低,心包积液,TNF-α浓度升高.透析后在干体重状态时心脏功能有所改善,TNF-α浓度下降.结论:透析前TNF-α浓度与EF值呈负相关,TNF-α的升高可使心室收缩不良并舒张受限.TNF-α是尿毒症患者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猪苓汤及泽泻对肾结石大鼠骨桥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猪苓汤出自于<伤寒论>,主要由猪苓、茯苓、泽泻、阿胶和滑石组成,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脏疾病[1].据文献报道,猪苓汤及泽泻具有排石和体外抑制草酸钙结晶的作用[2,3].国内尹春萍等[4]实验证实,泽泻能明显抑制乙二醇和活性维生素D3 诱导的鼠草酸钙结石形成,并随着人工尿液的离子强度降低和pH值升高时,两者吸附于草酸钙结晶表面的能力增强,此时不利于草酸钙结晶.猪苓汤及泽泻在治疗泌尿系结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抑制肾结石形成的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基质成分,特别是骨桥蛋白在草酸钙结晶生长和凝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从外观形态及基质成分初步探讨了猪苓汤及泽泻在结石形成过程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16例成人急性肾炎的临床分析

    成人急性肾炎较儿童少见,本文16例成人急性肾炎临床表现不十分典型,均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才确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紫外线照射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体外循环血液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终末期肾病(ESRD)血透患者体外循环血液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了20例ESRD维持性血透患者,应用自行设计光量子导管与血透管路连接,在透析过程中对其血液直接进行紫外线照射治疗,检验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测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全血低切黏度(η10)、全血高切黏度(η100)、红细胞刚性指数(IR)、全血还原黏度(ηw)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ηp、RBC、Hb、HCT、ESR、CE、K+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η10 、η100、IR、ηw进一步低于治疗前,CE开始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ηp、RBC、Hb、HCT、ESR、K+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紫外线照射ESRD血透患者体外循环血液能够明显降低ESRD血透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梅毒性肾病诊疗体会及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2期潜伏梅毒并发肾损害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表现,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病理诊断及治疗反证,诊断为2期潜伏梅毒并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例特点为:(1)肾病综合征伴镜下血尿;(2)肾脏病理:膜性肾病1期伴系膜增生;(3)免疫组化IgG、IgA、IgM、C3在血管攀部位呈++~+++沉积,系膜区少量沉积;(4)血浆反应(RPR)及梅毒螺旋体血球凝试验(TPHA)阳性;(5)与肾病同时出现淋巴结肿大;(6)既往无梅毒病史;(7)既往及发病以来无皮疹及硬下疳等皮损现象.结论:梅毒性肾病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潜伏性极易导致误诊误治,提示我们对每个肾病患者都应该注意病因学诊断.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近况

    慢性肾衰竭(CRF)为内科常见病,多见于肾脏疾病的晚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从而出现氮质血症及一系列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中癃闭、关格、水肿、虚劳、肾风等范畴.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与IgA肾病的配对研究

    目的:了解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与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差异.方法:分析11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进行配对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马兜铃酸肾病患者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于IgA肾病患者(P<0.05).在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时,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IgA肾病患者(P<0.01),尿蛋白定量和肾脏的长径少于IgA肾病患者(P<0.05).间质纤维化程度重于IgA肾病患者(P<0.05),而间质炎细胞浸润少(P<0.05).结论: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临床发展隐匿,与IgA肾病比较,肾小管间质损伤是造成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对马兜铃酸肾病的早期防治.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13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功能正常并经肾活检确诊的HBV-GN患者,给予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功能(ALT、AST)、肾功能、HBV复制情况(HBeAg、HBV-DNA)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1例患者完成随访.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1年总有效率81.8%,其中显效4例(36.4%),有效5例(45.5%).治疗后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无1例HBV-DNA滴度进行性增高,无1例肝功能损害.结论:初步观察显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GN安全有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维持性血透患者心肌病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MHD)患者的心肌病变,特别是左心室肥厚(LVH)和心肌缺血损害,以及与其相关的因素.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分析60例MHD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ST-T改变情况,并进一步探讨LVH和心肌缺血与血压(BP)、血红蛋白(Hb)、血浆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素(PTH)、同型半胱氨酸(Hcy)、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有80%的MHD患者存在LVH,与non-LVH组相比,LVH组SBp、DBp、MAp和CRP显著增高,RBC、Hb水平显著低下(P均<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SBp、DBp、MAp、CRP成显著正相关(r=0.362,0.374,0.389,0.635,P均<0.01),与RBC、Hb呈显著负相关(r=-0.337,-0.310,P<0.01,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VMI与CRP、DBp有关,逐步回归方程为y=3.02 x1+0.93 x2+23.52(y为LVMI,x1为CRP,x2为DBp).(2)65%的MHD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心肌缺血组血Hcy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心肌缺血组(P均<0.01).结论:MHD患者LVH、心肌缺血损害普遍存在,LVH的发生与高血压、贫血、慢性炎症关系密切,心肌缺血损害与慢性炎症、高Hcy血症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抑郁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调查分析抑郁对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以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6例ESRD维持性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2)分析一般情况、透析情况和各实验室指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3)分析抑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单因素分析发现生活质量在不同的年龄组、工作状态、文化程度、医疗负担和内瘘手术次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不同的工作状态、内瘘手术次数之间仅SDS分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P=0.001),不存在透析情况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2)KDQOL-SF分值与SDS分值存在负相关(r =-0.781,P<0.001);(3)逐步多元回归发现只有SDS分值一项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结论:抑郁是导致ESRD维持性H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甘露消毒丸致大鼠肾损害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甘露消毒丸可否引起大鼠肾损害的发生.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1)空白对照组(C组,n=8):给以正常饲料饲养;(2)实验对照组(C2组,n=8):给以1.5%的低盐饲料饲养;(3)低剂量甘露消毒丸组(L组,n=8):给以低盐饮食及甘露消毒丸(7.5 g*kg-1*d-1)饲养;(4) 高剂量甘露消毒丸组(H组,n=8):给以低盐饮食及甘露消毒丸(15 g*kg-1*d-1)饲养.16周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分别进行尿蛋白定量、尿β2-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肾功能、肾脏病理等方面的检查.结果:H组在用药16周后血肌酐、尿素氮、NAG均有明显升高(P<0.05);L组在用药16周血肌酐、尿素氮虽有升高,但与C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组与H组在用药后16周尿蛋白定量及β2-MG 与C2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脏病理检查可见H组动物在16周时有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部分崩解脱落,管腔扩张;L组动物肾脏病理有轻微改变.结论:本研究应用高剂量的甘露消毒丸同时合并应用低盐饮食,观察到16周时诱导了大鼠肾小管损害的发生及血肌酐、尿素氮和NAG的升高.但是诱导实验动物发生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时间及条件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LOX-1对食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肾损害进展的影响及中药干预作用

    目的:围绕内皮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与高血压和肾损害的机制,从分子生物学方面探讨中药保肾片对LOX-1以及细胞增殖因子TGF-β、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对DS、DR系大鼠半数予以高食盐饮食,其余予对照饮食,另设高食盐饮食+中药保肾片高、低剂量2组.4周实验结束后断头处死,切取肾脏,测定有关生化指标,并提取总RNA,RT-PCR处理制备探针,Northern blot测定LOX-1、TGF-β、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结果:(1)服用8%高食盐的DS大鼠主动脉及肾脏LOX-1 mRNA表达显著上调.(2)高食盐DS大鼠LOX-1升高同时可见TGF-β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加.(3)DS高食盐大鼠见到血压升高,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肌酐升高,尿蛋白排泄增多.(4)中药保肾片与对照组相比,DS 8%高食盐大鼠的LOX-1、TGF-β、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血压、血脂、血肌酐、尿蛋白亦见明显下降.结论:(1)LOX-1在高血压大鼠的主动脉上mRNA表达上调,可能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的损害有关.(2)食盐敏感性DS大鼠的高血压肾损害进展与LOX-1升高、多种细胞增殖因子及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加有关.(3)保肾片可显著降低LOX-1的mRNA表达及TGF-β、Ⅰ型胶原的产生,降低血压和蛋白尿,改善脂质水平和肾损害.中药保肾片治疗慢性肾衰竭、延缓高血压肾损害进展的作用机制与降低肾脏中LOX-1、TGF-β及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腹膜透析患者血中树突状细胞数量及活性研究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血中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及活性.方法:取正常人23例和尿毒症患者21例外周血,患者分为未透析和腹膜透析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诱导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DC分泌白介素12(IL-12)的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评价细胞的抗原递呈能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尿毒症患者血中DC表达CD1a、CD11c、CD123、CD40、CD80、CD83较低, 腹膜透析组DC表达CD1a、CD11c、CD123接近正常,但表达CD40、CD80、CD83仍较低(P<0.05);尿毒症患者DC分泌IL-12减少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均减低 (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血中DC数量减少且不成熟,抗原递呈功能缺陷,腹膜透析患者DC数量正常,但DC抗原递呈活性仍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1和Smad7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非治疗组(模型组)和糖尿病苯那普利治疗组3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导造模.于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血糖、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及Smad7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GF-β1及Smad7蛋白定位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平均动脉压、血糖、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排出均增加;肾小球ECM明显增多、系膜区扩大(PAS染色);TGF-β1及Smad7 mRNA表达上调;TGF-β1及Smad7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苯那普利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减轻.结论:TGF-β/Smad通路在糖尿病肾病时是激活的,苯那普利治疗可延缓肾脏损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干燥综合征及髓质海绵肾1例

    我院收治1例干燥综合征及髓质海绵肾的患者,查阅国内外文献报道罕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徐敬才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经验

    山东名医徐敬才教授,业医40余年,学验俱丰,对小儿肾炎血尿的中医药疗法颇有研究.笔者有幸师承侍诊于侧,获益良多,兹将徐师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经验总结于下,以飨同道.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在维持性透析的患者中,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导致死亡的病例占到总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这进一步说明了现降脂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新认识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发展至今已有90年历史.透析器从初的蟠管型、平板型发展到中空纤维型;透析膜材料从铜仿膜、再生纤维素膜(regenerated cellulose)、改良纤维素膜(modified cellulose)发展到人工合成膜(synthetic).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