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国际刊号:1009-587X
  • 国内刊号:14-1277/R
  • 影响因子:1.06
  • 创刊:2000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9期文献
  • 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肾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结果与西医肾功能分期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的CRF各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作肾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测,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西医肾功能的分期与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分型有明显的关系.随着肾功能的恶化,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分型积分值逐渐增加;中医辨证分型上以虚证为主者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分型多为Ⅰ型或Ⅱ型,而以邪实为主者多为Ⅲ型或Ⅳ型.结论:肾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测能迅速了解病情、指导诊断和治疗,并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

    作者:周富明;费德升;韦先进;张忠贤;张琍萍;赵芳华;张雪锋;王彩萍;顾在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儿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是儿童肾小球肾炎常见的病理类型,1995年全国儿科肾脏病协作组总结2 315例肾活检资料分析中本病变占36.4%[1].

    作者:沈彤;陈雪琳;方玫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无肾病)及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观察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其中糖尿病(无肾病)为DM组40例,糖尿病肾病组为DN组60例.将DN组患者随机分组,口服糖适平组为DN1、胰岛素治疗组为DN2共治疗12周.选取正常对照组(NC)30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CRP水平.结果:NC、DM组、DN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2.90±1.8)mg/L、(5.8±3.2)mg/L、(9.2±5.6)mg/L逐渐升高,血清CRP水平与总胆固醇(TC)(r=0.510,P<0.01)、空腹血糖(FBG)(r=0.29,P<0.01)呈正相关.血清CRP在DN2组胰岛素治疗前后分别为(9.30±3.78)mg/L、(4.78±2.11)mg/L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1);DN1组糖适平治疗前后(9.04±4.9)mg/L、(8.30±1.8)mg/L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DM(无肾病)及DN组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且DN经胰岛素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明显下降.

    作者:李新胜;张金城;钱洪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配合肾特康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了观察中药肾特康合剂对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将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以高通量血透配合肾特康合剂治疗3个月(中西组),并与30例单纯高通量血透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中西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西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明显上升,而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则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肾特康合剂可增强高通量血透的疗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建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5例诊断明确的狼疮性肾炎患者运用LEF联合激素治疗24周,在治疗的8周、12周、24周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及自身抗体和不良反应.结果:LEF治疗24周尿蛋白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分别为57%和30%(P<0.01).白蛋白显著升高至正常(P<0.01).ANA滴度明显下降 24周时转阴93.3%,ds-DNA阴转率93.3%,ANCA阴转率100%.狼疮活动明显控制,SLEDAI评分显著下降(P<0.01),均低于9分.结论:LEF是治疗狼疮性肾炎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桑晓红;刘健;陈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药莲必治(穿心莲内酯)注射液致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莲必治(穿心莲内酯)注射液致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例中药莲必治治疗相关的ARF患者、7例非莲必治药物过敏引起的ARF患者和3例氨基糖苷类致ARF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1)9例中药莲必治注射液治疗相关的ARF病例中,年龄22岁~66岁,平均(38±12)岁;其中少尿型7例,非少尿型2例,少尿期为1~8 d,平均(4±2)d;入院时血清BUN平均为(12.23±4.97)mmol/L,Scr平均为(596.5±412.3)μmol/L.9例患者中,4例经肾活检证实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其余5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情演变诊断为ATN.所有患者经停用莲必治注射液,内科保守治疗,其中5例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主要是血液透析)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均与氨基糖苷类致ARF患者的相同.(2)7例非中药莲必治药物过敏的ARF病例中,年龄23岁~67岁,平均(45±13)岁;其中少尿型5例,非少尿型2例,少尿期为2~14 d,平均(6±4)d;入院时BUN平均(16.15±4.55)mmol/L,Scr(643.4±462.2)μmol/L.7例患者中,5例经肾活检证实为急性肾间质炎症(AIN),其余2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情演变诊断为AIN.所有患者停用相关药物,均行血液透析,并须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7例患者中5例肾功能恢复正常,另外2例好转.结论:中药莲必治注射液有一定肾毒性作用.

    作者:赵金文;倪兆慧;曹励欧;牟姗;方炜;张庆怡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肾上腺髓质素与器官保护及肾脏病研究进展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一种速效血管扩张剂,初是日本学者Kitamure等[1]于1993年从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新的活性多肽.

    作者:曹彩霞;周丽敏;邢广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是研究微小病变型肾病(minimal-change nephropathy syndrome,MCNS)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orosis, FSGS)的理想动物模型,但所用剂量、给药途径的不同可使诱发的肾病有所区别.

    作者:闫静;王彬;李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慢性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及中西医防治现状

    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使高龄透析患者、糖尿病透析患者和长期透析病例明显增加,Canaud等[1]提出了透析相关疾病(DRD)的概念.

    作者:曲晓璐;唐咏华;覃光辉;徐达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IgA肾病继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中医虚、瘀、风湿的相关性--附182例临床病理与中医证候学分析

    目的:探讨IgA肾病继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N-sFSGS)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与中医虚、瘀、风湿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182例IgAN-sFSGS患者进行临床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临床分型、肾病理各项参数和中医气阴两虚、脉络瘀阻、风湿内扰证候的半定量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研究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其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结果:IgA-sFSGS的中医证候,主要呈气阴两虚伴脉络瘀阻的二联证候(36例,占19.78%),以及在二联证基础上伴风湿内扰证的三联证候(146例,占80.22%).三联证与二联证在临床高血压/慢性肾衰竭型的构成比为24.66%与16.67%、在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型的构成比则为24.66%与2.78%,有统计学差异(P<0.05,χ2=20.530).三联证患者的血肌酐、尿酸、尿蛋白定量均较二联证增高,而血白蛋白及肌酐清除率则较二联证降低(P<0.05);肾病理损害程度则较二联证严重(P<0.05~0.001).结论:(1)二联证是IgAN-sFSGS的基本证候;(2)由二联证向三联证演变显示本病病情由轻转重;反之则预示病情趋向稳定;(3)在IgAN-sFSGS的病情经过中,由二联转入三联时,若加用有效的祛风胜湿中药可望减轻或逆转病情.

    作者:陈洪宇;朱彩凤;张敏鸥;陈长江;王永钧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CO2血管造影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功能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二氧化碳(CO2)血管造影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TOSHIBA Infinix Vc-i旋转DSA机,对10例慢性肾衰竭经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CO2静脉造影.造影前后记录患者尿量,测定残余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安全地完成检查,内瘘功能良好的3例患者头静脉均显示粗大清晰;内瘘功能不良的7例患者头静脉均有异常显示;所有上臂段头静脉以及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均较清晰显示.造影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7例存在100 ml/d以上尿量的患者造影后尿量及残余GFR与造影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2造影敏感、方便、价廉、无毒性,适用于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功能评价.

    作者:戎殳;李惠民;叶朝阳;严昺;肖湘生;梅长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80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血液透析治疗85例80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死亡原因.结果:血透能有效延缓80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成活期≥12月与<12月的患者比较,开始透析前年龄更小,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浆蛋白水平更高,贫血程度较轻,而透析期间的营养状况更好,透析更充分,另外,心血管和感染并发症更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Cox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透析前年龄、原发病为糖尿病、透析中发生心血管或感染并发症、血浆白蛋白水平、贫血纠正程度等是高龄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是治疗高龄(≥80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

    作者:田军;张金元;胡大勇;于秀持;陆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先兆子痫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先兆子痫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先兆子痫肾病临床和病理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正常肾组织为对照,采用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9例先兆子痫肾病患者肾组织中VEGF分布及其强度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其与内皮细胞增生、蛋白尿之间的关系.结果:先兆子痫肾病患者肾组织中VEGF表达在妊娠终止后早期阶段无论在强度变化上,还是在分布上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明显差异,随着妊娠终止后时间的延长,VEGF的表达逐渐减弱并恢复至正常表达水平(P<0.01).先兆子痫肾病患者肾组织VEGF的表达还与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程度关系密切,VEGF表达增强组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程度明显高于VEGF正常表达组(P<0.05).此外,还发现VEGF表达增强组患者蛋白尿程度明显高于VEGF正常表达组(P<0.05).结论:先兆子痫肾病肾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内皮细胞损伤所致的形态学改变、蛋白尿之间关系密切,且肾组织VEGF的表达随着妊娠终止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并恢复至正常表达水平.

    作者:任红旗;唐政;刘志红;陈惠萍;周虹;曾彩虹;黎磊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在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容量平衡的情况.方法:20例MODS患者行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采用Aquarius机器、AV600 s透析膜行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置换液流量2~4 L/h,透析液流量4~6 L/h,治疗时间6~10 h/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及血清电解质钾、钠、氯、钙、磷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的变化,比较设定治疗剂量与实际治疗剂量,设定净超滤量与实际净超滤量的差值.结果:20例患者均很好地耐受治疗.治疗后BUN、Scr及UA下降率分别为(42±13)%、(36±9)%及(52±11)%,血清钾、钠、氯、钙及二氧化碳水平无显著变化,血磷水平明显下降(P<0.01).设定治疗量为(47.2±8.1) L,而实际治疗量为(45.8±6.7) L,误差率为2.9%(中位数,95%范围0.3%~8.3%).设定净超滤量为(3 112±1 002) ml,实际净超滤量为(2 921±927) ml,误差率为6.8%(中位数,95%范围2.9%~9.9%).总的容量误差率为0.51%(中位数,95%范围0.21%~0.96%).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能有效用于MODS患者的救治,毒素清除能力强,能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很好地保持容量平衡.

    作者:王建文;彭佑铭;陈星;吴鸿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Flk-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不同病理改变的IgA肾病肾组织进行序列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VⅢ因子、VEGF和Flk-1的表达.对各指标之间与临床病理改变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肾小管间质中微血管密度在中度病变的病人表达多,在重度者表达少(P<0.05).VEGF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Flk-1主要表达于肾间质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两者与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在中、重度组肾小管间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微血管密度与患者尿NAG酶的含量呈负相关(r=-0.57,P<0.05),与间质纤维化呈负相关性(r=-0.82,P<0.01).结论: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变化与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能是导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作者:蔡广研;陈香美;汤力;师锁柱;张雪光;刘秀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肾上腺髓质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在糖尿病大鼠中的变化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dedullin,ADM)在糖尿病大鼠血、尿、肾组织中的浓度变化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ing factor beta-1,TGF-β1)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PDGF-B)的变化,探讨ADM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氯沙坦组.检测各组8周的血尿肌酐、尿蛋白、ADM、TGF-β1与PDGF-B及肾脏肥大指标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氯沙坦组中的大鼠血、尿、肾组织ADM均明显增加(P<0.05),尿中ADM浓度高于血浆.氯沙坦组高于糖尿病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TGF-β1与PDGF-B表达显著升高(P<0.05),氯沙坦组低于糖尿病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氯沙坦可降低尿白蛋白及阻遏早期肾小球肥大.结论:ADM与TGF-β1与血PDGF-B有相关关系,ADM与DN的发展关系密切,可能起代偿性保护作用.

    作者:陈波;赵久阳;王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重症狼疮性肾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

    病例患者女性,26岁,农民.因浮肿1周,发热、咳嗽、气急2 d于2004年2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在无明确诱因下,出现两下肢浮肿,未及时就医.

    作者:周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刘宝厚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的经验

    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刘宝厚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诊治疾病,主张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他擅于各种肾脏疾病的治疗,在辨证施治尿路感染(尿感)方面积累了独特的经验.

    作者:杨扬;甘培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肾移植术后三联免疫疗法的皮质激素停药问题

    皮质激素是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中常用的药物,它可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同时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工作中已经开始在肾移植术后尝试减少或完全停用皮质激素.

    作者:Pascual J;张益民;李幼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方式对透析相关性高血压的影响

    血液透析患者伴高血压十分常见.USRDS资料显示,美国血液透析患者,75%并发高血压,且血压控制很不理想.Cheigh等报告53例血液透析患者,仅15%血压始终保持在正常水平.

    作者:张训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