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的临床病理特点,旨在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报道经治疗的1例2型糖尿病合并NDRD(血管炎)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文献报道的9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2型糖尿病可以合并多种非糖尿病性肾损害,包括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其中以IgA肾病为多.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尿、血糖控制满意、急性肾衰竭高度提示NDRD的存在.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不一定是糖尿病肾病,可以是NDDR,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沈沛成;邹赟;何立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川芎嗪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随机分成川芎嗪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8例),另设非HSP对照组(健康组)20例,追踪监测尿微量白蛋白(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免疫球蛋白G(IgG),及血尿变化,从而判断肾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过敏性紫癜两组在治疗前尿Alb、尿β2-MG和尿Ig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过敏性紫癜两组在治疗前所有病人均没有血尿发生(镜下或肉眼血尿).治疗3个月后,川芎嗪治疗组尿Alb、尿β2-MG和尿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但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川芎嗪治疗组有2例出现镜下或肉眼血尿,而对照治疗组有8例出现镜下或肉眼血尿,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有效的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且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张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75例多发性骨髓瘤(MM)并骨髓瘤肾病(MMN)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75例MM病例进行随访.记录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合并感染或急性肾衰竭(ARF)情况.结果:初诊时肾脏累及:蛋白尿型26.7%,肾病综合征16.0%,肾衰竭型57.3%.肾综型及肾衰竭型血钙水平较蛋白尿型明显增高.肾综型易并发ARF.存活少于12个月者多为老年人、初诊合并感染及高钙血症或/和肾衰竭、发生ARF经治疗肾功能不能恢复者.化疗加血液净化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MM合并MMN是非常常见.>70岁、高钙血症、初诊有肾功能减退及感染、治疗后肾功能不能恢复是预后差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化疗加血液净化治疗能改善肾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郝文科;钱芸娟;黄柳一;姚坚坚;邹小立;何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探讨该药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灯盏细辛组、苯那普利组,分别于4、8周处死,经免疫组化及酶谱法(Zymography法)观察各组肾组织MMP-9的表达部位及其活性水平.结果:灯盏细辛能增加MMP-9的蛋白表达,提高其活性水平(P<0.05),与苯那普利组比较,两组的血清生化指标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相似.结论:MMP-9在DN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灯盏细辛通过上调MMP-9在肾组织的蛋白表达达到治疗DN的目的.
作者:王秀芬;李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及代偿期IgA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Lee氏分级和Ka氏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确诊的36例IgAN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Lee氏分级和Ka氏病理评分,分析中医证型与Lee氏分级和Ka氏评分间的关系.结果:肺(脾)肾气虚型中Lee氏Ⅲ级(22.2%),Ⅳ级(66.7%),以Ⅳ级为主:气阴两虚型中Lee氏Ⅲ级(47.6%)、Ⅳ级(28.6%),以Ⅲ级为主;肺(脾)肾气虚型与气阴两虚型,在节段损害Ka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脾)肾气虚型节段损害的Ka氏评分比气阴两虚型低;在系膜增殖、球性硬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血管病变和总Ka氏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功能正常及代偿期IgAN,肺(脾)肾气虚型以Lee氏Ⅳ级为主,气阴两虚型以Lee氏Ⅲ级为主.中医证型由肺(脾)肾气虚型肾脏向气阴两虚型转变的过程中,肾脏病理的节段损害在加重.
作者:余秉治;边红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和肝素相溶的情况及封管液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体外无菌条件下配制不同庆大霉素和肝素浓度的混合液,1周内不同时间点参照生理盐水在澄明度检查仪上检查混合液的澄明度,选择封管液,并比较该液体和同等浓度的庆大霉素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结果:肝素原液和庆大霉素注射液配制成庆大霉素浓度≤4 mg/ml和肝素45 mg/ml的混合液澄清.庆大霉素4 mg/ml和肝素45mg/ml的混合液1周内抗菌活性和4mg/ml的庆大霉素相当,能有效杀灭大肠埃希菌,72 h抑菌圈均无明显减小.结论:庆大霉素和肝素混合是否沉淀和两者的浓度有关,两者混合后未影响庆大霉素的抗菌效果.庆大霉素4 mg/ml和肝素45 mg/ml的混合液澄清,1周内能有效杀灭大肠埃希菌,推荐其作为临床封管用液.
作者:欧阳凌霞;陈江华;何强;郑海斌;张萍;吕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腹膜透析(PD)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50例PD患者,20例采用常规PD治疗(PD组),30例加用常规剂量的rh-EPO(EPO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透析6个月、12个月的血脂水平、空腹血糖(Glu)、空腹血浆胰岛素(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PD组较治疗前总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 B)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 A1)、Apo A1/ApoB明显降低(P<0.05);rh-EPO组治疗后TG、Apo B明显下降(P<0.05),而HDL、Apo A1、Apo A1/Apo B明显升高(P<0.05);EPO组治疗后Ins明显降低(P<0.01),ISI显著升高(P<0.05),PD组则无变化.结论:rh-EPO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清胰岛素而改善PD患者脂质代谢紊乱.
作者:马瑞霞;刘雪梅;刘丽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说的发展为心理干预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研究短程心理干预前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及患者感染率、住院率、病死率等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在血透患者整体治疗中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作者:郭遂怀;黄小妹;张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细胞凋亡(apoptosis)即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凋亡与细胞有丝分裂起相反作用,对于维持组织内环境稳定,胚胎发育及机体各种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琛;李忻;李平;田育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多种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它以过量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积聚及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1].RIF进程中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降解减少和沉积过度,终导致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付平;黄颂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各种肾脏病进行性肾功能恶化主要取决于肾间质纤维化(RIF)的严重程度,因此,RIF已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早期表现可为肾小管-间质局部炎症,随后出现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大量分泌,可直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及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IFS)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变、RTEC凋亡过多、RIFS大量增殖及凋亡减少,从而导致肾间质内细胞外基质成分(ECM)过度积聚,终形成RIF.
作者:李航;熊璟;周全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慢性梗阻性肾病病程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37例慢性梗阻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计算机软件包SPSS 10.0对各变量做统计分析,对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在影响梗阻性肾病进行性肾损害的33个因素中,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后性别(OR=1.963,P=0.018)、高血压(OR=2.228,P=0.039)、高尿酸血症(OR=4.204,P<0.001)、低钙血症(OR=2.612,P=0.031)、蛋白尿(OR=1.637,P=0.049)、低蛋白血症(OR=5.055,P=0.016)、SIRS(OR=6.113,P=0.000)、贫血(OR=5.257,P=0.000)、肾萎缩(OR=5.964,P=0.009)、造影剂(OR=6.111,P=0.000)、酸中毒(OR=3.329,P=0.003)11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性别、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蛋白尿、低蛋白血症、SIRS、贫血、肾萎缩、造影剂、酸中毒可能是慢性梗阻性肾病进行性肾损害独立的危险因素.而年龄、病程、积水程度、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梗阻度等,可能对慢性梗阻性肾病进行性肾损害有影响.
作者:黄湖辉;彭洪泉;苏晓燕;李劲高;宛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采用细胞共培养方法,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活化的巨噬细胞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OX-LDL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ELISA测定上清液中IL-1浓度鉴定巨噬细胞活化程度;用普通培养皿和细胞共培养皿分别将活化巨噬细胞上清液和活化巨噬细胞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共培养;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周期测定细胞增殖.结果:OX-LDL刺激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中IL-1浓度明显升高;无论是活化的巨噬细胞还是其上清液均能明显促进系膜细胞增殖,但以共培养组为显著.结论:在细胞共培养状态下由于脂质诱导活化的巨噬细胞及其上清液可能通过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导致肾脏损伤.
作者:鲁盈;杨汝春;朱晓玲;林宜;王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用关木通浸膏加低盐饮食建立大鼠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制备关木通浸膏剂,并测定其中马兜铃酸(AA)含量.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AA 5 mg·kg-1·d-1)、中剂量组(AA10 mg·kg-1·d-1)、高剂量组(AA 20 mg·kg-1·d-1).给药前一次性腹腔注射速尿4 mg/kg,然后分别灌胃不同浓度的关木通浸膏,给药组给予低盐饮食(钠含量<0.05%);对照组灌胃同体积自来水.连续给药1周,停药1周,隔周给药.各组每周测量体重,每2周代谢笼法留取24 h尿液;每组分别于第10 d、30 d处死大鼠各2只,第56 d处死其余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取肾组织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AA用药组尿量均明显增多,体重明显降低,尿蛋白、尿酶排泄量、肌酐等均升高.肾脏病理出现明显的小管间质损伤和典型的早期间质纤维化表现.结论:表明成功建立了大鼠慢性AAN模型,且本方法造价低廉,造模时间短,成功率高.
作者:王会玲;张金元;黄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七总苷(PNS)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单侧肾切除加重复阿霉素注射的方法建立CRF大鼠模型,PNS对照组和PNS治疗组随即给予PNS 400 mg·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处死大鼠,采用日本岛津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cr、BUN、SUA;采用瑞典AC10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RBC、HCT;肾组织HE染色后行光镜病理检查.结果:PNS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的一般情况、肾功能、贫血指标及肾组织病理均无统计学差异.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体重、生存率、RBC、Hb及HCT均显著降低(P<0.01),肾重量、24 h尿量、Scr、BUN及SUA均显著增高(P<0.01),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较重.PNS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生存率、RBC、Hb及HCT均显著提高(P<0.01),体重、肾重量及24 h尿量无统计学差异,Scr、BUN及SUA均显著降低(P<0.01),肾组织病理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PNS可减轻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害,改善贫血,提高生存率,有望成为一种能够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中药.
作者:刘海燕;陈孝文;刘华锋;梁东;唐德燊;黄萍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著名肾病专家陈以平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40余年,对肾脏诸多疑难、复杂病变辨精治巧,每多效验.现就陈教授治疗肾脏病的临床经验笔探于次,以飨读者.
作者:刘玉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功能损害已经成为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一种独立的危险因子.随着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逐年增多,了解这种危险因子的危害程度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对肾功能损害的分类以及对心力衰竭结局影响的分析,可以为这类患者提供更精确的危险分层、判定预后和提出适合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益民;李幼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临床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影响软组织和皮肤,特别是血管和心瓣膜,透析患者半数死于心血管疾病.
作者:张训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