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HA型中性大孔树脂血液灌流技术联合传统方法抢救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ASOP)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ASOP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组26例及对照组22例,两组病例均按传统经典方法急救,灌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应用HA型中性大孔树脂血液灌流技术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意识障碍改善时间、阿托品用量、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与病死率.结果:灌流组在意识障碍改善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病死率比对照组低(P>0.05),治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HA型中性大孔树脂血液灌流技术联合传统方法抢救ASOP疗效显著,是抢救ASOP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绪城;许少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ramipril)对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年龄42岁~76岁.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尿蛋白和肾功能的不同再分为早期肾病组、临床期肾功能正常组和临床期肾功能不全组.治疗组给予口服雷米普利(2.5 mg/d),连续应用12周.对照组不予上述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尿总蛋白和尿白蛋白明显降低,其中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0.34±0.11)g/24 h下降到(0.24±0.09)g/24 h(P<0.01),尿白蛋白由(199±50)g/24 h下降到(148±35)g/24 h(P<0.01);临床期肾功能正常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2.15±1.01)g/24 h下降到(1.66±0.86)g/24 h(P<0.01);临床期肾功能不全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1.93±0.91)g/24 h下降到(1.68±0.81)g/24 h(P<0.05).结论:应用雷米普利对不同时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且早期应用效果尤佳.
作者:张宝生;徐延光;卢军;赵伟;窦红梅;张廷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长期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高通量组19例,常规透析组2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研究开始第1次治疗前、后治疗2周和12个月时透析前血清β2-MG浓度,同时观察生活质量.结果:两种透析方式清除小分子毒素BUN、Cr无差异,但治疗12个月后H-HD清除中大分子尿毒物质,如β2-MG的能力较CHD提高;H-HD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Hb水平明显高于HD组;高通量透析能够明显减少感染发生,改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贫血、减轻和缓解关节痛、皮肤瘙痒症状,生活满意度明显优于HD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能够明显提高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高通量透析有效清除并持续降低患者血清β2-MG浓度有关.
作者:彭小梅;龚智峰;伍秋霞;张文欣;闭闵;唐业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日间体温变化.方法:选择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的患者,测量6次血液透析前的非动静脉内瘘侧腋温,与健康志愿者的日间体温进行比较.结果:透析人群的日间体温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体温.结论:透析人群的日间体温改变对于选择血液透析液温度,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并发症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学伟;王亮;程圣英;周焕芝;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浓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再入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在我院首次诊断CKD 5期并开始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两次或两次以上入院的患者,并选取同期未再入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进入血透时的年龄、性别、ESRD的病因,血红蛋白(Hb)的浓度,发生再入院时的间隔时间、原因,以及再入院的Hb浓度.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再入院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5岁~84岁,平均(65.81±11.83)岁;初次诊断ESRD时患者Hb的浓度为(71.83±16.74)g/L.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7岁~83岁,平均(63.52±13.21)岁;进入血透时Hb浓度为(69.29±18.86)g/L.分析再入院时的时间间隔为(11.76±7.81)月,再入院的原因为心功能不全,感染,脑梗死、脑出血、心绞痛、消化道出血、动静脉内瘘处阻塞.再入院时患者的Hb浓度为(75.83±17.39)g/L,对照组为(90.64±15.32)g/L.经统计学分析提示,Hb每下降1 g/L,患者发生再入院的相对危险性就增加5%.结论:贫血的存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的频率和时间间隔.临床应积极纠正血透患者的贫血程度.
作者:牛建英;袁瑾;罗丽红;张琦;范伟峰;顾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患者常见合并症,也是PNS疗效差和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显性感染常被重视,而无症状尿路感染,即无症状性菌尿(asympomatic bacteriuria,ABU)易疏忽遗漏.为了解UTI的临床特征和细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减少对不典型UTI的误、漏诊,本文收集我院1998年~2005年322例PNS合并UTI 48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爱国;李颖;夏天;苏如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活动期与稳定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率、CD3+、CD3+CD4+、CD3+CD8+、CD3+CD4+Fas、CD3+CD8+Fas、sFas、sFasL等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sFas、aFasL、IL-1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凋亡率等指标.结果:IgA肾病活动期患者PBMC凋亡率、sFas、sFasL明显高于正常人,稳定期sFas、sFasL较正常人有统计学差异(P<0.01);CD3+CD4+Fas、CD3+CD8+Fas升高(活动期,P<0.05;稳定期,P<0.01);PBMC凋亡率与sFas、sFasL无相关性:sFasL与sFas、CD3+CD4+Fas、CD3+CD8+Fas有相关性.结论:IgAN活动期PBMC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导致sFas、sFasL增多,在IgAN中增加的sFas、sFasL可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而且可能是IgAN进展中的一个因素.
作者:郑京;陈淑娇;邵丹;宋树斌;郑春盛;陈旭珍;洪江淮;乔瑞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很多研究已证实维持性血透患者免疫功能异常,造成其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加及营养不良[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本文研究短程心理干预前后维持性血透患者NK细胞表型及活性,B细胞表型以及T细胞表型的变化,同时利用肾脏疾病特异性调查表(KDQ)了解心理干预前后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旨在从神经-免疫学的角度说明心理干预在血透患者整体治疗中的重要性.
作者:黄小妹;朱慧芬;张英;张悦;张黎明;唐雅文;李红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不同肾功能分期舌象进行了客观化探讨,试图为CRF的不同分期提供行之有效、简便易行而科学的物理诊断方法.方法:应用TP-1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舌象参数,采用酶法检测CRF患者肾功能指标.结果:(1)CRF患者的舌色指数、厚薄指数、腐腻指数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而润燥指数较正常人群明显降低;(2)舌色指数以肾衰竭期高,肾功能不同阶段的舌色指数大小依次为:肾衰竭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功能代偿期>尿毒症期;润燥指数以尿毒症期为低.结论:舌象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粗略地观察肾功能变化的一项参考指标,同时这种无创的物理检测对临床辨别病情轻重、判断预后及诊断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徐贵华;袁利;王忆勤;李福风;赵立宇;何建成;何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肾络宁对IgAN大鼠肾间质病变的影响.方法:通过口服并定时尾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后葡萄球菌肠毒素感染复制IgA肾病模型,同时给予肾络宁治疗,观察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尿NAG酶的变化,利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观察肾络宁对肾间质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肾络宁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尿NAG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2)图像分析表明模型组肾间质Ⅲ型胶原、TIMP-1表达均较正常组增高,肾络宁组上述指标表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MMP-1表达较正常组升高,肾络宁组较模型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肾络宁能改善肾功能,延缓IgAN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这可能与其抑制肾间质Ⅲ型胶原、TIMP-1的表达及提高MMP-1表达有关.
作者:彭文;刘育军;黄文政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蛋白质的氨基组、还原糖的醛基之间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的终产物.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又称Maillard反应.反应早期生成不稳定、可逆的Schiff碱,随后Schiff碱经过化学重排,形成较为稳定的酮胺键化合物Amadori产物,Amadori产物或其降解的多种高度活性的羧基化合物,反过来与其他游离的氨基酸基团反应,经过一系列化学重排和脱水反应,终形成复杂稳定不可逆的晚期产物,即AGEs.典型的AGEs呈褐色具有产生荧光、发生交联的特征[1].
作者:金立民;梦雅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采用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建立血管通路的112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建立前臂内瘘的血管条件、手术方式、近远期通畅率、并发症及临床处理原则等.结果:112例患者中,111例手术成功建立血管内瘘,手术一次成功率99.1%(111/112).4周内内瘘栓堵者5例,内瘘初级通畅率94.6%(106/112).其中1例通过药物溶栓获得再通,4例通过原切口行内瘘重建获得再通,累计次级通畅率为99.1%(111/112).动静脉吻合口狭窄致血栓形成是内瘘闭塞常见因素,感染居其次.内瘘使用后0.5年和1年通畅率分别为97.3%(109/112)和95.5%(107/112).结论: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制作简便,远期通畅率高,且大限度地保留了上肢的血管储备,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首选.良好的血管条件和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是保证内瘘成功和长期通畅的关键因素.
作者:马中;刘宏宝;陈威;王汉民;李振江;孙世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体外膜氧合救治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美国百特公司BM-25床边血液净化仪,宁波亚泰公司FDMO-08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对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ARDS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结果:10例患者中,6例好转,4例死亡.治疗前后患者的低氧血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体外膜氧合(ECMO)能迅速、有效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患者的血氧浓度,提高SAP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费晓;王鸣;李佩璋;朱家骐;潘恬;龚剑华;沈小玲;吴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脂蛋白质(a)[Lp(a)]是否可以预测儿童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复发的临床参考指标.方法: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22例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证(SSNS)为研究组,研究组又分为2组:非勤复发肾病综合征组(IRNS)为12例非勤复发者(6个月内少于2次或1年内少于3次),勤复发肾病综合征组(FRNS)为10例勤复发者(6个月内2次或1年内大于3次).测定研究对象血浆脂质代谢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E(Apo E)和Lp(a).结果:血浆TC、TG、HDL-C、LDL-C、Apo A1、Apo B and Apo E浓度在FRNS和IRNS组无明显差异,而FRNS组血浆Lp(a)较IRNS组升高(813.7±354.6 vs 356.9±267.8 mg/L,P<0.01).结论:Lp(a)可以作为预测儿童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复发的临床参考指标.
作者:曾华松;韦茹;徐家喻;张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比较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 C)与临床常用的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方法,评估Cystatin C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我科住院确诊的慢性肾脏病(CKD)病人196例,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血清Cystatin C,并分别利用MDRD方程、Cockcroft-Gault方程计算GFR,比较各种方法与99mTc-DTPA测得GFR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比较各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血清CystatinC与GFR呈明显负相关(P<0.01)较CG方程计算值及Scr、BUN相关性好.MDRD方程、血清Cystatin C及Cockcroft-Gault方程的受试者AUCROC分别为0.98、0.94、0.92,与Scr、BUN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清Cystatin C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比较敏感的指标,尤其在评价早期肾功能损害时的意义更大.
作者:谢华;林洪丽;王陆;王静;方明;李龙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肾康宁对家兔实验性肾炎黏附分子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临床肾小球肾炎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变化.方法:检测牛血清白蛋白所致急性实验性肾炎动物肾组织ICAM-1表达、血清IL-6水平的变化,以及临床肾小球肾炎肾康宁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尿蛋白的变化.结果:肾康宁能明显降低实验动物血清IL-6含量,降低急性实验性肾炎模型中ICAM-1阳性细胞表达率,同时减轻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及炎症细胞浸润,阻止毛细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在临床肾小球肾炎中,肾康宁能减少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L-6水平及24 h尿蛋白含量.结论:肾康宁通过降低细胞因子IL-6水平和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趋化、浸润、活化和增殖、减少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使肾小球炎症反应减轻,有效缓解家兔急性实验性和临床肾小球肾炎,使肾功能得以改善.
作者:刘颖;张艳宁;于清宏;刘新;刘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阿霉素肾病肾小球硬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治疗组(C组).B组、C组按5 mg/kg于尾静脉注射阿霉素,A组行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A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B组、C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C组予灌胃洛伐他汀4 mg·kg-1·d-1,A、B两组大鼠仅灌以2 ml蒸馏水.12周后处死大鼠,切取右肾用于肾脏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IMP-1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蛋白、肾脏病理积分及泡沫细胞明显低于高脂组,肾脏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TIMP-1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洛伐他汀可减轻肾小球硬化,除与其降血脂作用有关外,可能与减少TIMP-1在肾脏中的表达有关.
作者:韩子明;张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松果体素,又名褪黑素,英文名Melatonin,化学名5-甲氧基-N-乙酰色胺.上世纪90年代初,人工合成的松果体素在美国问世,初供那些来往于各国之间的商务人士倒时差.不久,人们发现松果体素可以消除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很快松果体素风靡欧美,成为一种新型保健品.专家认为,鉴于目前对松果体素了解甚少,其作用机制及副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建议不可滥用松果体素,服用时须严格控制剂量.临床上有关松果体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服用超大剂量松果体素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治经过,以期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蔡辉;梁萌;许树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肿瘤合并肾损害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临床多见个案报道.我院自1999年~2005年10月间收治肿瘤合并肾损害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任玉卿;姜振华;史官茂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肾脏疾病实验室诊断和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蛋白尿的多少不但对肾脏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其本身又加重了肾脏的损伤.其程度是肾脏疾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立的决定因素.因此,积极治疗蛋白尿,对减轻特定危险因素,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祖国医学在这一领域有非常大的发掘潜力.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第二、三批师带徒名老中医邵朝弟教授,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邵教授治疗蛋白尿的经验概述如下.
作者:金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的降糖药物,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报告表明二甲双胍较其他的降糖药物可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总病死率.然而,长期以来二甲双胍被认为可以增加乳酸酸中毒的危险,因此在许多与乳酸酸中毒有关的慢性缺氧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肝脏病、呼吸疾病中二甲双胍被视为禁忌.我们进行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评价二甲双胍与安慰剂或者其他的降糖药物相比,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致命性和非致命性乳酸酸中毒的发生率.其次评价接受二甲双胍或安慰剂、非二甲双胍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血乳酸的水平.
作者:张益民;李幼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2.3.2 ROS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系统 DM状态下ROS也参与了对细胞外基质降解系统的调节.细胞外基质降解系统包括两个:即纤溶酶原激活剂(PA)/纤溶酶(原)抑制剂(PAI)系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MMP组织抑制剂系统.Lee等[32]发现高糖上调了系膜细胞内PAI-1的表达,而下调了PA的表达,从而导致系膜细胞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降低,并且高糖的这种作用是以ROS为第二信使的.
作者:贾汝汉;陈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