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国际刊号:1009-587X
  • 国内刊号:14-1277/R
  • 影响因子:1.06
  • 创刊:2000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年5期文献
  •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尿微量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U-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Uβ2-MG)测定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2例高血压病患者的U-MAlb和Uβ2-MG,同时测定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与22例正常健康者作比较.结果:不同级高血压组U-MAlb和Uβ2-MG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3级高于2级,2级高于1级,高血压组合并甘油三酯增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排出增加,且随高血压级别增高而逐级增加,同时合并脂质代谢紊乱.定期检测U-MAlb和Uβ2-MG对发现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包晓燕;陶新云;吴红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儿童孤立性血尿207例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孤立性血尿的病理类型.方法:对207例符合孤立性血尿诊断标准的患儿行肾活检术,肾组织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结果:轻微病变72例(34.8%);正常肾小球61例(29.5%),其中局灶节段性肾小球透明样变性5例.IgA肾病36例(17.4%);薄基底膜肾病21例(10.1%),其中正常肾小球7例,伴轻微病变1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3例(6.3%),其中伴薄基底膜肾病2例;局灶增生性肾炎4例(1.9%).结论:轻微病变与正常肾小球占第一位,IgA肾病是小儿表现为肉眼血尿的孤立性血尿的主要原因,但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IgA肾病病理变化相对较轻,为轻微病变或轻度系膜增生.所有病例均无新月体形成、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受累.提示孤立性血尿患儿预后良好.

    作者:杨宇真;杨青;庄捷秋;陈晓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医院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急性肾衰竭(hospital-acquired acute renal failure,HA-ARF)在流行病学、病因学和预后等方面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近10年来住院患者HA-ARF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病死率及预后;并与同期社区获得性急性肾衰竭(community-acquired acute renal failure,CA-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76例HA-ARF中57.2%是外科系统患者,其中药物相关性ARF占47.3%,手术相关性ARF占28.9%,感染相关性ARF占23.7%,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21.1%,HA-ARF病死率55.3%,年龄、ICU患者、机械通气、少尿、MODS与预后相关.结论:HA-ARF主要病因是药物、手术、感染,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谢潮鑫;钟先阳;孟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消可宁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可宁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消可宁治疗组(以下简称消可宁组)和DN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运动及降糖治疗,消可宁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消可宁口服液治疗,两组均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结果:消可宁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无显著改变.结论:消可宁可阻止或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魏群利;陆晓和;汤淏;刘翠萍;刘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银杏叶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叶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UUO大鼠分别给予银杏叶(300 mg·kg-1·d-1)、依那普利(10 mg·kg-1·d-1)、银杏叶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肾组织标本作常规病理检查,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胶原蛋白含量.对结果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结果:银杏叶和依那普利均可抑制肾间质的α-SMA、TGF-β1表达,减少胶原蛋白含量(P<0.05).结论:银杏叶和依那普利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减轻UUO术后肾组织间质纤维化.

    作者:李绍梅;郝玉杰;傅叔霞;杨林;杨万霞;王建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膜透析患者心理障碍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70例腹膜透析患者,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I)及康奈尔健康调查问卷(CMI)评估心理状况,同时记录患者的社会、躯体相关因素.结果:70例腹膜透析患者中,有5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焦虑状态阳性43例;焦虑特性阳性42例;神经症症状阳性者33例;抑郁症状阳性者26例,上述患者多数伴有两种或以上症状.本组53例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腹腔感染率均高于17例无心理问题的患者(P<0.05,P<0.01),依从性亦较差(P<0.01).影响焦虑状态的相关因素依次为:教育程度、使用何种腹透液、依从性;影响焦虑特性的相关因素依次为:教育程度、依从性、使用何种腹透液、就业状况;影响神经症的相关因素依次为:使用何种腹透液、腹腔感染、厌食恶心、肾移植期望、不安腿、医疗付费方式;影响抑郁的相关因素依次为:依从性、腹腔感染、医疗付费方式、失眠、厌食恶心、使用何种腹透液、朋友数减少、肾衰竭原因的知晓.结论: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存在多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及神经症,与多项社会及躯体因素密切相关.有心理问题的CAPD患者其腹腔感染率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无心理问题组,且依从性亦很差.临床上应重视并控制这些因素,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翁宁;张红梅;楼季华;徐佳美;马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枸橼酸抗凝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在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解决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中的抗凝问题.方法:选择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透析患者37例,透析中用枸橼酸抗凝,输入速度为51 mmol/h,血流量200~230 ml/min.所用透析液的钠离子为135 mmol/L,钙离子1.5 mmol/L,碱基32~34 mmol/L.分别在透析前与透析1 h、2 h、4 h及结束时监测患者透析管路动静脉端全血活化凝血时间(WBACT)、血pH、剩余碱(BE)及血清总钙水平,并记录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结果:37例患者共行420次透析.透析管路静脉端WBACT较动脉端明显延长,P<0.001.透析后酸中毒纠正,无碱中毒发生,pH、BE与透析前比较,P<0.05.透析前后血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器的血室容积下降率均<20%,无1例发生严重的出血或透析途中凝血现象.结论:RCA具有良好的局部抗凝效果,是解决高危出血倾向患者透析抗凝的理想选择.

    作者:施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脂质肾损伤与细胞外基质的变化

    脂质是进行性肾损伤的重要调节因子,它不仅可加重其他病因引起的肾脏病变,而且还可直接造成肾脏损伤[1].

    作者:陈健实;金建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影响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因素及其中西医治疗评析

    肾脏是人体生命活动极为重要的器官,对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有重要作用.当肾衰竭时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常,人体代谢废物潴留,机体内环境紊乱.此时,若单靠内服药物治疗,往往很难奏效,必须进行替代治疗.目前,常用的肾脏替代疗法当属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它们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但是,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只是替代疗法,对肾功能无恢复作用,而且残余肾功能会随时间不可避免的减退.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肾功能的保护,特别是在残肾功能的保护上给我们开辟了新的道路.

    作者:蒋春波;孙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与肾脏疾病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胞浆中非常重要的、依赖ATP的非溶酶体蛋白降解通路,能高效并高度选择性地进行细胞内蛋白质转换.它涉及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抗原提呈、炎症演进和基因转录及表达[1]等多方面,尤其是通过降解细胞内各信号通路的抑制因子或/和激活因子发挥着上调或下调作用.其成分的改变或功能异常将引起蛋白质的降解障碍,导致细胞功能紊乱.UPP的异常可能与诸多疾病有关[2],现已证明,许多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UPP密切相关.

    作者:张耀全;冯兵;袁发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诊断慢性缺血性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在诊断慢性缺血性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一组疑有慢性缺血性肾病的患者,应用Siemens公司Sonata型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肾动脉进行3DCE-MRA扫描,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在MRA扫描后2 d内进行肾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观察肾动脉图像;同时观察血肌酐与肾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在18例患者中,3DCE-MRA显示:6例肾动脉无异常,5例肾动脉狭窄(其中1例为双侧狭窄),7例肾动脉显著狭窄(其中1例为双侧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7例肾动脉无异常,4例肾动脉狭窄,7例肾动脉显著狭窄(其中1例为双侧狭窄).18例患者均有血肌酐升高,明显升高的则肾动脉显著狭窄或双侧狭窄.结论:3DCE-MRA检查有无创、安全血管图像清晰准确等优点,可以做为筛选肾动脉狭窄,诊断慢性缺血性肾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申大光;刘恩波;胡臣文;董汉彬;李红辉;宋立疆;牛效清;沈比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8例血液透析治疗10年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38例血液透析治疗10年以上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横断面临床研究,项目包括营养状况评估,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微炎症状态等相关指标的检查,以及患者生活状况的调查.结果:在38例患者中,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患者17例,占44.7%;1级高血压的患者18例,占47.4%.营养正常的患者15例,占39.5%;轻中度营养不良的患者21例,占55.3%;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仅2例.血红蛋白是(108.8±15.4)g/L,血清总蛋白是(69.0±11.6)g/L,白蛋白是(38.5±7.0)g/L,铁蛋白是(322.4±242.6)ng/ml,转铁蛋白饱和度是(31.3±11.5)%,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3.6±3.1)mg/L.其中正常的患者23例,占60.5%;钙磷乘积<55 mg2/dl2的患者30例,占78.9%;全段甲状旁腺激素<500 pg/ml的患者21例,占55.3%.生活能自理的患者35例,占92.1%;坚持体育锻炼的患者13例,占34.2%;与亲属关系和睦的患者36例,占94.7%;对目前生活质量满意和较满意的患者32例,占84.2%.结论: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完全能够长期、高质量地存活.

    作者:卞维静;李文歌;陈永健;何明海;王国勤;付芳婷;张凌;谌贻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男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目的:提高对男性狼疮肾炎(LN)临床与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对28例男性LN与同期28例随机选择的女性LN从临床表现、病理学、免疫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LN较易误诊(P<0.01)和延迟诊断(P<0.05),肾衰竭发生率和需要冲击治疗者多于女性LN(P<0.05),蝶形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较女性少见(P<0.05),ANA阳性率明显低于女性(P<0.05).病理类型男性Ⅳ型较女性多见,而Ⅱ型较女性少见.在随访1年且资料完整的患者中,女性LN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比例明显多于男性LN(P<0.05).结论:男性LN与女性LN的表现有区别,且病情较重,预后差.

    作者:许树根;梁萌;孙琪;胡玉清;蔡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ESRD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时留取桡动脉0.5~1 cm,共43例.年龄相匹配的因外周血管疾病行血管手术4例患者的动脉作为对照,对照组肾功能正常.采用DNA片段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上述二组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用凋亡指数表示.临床指标包括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凋亡指数与上述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ESRD患者的动脉中膜可见到明显的VSMC凋亡,而在对照组血管中膜,只见到极少量凋亡的VSMC.ESRD患者的VSMC凋亡指数与临床指标中的血磷、钙磷乘积、LD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ESRD患者动脉存在明显的VSMC凋亡;血磷、钙磷乘积和LDL升高可能是VSMC凋亡的促进因素.

    作者:刘书馨;常明;刘红;王志宏;刘焱;藤兰波;赵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加减下瘀血汤对低密度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小鼠肾足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脂质低密度(LDL)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加减下瘀血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下LDL和OX-LDL对小鼠肾足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再用不同浓度加减下瘀血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分别用RT-PCR及ELISA检测足细胞分泌VEGF的变化.结果:LDL和OX-LDL可使肾足细胞分泌VEGF明显增高,且有浓度依赖性.中药加减下瘀血汤含药血清的干预可以明显抑制脂质诱导肾足细胞VEGF的高表达.结论:LDL和OX-LDL可以通过促进足细胞分泌VEGF增加而加重脂质肾毒性,而中药加减下瘀血汤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诱导足细胞分泌过多VEGF,从而保护足细胞的脂质损伤.

    作者:陈洪宇;覃志成;王永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护骨素基因C1217T多态性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关系

    目的:探讨我国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内含子C1217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测定208例正常健康人(Ⅰ组)、168例非GIO患者(Ⅱ组)和104例GIO患者(Ⅲ组)护骨素基因内含子C1217T的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结果:内含子C1217T发现CC、CT、TT3种基因型,GIO组基因型CC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T和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非GIO组、应用激素组(GIO组+非GIO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OPG基因C1217T的CC基因型组各部位的骨密度有高于CT和TT基因型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非GIO组和GIO组OPG基因C1217T的CC基因型组腰椎的骨密度明显高于CT和TT基因型组(P<0.05),分别为:非GIO组CC(1.01±0.17)g/cm2,CT+TT(0.99±0.07)g/cm2;GIO组CC(0.93±0.12)g/cm2,CT+TT(0.81±0.08)g/cm2.经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校正后,差异仍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OPG基因C1217T基因型在正常人和应用激素患者(Ⅱ、Ⅲ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它可能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无关;C1217T基因型在GIO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它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关;OPG基因C1217T多态性与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Ⅱ、Ⅲ组)腰椎的骨密度明显相关,等位基因C可能是骨量的保护因子,它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骨量的丢失有关.

    作者:隋满姝;解汝娟;杜玄一;刘素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苦参碱对大鼠慢性环孢素肾毒性模型TGF-β1和BMP-7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慢性CsA肾毒性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橄榄油0.2 ml/d),CsA模型组(CsA 20 mg·kg-1·d-1),安博维组(CsA 20 mg·kg-1·d-1+安博维10 mg·kg-1·d-1)和苦参碱组(CsA 20 mg·kg-1·d-1+苦参碱10 mg·kg-1·d-1),实验共4周,于第2周和第4周末2次采集肾脏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TGF-β1和BMP-7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A组小管间质损伤评分,TGF-β1表达明显增加,而BMP-7明显下降,P<0.05.苦参碱能下调TGF-β1表达,促进BMP-7表达,减轻肾脏小管间质损伤,P<0.05.结论:苦参碱对实验性大鼠慢性CsA肾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景宇;白亚君;陶冶;付平;吴欣;李聃丹;刘其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例报告

    病例患者男性,65岁,主因反复水肿2年,加重2月入院,既往痛风病史37年,每年发作2~3次,发作时用别嘌呤醇治疗,平素清淡饮食,否认其他病史.

    作者:曹阳;贾怀玉;董骏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ACEI与ARB延缓糖尿病肾脏进展的作用

    大约在发生糖尿病后的20~25年,25%~40%的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1/3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将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降压药物,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不仅能够保护心脏,也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但是这些结论都是针对肾脏保护的,对患者的病死率的影响却没有报道.本文旨在评价ACEI和ARB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各种保护作用.

    作者:张益民;李幼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肾衰竭与血管钙化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病死率远高于与之年龄匹配的普通人群,由于心血管事件造成的死亡占总的死亡原因的50%以上.一些非传统的尿毒症与透析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贫血、营养不良、高磷血症及高钙磷乘积等,现已被证实参与了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钱家麒;张敏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