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发生抽搐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首次进行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搐作为观察终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和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抽搐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清BUN、Cr、Glu、Mg2+差值明显大于非抽搐组;抽搐发作时血清Ca2+、Mg2+、Glu、Alb明显低于正常水平(P《0.05~0.01);颅脑影像学异常率明显高于非抽搐组,以低密度病灶为主(P《0.05).结论:透析患者发生抽搐与失衡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脑血管意外等因素均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邱霞;杨玉平;闫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不含或含有高、中、低浓度PNS的RPMI-1640细胞培养液刺激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MC.于实验终点,运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以及PNS的细胞毒性作用;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PNS能够显著抑制血清诱导的大鼠MC的增殖;通过减少MC进入S+G2/M期,从而抑制MC的有丝分裂;且在本实验浓度内(100~400 μg/ml)不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和细胞毒性.结论:PNS能通过抑制MC的有丝分裂而抑制其活化、增殖,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得应用价值.
作者:祝正明;孙建实;赵湘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血液灌流治疗高脂血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8例难治性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血液灌流治疗120 min,测定灌流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结果:经血液灌流后血浆中的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胆固醇21.8%、三酰甘油45.7%、高密度脂蛋白16.5%、低密度脂蛋白20.5%左右,尤其TG下降明显.结论:血液灌流治疗难治性高脂血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明显的短期疗效.
作者:郭淑玲;刘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对血液透析(HD)营养不良患者瘦素(Leptin)水平和营养状况的作用.方法:将40例HD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22例,在优质高蛋白饮食及充分HD基础上予健中汤治疗,每日1剂,分2次服用;(2)对照组18例,饮食及HD治疗同前,但不予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90 d,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Leptin水平和部分营养不良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Leptin均呈高水平;治疗组治疗后血Leptin水平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部分营养不良指标改善,SGA营养分级有所恢复.结论:HD营养不良患者高血Leptin水平与其营养不良状态有相关性,采用健脾补肾法能较好地降低其高血Leptin水平,改善营养不良状态,可作为HD患者临床治疗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
作者:冯志瑀;谢桂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与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组(DM)40例、糖尿病肾病组(DN)33例及健康对照者(NC)30例.测定血清超敏CRP,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测定空腹血糖(FBG)、HbA1C.观察各组间hsCRP变化与血脂作相关性分析.结果:DM组、DN组较NC组HbA1C、TC、TG、LDL-C、CRP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DN组较DM组CRP、TG、APO-B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DN组CRP与TG、TC、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中血清炎症因子CRP水平升高与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作者:李新胜;许金秀;张金城;唐诗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on-line)及螺内酯治疗慢性肾衰竭(CRF)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56例CRF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血液透析组(HD组)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自HDF组中选择肌酐清除率(Ccr)较高、无高钾血症的10名患者作为螺内酯组.HD组(28例)采用血液透析治疗;HDF组(28例)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各治疗2月;螺内酯组(10例)口服螺内酯,共用2周,3组均在联合应用降压药的基础上进行.比较:(1)HD组、 HDF组单次治疗前后醛固酮(ALD)、甲状旁腺素(PTH)、血清生化指标、血压变化;(2)HDF组治疗2月后醛固酮、甲状旁腺素、血清生化指标及血压变化;(3)HDF治疗2月后改HD治疗,再服用螺内酯2周后,醛固酮、甲状旁腺素、血清生化指标及血压变化.结果:(1)单次HD及HDF均可清除醛固酮,两组治疗前后醛固酮水平分别为:HD组(232.55±102.64)pg/ml,(202.1±94.53)pg/ml,P<0.05;HDF组(230.81±101.85)pg/ml,(167.28±73.98)pg/ml,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均无明显变化.HD清除PTH效果差(下降7.0%),HDF清除PTH效果佳(下降77.4%).(2)HDF治疗2月后收缩压由(190.8±14.5)mmHg降至(178.6±4.2)mmHg,P<0.05;平均动脉压由(128.9±11.78)mmHg降至(117.3±10.60)mmHg,P<0.05,均较治疗前下降.醛固酮由(228.85±48.90)pg/ml降至(215.85±46.23)pg/ml,甲状旁腺素由(94.55±77.31)pg/L降至(88.26±75.54)pg/L,二者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3)服用螺内酯与HDF治疗后比较,血压进一步下降,SBP由(179.1±6.1)mmHg降至(169.7±5.4)mmHg,P<0.05,MAP由(118.5±11.0)mmHg降至(108.27±8.23)mmHg,P<0.05,PTH无明显变化,醛固酮较前上升.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及螺内酯治疗CRF难治性高血压有效.
作者:张淑艳;郝丽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川芎、当归等中药中的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其化学结构式为3-甲氧基-4-羟基-苯丙烯酸钠.它可拮抗内皮素引起的增殖及收缩血管效应,增加NO合成,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糖、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过氧化损伤及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影响补体、增强免疫功能,并具有一定镇痛、解痉作用[1,2].
作者:周万洪;曹灵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肾炎康复片是著名老中医赵恩俭教授多年在临床上使用的验方, 经天津同仁堂制药厂研制成国家级三类新药,对急、慢性肾炎的治疗效果良好.近年来发现该药对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亦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全面检索了肾炎康复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其文献整理并进行评价.
作者:谢席胜;樊均明;李会娟;邓尧;钟翔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永久性深静脉置管与动静脉内瘘患者在营养状态、透析效果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永久性深静脉置管21例,动静脉内瘘患者43例的营养、透析效果指标,以及近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与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钾(K+),钠(Na+),氯(Cl-),钙(Ca2+),磷(P3+),铁(Fe3+),透前透后BUN、Cr及UA,心胸比大小,KT/V,URR及PCR 值无明显差异.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流不畅的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7.74% vs 0.64%,P《0.001),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1.43% vs 0.17%,P《0.001),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与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内瘘难以建立的血液透析患者尤其是心功能差和/或血管条件差患者,永久性静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方式.
作者:陈莉;刘毅;郑尘非;孙文学;徐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高血脂对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的作用.方法:定期监测共72例CAPD患者血脂成分及残余肾功能,根据血脂的变化将患者分为胆固醇(TC)增高组、三酰甘油(TG)增高组及二者均增高组与TC、TG正常组,比较各组残余肾功能变化.结果:CAPD治疗初期残余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第12月时,TC增高组RRF较同组透析初月时下降(P<0.05).TG增高组及TC、TG均增高组的RRF分别与透析初月时同组RRF比较显著下降(P<0.001).第18月时3个血脂增高组RRF与TC、TG组比较均有下降(P<0.05).RRF下降数值与TC(r=0.234,P<0.05)、TG(r=0.528,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CAPD患者的RRF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高血脂与RRF改变值有正相关性.
作者:张琪琦;安惠霞;姜国涛;刘素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评定无肝素血液透析(heparin free hemodialysis, hfHD)对实际尿素清除率的影响.方法:收集500例次用肝素、500例次无肝素的血液透析资料,计算Kt/V和透析效率,对比两者的差异.结果:标准肝素透析(hemodialysis, HD)和hfHD的理论上的Kt/V值之比、实际的Kt/V值之比及透析效率之比分别为:(1.73±0.28)/(1.64±0.34),P>0.05;(1.41±0.30)/(1.34±0.36),P>0.05;(0.80±0.13)/(0.78±0.18),P>0.05.结论:血流速率提高后的hfHD技术并不显著降低溶质的实际清除率,不需要延长单次血透治疗的时间.
作者:袁金忠;熊理;龙春娇;孙远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对人肾小管细胞(human kidney cell,HKC)的损伤与分泌性磷脂酶A2(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sPLA2)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KC为研究对象,脂多糖(LPS)和氯化钙(CaCl2)为sPLA2激活剂,将实验分为单用AA组和联用激活剂组两大类,用sPLA2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上清中sPLA2活性改变.结果:10 mg/L AA刺激HKC 24 h后,引起细胞上清sPLA2活性降低(1.154±0.079 vs 1.389±0.1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随着AA剂量的增大,sPLA2活性升高,40 mg/L时高达5.422±0.091(P《0.05),且40 mg/L AA培养组sPLA2活性表现出与时间呈正相关的变化.2LPS 和CaCl2剂量正相关地激活HKC sPLA2,该过程可为10 mg/L AA所抑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10 mg/L AA可抑制LPS和CaCl2激活HKC sPLA2,呈浓度正相关性.同时,较高浓度AA可损伤HKC激活sPLA2.据此,推测AA损伤HKC的过程中,sPLA2活性达不到损伤程度应有的水平.
作者:梁世凯;许菲菲;苏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Janus激酶(JAK2)和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3)途径的激活在IL-6介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1)细胞培养及分组:待生长状况良好的HK-2细胞株60%~80%细胞贴壁后,无血清培养基同步24 h,然后根据分组给予相应的刺激.(2)指标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0 h、24 h、48 h、72 h不同时间点α-SMA mRNA、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25 ng/ml浓度的IL-6刺激24 h、48 h、72 h后α-SMA、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检测0、5、10、25、50 ng/ml浓度的IL-6刺激30 min,以及IL-6(25 ng/ml)刺激0、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后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AG490预处理细胞4 h,IL-6(25 ng/ml)分别刺激30 min后及48 h后P- STAT3、P-JAK2和α-SMA、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刺激前比较,IL-6以时间依赖方式上调HK-2细胞α-SMA mRNA、蛋白的表达,下调E-cadherin mRNA、蛋白的表达;IL-6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上调HK-2细胞P-STAT3的表达,高峰发生在30 min;AG490部分抑制STAT3、JAK2的磷酸化,部分抑制IL-6诱导的α-SMA蛋白表达的上调、部分抑制IL-6诱导的E-cadherin蛋白表达的下调.结论:HK-2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了IL-6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发生.
作者:詹林达;周再生;徐伟杰;邹和群;余学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检测活动性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及其与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活性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活动性LN患者PBMC,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胞浆CaN活性,逆转录PCR检测IL-4 mRNA表达.结果:(1)在单纯培养情况下,正常对照组和LN组PBMC均出现一定量CaN活化,活动性LN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6.08±5.58)mmol/mg.pr vs (8.81±3.61)mmol/mg.pr,P<0.01];在PMA+Ionomycin刺激下,各组CaN活性均升高,活动性LN组CaN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9.34±12.59)mmol/mg.pr vs (37.12±11.57)mmol/mg.pr,P<0.01];(2)LN患者PBMC在单纯培养和PMA+Ionomycin刺激时IL-4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3)在单纯培养和PMA+Ionomycin刺激时,FK506对LN PBMC表达IL-4蛋白和mRNA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LN患者PBMC存在CaN过度活化;LN患者PBMC高效表达IL-4与其CaN过度活化密切相关,通过阻断CaN活性可调控IL-4表达.
作者:梁鸣;阳晓;李幼姬;秦曙光;傅君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柴苓小方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异常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刺激系膜细胞异常增殖.MTT法检测柴苓小方对GMCs异常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柴苓小方的细胞毒作用.采用RT-PCR检测药物作用不同时间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的表达.结果:柴苓小方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系膜细胞异常增殖并显著减少PCNA阳性细胞数而没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并且柴苓小方可以显著地上调p21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柴苓小方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GMCs异常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21mRNA表达有关.
作者:王琛;李忻;李平;肖诚;陈玉武;李克明;董晞;郭景珍;田育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触须样免疫肾小球病 (immunotactoid glomerulopathy,IT)是指肾小球内存在呈中空的微管样结构的纤维样物质,但对淀粉样蛋白特殊染色阴性,一般不伴有系统性疾病的一类肾小球疾病,临床少见.我科曾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任献青;丁樱;翟文生;刘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重要的并发症,是狼疮患者发生肾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20世纪的50年代,WHO Ⅳ型狼疮肾炎的患者极少能生存5年,而现在80%的患者能达到10年.
作者:Moore RA;张益民;李幼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据国外统计肾病综合征约占正常人口的2%,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约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三分之一,属难治性肾病.IMN患者中75%~85%有肾病程度的蛋白尿,约40%~60%的患者在5~20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作者:陈以平;邓跃毅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