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国际刊号:1009-587X
  • 国内刊号:14-1277/R
  • 影响因子:1.06
  • 创刊:2000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6期文献
  • 温肾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及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温肾补脾汤对延缓慢性肾衰竭(CRF)进展的治疗作用,以及对CRF患者甲状腺素的影响.方法:应用温阳益气、祛瘀渗湿、化毒降浊中药温肾补脾汤治疗CRF患22例,同时以肾衰宁治疗做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与CRF进展呈线性相关的1/Scr,两组治疗方法均有延缓CRF进展的作用,但回归方程分析显示两组中以温肾补脾汤治疗组斜率b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斜率b值,P<0.05,治疗后治疗组Hb、Alb、Ca2+、CO2 C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提高,BUN、P3+均有下降,两对照组作用不明显.结论:温肾补脾汤在延缓CRF病情进展明显优越性,并且显示降低血清肌酐的同时有升高血清中T3、T4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俊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深圳地区615例成人肾活检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成人肾活检病人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0年2月~2007年1月因肾脏疾病住院行肾活检615例(均具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病因、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615例成人肾活检男性占49.9%,女性占50.1%,平均年龄男性(33.56±13.3)岁,女性(33.1±7.8)岁,男女性别和平均患病年龄两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7.1%(474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20.3%(125例),肾小管间质疾病占2.1%(13例),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占0.49%(3例).前两者发病高峰年龄均在20岁~39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分布以IgA肾病(IgAN)常见,占53.5%(254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LN)常见,占60.8%(76例).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深圳地区常见的肾小球疾病,青壮年人多发,20岁~39岁为发病高峰人群,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IgAN常见,而LN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作者:罗琼;熊子波;熊祖应;王青;张悦;侯霜;陈丽;廖谨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益肾泄浊方治疗痛风性肾病并慢性肾衰竭48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方治疗痛风性肾病并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随访48例痛风肾并慢性肾衰竭病人治疗前后Scr、BUN、UA,对治疗前后(数据完整的1、3、6、9、12、24、36、48、60、72、84月时间点)的Scr改变采用配对的符号秩检验,如P<0.05表示治疗后Scr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aplan-Meier法对首次达到Scr低值的时间进行生存分析;对治疗前(收集了其中16例病人)、后(全部病人)肌酐,采用直线回归分析肌酐倒数和时间的关系.结果:(1)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4例,稳定4例,无效2例,显效率58.33%,总有效率达87.5%,全部病例进行随访发生终点事件1例(腹透).肌酐翻倍人数:无.(2)肌酐下降率:本组病例除36、48、60月,其余时间点P值均<0.05,表示治疗后肌酐下降率有统计学意义.(3)生存分析:6个月为止有50%的对象出现了Scr低值.(4)肌酐的倒数:治疗前斜率b值为-0.000 025 43±0.000 009 87,治疗后斜率b为0.000 03±0.000 006 84,提示两个斜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泄浊方治疗痛风性肾病并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邢儒伶;陈以平;金佳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膜透析患者血N端脑钠肽与心功能及容量负荷的关系

    目的:检测腹膜透析患者血N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探讨与患者心脏功能及容量负荷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测定32例腹膜透析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空腹血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对腹膜透析患者NT-proBNP水平与心脏超声指标及人体生物电阻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腹膜透析患者的空腹血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腹膜透析患者血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r=-0.724,P=0.001),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正相关(r=0.748,P=0.003),与人体生物电阻率负相关(r=-0.418,P=0.017).有心衰组和左室肥厚组的血NT-proBNP显著增高.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NT-proBNP水平与心脏收缩功能呈负相关,与容量负荷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腹膜透析患者心功能和容量负荷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张新;姜枫;孟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伊贝沙坦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的影响

    目的:观察Irbesartan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影响,评价其与肾组织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高果糖喂养组(n=8)和伊贝沙坦干预组(n=8).喂养18周后处死取血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并取肾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TGF-β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对照组与Irbesartan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无差异(P>0.05),而高果糖喂养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高果糖喂养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伊贝沙坦组(P<0.01).高果糖喂养组较对照组的PRA,AngⅡ、Ald均有明显升高(P<0.05);伊贝沙坦组PRA、AngⅡ较高果糖喂养组高(P<0.05),而Ald则低于高果糖喂养组(P<0.01).高果糖喂养组TGF-β标记表达明显增强,肾小球及肾间质散在的TGF-β标记表达强阳性.Irbesartan组肾小球及肾间质TGF-β标记表达弱(P<0.01).结论:伊贝沙坦可改善高果糖喂养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并可减弱因高果糖喂养而造成TGF-β的表达.

    作者:王利军;牛凯;刘冰;高连生;陈稚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从肝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从肝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肝肾阴虚挟火证)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丹栀逍遥散加味煎剂口服治疗,并设常规西药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常规红细胞数、24 h尿红细胞计数,尿血的疗效情况,各主要中医证候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减少尿常规红细胞数、24 h尿红细胞计数,血尿综合疗效,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味从肝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肝肾阴虚挟火证)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明显改善证候.

    作者:李启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得以长期透析并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现在国内外透析中心均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一般三年内瘘通畅率为70%左右,长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1].

    作者:陈莉;刘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黄芪及其制剂对肾脏病治疗机制的研究概况

    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传统中医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敛疮排脓、消肿生肌的功效,为中医补气之要药.

    作者:刁金囡;盛梅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与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硬化是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损伤后出现的共同转归,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理表现,其本质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肾小球的异常堆积,导致有效肾单位丧失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

    作者:赵丽君;马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APK家族新成员BMK1/ERK5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升高,这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有约1.75亿糖尿病患者,我国已达4 500万左右,其中2型DM占90%~95%.

    作者:罗月会;赵世萍;李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7种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方程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CKD各期患者108例,对照20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Cystatin C浓度、99 m Tc-DTPA清除率测定G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并用7种公式计算GFR(eGFR).结果:在CKD 2期,MDRD、简化MDRD与GF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在CKD 3期,CG-eGFR与GF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Cys-eGFR在CKD 1~5期与GFR均无统计学差异.在CKD 2期、3期,4种Cys-eGFR方程与GFR的相关性均显著优于CG和MDRD公式.而在1期、4期和5期,各方法测定eGFR与同位素GFR的相关性相当.在GFR<60 ml·min-1·1.73 m-2的CKD患者中,4种Cys-eGFR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r-eGFR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在GFR<30 ml·min-1·1.73 m-2的CKD患者中,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ys-eGFR在肾功能轻中度减退的患者中,优于CG和MDRD,在肾衰竭后期,诊断价值同Cr-eGFR公式.

    作者:张晓光;俞岗;汪年松;崔勇平;刘华;王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对评价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病理损害程度的价值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评价肾小球病理损害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狼疮性肾炎患者93例,入院后测定血清cystatin C,并行肾穿刺活检,对肾小球病理进行评分.分析cystatin C与肾小球病理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病理分级间cystatin C水平的差异.结果:血清cystatin C与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病理评分(r=0.753 8,P=0.000)呈正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肾小球病理1~3级间cystatin C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清cystatin C水平可以客观地评估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病理损害程度,是检测肾小球病理及功能改变的理想血清标志物.

    作者:胡金川;颜妍;杨琪;潘涛;杨丹;周敏;李岩;马路;周柱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三环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三环治疗IgA肾病(IgAN)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34例患者按病理Lee氏分级进行分组,Lee氏分级<Ⅲ级为A组,随机分为治疗组(A1组32例)和对照组(A2组35例);Lee氏分级>Ⅲ级为B组,随机分为治疗组(B1组102例)和对照组(B2组65例).A1组使用中医药三环+中医新辨证方案,A2组使用ACEI/ARB+中医原辨证方案;B1组使用中西医结合三环(中医药三环+中医新辨证方案+ACEI/ARB+免疫抑制剂),B2组使用激素+中医原辨证方案.观察项目包括24 h尿蛋白、肾功能、血白蛋白(Alb)、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不良反应.观察时间6~8个月.结果:A1组蛋白尿、血肌酐(Scr)及血红蛋白(Alb)的改善好于A2组,A1组的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基本缓解率)为75%,高于A2组的48.6%(P<0.05);B1组降蛋白尿的速度及幅度均强于B2组,B1组的总缓解率为80.4%,高于B2组的64.6%,两组比较(P<0.05).且B组在治疗前肾功能已下降(Scr>133 ?mol/L)18例患者,其肾功能改善的程度B1组(12例)好于B2组(6例).结论:中西医三环治疗能有效减少IgAN患者的蛋白尿,稳定并改善肾功能.

    作者:程晓霞;毛黎明;王文荣;王永钧;陈洪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甘露聚糖肽预防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复发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对预防儿童单纯型肾病综合征(SNS)复发的作用及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方法:196例SNS患儿被随机分为甘露聚糖治疗组和泼尼松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加用甘露聚糖肽片10 mg,每日3次.连续用药直至完全停用糖皮质激素后停用.在应用中长程泼尼松治疗缓解的半年到1年内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IgG、IgA含量,并观察复发率.结果:甘露聚糖肽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阳性百分率、CD4/CD8、IgG、IgA含量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复发率较对照组减少.结论:甘露聚糖肽对长期使用激素造成的免疫能力低下有一定改善作用,减少了SNS的复发.

    作者:郭彦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商陆皂苷甲对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商陆皂苷甲(EsA)对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随机分为EsA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未治疗组(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隔日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所有大鼠第8天处死,取肾脏组织,显微镜观察肾组织系膜增生程度,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系膜区占据肾小球面积进行分析.结果:EsA治疗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3、5、7天24 h尿蛋白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0.001);EsA治疗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EsA对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具有降低尿蛋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的增生的作用.

    作者:张亮;张克非;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组织型激肽释放酶基因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人组织型激肽释放酶基因(human tissue kallikrein,HK)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即正常组)和高脂高糖饲料组.高脂高糖饲料组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高糖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diabete mellitus,DM)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尾静脉导入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es,rAAV)介导的HK基因(HK组)以及报告基因beta-半乳糖苷酶(beta-galactosidase,LacZ)(LacZ组),观察1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留取心、肝、肾等组织.Western blot 检测HK在各组织的表达.PAS染色观察肾小球硬化情况,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化情况.24 h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 mAlb)与尿渗透压检测评定肾功能,免疫组织化学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结果:rAAV介导的HK可在2型DM大鼠的肝脏、肾脏、心脏表达,而且相较于LacZ组且表达增强;PAS染色显示:LacZ组肾脏出现中度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血管周围间质细胞浸润,血管壁增厚,以及肾小囊滴状病变和毛细血管纤维帽.另外肾小管大量的空泡变性,肾小管腔内出现较多蛋白质管型,HK组较LacZ组明显好转;天狼星红染色显示:LacZ组肾脏间质、血管壁胶原沉积,肾小球细动脉管壁增厚,而HK组病变较轻(P<0.05);24 h mAlb排泄量LacZ组比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HK组较LacZ组排泄量显著下降(P<0.05).LacZ组与正常组比较,尿渗透压明显下降(P<0.05),HK组较LacZ组显著上升(P<0.05);TGF-β1主要表达于LacZ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组较LacZ组TGF-β1明显下调(P<0.05).结论:HK基因明显改善DN,保护肾功能,原因可能与下调肾脏TGF-β1的表达有关.

    作者:徐西振;涂玲;郑常龙;赵刚;汪道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辛夷挥发油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P-selectin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辛夷挥发油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P-selectin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及辛夷挥发油大、中、小剂量治疗组.造模前、后及成模后第4、8、12周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第12周处死大鼠检测肾功能;光镜及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Real time PCR检测肾组织中P-selectin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对照组血糖、肾重/体重、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肾组织中P-selectin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血肌酐显著降低(P<0.01);病理改变较明显.辛夷挥发油各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中P-selectin mRNA表达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病理改变亦较糖尿病对照组轻.结论:辛夷挥发油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P-selectin mRNA表达而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雪鹏;汪年松;薛勤;王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EGCG对高糖环境下小鼠足细胞增殖和P21Cip1、P27Kip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作为绿茶主要活性成分的EGCG对高糖环境下足细胞增殖和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1Cip1和 P27Kip1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高糖(25 mmol/L)培养的小鼠足细胞为研究对象,维生素E为对照,以不同浓度EGCG(0.2,10,100 μmol/L)培养24 h、48 h、72 h,首先以相差显微镜观察足细胞形态改变;其次,以Brdu ELISA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足细胞G1/G0、 S期、G2/M期百分比;RT-PCR检测细胞周期依赖型蛋白激酶抑制剂P21Cip1mRNA和P27Kip1mRNA表达.结果:(1)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高糖刺激后24 h,部分足细胞脱落,呈不规则形态.(2)Brdu ELISA法以正常糖为对照,高糖刺激24 h后,足细胞增殖无统计学差异,48 h和72 h后足细胞增殖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高糖组为对照,高糖刺激24 h,维生素E组和维生素E+EGCG协同作用组促进足细胞增殖有统计学差异(P<0.05),EGCG(0.2,10,100 μmol/L)作用组无统计学意义;48 h实验结果和24 h相同;72 h EGCG(100 μmol/L)维生素E组和维生素E+EGCG协同作用组促进足细胞增殖作用有统计学差异(P<0.01).(3)不同浓度EGCG对高糖刺激后足细胞周期G1/G0期、S期、G2/M期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RT-PCR高糖刺激后24 h,足细胞P21Cip1mRNA表达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EGCG浓度增加,以维生素E为对照,P21Cip1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糖组为对照,高糖刺激后24 h足细胞P27Kip1 mRNA表达上调,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EGCG浓度增加,P27Kip1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GCG(100 μmol/L)作用72 h促进高糖环境下足细胞增殖,对细胞周期作用不明显,高糖刺激后24 h足细胞P27Kip1 mRNA表达上调,EGCG对足细胞细胞周期依赖型蛋白激酶抑制P21Cip1mRNA和P27Kip1表达无明显影响,提示EGCG促高糖环境下足细胞增殖作用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

    作者:戴艳;于青;袁伟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PARγ活化对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PPARγ活化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相关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肾脏纤维化中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LDH法检测15d-PGJ2和TGL对HK-2的细胞毒性,应用不同浓度的15d-PGJ2和TGL作用于TGF-β1诱导下的HK-2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ELISA方法检测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变化.结果:5 μmol/L 15d-PGJ2和2.5 μmol/L TGL不影响HK-2细胞MCP-1和IL-8 mRNA基础表达和蛋白分泌.TGF-β1作用24 h时,2.5 μmol/L和5 μmol/L 15 d-PGJ2及2.5 μmol/L TGL均能有效干预TGF-β1诱导的MCP-1 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P<0.05).IL-8的表达与MCP-1相似,2.5 μmol/L和5 μmol/L 15d-PGJ2能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IL-8表达,TGF-β1诱导24 h时2.5 μmol/L TGL能显著抑制IL-8 mRNA表达(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和TGL作用均能有效干预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IL-8的表达,可能具有有效干预肾间质炎症作用.

    作者:章慧娣;靳远萌;朱冰冰;王伟铭;陈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猪急性肾衰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模型建立及病理观察

    目的:建立一个重症感染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并急性肾衰竭(ARF)复合的猪模型.方法:16只健康杂交家猪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行盲肠结扎和穿孔(CLP),加作肾动脉夹闭(CRA)制作腹腔感染致MODS并ARF模型,对照组行盲肠和双肾探查术.观察生命体征及主要器官功能(MODS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模型组术后24~72 h出现器官功能障碍:(1)ARF: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分别从(92.70±11.05)μmol/L、(4.16±1.02)mmol/L升至(986.37±132.61)μmol/L、(48.13±2.68)mmol/L.(2)肝功能: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超过对照值的2倍;(3)凝血功能:血小板数<80%对照值,且皮肤可见弥漫或散在的出血点;(4)心功能:平均动脉压(MAP)持续≤70%对照值,且呈进行性下降;心率≥130次/min;(5)肺功能: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下降,低于69.75 mmHg;呼吸频率增快,均值超过照值的2倍;(6)胃肠功能障碍;(7)肾、肝、脾、肺及小肠等器官组织病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实质性改变.模型组动物6 d内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69.81±22.59)h;对照组全部存活,且器官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CLP+CRA方法,可以成功地复制出MODS并ARF复合模型,并可见终均发展为多器官衰竭.

    作者:王恒进;张苗;孙(王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从白细胞介素-13和病理改变探讨丹芍丸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作用

    目的:探讨丹芍丸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3(IL-13)表达及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激素对照组、丹芍丸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抗Thy-1大鼠肾炎模型.在实验的第28天处死各组大鼠取肾组织切片,通过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肾组织IL-13 mRNA的表达;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学的改变,进行肾组织学分级及肾小球损害、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评定,并检测各组大鼠实验前后的血尿素氮(BUN)、血肌肝(Scr)、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肾组织IL-13表达与大鼠MsPGN模型肾小球损害、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正常对照组肾组织无明显IL-13表达,模型对照组肾组织IL-13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调(P<0.01);丹芍丸治疗组与激素对照组实验后肾组织IL-13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均明显下调(P<0.0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丹芍丸治疗组与激素对照组实验后肾组织病理半定量积分均减少明显(P<0.01),组间比较优势明显(P<0.01).丹芍丸治疗组实验后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激素对照组实验后比较优势明显(P<0.05或P<0.01).结论:IL-13在MsPGN的发病过程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丹芍丸能改善肾小球损害、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经丹芍丸治疗后肾组织IL-13表达下调,肾脏炎症程度明显改善,丹芍丸可能是通过调控MsPGN肾组织IL-13的产生而起效.

    作者:伍新林;谢桂权;邝昱;张伟君;李俊彪;敖勤兴;王祥;彭文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肾毒宁冲剂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TGF-β1和CTGF的影响

    目的:观察肾毒宁冲剂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通过Platt法5/6肾切除制作CRF模型,术后2周行大鼠断尾采血,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值,根据Scr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毒清组及肾毒宁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饲养或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Scr、BUN、Hb、RBC,用Real-time PCR法测定肾组织内TGF-β1及CTGF的表达.结果:肾毒宁组血Scr、BUN、Hb、RBC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肾毒宁冲剂对肾组织内TGF-β1、CTGF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和P<0.01),尿毒清冲剂作用次之,肾毒宁组与尿毒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毒宁冲剂通过抑制肾组织TGF-β1、CTGF的表达,降低血清Scr、BUN含量,从而起到延缓CRF肾功能的恶化,改善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朱致军;傅晓骏;何立群;周华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兔慢性肾衰竭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变化

    目的:通过结扎兔肾动脉分支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为慢性肾衰竭组(CRF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CRF组结扎左肾动脉分支同时切除右肾,术后动态观察兔主动脉、残余肾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肾功能等指标.结果:CRF组兔术后血清BUN、Scr逐渐升高,肾脏病理逐渐出现明显的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主动脉逐渐出现内皮细胞脱落、脂纹、粥样斑块等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结论:通过结扎兔左肾外动脉分支和切除右肾一次完成的方法可成功建立CRF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作者:张耀全;冯兵;李芙蓉;杨旭;周剑锋;袁发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知柏地黄丸治疗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毒副反应2例

    自从新一代免疫抑制药物、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环孢素及他克莫司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临床,各种器官移植的疗效得到极大提高.但二者亦具有相类似的毒副反应如肝肾毒性、神经毒性、诱发感染、糖尿病、高血压及肿瘤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移植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移植物的长期存活.我们近期运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免疫抑制剂毒副反应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峰;许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陶筱娟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证经验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终结果,其病程迁延,呈进行性发展.尽管透析和肾移植术可使部分终末期患者的生存率有较大提高, 然其并不适宜于早、中期的治疗.

    作者:张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透析导管封管液与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败血症是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大部分的败血症是由于透析使用的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CRI)引起的.虽然自身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HD理想的血管通路,但是因造瘘失败、动脉条件差、肾衰竭发现晚等因素深静脉导管依然被广泛使用,并且相当多的患者使用超过60 d.

    作者:张益民;李幼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地震致急性肾损伤的救治

    地震是一种强烈的自然灾害,常导致大规模人员伤亡,并引发各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挤压伤员372名,其中60.8%需要透析治疗[1],1999年土耳其的地震中,639名挤压综合征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ARF),477人接受了透析治疗[2].

    作者:樊均明;谢林伸;李飞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