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国际刊号:1009-587X
  • 国内刊号:14-1277/R
  • 影响因子:1.06
  • 创刊:2000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6期文献
  • 高糖环境对HBZY-1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IL-18、IL-1β、IL-6、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IL-18和IL-1β、IL-6、TNF-α表达的变化及关系.方法:实验分组:(1)正常糖组(NG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2)高糖组(HG组)(葡萄糖浓度25 mmol/L);(3)IL-18正常糖组(IL-18/NG组):IL-18浓度分别为1 ng/dl(IL-18/NG-1组),10 ng/dl(IL-18/NG-2组),50 ng/dl(IL-18/NG-3组),100 ng/dl(IL-18/NG-4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IL-18和IL-1β、IL-6、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与NG组比较,HG组IL-18和IL-1β、IL-6、TNF-α表达增加,NG组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随IL-18浓度增高而增加.结论:高糖可导致炎症因子IL-18、IL-1β、IL-6、TNF-α表达升高;IL-1β、IL-6、TNF-α表达升高可能依赖于IL-18,且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潘晓燕;龚小花;沈飞霞;杨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移植内瘘失功后直接穿刺吻合口继续维持血液透析

    目的:探讨移植动静脉内瘘(graft arteriovenous fistula,GAVF)失功后直接穿刺吻合口移植血管残端继续维持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GAVF失功后的血透患者,采用在离吻合口动脉搏动明显点约1~2 cm处移植血管残端上作为穿刺点进针作动脉端引血,回路选其他静脉建立体外循环行血液透析治疗.结果:13例GAVF失功患者,吻合口穿刺成功9例,不成功4例,吻合口使用时间1个月~3年,穿刺局部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透析血流量达到要求,经定期透析充分性监测: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为1.60±0.29,尿素下降率(URR)为(74±6)%.患者GAVF失功前与失功后吻合口穿刺1~10个月透析充分性比较,Kt/V、U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VF失功后直接穿刺吻合口移植血管残端作动脉端引血透析充分可以在血液透析中长期应用.

    作者:周建芳;张红梅;骆芬霞;叶晓敏;郭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人腹膜间皮细胞中UTB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中尿素转运蛋白(UTB)的表达.方法:收集患者腹膜透析液,采用细胞悬液分离HPMC,并进行HPMC 原代及传代培养;免疫组化法鉴定体外培养细胞;抽提HPMC RNA,RT-PCR 法扩增基因片段,以人肾髓质为对照,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HE染色及免疫组化鉴定细胞角蛋白和波形蛋白染色均为阳性,细胞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及白细胞CD45抗原染色均呈阴性,证实培养细胞为HPMC,纯度可达96%以上,RT-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与预期结果相符243 bp,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UTB序列比较结果一致.结论:HPMC中存在UTB表达,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腹膜透析超滤不充分的机制,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郝世军;李云生;林华志;王怡倩;王文龙;程勇军;柯颖杰;戴再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黄葵胶囊对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文拟观察黄葵胶囊对慢性肾间质纤维化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5/6肾切除方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葵治疗组及假手术组,经治疗后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与变化情况;通过肾组织Masson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等.结果:经黄葵胶囊治疗后,其肾功能显著改善,肾小球硬化程度、系膜区增生程度、小管萎缩、扩张、蛋白管型形成及间质纤维化范围等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提示黄葵胶囊对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P<0.01).结论:黄葵胶囊可能通过调节ICAM-1、MCP-1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徐延平;宋剑;李彦华;张淑芳;袁淑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金水宝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

    目的:对金水宝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已发表的文献,收集金水宝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而后应用RevMan 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10个试验),共计55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所纳入试验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样本含量小;试验方法学质量低下;发表偏倚;语种偏倚及其他偏倚.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金水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DN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24 hour urinary total protein,24 h UTP)、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our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24 h UAER),降低患者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2)金水宝具有降血糖的效果;(3)金水宝组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蛋白尿的有效率是对照组有效率的3.34倍;(4)金水宝对于降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无疗效.结论:金水宝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由于纳入试验方法质量低下和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使本系统评价的证据强度不足,有待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证实.

    作者:毛家玺;程铭;汤晓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itic syndrome,RNS)是指符合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在应用激素规范治疗后病情不能缓解,或频繁复发,或激素依赖的病例.RNS的难治性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主要与肾脏病理类型、感染、高凝状态、低蛋白等因素有关,从中医角度考虑,则主要与湿热、瘀血等邪气侵袭及正气不足有关[1].现代医学常采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等联合治疗,虽取得一定疗效,但易复发并存在诸多副作用.鉴于此,临床医师采用中医治疗RNS,不仅可减少激素所产生的副作用,而且撤减激素时可减少病情反跳现象,逐步显示其优势.本文就近年来其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马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因岁制宜治疗蛋白尿

    蛋白尿是多种肾脏疾病的常见表现.同时还是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大量蛋白尿导致肾脏高灌注、高滤过,促进肾小球硬化或间质纤维化的发展,成为肾脏原有病理改变及加重的因素.减少和控制蛋白尿已成为治疗肾脏疾患、保护肾功能的重要环节.

    作者:周静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肾损伤分子-1:早期肾小管损伤与修复的生物学标记

    急、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病,其长期预后多数取决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严重程度[1,2].急性肾小管损伤可以引起急性肾衰竭及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导致死亡率和住院率升高,并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早发现肾小管损伤是及时予以治疗、改善预后的前提,而临床上早期肾小管损伤常难以判定.目前临床用于检测肾小管损伤的指标尚不理想,如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idase,NAG)易受尿液理化性质影响,尿β2-微球蛋白可因蛋白排泄昼夜节律而波动.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肾病,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生物学标记监测和评估疾病进展与预后.

    作者:徐维佳;牟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腹膜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

    机体在随着年龄增长的过程中,其全身各个器官、组织、细胞都发生着衰老的变化.腹膜衰老是机体衰老的一部分,在衰老过程中,同样出现各种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细胞衰老分为复制性衰老与应激因素所诱发的细胞早期衰老即早衰(premature senescence).绝大多数正常细胞被认为仅有有限的分裂能力,当其经过一定的倍增之后,将进入终末增殖状态,即称之为细胞衰老,这种衰老是由分裂传代而达到的,故又称之为复制性衰老(replicative senescence)[1].除此以外,多种物理、化学等应激因素亦可诱导细胞进入一种应激性早衰状态(stress-induced premature senescence,SlPS).

    作者:刘利利;林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IgA肾病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首先由Berger在1968年报道,它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组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颗粒状弥漫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的临床综合征.IgA肾病是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该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0%~30%,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发病率较高,为45%~50%.迄今为止,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感染、免疫反应、炎症介质、遗传与IgA肾病发病有关,且越来越多证据表明IgA肾病具有种族、地区遗传性和家族遗传性,遗传因素在IgA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一种多基因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完成,遗传因素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IgA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欢欢;彭佑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健脾清化方对CKD2~3期患者慢性微炎症状态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

    目的:研究健脾清化方对慢性肾脏疾病(CKD)2~3期脾虚湿热患者慢性微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3个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并设2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正常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化方.共随访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结果:终中药组有74例、对照组有73例完成研究.治疗前两组的hs-CRP、IL-17、IFN-γ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8周的治疗后,中药组的Scr有显著下降(P<0.05).中药组hs-CRP平均下降了26.4%(P<0.05),而对照组有上升的趋势.中药组IL-17平均下降了73.5%(P<0.05),对照组平均下降了25.6%.中药组IFN-γ平均下降了48.3%(P<0.05),而对照组平均下降了23.3%.结论:CKD2~3期的脾虚湿热患者存在慢性微炎症状态,健脾清化方能明显改善微炎症状态.

    作者:吴锋;孙悦;张彤;周庆华;何立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合并肾损害3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肾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我科3例糖尿病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经肾活检分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合并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合并膜性肾病.结论:糖尿病合并肾损害可有多种表现,对可疑糖尿病人群积极肾活检可能提高非糖尿病肾脏病变检出率.

    作者:王昱;鲍晓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150例原发性IgA肾病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150例原发性IgA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50例原发性Ig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1)150例患者中有血尿者114例,其中男44例,女70例,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P<0.01);有44例患者发生肉眼血尿,其中24例肉眼血尿与急性扁桃体炎有关.(2)临床特点与病理分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肾脏病理Lee氏高分级与高血压有相关关系(r=0.557,P=0.000),肾功能损害与肾脏病理Lee氏高分级有相关关系(r=0.678,P=0.000),肾脏病理Lee氏高分级与蛋白尿有相关关系(r=0.588,P=0.001),各病理分级间血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回归分析显示肾脏病理Lee分级(P=0.000)和高血压(P=0.001)分别是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本研究中,女性患者血尿发生率高;肉眼血尿发生的诱因以急性扁桃体炎为常见.蛋白尿的程度、高血压、肾功能损害均与肾脏病理Lee氏分级呈正相关.肾脏病理Lee分级和高血压是本组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栾韶东;宋海英;何永成;万启军;许慧丽;徐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50例球囊扩张下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下血液净化用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05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诊断明确的尿毒症患者因需要长期透析以及血管条件差而行球囊辅助下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手术选择病人的非主力手,分别游离头静脉和桡动脉,结扎头静脉的远端向头静脉和桡动脉的近端分别插入动脉取栓导管并用2 ml注射器向导管内注入适量肝素生理盐水,充起球囊,根据需要持续均匀的扩张头静脉和桡动脉的狭窄段,再以7-0的血管逢线端侧吻合血管.结果:术后即时、1、2、3 h、术后连续7 d均能听到血管杂音以及扪及到血管震颤平均随访60个月手术的成功率90%以上.已有30例病人内瘘成熟并已使用超过3年以上,内瘘的血流量均大于250 ml/min,完全能满足各种血液净化治疗的需要.结论:球囊辅助下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手术成功率高,可以纠正动静脉血管条件差伴有部分狭窄的患者,内瘘成熟快,血流量大,临床效果好.

    作者:胡波;尹良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比索洛尔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12月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3例,在常规高血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5~10 mg/d,观察时间为6个月,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检测动态心电图和生化指标.结果:比索洛尔能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P<0.05),改善心率变异性(P<0.05),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5),而对血清总胆固醇、尿酸、血糖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比索洛尔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成彩联;郑振达;汤颖;刘迅;娄探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尿sCD146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目的:探讨尿sCD146水平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意义及其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入选105例CKD患者,CKD1期28例,CKD2期27例,CKD3期16例,CKD4期14例,CKD5期20例,(非透析患者).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尿sCD146水平.分析尿sCD146在CKD各期中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CKD1~5期患者尿sCD146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各组CKD患者尿sCD146水平[CKD1(139.53±7.69)ng/ml,CKD2(156.02±15.37)ng/ml,CKD3(174.87±2.55)ng/ml,CKD4(190.66±8.01)ng/ml,CKD5(211.76±22.99)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8.09±4.05)ng/ml.尿sCD146水平随着CKD1~5期进展升高,P<0.05.CKD3~5期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对照组升高、且随着CKD的进展进行性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sCD146与血sCD146、Scr、BUN、β2-MG、CysC、hs-CRP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7,0.699,0.871,0.755,0.524、0.414),与eGFR、Hb、Alb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7,-0.601,-0.298).结论:尿sCD146与肾功能水平密切相关,可能反映早期肾功能的损伤及严重程度,并与CKD患者机体的炎症状态相关.外周血、尿液中有sCD146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肾脏损伤的免疫机制,能否作为检测CKD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新的敏感性标志物,仍需要更多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

    作者:洪明玉;蒋宏伟;周毅;严春华;王红梅;钱春梅;岑玉蓉;校丽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IgA肾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中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IgAN患者(IgAN组)和10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并收集一般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评估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发生率.结果:IgAN组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IgAN组血压、血清肌酐、尿酸、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空腹及OGTT 2 h)、血清胰岛素(空腹及OGTT2h)、HOMA-IR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IS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061)、24 h尿蛋白定量(OR=1.387)、三酰甘油(OR=2.553)是IgAN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糖代谢正常的IgAN患者相比,合并糖代谢异常的IgAN患者年龄、BMI、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空腹血糖、OGTT 2 h血糖及血清胰岛素、HOMA-IR均较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ISI较低(P<0.05).IgAN合并IR的患者BMI、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OGTT 2 h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不伴IR的IgAN患者(P<0.05),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ISI则较低(P<0.05);BMI(OR=0.059,P<0.05)、血清白蛋白(OR=0.033,P<0.01)、24 h尿蛋白定量(OR=0.077,P<0.05)为IgAN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gAN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存在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年龄、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是IgAN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BMI、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为IgAN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贾晓媛;潘晓霞;谢静远;沈平雁;王朝晖;李娅;王伟铭;陈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扶肾颗粒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大鼠进行干预,观察扶肾颗粒对腹膜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体重180~200 g,适应性饲养1周后,依大鼠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15),无任何处理,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 ml·kg-1·d-1,连续4周;肾衰5/6切除+1.5%PD组(B组,n=15);肾衰5/6切除+1.5%PD+扶肾颗粒组(C组,n=15);肾衰5/6切除+4.25%PD组(D组,n=15);肾衰5/6切除+4.25%PD+扶肾颗粒组(E组,n=15),除A组外,各组均制成肾衰模型,其中B、C组予腹腔注射1.5%LPDS,100 ml·kg-1·d-1,连续4周;D、E组予腹腔注射4.25% LPDS,100 ml·kg-1·d-1,连续4周,自透析开始,对C组和E组予灌服扶肾颗粒,以200 g SD大鼠计算,灌胃剂量1.8 ml/d.其余各组予灌服2 ml生理盐水,共灌服4周.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的大体状态、体重变化、腹膜滤过功能及血清纤维化调控因子表达变化.结果:在治疗4周后,除正常对照组(A组)外,其余各组均体现为负超滤,但是,同浓度透析治疗组中,应用扶肾颗粒干预组其超滤情况明显优于未应用扶肾颗粒组(P<0.05),其作用显著,同时,葡萄糖转运量方面亦体现为相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组),其余各模型组相关促纤维化因子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TGF-β1方面,D组的表达水平明显较其他各组升高(P<0.05).CTGF及IL-6方面,结果与TGF-β1相似.VEGF方面,E组较D组明显降低(P<0.05).随着透析治疗的进行,HGF与BMP-7表达水平均反应性升高,各模型组二者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GF方面,C组较B组明显升高(P<0.01).BMP-7方面,E组较D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扶肾颗粒可减轻腹透大鼠的肾功能损伤,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腹透大鼠的超滤量及葡萄糖转运量,抑制促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IL-6、CTGF等表达,调高抗纤维化因子HGF、BMP-7的表达,进而起到抑制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纤维化的发生,改善腹膜透析效能.

    作者:杨洪涛;张建朋;赵菁莉;杨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间质Wnt与NF-κB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肾间质Wnt4、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200±20 g),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n=8),益肾胶囊组(n=8)和氯沙坦组(n=8).连续给药12周.12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取肾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光镜下观察肾间质病理变化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Wnt4、PGSK-3β与NF-κB表达水平,行实时荧光定量(FQ-PCR)法测定肾组织中Wnt4、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12周末,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Scr、BUN明显增加,肾间质Wnt4、PGSK-3β与NF-κ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肾组织Wnt4、NF-κ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肾胶囊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Scr、BUN明显减少,肾间质Wnt4、PGSK-3β与NF-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肾组织Wnt4、NF-κB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治疗组与益肾胶囊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胶囊可能通过调节DN肾间质Wnt4、PGSK-3β、NF-κB的表达,影响了NF-κB和Wnt通道的信号转导,延缓了DN的进展.

    作者:韩凤梅;方敬爱;张晓东;孙艳艳;刘文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氯沙坦含药血清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分化的抑制作用

    目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的关键发病机制,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共同通路.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于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有一定的作用,但其能否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继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体外TGF-β1诱导HK-2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观察氯沙坦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体外使用TGF-β1诱导HK-2细胞表型改变并给予氯沙坦大鼠含药血清干预.氯沙坦大鼠含药血清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获取.HK-2细胞行E-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和ZEB1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化为间充质细胞,细胞形态由卵圆形变为长梭形,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调,间充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上调,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相关分子β-catenin在胞浆、胞核的积聚增多以及ZEB1表达增强;氯沙坦大鼠含药血清能够部分抑制TGF-β1诱导的HK-2转化为间充质表型,并维持HK-2细胞的上皮表型,抑制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和Vimentin的表达上调;同时抑制β-catenin在胞浆、胞核的积聚以及ZEB1的表达.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氯沙坦可抑制体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氯沙坦抑制β-catenin/ZEB1通路有关.

    作者:孙蔚楠;卢钊宇;谢院生;崔少远;傅博;邱强;刘旭生;陈香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糖腹膜透析液和添加参芎注射液的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PMC)紧密连接形态结构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封闭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和参芎注射液低剂量、高剂量干预组,4周后检测4组SD大鼠的腹透超滤量、腹膜转运功能.并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的腹膜厚度,紧密连接结构的改变和ZO-1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各组之间比较超滤量、D/Pcr、D4/D0、腹膜厚度及ZO-1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透液中添加参芎注射液能改善大鼠的腹透超滤量,减轻腹膜的增厚,改善腹膜的转运功能,且高剂量干预组优于低剂量干预组(P<0.05).结论:高糖腹膜透析液可引起PMC的损伤,影响紧密连接和ZO-1的表达,参芎对PMC及其紧密连接等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熊飞;王小琴;张燕敏;余秉治;李红波;金劲松;高秀伦;官阳;镇鸿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丙基硫氧嘧啶所致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1例

    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PTU)引起继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报道越来越多,据国外文献报道,超过20%服用PTU的甲亢患者可出现血清ANCA阳性,而其中10%~20%可出现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1].现将我科遇到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平;李瑛;朱笑萍;袁曙光;刘虹;许向青;李军;彭佑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继宁教授论治肾脏病思路

    高继宁,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肾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肾病重点学科带头人.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祖传中医,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名老中医孙郁芝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从事肾脏内科工作30余年,对内科疑难杂症、特别是慢性肾炎、继发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复杂性尿路感染等有独特的治疗效果.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本文就高继宁教授辨治肾脏病的思路简述如下.

    作者:朱玲萍;李红;赵怡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医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1:1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共入选190例受试者,所有受试者随机分组(其中试验组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加环磷酰胺方案治疗),并进入48周的临床治疗,所有受试者定期进行肾功能、24 h尿蛋白、血白蛋白、中医症候积分及安全性指标的评价.结果:治疗48周后试验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血白蛋白及eGFR的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肾脏生存率及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可有效降低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膜性肾病患者24 h尿蛋白,提升其血浆白蛋白;与激素+CTX方案相比,中医方案在改善和保护膜性肾病患者肾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作者:陈以平;邓跃毅;倪兆慧;陈楠;陈香美;史伟;占永利;袁发焕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