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与总结半永久导管改良置入术在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的192例血液透析患者,均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前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明确右颈内静脉解剖位置、有无血栓形成或狭窄,如有则采用左侧颈内静脉.所有患者均采用半永久导管改良置入术.结果:192例手术均一次置管成功,术中出血少,无空气栓塞并发症,术后次日透析血流量可达280ml/min以上.导管使用时间2~68个月,平均使用时间(15.6±18.7)个月.结论:半永久导管改良置入术便捷、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鑫宇;武贵群;单福军;刘丹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辨证分型应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RF)早中期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血肌酐707 μmol/L以下)63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电子结肠透析机进行辨证分型中药结肠透析,对照组采用辨证分型传统中药灌肠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以及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症状积分比较显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肾功能比较显示治疗组尿素氮、肌酐、尿酸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尿素氮、尿酸下降不明显;临床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辨证分型应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疗效明显.
作者:魏金花;张翠芹;张树娟;胡宝丰;刘玉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组织移植对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Wistar雄性大鼠建立慢性肾衰竭(CRF)动物模型为受体,将鼠婴肾组织块多点植入受体肾包膜下,在实验过程中监测肾功能及血红蛋白的改变,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EPO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rHu-EPO组及肾移植组中大鼠分别出现死亡现象,且其肾功能均较明显减退,与正常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0 ~60 d间期rHu-EPO组、肾移植组的Hb水平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移植组EPO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肾组织移植可以促进肾组织EPO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肾性贫血.
作者:杨民卫;刘荣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具有健脾益肾、和中降浊、活血化瘀功效的扶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102例长程CA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为基础治疗,治疗组为基础治疗加用扶肾颗粒.结果:扶肾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能改善患者食欲,降低主症评分及SGA评分(P<0.05),升高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P<0.05).结论:扶肾颗粒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杨波;任桐;李洁;姜晨;邢海涛;张琳;林燕;杨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男性血液透析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采用自我行为量表(SC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IIEF-5)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年龄、糖尿病和高BDI得分是独立的影响性功能障碍的指标,在性功能指标得分较低的患者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的各项得分也显著降低,得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血液透析患者性功能障碍与抑郁程度、高龄、糖尿病及生活质量均有关系.
作者:常玲玲;杨淑玲;张小速;武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缬沙坦及胰激肽原酶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降糖、降压、降蛋白等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缬沙坦、胰激肽原酶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尿素氮及肌酐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缬沙坦和胰激肽原酶可有效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水平.
作者:王维平;何萍;姜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母亲应对疲惫现状及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明疲惫评估量表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对225例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及分层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家庭功能与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母亲应对疲惫的关系.结果:(1)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父母应对疲惫者占54.22%.家庭功能良好者占50.67%;家庭功能低下者占49.33%.(2)应对疲惫评分在患儿病程、肾病综合征复发次数、家庭收入和家庭功能4个变量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应对疲惫评分与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均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85、-0.424,P均<0.05);与亲密度不满意程度、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均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68、0.411,P均<0.05).(4)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功能中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亲密度不满意程度、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可联合解释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母亲应对疲惫的26.2%的变异.结论:家庭功能为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母亲应对疲惫的影响因素.
作者:蒋继华;孙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测定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中胎球蛋白A(FA)的水平,探讨FA在CKD患者中的表达,为CKD患者早期血管钙化的临床干预提供思路.方法:实验组: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定西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治疗的CKD未透析患者90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arfiltrationrate,GFR)计算参照MDRD公式并依据CKD分期,将90例患者分为3个组,A组:eGFR≥60ml·min-1· 1.73 m-2(CKD1、2期)、B组:eGFR 30~59 ml·min-1· 1.73 m-2(CKD3期)、C组:eGFR≤29 ml·min-1·1.73 m-2(CKD4、5期).对照组:同期在定西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选取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两组均抽取空腹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FA水平;同时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清钙(Ca),血清磷(P),血iPTH等.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B组与对照组比较,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组与对照组比较,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组间进行比较:A组与B组:B组FA水平低于A组(P<0.05);C组与B组:C组FA水平低于B组(P<0.05).C组血磷水平高于B组(P<0.05);实验A组与实验C组:实验C组FA水平低于实验A组(P<0.05).实验C组血磷水平高于实验A组(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胎球蛋白A与血磷、钙磷乘积负相关(P<0.05).与白蛋白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1)随着肾功能的下降,FA水平也下降,eGFR 30~59 ml/min(CKD3期)时,FA水平下降明显.(2)在CKD患者中,FA水平与血白蛋白成正相关,与血磷、钙磷乘积成负相关.
作者:郭陆晋;王莎;孙化男;祝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湿热型慢性肾衰竭(CRF)急剧加重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及清肾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4例湿热型CRF急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西药常规治疗同时使用黄苓解毒泄浊颗粒保留灌肠,治疗组加用清肾颗粒,每次1袋(10 g),每日3次口服,疗程8周.检测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TGF-β1及血BMP-7水平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总有效率为84.85%,优于对照组54.84% (P <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58.06% (P <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BMP-7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尿TGF-β1水平均下降(P<0.01或P<0.05),血BMP-7水平均升高(P<0.01或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热型CRF急剧加重患者血、尿TGF-β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血BMP-7水平明显降低,清肾颗粒可显著降低血、尿TGF-β1水平,升高血BMP-7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王亿平;司燕燕;吕勇;金华;王东;刘玲;茅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975年Carswell等[1]给小鼠注射卡介苗和内毒素后,在其血清中发现一种能使小鼠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物质,称为肿瘤坏死因子.目前,至少有19个细胞因子被认为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Lymphotoxin、CD27L、CD30L等.TNF-α是一种多效的细胞因子,也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中广为人知的成员.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均可产生TNF-α,其受体(TNFR)也广泛存在于各种器官组织中.TNF-α不仅具有很强的肿瘤杀伤作用,而且也参与介导炎症过程和组织损伤等.研究发现,TNF-α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心血管疾病等[2].近年来,关于TNF-α与高血压及肾脏损害的研究得到重视.本文就TNF-α在各种高血压及肾脏损害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宝瑞;汪年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otic syndrome,RNS)[1]是指经正规激素治疗,出现经常复发、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抵抗之一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RNS临床上极为常见,占PNS的30%~50%[2],是目前临床治疗比较棘手[3]、预后较差的肾病.该病经久不愈可诱发严重感染、急性肾衰竭、血栓栓塞等致命的并发症,后期常进展为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导致慢性肾衰竭,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4].其治疗缓解率与肾脏存活率呈正相关性,临床主张中西并用.笔者通过中医学经典文献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把握RNS“阴阳矛盾转化规律性”之病证特点,以“阴阳互根、互用”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执简驭繁,验之于临床,可明显提高疗效,现作初步探讨,供同道斧正.
作者:张全乐;张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试验.以往研究表明,6MW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动脉高压、慢性心衰等领域已广泛应用于预测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人们对6MWT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对6 MWT的临床意义及其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冬霞;林爱武;方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红景天(Rhodiola)是景天科(Crassulaceae)红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多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坡林下或灌木丛林,因生长环境较为恶劣,红景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早在《四部医典》就记载到了红景天的药理作用,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红景天中的主要成分也逐渐被确认,目前已明确的成分包括红景天苷、酪醇等,其中得到研究多的就属红景天苷,近些年研究证实,红景天苷对肾脏、心血管等器官及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现就其主要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张雪松;李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腹膜透析因其简单、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有效地保护残肾功能等优点,已成为ESRD患者首选替代治疗方法.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导致的腹膜透析功能丧失使超滤功能下降或丧失,病人退出腹膜透析.探讨腹膜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寻求新的治疗PF方法对延长患者腹透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熊重祥;刘娜;严海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是由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继而尿酸结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的肾脏病变,主要沉积于肾髓质、间质或远端集合管,在急性期尿酸盐沉积物周围有炎症细胞侵润,后期可有肾小管上皮损伤、萎缩和变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晚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纤维化,继而发生肾功能损害.据统计,痛风患者40%以上可以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半数患者有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尸检发现79%~99%的痛风患者都有尿酸性肾病[1].
作者:李迎巧;高建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对2010年5月~2010年7月宁波市部分社区16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检验分析和辨证分型.结果:通过尿MA与尿NAG联合检验,1 60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28.4%,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型稍偏多.结论:尿MA与尿NAG联合检验可提高糖尿病肾病的筛查率.宁波地区部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与国内报道相当,在糖尿病肾病的不同阶段,其中医病机及证型分布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陈霞波;龚文波;苏琼;周开;张莉莎;范佳莹;唐可伟;王雪君;应珊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入选ESDN患者75例,其中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25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组(HD+ HDF组)28例、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组(HD +HP组)22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与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S)及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应用Daugirdas公式计算透析充分性(KT/V),分析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ESDN患者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影响;健康人1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3组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TNF-α及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12周后,血液灌流治疗与胰岛素抵抗、CRP、TNF-α、IL-6、Hb、Alb及BMI均显著相关;胰岛素抵抗和营养状态:HD+ HP组治疗前后有改善(P<0.05),较HD组和HD+ H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HD+ HP组治疗前后、以及较其他两组显著降低(P<0.01),较正常对照组仍增高(P<0.05),HD+ HDF组与HD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ESDN患者体内长期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质,降低ESDN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营养状态.
作者:荆萌萌;徐旭东;贺海东;胡屏;陈霞;阮静;孙蔚倩;吴佳君;张栋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起病时无感染的紫癜性肾炎患儿与发病时存在支原体、链球菌、腺病毒、合胞病毒及流感病毒这5种常见病原体感染的患儿在肾小管及肾间质的损伤程度上的区别以明确以上5种病原体是否在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中对肾小管及肾间质造成进一步损伤.方法:按照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无感染组及支原体感染组、链球菌感染组、腺病毒感染组、合胞病毒感染组及流感病毒感染组,比较其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损伤程度.将各感染组分别分为有症状组及隐性感染组,组间比较其肾小管、肾间质损伤程度.结果:各组间肾小球损伤情况无明显差别.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在肾小管及肾间质的损伤程度上与无感染组患儿相比无差别,而链球菌、腺病毒、合胞病毒及流感病毒感染组的肾小管及肾间质损伤比无感染组严重.将以上四组患者分别分为有症状组及隐性感染组,组间比较发现其肾小管及肾间质损伤程度无差别.结论:链球菌、腺病毒、合胞病毒及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在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中对肾小管及肾间质造成进一步损伤,且这种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不相关.
作者:寻劢;李志辉;段翠蓉;张翼;吴天慧;丁云峰;银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及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氯沙坦治疗组、益肾胶囊治疗组,每组8只.治疗组给予氯沙坦钾(20 mg·kg-1·d-1)、益肾胶囊(625 mg· kg-1·d-1)灌胃8周.测定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及肾组织中TGF-β1和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大鼠血糖、24h尿蛋白定量、Scr和BUN明显升高,Ccr显著降低;肾组织出现较明显的病理损伤;且肾组织TGF-β1表达显著上调,Smad7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益肾胶囊治疗后,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相比,24 h尿蛋白定量、Scr和BUN明显下降,Ccr显著上升;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此外,肾组织TGF-β1表达显著下调,Smad7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益肾胶囊可能通过调节TGF-β1/Smad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肾病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李慧;方敬爱;张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萆薢汤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因子-1(KIM-1)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低(BX1)、中(BX2)、高剂量(BX3)复方萆薢汤组,采用氧嗪酸钾制作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造模后分组给药,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别嘌呤醇、低、中、高剂量复方萆薢汤[10g· kg-1·d-1、20 g· kg-1·d-1、40 g·kg-1·d-1]灌胃,于给药后每隔1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并于每次取血前1天留取24h尿液,检测尿NGAL和KIM-1的含量.结果:(1)自治疗第2周起,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UA、BUN、S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复方萆薢汤组,大鼠血清UA、BUN、Scr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剂量复方萆薢汤组与别嘌呤醇组效果相当(P>0.05);(2)与模型组比较,自治疗第1周起,低、中、高剂量复方萆薢汤组尿NGAL和KIM-1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并随剂量的增加降低明显,但低剂量复方萆薢汤组与别嘌呤醇组之间NGAL和KIM-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萆薢汤能降低尿酸性肾病大鼠血清UA、BUN、Scr的水平,降低NGAL和KIM-1在尿酸性肾病大鼠尿中的表达,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苏筠霞;许筠;李建华;苏建平;刘明龙;魏玉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瘦素对小鼠足细胞的损伤效应,及姜黄素拮抗这一效应的可能.方法:小鼠足细胞分为四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瘦素刺激组,姜黄素加瘦素组,及姜黄素对照组.mRNA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蛋白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瘦素(15 ng/ml)能显著抑制足细胞nephrin,podocin,podoplanin,podocalyxin表达,与对照组比较,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31%、28%、33%及29%;蛋白质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26%、30%、24%及32%,P均<0.05.加入姜黄素(5μmol/L)后,上述足细胞标志蛋白均被上调,与瘦素组比较,mRNA表达分别上调1.25、1.15、1.34及1.20倍;蛋白质表达分别上调1.15、1.31、1.14及1.32,P均<0.05.瘦素(15 ng/ml)能显著活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对照组比较,Wnt1、Wnt2b和Wnt6及其下游蛋白β-catenin的mRNA表达分别上调1.54、1.29、1.52及1.25倍,P均<0.05.β-catenin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抑制率为17%,P<0.05.加入姜黄素(5μmol/L)后,上述信号通路分子均被抑制,与瘦素组比较,Wnt1、Wnt2b和Wnt6及β-catenin的mRNA表达抑制率分别为12%、12%、22%及10%,P<均0.05.磷酸化的β-catenin上调1.13倍.结论:瘦素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损伤足细胞,而姜黄素能逆转这一反应.
作者:杨敏;刘宝利;程虹;王艳艳;芮宏亮;谌贻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高糖刺激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snail表达及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小鼠永生化足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正常糖组、高糖刺激组、甘露醇对照组,培养时间为48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足细胞形态,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足细胞snail、synaptopodin、α-平滑肌肌动蛋(α-SMA)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足细胞snail、synaptopodin、α-SMA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正常状态下足细胞呈树枝分叉状,几乎不表达snail,高糖刺激48 h后足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并且snail、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上调,synaptopodin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高糖刺激可诱导足细胞snail的表达和转分化的过程,这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赵小丽;徐建伟;刘丽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介绍一种尿液足细胞的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留取患者100 ml晨尿,将其置细胞涂片离心机制成尿液涂片,将涂片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人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alyxin (PCX)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1)小鼠单克隆抗人足细胞(PCX)抗体与足细胞特异性结合,与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无特异性结合,可用于检测尿足细胞;(2)在多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中尿足细胞呈阳性,正常成人对照组足细胞均为阴性.(3)经统计尿足细胞阳性率前3组的分别为:紫癜性肾炎,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IgA肾病.结论:运用小鼠单克隆抗人足细胞(PCX)抗体检测尿足细胞是一种特异性的方法,在肾病患者中有检测意义.
作者:张迎华;朱晓玲;汤绚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案之一,因操作简便,耐受性好而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而腹膜透析亦有相关并发症,胸腹瘘即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透析效果,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对南京市第一医院2009年及2012年2例腹膜透析并发胸腹瘘的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作者:周玥;楼季庄;陈建军;杨江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杨洪涛,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20余载,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临床水肿,血尿,蛋白尿等肾系疾病.本文系笔者在临床侍师过程中,对杨师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经验的探讨.1 古代中医对血尿病因病机的认识尿血在内经中被称为溺血,溲血,《素问·气厥论》有“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素问·痿论》有“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为心下崩,数溲血也”,认为血尿的病机与热有关.《伤寒论》认为“热在膀胱,必便血也”,《诸病源候论》亦认为“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象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
作者:梁栋;杨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系分化和高度增殖功能的细胞.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利用SC可塑性大、体外扩增能力强、易于转染外源基因等优点,开始将干细胞应用于治疗急性及慢性肾病的研究.目前相关研究涉及到的干细胞大致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成体肾干细胞和非肾脏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其中包含了研究多广泛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例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MSC)、脂肪源(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MSC)等多种类型干细胞.干细胞疗法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干细胞再生医学应用于肾脏疾病治疗提供了具有良好前景的治疗策略.
作者:汪年松;姜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