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容量动态变化对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129例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肾内科的CAPD患者随访18个月,每6个月对患者容量状态(overhydra-tion,OH)、血清白蛋白(Alb)及透析充分性等指标进行监测.随访前后Alb的变化表示为△Alb(Alb18月~Alb0月),OH的变化表示为△OH(OH18月~OH0月).结果:根据△Alb将患者分为三组,即A组(△Alb≥3 g/L)、B组(2 g/L≥△Alb≥-2 g/L)及C组(△Alb≤-3 g/L),结果显示△OH在三组间有明显不同[(-1.04±1.6)L,(0.16±1.62)L,(0.26±1.34)L;P<0.05)],而患者年龄、透析龄及残余肾尿素清除率(rKt/V)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基线资料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OH、年龄及rKt/V是影响Alb水平的独立因素(R2=0.301,P<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矫正性别、糖尿病及rKt/v下降速率等因素后,随访期间平均OH水平是影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x2=20.51,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持续高容量状态或容量负荷增加是导致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残肾功能下降并不一定伴有Alb水平的下降.
作者:臧奎;陈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与左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7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行PD治疗3个月以上且病情稳定患者共95例;运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甲状腺功能,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为SCH组和正常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心脏相关指标.观察两组间各项临床资料和心脏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甲状腺功能和左心功能的关系.结果:95例PD患者中,检出SCH患者42例(44.21%);SCH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正常组(P<0.05);SCH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SH与TC、TG、LDL-C、CRP水平呈正相关;且TSH与LVEF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RP升高、TSH升高均为左心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D患者中,SCH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TSH升高;且TSH升高与左心功能障碍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乔妍;方敬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穴位刺激调控法联合认知疗法干预慢性肾衰竭3~4期(CKD3~4期)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具有焦虑和(或)抑郁的50例CKD3 ~4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刺激调控法+认知疗法治疗,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及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价疗效.结果:(1)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组在治疗3个月后其抑郁和焦虑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且在治疗4周后抑郁程度较治疗前减轻,在治疗2周后焦虑症状较治疗前得到缓解,而对照组焦虑和抑郁均较治疗前加重.(2)肾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后Scr均较治疗前下降,eGFR较治疗前上升,但两组组间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cr、eGF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刺激调控法联合认知疗法的心理干预方式可明显改善CKD3~4期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
作者:王利敏;傅文宁;刘兰英;鲁盈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3月~2016年09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合并SHPT患者84例,随机分为西那卡塞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钙、磷、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磷、钙磷乘积、ALP、iPTH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血磷、钙磷乘积、iPTH较西那卡塞治疗组低(P<0.05).联合治疗组的iPTH、血磷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西那卡塞使用剂量低于西那卡塞治疗组(P<0.05).结论: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MHD患者合并SHPT有效率高,用药剂量小,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垚;于博;魏巍;夏志银;范妮娜;杨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肾炎防衰液对延缓慢性肾脏病抗氧化应激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UO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肾炎防衰液组,另设假手术组;术后7d、14 d、21 d分批取材,检测肾脏羟脯氨酸含量及T-AOC、总T-SOD和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MCP-1蛋白及TNF-α蛋白的表达,Real time PCR法检测肾脏NADPH氧化酶p22phox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肾炎防衰液组UUO大鼠肾组织中T-AOC、总T-SOD和MDA含量均升高(P<0.05),肾组织MCP-1蛋白、TNF-α蛋白及NADPH氧化酶p22phox mRNA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肾炎防衰液可以升高T-AOC、总T-SOD和MDA水平,降低MCP-1蛋白、TNF-α蛋白及NADPH氧化酶p22phox mRNA的表达,减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从而验证了肾络癥瘕理论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
作者:滕福斌;田哲菁;马雷雷;姚洁琼;杨涵雯;晋瑜霞;王耀献;孙卫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短时间动静脉重复使用对比剂对肾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合理时间间隔对对比剂动静脉重复使用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已行冠状动脉276例,随机分试验组134例和对照组142例,试验组行冠状动脉增强CT(CTangiography,CTA)检查后2周内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c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照组的时间间隔2~4周.记录两组患者血肌酐(入院、72 h和12个月),计算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和12月≥20%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下降率,比较两组及不同亚组CIN和12月≥20% eGFR下降率的区别,同时分析与术中对比剂剂量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例和术中对比剂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GFR≥60 ml·min-1·1.73 m-2亚组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CIN和12个月≥20% eGFR下降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肌酐<60 ml·min-·1.73 m-2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CIN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5),在12月≥20% eGFR下降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和12月≥20% eGFR下降率与术中对比剂剂量比较,大剂量对比剂组和非大剂量对比剂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2周内动静脉重复使用对比剂是安全可行的,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2周内使用会增加CIN风险,但不会造成远期肾损伤.短期大剂量对比剂会增加CIN和远期肾损伤风险,需注意控制对比剂量.
作者:宋瑞芳;吕良冬;陈法东;蔡蓓蓓;缪初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肾脏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肾脏既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也是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两者互为因果,随着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推广,血压的异常节律及特殊类型高血压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日益引发关注.本文就ABPM在CKD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红玉;谢席胜;冯胜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横纹肌细胞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细胞内成分(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等酶类以及离子和小分子毒性物质等)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RM的临床表现随原发病等原因的不同差异巨大,有些仅表现为血液中肌酸激酶升高,有些则伴发严重心律失常、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其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3% ~50%,病死率高达20% ~ 50%[2].1908年西西里地震中首先报道了挤压综合征引发的急性肾衰,随着人们对这种疾病认识的加深,RM引发AKI才慢慢被提出.
作者:洪月;涂晓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CKD-MBD)是由CKD导致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可导致骨折、异位钙化、退缩人综合征等并发症,与CKD患者心血管钙化及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近年来备受业内关注.积极有效地防治CKD及CKD-MBD是肾脏病专业医务人员紧迫的任务.在临床管理方面,医生对CKD-MBD严重程度的评估主要依赖于血清钙、血清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但其水平异常往往相对滞后,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一些新型生物标志物对CKD-MBD的早期病情评估、临床预后具有潜在临床价值.本文就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硬化蛋白(Sclerostin)、血清钙化倾向测试(SCPT)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付洁琼;李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由多种病因所引起肾小球发生疾病的临床症候群,其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3.5 g)、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主要的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型、系膜增生性、系膜毛细血管性、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是肾病科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本病病程比较长,病情易反复,难愈,长期持续性的大量蛋白尿,若得不到及时控制,往往呈进行性的发展,直至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本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十分复杂,现代医学治疗上主要通过改善饮食、利尿消肿、减少蛋白尿、激素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等方法控制疾病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存在着易反复、易产生激素依赖和不良反应等问题.目前,中医药对治疗NS取得了较可喜的成效.我科在临床工作中从大量就诊病例数中归纳总结发现,肾病综合征患者,尤其是反复发作者以脾肾气虚兼脉络瘀阻者多见.
作者:骆俊文;刘洁;王延召;张春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成人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membranous nephritis,HBV-MN)患者能否参考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itis,IMN)给予免疫抑制治疗,以及联合抗病毒治疗在HBV-MN患者肝、肾保护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HBV-MN患者及IMN患者临床随访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后肾脏病缓解和肝损伤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对比联合抗病毒治疗HBV-MN患者与未抗病毒治疗HBV-MN患者肾脏病缓解和肝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在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相当的情况下,48周时,HBV-MN组与IMN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0.7%及5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MN组肝损伤发生率高于IMN组(P <0.001),分别为42.9%及7.7%;接受抗病毒治疗HBV-MN患者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BV-MN患者肾病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3.8%及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两组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8.8%与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考虑肝、肾获益的基础上,对于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成人HBV-MN患者,可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参照IMN的方案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作者:王淑君;姚翠微;李光民;陈锐鸿;梁东;刘伟敬;刘华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肾康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尿TGF-β1、miR-21的表达和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6例CK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应用肾康颗粒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微小RNA-21(miR-21)的水平,评价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BUN血、尿TGF-β1、miR-2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而Ccr水平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肾康颗粒能有效治疗CKD患者,可能与改善肾功能,抑制TGF-β1、miR-21的表达,改善肾纤维化,抑制疾病的进展有关.
作者:谭秦湘;陈国姿;陈思诺;曾欢;刘旭生;朱丽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冲多联疗法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重症狼疮性肾炎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激素、环磷酰胺及抗凝治疗,实验组24例,应用激素、环磷酰胺、丙种球蛋白冲击联合抗凝药物、血液净化、并辨证地配合中医中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缓解情况,治疗前后生化指标、SLEDAI评分、免疫指标等,并分别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总体缓解率(91.6%)显著优于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继发感染,柯氏征,神经精神症状及死亡率[分别为8.3%(2例),41.7%(10例),29.2%(7例),4.2%(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0%(6例),66.7%(16例),54.2%(13例),12.5%(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月、3月、6月)尿蛋白、尿红细胞、Cr和SLED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Hb、PLT和Alb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NA滴度、抗ds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冲多联疗法对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尤燕华;李彩凤;胡玉清;许树根;梁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透析中心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中青年MH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心脏彩超测量结果,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据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LVH组)和非左室肥厚组(non-LVH组).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获得血压变异性参数.同时收集患者平均超滤量/干体重(MUF/BW,%)、透析充分性Kt/V、血常规、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血钙(Ca2+)、血磷(P3-)、甲状旁腺素(iPTH)等资料.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有95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MHD患者,79例中青年MHD患者中男53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72±11.40)岁(19岁~64岁).中位透龄24月(3月~169月).79例MHD患者中有高血压73例(92.4%),有LVH41例(51.9%).(2)与non-LVH组比较,LVH组男性患者比例更高(P<0.01),LVMI、MUF/BW、LDL-ch更高(P分别<0.01,0.01,0.05).两组年龄、透龄、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比例、KT/V、Hb、hsCRP、FBG、Alb、BUN、Scr、BUA、TC、TG、HDL-ch、Ca2、P3-、iPT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LVH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s)、24h平均收缩压(24 h SBPmbp)、白昼收缩压变异性(dSBPs)、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m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mbp)、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s)、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cv)、白昼舒张压变异性(dDBPs)、白昼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BPs)、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均显著高于non-LVH组(P均<0.05),但两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s)、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m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m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m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LVH组血压不达标、血压变异性大的比例、使用CCB、RASI比例均显著高于non-LVH组(P均<0.05).两组间夜间血压下降不达标比例、使用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经Logistic单因素分析,性别、MUF/BW、LDL-ch、24 h SBPs、24 h SBPmbp、24 h DBPs、CCB和RASI的使用与LVH有关(P均<0.05),而年龄、透龄、24 h DB-Pmbp与LVH无关(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24 h SBPmbp、24 h DBPs是LVH独立危险因子(OR值分别为1.098,1.306,95%CI分别为1.041 ~1.159,1.014 ~ 1.683,P分别<0.01,0.05),性别(女性)是LVH独立保护因子(OR值为0.088,95% CI为0.014 ~0.567,P<0.01).结论:中青年MHD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SBPmbp、DBPs是LVH独立危险因素,舒张压的变异性对于LVH可能更为重要.在中青年MHD患者中,女性患者是LVH保护因素.
作者:祝建辉;赵文;郭淑英;刘琳琳;陈丽萍;李文丽;叶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固本通络方对IgA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和CD2A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四氯化碳(CC14)+蓖麻油(CO)+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IgAN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氯沙坦钾组,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量,观察肾小球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和CD2 AP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量显著升高(P<0.01),肾小球系膜增生,足突融合明显,足细胞Nephrin和CD2 AP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经固本通络方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固本通络方能减轻IgAN大鼠蛋白尿及肾小球病变并具有一定的时效关系,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CD2AP的表达有关.
作者:唐英;蒋宇锋;曹和欣;张昕贤;何立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糖条件下miR-125表达下调,通过激活P38-SIRT1-P53通路导致足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条件刺激下的足细胞的凋亡情况,miR-125以及P38-SIRT1-P53表达情况.结果:(1)高糖可以诱导体外足细胞中miR-125表达下调并导致足细胞凋亡发生,足细胞转染miR-125可以抑制高糖所诱导的足细胞凋亡.(2)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我们证实P38是miR-125的靶基因,高糖条件下的足细胞miR-125表达下调导致P38蛋白以及磷酸化P38蛋白表达上调从而激活SIRT1-P53通路.(3)miR-125高表达以及P38特异性拮抗剂均可以阻断高糖所诱导的SIRT1-P53通路活化,从而抑制足细胞凋亡发生.结论:高糖诱导足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iR-125下调介导的P38-SIRT1-P53通路激活有关.
作者:夏世国;张泽锦;岑玉蓉;汪年松;赵文娟;王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病例王某某,男,33岁,主因“反复蛋白尿4年,血肌酐持续升高半年”,2017年5月4日再次收住入院.患者2013年3月无明显诱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查尿常规:PRO(+++)、ERY(++++),24h尿蛋白定量5 500 mg,Scr 146 μmol/L,某医院肾活检,肾脏病理诊断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IgA肾病”,予醋酸泼尼松龙、来氟米特、氯沙坦钾等治疗.8周后完全缓解,2013年5月复查24 h尿蛋白定量100 mg、Scr 96μmol/L.3个月后逐步停用激素、来氟米特等,长期服用氯沙坦钾治疗,病情平稳.2015年5月28日因蛋白尿加重寻求中医治疗转诊至我科住院,查24 h尿蛋白定量2 500 mg、Scr 110 μmol/L,入院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IgA肾病)、CKD2期,予氯沙坦钾100 mg、1/日,福辛普利钠10 mg、1/日、降尿酸、调脂及中药等治疗后好转,出院时24 h尿蛋白定量1 250 mg、Scr 98 μmol/L,门诊继续治疗.
作者:马放;占永立;张改华;李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以部分肾小球(局灶)及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局灶)发生硬化性改变为其病理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常伴有镜下血尿、高血压和肾衰竭[1].成人原发性FSGS自发缓解率低,超过50%患者在6~8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2].陈以平教授是上海市名中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FSG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FSGS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均有其独到的经验.
作者:沈莲莉;陈以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慢性肾衰竭因其发病率高、患者预后差、社会经济负担重,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现代医学治疗措施有限[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中医医院王耀献主任医师,师从吕仁和教授,长期从事肾脏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慢性肾脏病治疗方面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诊学习,总结其经验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王丹阳;刘忠杰;孙玥;赵启涵;田哲菁;杨涵雯;韩帅杰;刘玉宁;王耀献 刊期: 2018年第05期